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静品禅心:品读生活中放下禅
3357700000018

第18章 宁静安适,快乐自在:放下贪念(4)

少校的烟斗霎时从手中一下掉到了地上,心想:“比部长还要大的官,这是什么人啊,不管是什么级别,我这下可是碰到老虎屁股了。不管怎么养还是先道歉吧!猛地跪在大帝面前,忙不迭地喊道:“尊敬大人,饶恕我吧!虽然我不还不知道您是什么官衔,但我知道您肯定是比我高很多,请饶恕我!”

“饶恕你什么?我的朋友。”大帝笑着说,“你又没伤害我,我只是向你问路,你告诉了我,我应该谢谢你才对的啊!”

有位青年脾气非常暴躁、易怒,总是喜欢与别人人打架,所以大家都不喜欢他。都不愿意和他玩。

一天,青年无意中游荡到广德寺,正巧听到无广禅师在说法,青年听后决定痛改前非,就对无广禅师说:“师父,我听了您说的法,很有道理,从今以后我再也不跟别人打架了,即使别人把唾沫吐到我的脸上,我也会忍耐地拭去,默默地承受。”

无广禅师说:“那又何必呢?不如让唾沫自干吧,不用去拂拭!”

“那怎么可能?为什么要这样忍受?”青年疑惑的说。

“这不是什么忍受不忍受的问题。唾沫吐到脸上,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侮辱,微笑着接受就可以了!”无广禅师和气地说。

“如果拳头打过来呢?”青年说。

“一样呀,不用太在意的!只不过一拳而已嘛。”无广禅师微笑着说。

青年最终还是忍耐不住,于是举起拳头向无广禅师的脑袋上挥去,并问:“和尚,现在感觉怎么样?”无广禅师非常关切地说:“我的头硬得就像一块石头,能有什么感觉呢,倒是你的手,有没有打痛呢?”

青年哑然,无话可说。

佛法云:故见怨或亲,非理妄加害,思此乃缘生,受之甘如饴。就是说当怨敌或亲友没有任何理由地伤害我们的时候,我们不应该生气或者暴怒,而是应该想到“这些伤害都是从因缘聚合而生的”,欣然承受就可以。

在我平日里,不免还会遇到一些他人的损害。一些怨敌无端地给我们造成一些伤害,可能是身体上的,也可能是精神上的,面对他人的伤害,如果总是想着以牙还牙、以怨报怨,问题就会越来越严重。原因很简单,他人在实施伤害行为时,必然是他心中有烦恼或者怒火所制而不能自主,如果在此时遇到了抵抗,不但不能顺利阻止反而会火上加油。

“沙门四法”的原则是:骂不还口,打不还手,不以嗔怒对嗔怒,不以揭短对揭短。如果以怨报怨,就违背了出家人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即使再德高望重,平日修持的功德,也会在瞬间毁坏殆尽。于人无益,于己有害。

让心理平衡有个很好的方法就是学会忘记。总是对别人的坏处“念念不忘”,实际上最受其害的就是自己的心灵,同时自己也快乐不起来。轻则自我折磨,重则可能疯狂地实施报复,最终落得害人害己的结果。

学会忘记也是成大事者的一个特征,只有既往不咎,才可甩掉内心沉重的包袱去前行。很多多时候,人们误以为“恶”的,实则未必是真的“恶”。换一个角度说,即使是真的“恶”,对方心存歉疚,诚惶诚恐,你若能做到不念旧恶,并以礼相待,说不好对方可能“弃恶从善”。

静品禅心:总是把烦恼带在身上,是永远也得不到快乐的。时时宽容他人,自己也能得到解脱,也能给了别人一份愉悦,同时也能受到对方的尊敬。

宽容别人,以德抱怨,是一种人生的智慧,是聪明人的处世原则。相信你的朋友就会很多。总是不肯宽恕和原谅他人的人大多都是自以为聪明的人,永远也得不到他人的尊敬。常记他人的恩惠,人生的路会越走越轻松,越走越宽广。

10.贪念产生怨愤,心境成就快乐

林光禅师有个弟子叫余挤。在他云游四方的时候,他总是有好多的不满,一会儿嫌师傅走的太快了,一会儿又嫌行礼太多了,总是想让找理由多休息会儿。林光禅师却总是会说:“再走一会儿吧,再走一会儿吧。”就是不休息,有时反而越走越快,余挤就在后面追赶得气喘吁吁。

一天,师徒俩走了好长一段山路后,途径一个村庄,余挤说:“师父!好累啊,好不容易碰到一个村庄,我们去讨些吃的吧,顺便休息下吧?再走我就累死了。”就在这会儿,一个妇人迎面走来,林光突然跑过去,抓住妇人的手不放,妇人吓了一大跳,又不见和尚有什么要说的,也不见他有放手的意思,于是开始大叫:“救命啊!非礼啊!老和尚非礼啊!”

