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进退:处世生存的12个应变法则
3362200000031

第31章 法则11:放下包袱轻装前进(1)

愈放下路愈宽

放下重担,让自己回归“自然”,你才可望得更远。人生,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其实社会是一个大竞技场,任何人每天都要与形形色色的人过招;人生又好像登山一样,如何才能又快又轻地登到山顶,办法只有一个,带少而有用的东西。要想走得更远,就应该放下那些无用的东西。因为背着包袱走路,是很辛苦的。

俗话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在江湖就免不了是非,你能控制得了自己的行为,却控制不了别人的行为;你对别人友善,别人未必对你友善。当出现显而易见的敌对情况时,你一定要马上想办法化解,尽量不要与他人起正面冲突。

放下,是为了积蓄更多的力量能够拾起;放下,是为了让压力得到适当地缓冲;放下不等于放弃,而是为了开辟更广阔的未来。我们开宗明义地强调与人为善、互助进步的观念,但是“敌人”的出现也是不可避免的。你和周围的人总是互相影响,互相制衡,冲破了这张网,破坏了运动的平衡对谁都没有好处。所以,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要与人正面起冲突。即使是对手再咄咄逼人,你也要保持冷静,遇事不乱,理智地应付。沉着地应对对手的攻击,表面上看起来你似乎软弱可欺,但实际上这是以退为进。对手的挑衅、尖刻,反而会衬托出你的大度。在职场中,放下不是没有斗志的表现,而是为了更好地突击。

从前有一个马夫非常想喝酒,于是,就偷偷地把用来喂马的大麦卖掉换了钱。但他还要靠马来拉车,所以,他仍然每天用水给马擦洗,还用梳子为马梳理鬃毛。他在马的耳边说:“马儿啊马儿,我对你这么好,你可不要让我失望,一定要用力地拉车啊!”

马儿无奈地看着马夫,心里说:“如果你真心对我好,就不要把大麦卖掉!”从表面上看起来,马夫每天又是洗又是梳的,对马可谓是百般照顾了。其实不然,稍加分析就会明白,梳梳洗洗的表面工夫怎么及得上让马儿饱饱地吃上一顿来得实在呢?

其实,在社会中有不少类似于马夫这样说一套做一套的人,他们没事的时候会甜言蜜语,和你嘻嘻哈哈好像关系很好,你拿他当朋友,等你真的需要帮助时,他们却推三阻四,完全忘了当时的承诺。

自己的利益只有自己才可以维护,如果不能为我所用的话,就一笑而过,别放在心上;别人说的话再好听,也不要被它蒙蔽了心智,冲昏了头脑;别人说的再难听,也要冷静下来想想,有没有道理,有道理的就应该接受。不用费神去揣测对方的动机,他说什么你都要先过滤一下,看看有没有什么可供借鉴和学习的。对方怎么想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怎么做,做对了,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

智慧火花

竞争不仅需要高智商,也需要适度的情商。懂得放下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足够的智慧与勇气。假如能学会取舍,学会轻装上阵,学会善待自己,凡事不跟自己较劲,甚至学会倾诉、发泄、释放,人还会被生活压趴下吗?古人行军打仗尚且懂得以退为进。适时地退一步就能海阔天空。放下不代表停止不前。以退为进,竞争之路才会越走越宽,越走越顺畅。

弦紧弓易折

在生活中总是可以碰到一些人,他们不善于察颜观色,却偏偏在官场上寻仇觅恨,眼看着别人一个个跑到了自己的前头,徒叹命运不公却不甘失败;有些人连流水账都记不清,却哭着闹着往商海里跳,结果生意做得一塌糊涂,口中却仍念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件事情是完全的、绝对的,人生并不是什么时候都需要坚强的毅力,坚持只在正确的方向下才会有用。在必败的领域坚持只会让人南辕北辙,输得更惨。大多数情况下,人更需要的是能够分辨方向的智慧。不适合做官的,可以去做生意,不适合做生意的,可以去做学问。所以任何人都应该学会“该放弃的就要放弃”,但时刻铭记“天生我材必有用”。

有些人明知道有些东西是不可改变的,但还是不能放下,非要事情做出改变,而不是尝试改变自己;知道有些东西并不属于自己,或者根本不适合自己,然而使用强求。成功者与失败者最大的不同,可能就是成功者知道自己的优势,因此,他们只参加有利于自己的竞争;而失败者则相反,他们往往十分卖力地把自己逼进死胡同,然后,等到年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当初为什么不试着换另一种选择。

