书城励志聪明女人会说话
3366800000031

第31章 家庭简说——聪明的女人用言语营造家庭的温馨(3)

2.避免争吵。婆婆与你这一代肯定存在一定的代沟,刚沟通起来的话有些不愉快的事产生也在所难免,婆媳之间一旦发生摩擦,不管孰是孰非,作媳妇的一定要先忍让,万不可针锋相对。在与婆婆的交谈中,你不可争强好胜,你要显得谦虚并有耐心,尽量不与婆婆争论什么,通情达理最重要,无论婆婆对错,不要当面去指责她,如确系婆婆的不对,事后再委婉地告诉她你的看法。一个聪明的媳妇应该知道婆婆对什么话题感兴趣,要尽量避开敏感或者容易产生争论的话题。

3.相互谅解。婆媳长年生活在一起,难免会发生一些不协调的事情,这时就更需要双方相互谅解。所谓“谅解”,就是站在对方的立场去考虑问题。如果婆媳双方在相处中都能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相互谅解,婆媳非但不会出现大的矛盾,而且还会发展得如同亲子关系那样密切。

4.不要向外人“传话”。如果你与婆婆平日有了意见,切忌向邻居、同事或朋友乱讲。我国民间有这样一句俗语:“捎东西越捎越少,捎话越捎越多”。说得就是“传话”在人际关系中的不良作用。婆媳失和,你向亲朋邻里诉说,传来传去,面目全非,只会加剧矛盾。作为媳妇的你,应引以为训。

5.学着在婆婆面前撒娇。在婆婆面前没必要强的象盾一样,眼里揉不得一点沙,大事重视小事糊途,这样婆婆会因为你的糊途担心你,更因为你有主见而佩服你。

6.留点时间听婆婆唠叨。住在同一屋檐下,敬而远之是不行的,那就干脆横下心,没事哄哄她,有时间的话就听她说两句。俗话说:树老根多,人老话多。她爱唠叨,就让她唠叨吧,一边听一边随声附和两句。要明白,做到做不到是次要的,说到则是必需的。

7.不要在婆婆面前数落老公的不是。老公是婆婆生的,你说了老公一大堆的不是,也等于是在说婆婆教育的失败,这样婆婆心里会很不舒服,天长日久问题就来了。

教育孩子也要讲究语言艺术

英国心理学家认为,语言是成年人与孩子沟通的重要途径。而如何能与自己的孩子畅通无阻的沟通交流,是每个家庭、每位家长所热心关注的问题。无数父母为此烦恼,家里充满呵斥和吵嚷声,可是问题却解决不了。其实,不是孩子不听话,而是父母没有掌握与孩子有效沟通的语言技巧。做一个称职的家长,首先要学的第一课就是——学会与孩子说话。

教育专家尹建莉曾指出: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家庭是孩子最基本的生活和教育单位,妈妈是这个教育单位里的老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可能影响孩子的成长。因此妈妈与孩子的沟通至关重要。

学会和孩子沟通

赵女士搬了新家,看着刚装饰好的新房,心里别提有高兴了。晚上,她和老公都要加班,只好让女儿自己在家。

可是当她回到家后,却发现洁白的墙壁上被女儿画得乱七八糟,还写上了“爸爸妈妈我爱你们!”几个大字,她正想批评女儿,女儿兴奋地跑过来对她说:“妈妈,你看我画得好吗?”

一瞬间,赵女士放弃了训斥女儿的想法,她和蔼地对女儿说:“你画得非常好,谢谢你。爸爸妈妈也同样爱你。不过,你看这洁白的墙壁,被你画上了画,写上了字,就像别人在你白白的小脸上写字一样,你会高兴吗?所以说墙壁也会十分难受的。以后记住不要在墙上画画,应该在纸上画,最好是在自己的图画本上画,那样多好啊。”

女儿看看被自己画得乱七八糟的墙壁,又摸摸自己的脸,羞愧地对妈妈说:“妈妈我错了。”“嗯,这才是妈妈的乖宝贝。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所以妈妈不怪你。不过星期天要和爸爸妈妈一起给墙壁洗脸,好吗?”“好啊,我要给墙壁洗脸,让它干干净净的。”女儿拍着小手说。