村庄里的人听到声音急忙赶了出来,看到林光在拉扯妇人,都很愤怒,一个出家人如此的行为,很是过分,于是齐声喊打。林光见势不妙,松了手拔腿就跑。余挤那见过这阵势啊,惊呆了,愣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背起行囊飞似的跟着林光跑。

师徒俩一路狂奔,一刻也没敢停,跑了好几条山路后,见后面没人追来,看情形是已经摆脱那些追打的人了,于是二人才在附近的一条山路边上坐下来。余挤擦了擦额头上的汗,埋怨说:“师父!您平时不是不进女色的嘛!怎么刚才就那样了呢?您怎么想大啊?这也算是参静品禅心道吗?您在这样,我觉得我看错人了,我还不如回家呢!”

林光禅师既不生气,也不解释,只是关切地问余挤:“现在,你还觉得背上的行囊重吗?你不是说再走你就累死了吗?我见你刚才跑的也不慢啊,背着行礼都能撵上我。”

余挤如实地回答说:“是啊,师傅,真是奇怪啊,我刚刚跑的时候,一点都没觉得行礼重呢!”

余挤看着师父殷切的眼神,顿时领悟。

心境不同,感受自然就会不同。刚在奔跑的时候,由于惊慌,那里还有时间去考虑背上的重量,自然会觉得轻松。其实,在我们生活中也是一样的,选择一种安宁平和的心境,烦恼自然也就没有那么多了。

苏格拉底在单身的时候,是和几个朋友一起住在一间只有七八平方米的小屋子里。尽管生活非常不便,但每天的日子过得很开心。

有人问他:“那么多人挤在一起,转个身都困难,有什么可乐的呢?”

苏格拉底说:“朋友们住在一块儿,说明我们感情很好,大家相处的很和谐,随时都可以交换思想,交流感情,有这样真挚的感情,难道不值得开心?”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同住的朋友们陆陆续续都相继成家了,搬出了这个小屋。只剩下了苏格拉底一个人,但他依旧每天很快乐。

又有人问他:“你一个人孤孤单单的,有什么好高兴的啊?”

朋友们虽然搬走了,但我们的友情依旧不变啊!更何况他们搬走的时候给我留了很多书,同时也给我留出了空间,放这些书,一本书就是一个老师,每天和这么多老师在一起,随时都可以向他们请教,难道这不是一个让人开心的事情吗?”

几年后,苏格拉底也成了家,住在一座大楼里。但他家住最底层。底层是这座楼里环境最差的,上面的污水总是往下渗漏,死老鼠、破鞋子、臭袜子、各种杂七杂八的脏东西,楼上都会往下面扔。但他依旧每天一副自得其乐的样子,又有人好奇地问:“你住这样的房间,也能感到高兴吗?”

“朋友,你只看到不好的一面,其实住一层有很多妙处呢!比如,进门就是家,不用爬很高的楼梯;搬东西也很方便,不用顾搬运工;朋友来访也很容易找到……更让我满意的是,可以在空地上种植一些花花草草,甚至可以种一些蔬菜,乐趣数之不尽啊!”苏格拉底情不自禁笑着地说。

过了一年,苏格拉底搬到了第七层,因为有位朋友家里有偏瘫的老人,上下楼很不方便。于是他把一层的收拾的很干净让给了那位朋友。自己每天爬7楼,但他仍是快快乐乐的。

那人又问:“先生,住七层楼是不是也有许多好处呀!”

苏格拉底说:“是呀,你真是聪明,这一下就被你看出来了啊!我每天上下几次,不仅能锻炼身体,还省下了去健身房的钱;而且这里光线也很好,看书写文章都不会伤眼睛;也没有人在头顶干扰,白天黑夜都非常安静。”

后来,那人遇到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问道:“你的老师总是那么快快乐乐,他每天处的环境都还不如我,但我总是没有他开心,这是为什么呢?”

柏拉图回答说:“原因很简单,因为你和他的心境不同啊!”

曾有人说,给悲观者一个春天,他依然不会感觉到温暖;给乐观者一缕阳光,他就会看到生命的希望。有的人总是抱怨生活中诸多的不公平,有的人却在已拥有的事物中快乐并且满足。生活中的美丽是需要我们自己去寻找、去发现的,拥有一种乐观的心境,你到哪里都会很开心,都觉得幸福。

静品禅心:不同的人,对待生活的态度不同,感受也就不同。乐观的人,总是感到人生很快乐,悲观的人总觉得人生忧郁。乐观是冬日里的太阳,即使天气寒冷,也能感受到温暖。生活就是这样,你对它笑,它就会对你笑。因此做人要在不断修炼自己的品性的同时要学会修炼一颗乐观的心,拥有一颗乐观的心,幸福快乐的生活就在随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