某寺庙的门上写着“看透、放下、自在、随缘”八个字。人生在世,有太多的东西看不透,放不下,佛家讲的是一切随缘,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再怎么努力也没用。人不应该和自己过不去,总是去苛求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反而会把自己弄得满身是伤。所以还是放下吧,那不是属于自己的,多给自己一些选择的机会,人生没有唯一,不会放弃的人就会离快乐很远。所以,人不应该在得不到的梦想和失望中死去,而是要在快乐和满足中退出人生的舞台。

总有一把钥匙能打开自己的门,放下那些不属于自己的钥匙,因为不管你把它攥得多牢,那都是徒劳。

只有停下,才有时间去思考明天。每个人自来到世上的第一天起,便不停地追逐着一个又一个的目标。从牙牙学语到蹒跚学步,从懵懵懂事到对宇宙奥秘的好奇与探求,转眼间少年长成了成年。然后,面对眼前一系列的“生存”问题,我们给自己设定了一个又一个目标,每当到达一个目标,下一个目标便又会出现了,满足了这方面的欲求,那方面还未如意,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自己陷入了无休止的追逐名利、虚荣和物质享受之中,慢慢忘记了自己在宇宙中的角色,忘记了自己的使命,忘记了自己应尽的职责和义务,真正的人生目标被一个个虚假的目标遮挡殆尽……因此,我们应当适时地停下来思考一下这么做的意义是什么?否则,就这样一直背负下去只会是空忙一场。

美国开发初期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当时的美国,地广人稀,地价甚廉。当时土地的出售是以一人一天所跑的范围为准。因此,有一个人付了钱就开始拼命奔跑,从清晨到中午,此人丝毫不敢休息,唯恐因松懈而损失一些土地。到了黄昏,眼看太阳就要下山,如果跑不回终点就要前功尽弃,因此,他拼命地向前狂奔。

但是,他怎么也没想到,当他费尽千辛万苦跑到他所谓的终点时,人立即倒地,气绝身亡。卖主只好将他草草地就地埋葬,最后,所占的也不过只是一棺之地而已。

现在想想,你是否也正为一些目标在狂奔?那么,请让自己学会停下来吧!给自己留一份调整和思考的时间,静心地问一问自己:“我在为何而忙,为何而累?匆匆忙忙的尽头,将会有什么样的风景在等待着我……”

如果把人生比做一段路程的话,我们应该有走有停,学会停下,停下才可能走得更远。给人生留下思考的时间。人生路上如果我们停下来或放慢速度,看看周围的风景,感受一下生活中的美好,我们就知道我们忙的多么没有意义。适时地停下更能使我们明确前进的方向。

智慧火花

弦紧弓易折,物极事必反。暂时放下手中的东西,停下来回头看看,再想想后面的路该怎么走。懂得停下是一种智慧,学会停下是一种本领。只有学会停下来,才有可能提高工作效率;只有学会停下来,才会使自己对工作更加富有热情;只有学会停下来,自己才会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提升自己。别着急,停下来,后面的路还很长!

放下不必要的包袱

当我们忙得晕头转向而不知为什么而忙的时候,心里就感觉很空,不踏实,就好像一个滑雪的人,如果不知道如何让自己停下来,或者在必要的时候放慢速度,那么很可能还没有到达终点就已经撞在了石头或者树上。只有我们知道如何让自己停下来或者减速的时候,我们才能因不被“横冲直撞”的忙碌而“撞死”在人生旅途中。

从前,有一位年少轻狂的少年想成为少林寺最出色的弟子。他问大师:“我要多少年才能像你一样出色?”

大师回答说:“至少也需要十年。”

少年不屑地说:“十年时间太长了。如果我付出双倍的努力,那又需要多久呢?”

大师回答说:“如果那样的话,起码要20年。”少年又怀疑地问道:“如果我夜以继日地练习呢?”