故事中的赵女士是一个聪明的妈妈,她十分懂得与自己的女儿沟通。然而,在我们周围,有许多母亲喜欢用成人的思维方式来看待孩子的行为,喜欢用命令的方式和孩子讲话,这是不科学的。

长期以来,传统给予家长太多的权力,习惯于居高临下,高高在上,总认为句句是真理,认为孩子的脑海里还是一张白纸,什么都不懂,所以任凭父母在上面涂抹和勾画。但事实上孩子也该有思想的权利,有人格和尊严上的平等。他们希望父母能够给予他们同成人一样的尊重和平等。父母只有平等对待孩子,走进孩子的心灵,做孩子心灵的朋友,用童心对童心,与孩子平等交流和对话,孩子才有可能感受到平等和尊重,才会听父母的话。

当家长不容易,当一个成功的家长更不容易。试问天下父母,孩子不听话时,你会怎么办?恼羞成怒?歇斯底里?甚至拳脚相向……

是这样的吗?难道就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了吗?

其实,要想孩子听话的方法很简单,只有会说,孩子才肯听。以下是几点建议:

1.制造和谐的谈话气氛

有些母亲平时和孩子思想交流非常少,发生了问题之后就严厉训斥,久而久之,感情距离渐渐拉大,或者在孩子不顺自己的心时,大发牌气,使孩子产生了逆反心理,不听话。所以,与孩子交谈时,首先要制造一种和谐的气氛,说句笑话,讲点令人高兴的事情,拉近了感情距离,效果就会好得多。

2.充分理解孩子

保证成功沟通最关键的要素就是理解孩子。真正的理解要求你能设身处地地为孩子着想。如果你与子女之间不能相互理解,每个人都固执地从自己的角度出发,那么沟通就无法实现。

你理解孩子,得到的回报是孩子对你的理解。而在相互理解基础上的沟通,不仅能达到充分的沟通效果,而且最容易让孩子养成理解他人的习惯。学会理解他人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孩子长大后不能理解他人,不能与他人达成良好的合作关系,那么即使他三头六臂,也不能顺利地做好每件事情,只会为自己设下无法逾越的障碍。

3.心平气和,控制情绪

沟通不是吵架,需要平心静气。没有谁会喜欢谈话一方怒气冲冲、言辞激烈,孩子也是一样。如果你很冲动,不但会破坏沟通气氛,同时也在关闭孩子与你谈话的闸门。结果很可能是不欢而散,并从此在孩子心中埋下逆反的种子。所以,在与孩子沟通谈心时,你一定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要随意火冒三丈,大喊大叫。

4.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

有的孩子似乎总是不听话,许多日常生活中的基本道理,不要论是轻言细语还是声色俱厉地说上多少遍,他们就是不肯听。事实上,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不是孩子不听话,而是你不会说孩子能听懂的话。跟孩子讲明白道理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中大有学问,因为道理是深奥的,孩子的理解能力又是不强的。因此,给孩子讲道理,你要从孩子的思维特点出发。孩子的思维以形象为主,抽象概括能力较差,他们对某种道理的理解,往往要通过对具体事物形象的概括来实现。所以要使孩子理解道理,最好是恰当地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

在与孩子的沟通中,你要非常注意的一点就是要善于倾听。倾听是沟通的前提。只有倾听孩子的心里话,知道孩子想什么,关注什么和需要什么,才能有针对性地给予孩子关心和帮助,也会使以后的沟通变得更加容易。

小强的母亲最近声带发炎,疼得要命,医生嘱咐她一周内不要讲话,这可憋坏了平时爱说话的她。但是,母亲发现,这段时间,自己跟儿子的关系却奇迹般地融洽了起来。

看过医生的当天,小强回家一进门:“妈妈,我再也不想去幼儿园了,老师笑话我!”

