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不回避、不推诿、不扯皮,能主动靠前请命,勇挑重担,为党分忧、为民解难。肩扛千斤,谓之责;背负万石,谓之任。所以,在急难险重的任务面前,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魄力,有完成任务的能力和素质,这就是担当精神。现在有的干部,把权力和荣誉当篮球,争先恐后,求之不得;把任务和困难当足球,一马当先,踢之后快,没有丝毫担当精神的影子。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解放军当尖兵、打头阵、挑重担,哪里最需要、哪里最危险、哪里最艰苦,哪里就闪耀着八一军徽,哪里就跃动着橄榄绿,这就是军队的担当精神。在抗震救灾中,各级领导干部身先士卒、各级党组织精心筹划、共产党员模范带头,这就是共产党人的担当精神。正是有这种担当精神,才铸就了抗震救灾的伟大洪流,凝聚起社会各方的巨大精神力量,为抗震救灾的胜利注入了不竭的动力。
当前,我们处在大变革、大变动的历史时期,在推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我们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矛盾、风险、考验和挑战。在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我们还有许多难题需要破解,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探索,这都需要在党内大兴勇于担当之风,锤炼各级领导干部敢于探索、敢于实践、敢于负责的品格,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伟大使命,做出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
3.领导干部一定要有担当重大困难的能力
2009年9月24日,温总理在纽约与美国经济金融界人士举行座谈会时,曾斩钉截铁地说:“在经济困难面前,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2010年3月13日,温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答中外记者问再次指出:“首要的还是要坚定信心。只有信心才能产生勇气和力量,只有勇气和力量才能战胜困难。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信心来自我们信奉的哲学。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列宁说:“危险令人振奋,令人产生爆发的力。”让我们精神焕发、力量倍增的原因,就在于对危险的认识。“危”中有“机”,“危”可转“机”。“危”是挑战,也是机遇。在汉语里,危机本身就由“危险”和“机会”两个词组成。这个词曾让美国前总统肯尼迪拍案叫绝,由衷感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能把两个对立的东西美妙地统一起来。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经济连续多年保持增长的同时,也凸显了一些矛盾和问题,环境压力增加,城乡、区域发展和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特别是持续蔓延的金融危机给我们带来新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迫切需要我们的领导干部切实增强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有的地方、有的部门、有的单位遇到问题思路不清,办法不多,破解不了改革发展的难题,有的领导干部,遇到具体问题就无所适从,遇到突发事件更是束手无策。究其原因,就是能力和职务脱节,缺乏应对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此,各级领导干部应提高担当重大困难和着力提高应付复杂局面的能力,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着力提升破解发展难题的能力,在实干中特别是在勇于担当中增强本领;着力提高开拓创新能力,坚持用创新的思维、改革的办法、市场的手段去适应新变化、解决新问题、求得新发展;着力提高抓落实的能力,确保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部署和决策落到实处。领导岗位是能力席位。既然是能力席位,就要能者上,庸者下。谁最能胜任就选谁,谁最能干好就用谁。以低能而居要职,以平庸而获厚任,有悖能力席位的要求,绝不让人民的事业、国民经济发展耽误在庸官、太平官、懒官、玩官、贪官手中。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化“危”为“机”,变压力为动力,在困难中找办法,在消极气氛中找到积极因素,在被动中找到主动,都需要担当精神。只有勇于担当,才能提高我们领导干部应对重大困难的能力。只要我们各级干部都勇于担当,勇于负责,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共度时坚。
作为领导干部,在困难面前,要担当起事业的发展,担当起实践的检验,担当起民众的评价,努力践行好“勇于担当”的精神,积极提升勇于担当的能力,切实做到敢担当、能担当、会担当、持久担当。领导干部要切实要始终围绕大局,紧扣中心,自觉服从大局、服务大局、担当大局、谋划全局。要既能牵住“牛鼻子”、把握重心,又能做到十指弹琴、统筹兼顾。推动干事的能力是践行勇于担当的关键。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带头担当。要大力倡导实事求是、雷厉风行、勇于担当、团结清廉的作风,上下齐心协力、一鼓作气,一以贯之、一抓到底。
三、担当是各级领导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
温家宝总理曾经说过“事不避难,勇于担当,奋勇向前”。做人如此,做事亦如此。那么担当到底是什么呢?其实,担当体现着勇气、体现着责任、体现着情怀、体现着境界,担当是一种观念、一种素质、一种精神、一种道德,选择担当就意味着你必将选择忠于事业、信守承诺、矢志不渝、艰苦奋斗、不怕牺牲、视死如归,所以担当是勇敢品质和责任意识的统一,更是各级领导干部义不容辞的职责所在。