大师回答说:“少了30年是不行的。”少年灰心了,他不解地问大师:“为什么我每次说更加努力的时候,你反而告诉我需要更长的时间呢?”大师说:“当你一只眼睛只顾盯着目标时,那么,你就只剩下一只眼睛可以去寻找方向了。”

有时候并不是时间抓得愈紧愈好,其实,我们在努力工作的时候,会掉入一个陷阱。为了把工作做好,往往拼命再拼命,不能自控,最终将身体搞垮,精神匮乏。这种拼命的精神看起来是节约时间,其实,过快的消耗必然会导致其他方面的缺失。比如,思考的缺乏!一个整天忙于工作的人,冷静思考的时间肯定是不够的。过于忙碌的时候,应该要反思自己,是什么原因让自己如此忙碌;显然在细想之下,这种过于忙碌可能和自己的工作方式与工作方法有关。一个过度忙碌的人,是难以照顾自己生活的,更是难以照顾自己家庭的;如果因忙碌而放弃与亲人的相处,那是极大的损失,也是生命的缺陷。

心理学中有个“瓦伦达效应”,是说美国一个叫瓦伦达的高空走钢索的表演者在一次重大表演之前,不停地向他妻子说:“这次太重要了,千万不能失败。”结果,瓦伦达竟然就在那次重大表演中失足身亡。只顾着朝目标奔去,反而会减缓成功的步伐,甚至与成功的距离越来越远。

放松一点,在成功的路上,失败一次也没什么大不了,放下心中的迷惑,放下心中的不满足,轻轻松松地对待自己的工作。现代社会总是有太多的人背着沉重的包袱与周围人竞争,这些包袱压得自己没有意识放松下来,结果,学习累,工作烦,生活更痛苦。放下这些不必要的包袱,才会活得愉快,工作也能轻松。

智慧火花

今天的放下,是为了明天的得到。干大事业者不会计较一时的得失。他们知道放下,如何放下,放下些什么。你不可能得到所有,所以不要以为弦绷得越紧箭会射得越远,漫漫人生路,只有学会放下,才能轻装前进,才能不断有所收获。一个人倘若将一生的所得都背负在身,那么纵使他有一副钢筋铁骨,也会被压倒在地。弓都断掉了,箭怎么还能射得出去呢?

放下并不是懦弱,反而是一种聪明的处世方法,在这个世界上改变别人难;改变自己也难,改变不了别人不如改变自己。所以,聪明的人懂得变通,好汉不吃眼前亏。试着多做一些选择,成功的道路不是只有一种。

事物发展到极点,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正所谓“物极必反”。因此,人们在为人处世的时候千万要把握好分寸,切不可过度。过度则质变,物极必反,乐极生悲,古人的名言,通常都具有很深的哲理性。

执著未必是好事

理智的人总是集中精力致力于他们计划成功的事上。当事情不能实现的时候,他们会随机应变。他们学会了在挫折中容忍,学会了在成长中学习和在适应环境中抓住机会。他们支配环境,而不是由环境支配他们。

当今社会的竞争日益激烈,都市人需要面对各方面的压力。有的中青年白领,常常是职位越高,精神压力就越大。快节奏、高强度的紧张生活已经使部分青壮年出现隐性更年期的症状,并使他们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要想使自己精力充沛,就要适当地克制、克服、压制自己的欲望。心太累的话就不如先放下来,有时候执著未必就是好事。

一位智者讲道前手里拿着一只盛着一些水的杯子。他举起杯子,让所有的求道者都看到,然后问道:“你们猜猜看,这只杯子的重量是多少?”

“50克!”“100克!”“125克!”……求道者们竟相地回答。

这时智者说:“现在,我的问题是:如果我把它像这样举几分钟,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什么事情都不会发生。”一个学生回答。

“好吧。那么,举一个小时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你的手臂会疼痛起来的。”又有一个商人回答。

“你说得对。如果我把它举一天会怎么样呢?”

“你的手臂会变得麻木,很可能会受伤,最后肯定得去医院。”一个农民认真地回答,这时大家都笑了。

“很好。不过,在这期间水杯的重量发生改变了吗?”智者又问道。

“没有呀。”大家一起回答。

“那么是什么使手臂疼痛,肌肉拉伤的呢?”智者停顿了一下又问道,“在我手臂开始疼痛之前,我应该做点什么呢?”所有人都迷惑了。

“把水杯放下呀!”有个老师说。

“对极了!”智者说,“手酸了,放下就好,对待烦恼,不就是这样?或许这些烦恼就像是那杯水一样,是你自己用手把它们给举起来的。其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正是如此,我们能很容易地放下有形的重物,却很难放下无形的重担。执著的人会让自己承担莫名的重担。所以学习放下执著就等于在学习人生的自由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