如果平时听到儿子这么说,母亲肯定先怪罪孩子调皮,声音比儿子的还大。但是由于不能说话,她只好忍住了,什么都没有讲。

气呼呼的儿子来到母亲的身边,伤心地哭了起来:“妈妈,今天老师让我们装玩具,我把小马的耳朵给小驴安上了,老师就笑话我,小朋友们也都笑我。”

母亲依然没有说话,而是把伤心的儿子搂在了怀里。儿子沉默了几分钟,从母亲怀里站了起来,平静地说:“妈妈,我去玩了,我没事了。”然后就高高兴兴地走了。

这次声带发炎,无意中让小强的母亲体会到了倾听对于和谐亲子关系的奇妙功用。

你要真实了解孩子的感受,就要进行有效的倾听。听孩子说话对一个母亲来说并不困难,但是要做到认真聆听孩子说话,并把孩子的话放在心上,就不那么容易了。有的妈妈常常抱怨说,“我是想听孩子的谈话的,可是,我的孩子从来不想同我谈。”几乎每一位母亲都有类似的体验,在向孩子问了一大串问题之后,得到的回答往往只是简单的“是”或者“不是”。孩子不愿多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仔细想一下,其实原因并不在孩子,而在自己,是你没有认真地和诚心地聆听孩子谈话的结果。

许多时候,孩子有强烈的向你表达内心情感的渴求。其实,此时孩子所追求的并不是来自你的指导、教诲,更不愿意听到来自你的训斥、讥讽,而是需要有人倾听他们诉说,有人理解他们内心的感觉,所以,此时你应采取的最好的方式就是倾听,而且是反应式的倾听,即给予及时的安抚和理解。如果做好这点,孩子一定会急切地渴望与你沟通,渴望让你分享他们内心的喜怒哀乐,并乐于接受你的引导。

用提醒代替责骂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一些家长常常会失去耐性,心中猛然冒出一股无名火,动辄对孩子破口大骂,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表现出自己的父母地位。其实这种做法是完全错误的。

生活中,还有些家长批评孩子时表情严肃,声音很大,以为嗓门越大,孩子越会记忆深刻,效果也就会越好。其实,这也是家庭教育的误区,这样不仅不能收到预期效果,还有可能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结果是事与愿违。

对此,专家指出:当孩子犯错误时,用提醒代替责怪,孩子会听得更认真,教育的效果也就会越好。

王小毛的数学作业经常出错。今天的一道题他又做错了。

题目是这样的:“甲有7支笔,比乙多2支,问乙有几支笔?”

王小毛是这样做的:7+2=9 答:乙有9支笔。

妈妈一看就生气了:“我讲过多少遍了,你怎么这么笨!甲的笔比乙的多,而你的答案却是乙的比甲的多。这道题应该用减法,而你却用加法。改过来!”

王小毛胆怯地看着妈妈,抓过作业本起都没想,就按照妈妈说得改了过来。

在这个案例中,王小毛的妈妈辅导孩子学习的态度和方法是有缺陷的。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正是导致孩子学习不认真、不善于动脑筋的缘由。

事实上,孩子需要思考,而母亲的怒吼却恰恰把他引向了害怕、委屈、愤怒和抗拒,他的精神完全被这些负面情绪所占据,还怎么能够静下心来思考?愤怒损耗能量,当你发怒的时候,你自己已经不可能静下心来给他讲题,而你的愤怒又点燃了他的愤怒,结果双方都是既伤身,又伤心,最后不欢而散,学习草草结束。

可见,当你用指责的口气批评孩子时,孩子一定会产生抵触情绪,结果事与愿违。那么,为什么不能换一种方式,“我刚讲的内容,你怎么又做错了?是不是刚才我没有讲清楚?”实际上,孩子忘了,很多时候就有家长的原因,没准儿确实是你没讲清楚。或者,孩子是不是不感兴趣?是不是太累了?是不是理解错了?原因肯定是有的,需要你和孩子一起找出来,一起去解决。

生活中,有很多母亲以自己现在的程度去要求孩子,以为孩子应该什么都懂。其实,解决问题才是主要的,指责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把问题搞得更复杂,更糟糕,得不偿失。

孩子在成长中会犯很多错误,这些错误都是无意识或者无法自控的。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母亲,不要过多地责怪孩子,只要提醒他怎么做是不对的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