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担当,不管是为情、为理、为义、为事,那是责任的体现,也是一种自觉的行动。因为如果没有了责任和自觉,也就谈不上担当了。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的说过,“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如此,你才能磨炼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识而进入更高的境界。”
领导干部必须认识大事难事看担当、危难之处看担当的道理,必须做到面对困难无私无畏勇于担当,面对危机冲锋在前勇于担当,面对失误敢于负责勇于担当。面对千斤重担,只要大家形成合力,共同来挑,自觉行动、责任明确、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就一定能战胜一切困难,将一切事情做的更好;就一定会奋力实现发展目标,将所有美好拥在身边。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一直有着担当的渊源。“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坚忍之志、“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豪迈之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之乐而乐”的忧乐情怀、“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献身意识、“六经责我开生面”和“睁眼看世界”的开放创新品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清正德操、“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信念?等等这些至理名言,体现的就是担当的本质。
勇于担当是领导干部一项极为重要的领导素质,是领导干部激发斗志、凝心聚力,团结带领部属干事创业的基本条件。对于领导干部而言,担当就是勇挑重担、敢于负责,是在任务、矛盾、困难、风险和挑战面前,显现出的一种坚强的责任意识和崇高的精神品德,因此没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就谈不上担当;对于领导干部而言,担当是一种自觉的、自发的理性行为,而不是被动的、盲目的冒险行为,因此担当更是一种思想境界和道德修为。
当前,我们正处在大变革、大变动的历史时期,正走在推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我们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矛盾、风险、考验和挑战。在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我们还有许多难题需要破解,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探索,这都需要在党内大兴勇于担当之风,锤炼各级领导干部敢于探索、敢于实践、敢于负责的品格,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伟大使命,做出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
所以,担当是各级领导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试想,如果我们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能做到勇于担当,那么我们的政令就会畅通无阻,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就会杜绝消失,我们的社会发展就会越来越好,老百姓的生活也就一定会更加幸福美满。
四、领导干部勇于担当能力的培养和落实
领导干部要有勇于担当的精神,前文从担当的内涵和精神实质,领导干部担当精神等方面进行了高瞻远瞩、深入浅出的阐述,为领导干部深入理解和贯彻落实“勇于担当”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领导干部要落实好“勇于担当”的要求,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培养和修炼担当的能力。
首先,领导干部要在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上下功夫。怎么做到“勇于担当”,主要从五个方面,即“坚定的信心、新一轮思想的大解放、良好的精神状态、求实务实抓落实、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做了深入阐述,我认为做到这五个方面,首要的前提就是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打铁需要自身硬”。不加强学习,我们自身素质和能力就不能强硬起来,就不可能做到“勇于担当”。不学习,你就不能理解和把握“勇于担当”的真正内涵和意义;不学习,你就不可能了解和把握你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不学习,你就更不可能理解和做到“勇于担当”五个方面要求。因此,我们要把搞好学习、提高素质作为落实“勇于担当”的前提和基础来抓。但当前问题是,我们一些干部仍旧不注重学习,学风不正,有的借口工作忙,学习只停留在口头上;有的玩风盛,消磨于“斗地主”、麻将桌上;有的认为自己学历高了、工作阅历长了,所学知识够用了,就放松了学习;有的虽然学了,也是摆摆样子,做做花架子满足于一知半解,不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等等,这实实在在影响着“勇于担当要求的深入落实。如何搞好学习,搞好学习必须首先从思想根源上牢固学习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的认识,要把学习理论看成是一种觉悟、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一种责任、看成是干部的一种政治行为和政治需求,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束缚中解放出来,从不良作风意识中解放出来,在认真和经常上下功夫,完整准确地掌握“勇于担当”真正内涵和深远意义,树立长期意识,不能一蹴而就。