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幸福中国
3358100000024

第24章 提升心理资本,培育国民幸福心(2)

2002年卫生部组织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发现,亚健康人群占70%以上,疾病年轻化,低龄化现象加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三白”食品、高脂饮食等在给人们带来味觉上的享受的同时,却对身体造成了很多伤害,导致人体营养失去平衡,慢性疾病逐年增多;压力过大,精神紧张使越来越多的人心脏和肾脏超负荷运转;环境污染、食品中的激素及各种添加剂使血液中充满毒素,肝脏的负担日益加重。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拥有健康呢?专家提醒,要掌握几大要素------平衡的心态、适量的运动、戒烟限酒、充足的休息、均衡的营养和定期体检。

有人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人的财富由1和0组成。身体是1,财富是0。如果有了1,财富随0的增加而增加;如果没有1,再多的0也都没有意义。这就说明了,一个健康的身体对于每个人是多么的重要!试想,如果一个人没有健康的身体,成天与药为伍、和医院形影不离,除了病痛带来的身体和心理的折磨外,很多想做的事情都没有体力和精力去做,很多美食没法享用,很多美丽的风景不能去欣赏,甚至连最基本的日常生活都不能自己打理,那样的生活和人生还有什么幸福可言呢!

一个在医院重症监护室工作的朋友说,和成千上万的患者打过交道后,最深刻的体会就是:一个人拥有健康是最好、最幸福的。其中有一位叫阿梅的患者因为颅内压过高等原因而不得不住进了重症监护室。阿梅人长得很漂亮,性格也好,有两个可爱的孩子。听她说她以前很健康,身材也好,因为怀孕、生小孩导致身体肥胖。为了减肥,她经常不吃主食,结果体质急剧下降,形成习惯性腹泻,人变得越来越瘦。后来因为抵抗力差导致颅内真菌感染,不得不住进了医院。她说很羡慕别人拥有健康的身体,她好后悔自己刻意的减肥,从前虽然有些胖,但很健康。后来她的病情恶化,导致双目失明。孩子来看她的时候,她却看不见,她流着眼泪摸着孩子的脸,孩子也哭个不停。最后,她还是走了。

一味追求美丽而失去了自己的生命,当明白“拥有健康最重要”的道理时,已经为时已晚。生活中,我们总是不满足,觉得自己这里不好那里不好,生活总缺少点什么。其实,生活得幸福与否,就看自己对生活是什么样的态度。只要身体健康,就是最幸福的。而且,健康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我们的身体就是一个机器,如果我们平时不注重爱护和保养,等到它无法运转的时候才开始大修,那付出的代价要比平时的保养多的多。

人们身体的健康,不仅是自己的幸福,也是国家的福气。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科学阐述了医疗卫生工作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强调“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把“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明确提出了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奋斗目标,并对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做出了全面部署。“和谐中国”、“健康城市”已然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如果把健康城市比作气势恢宏的交响乐章,那么,身居其中的每个个体都是最动听的音符。健康和谐的城市不仅能给人们带来心理、生理上的愉悦和美感,同时也是幸福中国最鲜明的特征。

随着时代发展,人们不再满足于生活稳定,还要生活得有质量、有境界,积极向上的健身观念成为了主流。现在,越来越多人的健康理念发生了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加体育锻炼,很多人把健身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请人吃饭,不如请人流汗”,锻炼形式层出不穷,全民健身不再是一个空口号,而是百姓自发自愿实实在在的行动。从“要我练”到“我要练”以前许多人为了生活,努力工作、拼命挣钱,忽略了自己身体的健康,也从来没有健身的想法,但随着物质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渴望拥有更高质量的精神生活,闲暇时注重的不再是吃喝玩乐,更多的是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

创建幸福中国、健康生活,是全体人们共同的企盼,谁不愿意生活在幸福平安的环境中呢。一个幸福的国家,首先应该是一个健康的国家。从现在开始,让我们一起携手防患于未然,共同建设我们健康、和谐、幸福的国家!

家庭是幸福的港湾

实力不仅要看其人人都希望拥有幸福,每个家庭都希望家庭成员之间和谐相处,拥有幸福和快乐。一家人和睦相处、其乐融融,这不仅是每个家庭的希望,也是社会的需要。衡量一个国家的实力不仅要看经济总量,也要看社会是否充满活力,家庭是否幸福。

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构建“民主政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结构中最基本的单位,没有家庭的和谐就谈不上社会的和谐。家庭生活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正确对待和处理家庭问题,共同培养和发展夫妻爱情、长幼亲情、邻里友情,不仅关系到每个家庭的美满幸福,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谐。近来,许多地区都在倡导构建和谐家庭,为了建设和谐社会这一伟大目标,构建和谐家庭应该有我们当代的标准,主要包括团结和睦、包容善良、轻松愉快、身心健康等多方面的因素。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家齐国安宁”,这也是千百年来人们追求的美好目标。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迅速变革和剧烈的社会变迁,导致人们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生活方式也有了很多改变,这些都对婚姻家庭关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但无论社会怎么发展,家庭都始终是人们最终的归宿,是为家人遮风挡雨的温暖港湾。只有家庭幸福和谐了,才能保证人们的幸福感得以实现,也才能保证社会成员处于良好的精神状态之中。

