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做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精神的领导
3365600000001

第1章 前言

负责就是认真踏实;尽到应尽的责任。担当,简单地说,就是承担并负起责任,是人们在职责和角色需要的时候,毫不犹豫,责无旁贷地挺身而出,全力履行自己的义务,并在承担义务当中激发自己的全部能量。看一个领导干部,最重要的是看他有没有事业心、责任感、原则性,归结起来,就是有没有担当精神。习近平同志在出席中央党校2010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时提出:“权力的行使与责任的担当紧密相连,有权必有责。看一个领导干部,很重要的是看有没有责任感,有没有担当精神”。李源潮同志在中国浦东、井冈山、延安干部学院2010年秋季开学典礼上也指出,领导干部要勇于担当责任,对组织的重托、人民的期盼,胸怀责任心,肩挑使命感,抓在手上,落到实处。一言以憋之,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做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精神的领导。这也是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两个有没有论”。

时下,个别地方在处理一些社会影响大、人民群众关注程度比较高的棘手难题时,由于工作方法过于粗暴,引起社会舆论的强烈谴责,导致一些领导干部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出现畏首畏尾、不敢负责等倾向。面对急需解决的问题采取拖延、躲避等方法,以至于矛盾越积累越多,群众意见越来越大。在干部队伍中,缺乏担当精神的却不在少数。有的怕得罪人,怕破坏“团结”,怕“关键时刻”拉不到选票,不愿担当;有的胆小畏难,遇事避难,缩手缩脚,不敢担当;有的即将“到站”,成了“天花板”干部,做事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不肯担当。长此下去,不仅会降低工作效率,形成不良作风,而且还可能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一道屏障。

当前,面对改革发展稳定艰巨繁重的任务,广大党员领导干部都能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以实干精神和优良作风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赞誉。但也有少数领导干部事业心、责任感不强。有的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干事,对工作敷衍应付、得过且过;有的遇到矛盾绕道走、碰到困难往后退,该抓的不抓、该管的不管、该改的不改,满足于当四平八稳的“太平官”。对此,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如果任由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势必败坏干部队伍风气,坐失改革发展良机,贻误党和人民事业。

就国内而言,2010年经济工作难度空前,可能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较为困难的一年,确保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的落实,任务光荣而又艰巨。在非常时期、特殊时期大力倡导领导干部要有敢于负责,勇于担当的精神,意义十分重大。同时,应清醒地看到,国际金融危机继续扩散和蔓延,不仅本身尚未见底,而且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还在加深,其严重后果还会进一步显现。国内国际特殊形势要求领导干部必须要有敢于负责勇于担当的勇气和精神。

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领导干部在机遇与挑战并存、风险与发展同在的关口,信心比黄金还要宝贵,“狭路相逢勇者胜”。领导干部敢于负责,勇于担当最能坚定广大人民群众的信心,最能鼓舞广大人民群众的斗志。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应该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行使权力的最高位置,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行使权力的最高标准,“为官避事平生耻”。作为领导干部,就是要在难题面前,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敢于碰硬;在风险面前,敢作敢为、敢担责任。各级组织部门也应根据新形势新要求,在坚持德才兼备的基础上,把敢于大胆负责、勇于承担重任,作为评价领导干部优秀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把那些有魄力、有精力、有思路、有韧劲、有激情、有贡献、有能力的领导干部安排到适合的岗位,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全面贯彻落实新的人才观战略,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既然身为领导干部,就拥有了与手中权力对等的责任。领导干部只有有了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勇于担当的精神,才能算得上是一名合格的领导干部。组织部门应加强对领导干部责任感和担当的考核,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不能把哪种“和稀泥”、“当好人”的干部提拔作为领导干部,对于那种敢负责、敢担当的干部组织要提拔重用。

领导干部如何才能做到敢于负责、勇于担当。敢于对赋予其手中权力的人民群众负责,以群众满不满意,以群众愿不愿意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检查工作成效的标准;敢于对赋予其岗位的组织负责。领导干部代表的不是个人,是一个集体、一个组织,他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群众通过组织赋予的,领导干部的言行要敢于对组织负责,要对得起组织的培养;敢于对自己负责。领导干部一般都是通过层层选拔的高素质的人才,领导干部的言行和工作要对得自己的良心,对得起自己的家人,对得起自己的同事,对得起自己的朋友,做到无愧于心。

本书通过对新形势下领导干部责任担当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详细分析阐述了做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精神领导必备的素质和能力要求,为增强党员领导干部责任感发出了警示,对强化党员干部事业心提出了导向,为各级领导干部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的提高有所借鉴和启迪。

本书力求以鲜明的观点、深入的分析、典型的事例、透彻的说理,全面准确地对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两个有没有论”进行论述,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说服力,是广大领导干部新形势下提升执政能力的指导读物和必备参考。

由于时间关系,书中难免存在纰漏和不足之处,我们恳请各级组织部门的领导干部批评指正。同时,本书在编写过程中也参考了大量文献资料和地方各级领导第一手宝贵资料,我们表示由衷的谢意和诚挚的敬意。另外,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中央党校有关领导的鼎力支持,更有地方党校部分教授的参与,我们一并表示最真诚的谢意!

本书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