其次要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立足工作实际,着眼运用、着眼于思考、着眼于创新,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三要不断拓宽学习的内容和形式。要在准确掌握“勇于担当”真正内涵和深远意义的基础上,不断拓宽学习内容,坚持三个凡是:凡是自己不熟悉领域的知识都要学一些,凡是自己不能熟练驾驭的业务知识都应该巩固提高,凡是自己不能真正领会的科学理论体系都要深入钻研。在学习方法上要灵活有效,集中学习时要真听、真记、真思考;深入基层时要多请教、问计于民;走出去学时,不能走马观花,要紧密联系实际思考;交流讨论时要广听言论,善待批评;自学时要带着问题去学,如此等等。四要建章立制,制度建设带有长期性、规范性、约束性。要健全“勇于担当”要求的学习考评、监督机制,从机制上根治不良学风滋生蔓延的思想根源和社会土壤,努力在干部队伍特别是领导干部队伍中形成认真学习、民主讨论、积极探索、求真务实的良好学风,切实提高应付复杂局面、破解发展难题,开拓创新、抓落实的能力和本领。
其次,领导干部要在锐意创新、提高工作水平上下功夫。邓小平同志说过,“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勇于担当”既是责任也是义务,领导干部在什么岗位就有什么责任和义务。落实“勇于担当”的要求,就要立足本职,锐意创新、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应该肯定地说,你不履行职责就谈不上“担当”,履行职责没有创新精神也谈不上“勇于担当”。创新是一切工作活的灵魂。墨守陈规、照本宣科的东西谈不上勇于担当。实践当中,我们知道创新必然有风险,创新必然有阻碍,创新必然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抵抗这些风险、解决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的时候,这就涉及到是否具有“勇于担当”的精神。当前有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做事的状态:“安心不尽心,在岗不履职;有的缩手缩脚、畏首畏尾、瞻前顾后、思前想后,在思想、工作和事业上不专心、不用心;有的心浮气躁,不必要的应酬多,分散了精力;有的能力素质不高,自己也知道有差距,但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有的享受思想重,遇到重大事、疑难事、棘手事,要么绕道走,要么推诿塞责,不敢迎难而上,想舒服一点、安稳一点的多,敢担当的少。对照这些表现,想想我们自己,再看看手头上的工作,差距在哪里,我认为差距就在于缺乏创新精神,导致工作没起色,说起来空泛,总结起来没特色。基于此,领导干部对待工作应该从现在开始,从眼前的事做起,多思考工作,多联系实际,要把自己的聪明劲使在工作上。
再次,领导干部要在转变作风、提高服务质量上下功夫。领导干部的作风,关乎形象,关乎事业的成败。领导干部要具备“勇于担当”的精神,我想就是要在领导干部队伍中倡导一种“勇于担当”的风气,其实质就是要倡导“争先出发、各司其职,无私无畏、敢闯敢干,各尽其能、敢作敢为”的作风。按照这一作风要求,具体到工作中,我们就要从根本上转变安心不尽心,在岗不履职作风;缩手缩脚、畏首畏尾、瞻前顾后,在思想、工作和事业上不专心、不用心作风;不思进取,得过且过作风;遇到重大事、疑难事、棘手事,绕道走、推诿塞责,不敢迎难而上的作风,切切实实的搞好服务。服务是为官之本。小平同志在1985年就提出了“领导就是服务”的论断。领导干部要“勇于担当”实际上就是为领导自己的服务质量和效果,能否让干部群众满意承担责任。为此,落实“勇于担当”的要求,领导干部要转变作风,不断提高服务质量。领导干部提高服务质量,一要为民服务心不变,切实把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真情思民,真心为民,脚踏实地为民办事;二要为民价值牢记心,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关键时刻、非常时期能够毫不犹豫的挺身而出;三要为民发展不分心,要把为民服务落实到经济大发展上来,从根本上树立事业心、强化责任感,实现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窗口服务向全过程服务转变,大众化服务向个性化服务转变,在全社会努力形成机关服务基层、基层服务群众、人人服务社会、事事服务发展的浓厚氛围。经常深入基层问计于民,明白怎么工作才能提高效率,了解干部职工、群众最迫切、最关心、最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及时答疑解难,让他们满意;要加强自身修养,树好自身形象,服务本身就蕴含着对领导者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的要求,其一言一行,不仅关乎自身形象,更关乎我们领导干部队伍整体形象,是必要慎言慎行,自觉打造人格魅力,切切实实为经济社会稳定与发展、构建和谐张湾尽心尽力。
最后,领导干部要在讲党性、提高大局意识上下功夫。担当是一种境界。在这个社会中,肯定有逃避担当、不敢担当的人。但是,对于我们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必须把这份担当变为内心深处的价值追求。我们每一名领导干部都应站在讲党性、讲大局高度牢固这一要求,落实到具体行动中。什么是党性?党性就是一个政党固有的本性,是阶级性最高而集中的表现。中国共产党人讲党性、讲大局从大处讲就是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面前,在严峻的重大考验面前,共产党员要始终胸怀大局、坚定党性与信念不动摇,思想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才能切实增进团结,万众一心,促进发展;从小处讲,从落实勇于担当的价值追求要求来讲,讲党性、讲大局就是要着眼于地方发展的大局,坚定信念和信心,在重大的事项决策与推进、在非常时期、关键的时候“勇于担当”。如果没有坚定的党性信念、没有大局意识,各级领导干部心不往一处想、劲不往一处使,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将是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