在温饱等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得到解决的情况下,个人作为家庭的一份子,应该为家庭的幸福出一份力。如果社会中的每个家庭都和谐、平安、幸福、文明,留给社会的问题自然就减少了,摩擦和矛盾少了、不稳定因素少了,社会也就和谐安宁了。衡量一个家庭是否幸福的标准就是和睦与平安。幸福的家庭大体是相同的: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表现。近年来,家庭问题日渐增多,夫妻离异、婚外恋等发生的机率不断攀升;遗弃老人、虐待孩子以及家庭暴力时有发生;家庭成员的义务和责任感慢慢淡化;邻里之间冷淡相处,甚至成为“素未谋面”的陌生人……这些问题的出现为家庭蒙上了阴影,也给社会稳定带来不可忽视的危害。

“……无论是顺境或逆境,富裕或贫穷,健康或疾病,快乐或忧愁,我都将毫无保留地爱你,完完全全信任你。我们将一起面对人生的一切,分享我们的梦想,作为平等的忠实伴侣,度过今后的一生……”婚礼上激动人心的誓言还萦绕在耳边,可是婚外恋、重婚、纳妾等现象却不停冲击着情感和道德的底线。贫病不嫌弃、富贵毋相忘,本是人们对婚姻幸福的向往,家庭危机却使美好的憧憬化为泡影。全国妇联调查显示,20世纪80年代初,家庭离婚率不到5%,90年代后期则达到了13%,每年约有40万个家庭解体。婚外情、离异等导致的家庭矛盾和家庭解体表面上是个体原因,但是,家庭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却成了社会和谐发展的障碍。

全国妇联前不久进行的一次调查显示,目前在我国家庭中,有16%的女性、9.6%的男性被自己的配偶动手打过,有14.4%的男性和7.9%的女性打过自己的配偶。家庭暴力行为虽有悖最起码的道德,但调查结果显示,家庭暴力、侵犯在社会各个文化层次的人当中都有发生。

中国有句老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应该懂得尊老爱幼。在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的今天,因为经济社会的高度发展,人们在忙碌的工作和生活中,总是一心向钱看,许多美好的品德已经被人们遗弃,甚至连最起码的道德底线和责任感也轻易被一些人抛弃。人们少了爱心、缺了责任,只顾自己,只想着钱。社会上,虐待、遗弃老人,不尊重老人的隐私权、婚姻权、财产权等时有发生。

一个社会即使经济繁荣,但丑恶现象充斥,就不是一个好社会;一个家庭即使经济上很富有,但缺乏亲情和温暖,就不是一个好家庭。家和万事兴,家齐国安宁。千百年来的“家训”、“治家格言”需要我们现代人继续传承和发展,夫妻、长幼、邻里需要更多的尊重、理解和关心。如果每一个家庭都能使老人们受到充分的敬重,使子女们得到全面的培养,夫妻之间恩爱相处,千千万万和谐美满的家庭一定会促进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

建设幸福中国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建设幸福家庭,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倡导一种与社会进步、个人发展相适应的新的家庭理念呢?对此,专家认为,家庭文化建设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第一,弘扬家庭美德,培养积极健康的家庭生活习惯。包括和谐的夫妻关系,尊敬长辈、赡养老人,关爱儿童、科学教育子女。第二,培育家庭成员责任感。对家庭和家人的责任感是家庭成员彼此尊重、互相理解、宽容信任、平等互爱的基础,是婚姻和家庭存在和幸福的秘诀。

从工作中获得幸福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矛盾复杂、就业压力增大,因此很多人都觉得自己活得很累、很不快乐,尤其是工作,让自己觉得很痛苦。工作,几乎占据了我们生命的二分之一的时间。因此,我们的生活幸不幸福与工作是否顺利、快乐是有很大关系的。

有人开展过一项关于工作幸福度的调查,结果显示,现代人的工作幸福感并不是很强,整体工作幸福指数处于中等偏下状态,而且在工作中负面情绪很多,包括无奈、痛苦、担惊受怕、气馁、埋怨等。也就是说,很多人在工作的过程中都是不快乐的。我们可以想象,如果维持现状不作任何改变,那么很多人就要在这些负面情绪中度过将近一半的生命,那是何等悲哀!因此,我们一定要想办法让自己快乐地工作。首先,要树立快乐工作的积极心态。工作中的成败得失,其实和人生相似,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心态。一个人,如果享受工作的过程,那他就会尽职尽责、努力发掘自己的潜力,尽力把工作做好,取得满意的结果,从工作中得到快乐和成就感。当然,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相反的,如果一个人把工作当作一种痛苦,从心底就会对工作产生不满、抱怨、恐惧等,工作的时候当然不会尽职尽责,只会敷衍了事,最终也只能一事无成,结果就更讨厌工作。

我们仔细想想,总感觉工作痛苦、没趣的人其实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是没有必要的。每个人在自己的一生中总要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总是要工作的,我们不可能一辈子吃白饭、靠别人养着。比较幸运的,就可以从事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在工作中也就比较容易获得快乐。但是,要知道人生不如意者十有八九,有很多人从事的并不是自己喜欢的工作。就像喜欢摄影的人,不一定能成为摄影师;喜欢写文章看书的人,不一定能成为作家;等等。可能我们小的时候都有过自己美好的梦想,希望自己长大了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可是,如果我们都回头想一想,又有几个人能成为自己梦想中的样子呢。举个例子,著名土壤学家、两院院士石元春从小就喜欢文学和历史,博览群书,然而事与愿违,最后他却成为一个农学家,而且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做出了突出成就。其实,他并不是没有抱怨过,但他决定做一行爱一行,既然从事了这个职业,就要尽职尽责地努力工作,还要让自己在工作中得到快乐,更要做出一番成绩来。从石元春院士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种对工作、对生活负责任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因此,我们也应当快乐工作,并且把“快乐工作”作为自己的一个口号,时时勉励自己,并最终形成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