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史上99个血淋淋的教训大全集
3357200000005

第5章 恩威并用 诱压兼施(1)

有威则可畏,有信则乐从,凡欲服人者,必兼具威信。威信是无言的召唤、无声的命令。一个领导者要想充分发挥自己的领导功能,威信的高低是一个关键的因素。然而,威信既不能向上级要,又不能靠别人吹,必须由自己的非权力性影响力去赢得。

子牙杀隐立威信

姜太公名尚,字子牙,西周初年,姜尚因辅佐周朝灭商有功,周武王把他分封到山东建立齐国。姜尚听说齐国有个叫华士的贤人隐居山野之中,人们都交口称赞他的品德和才能。齐国初建,正是用人之际,姜尚立即派人请华士出山,帮助自己治理国家。谁知华士对当官毫无兴趣,只想过闲云野鹤般的日子。姜尚不死心,认为大概是自己的态度不够真诚,所以华士不肯应招。于是又派人以更加恭敬的态度前去礼聘华士出山,没想到前后去了三次,华士居然都不理不睬,还公然对使者宣称,自己不愿做天子的臣子,不愿做诸侯的朋友。

刚刚离开京师到自己封地上就国的姜尚闻之大怒,当即派兵前往斩杀华士。执掌周朝朝政的周公听说了这件事,不无惋惜地问道:“华士是齐国的品行高洁之士,在民间有很高的威望,对待这样的人应该以宽容为怀。华士不肯出山就算了,干吗要把他杀了呢?”姜尚解释说:“正因为华土在齐国民间享有很高的威望,如果听任他带头不做天子的臣子,不做诸侯的朋友,那我在齐国还能得到臣子和朋友吗?我三次派人征召他,可谓仁至义尽,他竟敢不来,他就是以下犯上的人。我刚刚就封齐国,在百姓中还缺乏威望,如果对华士不服从官府征用一事予以宽容的话,齐国百姓就更加难以听从我的号令了。不杀华±不足以立威,我也是迫不得已才这么做呀。”华士被诛杀后,齐国朝野震动,姜尚迅速建立了自己的威信。在姜尚的治理下,百姓辛勤劳作、士兵刻苦训练,国力大增,齐国很快跃升为诸侯中的强国。

以史为鉴

姜尚新就封齐国,就斩杀不服征用的华士,这是在百姓中树立威望的最便捷手段。对待华士这样恃才自傲的知名人物,怀柔手段只能施之于统治稳固之后。华士稀里糊涂地丢掉脑袋,只能怨自己看不清形势,成了姜尚在齐国立威的最好祭品。新上任的领导者树立自己的威信,一定要捡影响大的反对者开刀,那种杀鸡给猴看的做法只能让下属认为你软弱可欺。

胡服骑射

战国中期,诸侯各国相互攻伐,兼并之势愈演愈烈。各诸侯国都意图吞并他国,由自己一统天下。赵国定都邯郸,疆域四周被齐、中山、燕、秦、韩、魏等强国和林胡、楼烦、东胡等骁勇善战的游牧部落团团围住。人称“四战之国”,形势异常险恶。赵武灵王即位初期,秦、魏两国相继出兵打败赵国,赵国不得不割地求和。林胡、楼烦也趁火打劫,连年侵扰赵国。

面对国家危亡的严峻形势,赵武灵王不甘坐以待毙,一天,他召集心腹大臣共商强国之策。赵武灵王首先感慨地说:“寡人即位以来,相邻各国相继入侵,我军屡战屡败,再不思振作,恐怕亡国之期不远了。”大臣楼缓说:“要强国必须先强兵。西北方向的胡人依仗其骑兵优势屡屡侵扰我国,而我军全靠步兵和马拉战车与之对阵。笨重的战车只适宜在较为平坦的地方作战,在复杂的地形中行动不便,无力与机动灵活的胡人骑兵相抗衡;众多的步兵也无法对抗奔驰迅猛的胡人骑兵的冲击。我们只有学习胡人用兵的长处,建立自己的骑兵以对抗胡人的骑兵,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赵武灵王兴奋地说:“对呀,建立一支强大的骑兵,是增强我们赵国军事力量的唯一出路。可要骑马射箭,必须像胡人那样短衣窄袖,脚穿皮靴才行。咱们穿的服装,长袍大袖,干活打仗,都不方便,必须加以变革。”停了一会,赵武灵王不无忧虑地说:“寡人有心仿照胡人的风俗,大力推行胡服骑射来改革我们赵国的风俗,可是又担心国人反对,这如何是好呢?”大臣肥义说:“自古干大事不拘小节,既然推行胡服骑射对国家有利,大王又何必怕别人说长道短呢!”赵武灵王听了非常欣慰地说:“功过自在人心,我看反对胡服骑射的都是一些目光短浅的人,明白事理的人都会赞成的。”

第二天上朝的时候,赵武灵王出入意料地穿着胡人的服装出来接见群臣。大臣们见到他短衣窄袖的穿着,都吓了一跳。赵武灵王当场宣布了胡服骑射的决定,要求全体赵国人都改穿胡服。许多大臣一时难以接受,认为丢弃祖宗流传下来的衣冠,实在是件丢脸的事。赵武灵王有个叔父公子成,是赵国一位很有影响的老臣,头脑十分顽固。他听到赵武灵王要求大家改穿胡服,干脆装病不上朝,进行消极抵抗。赵武灵王知道,不攻克公子成这个守旧的顽固堡垒,胡服骑射的命令是难以推行下去的。想到此,赵武灵王就亲自到公子成家登门拜访,对公子成语重心长地说:“抛弃祖宗衣冠,改穿粗陋无文的胡人衣服,寡人同叔父一样,内心也一百个不愿意。可我们赵国屡战屡败,现在连祖宗留下来的基业都快保不住了。一想起大片国土沦丧敌手,国人无不痛心疾首。不实行胡服骑射,就无以富国强兵。在保住祖宗基业与保住祖宗衣冠二者无法两全的困境中,叔父认为该当作何抉择?”公子成被赵武灵王的肺腑之言所感动,声泪俱下地说:“老臣糊涂之至,竞如此短见。从今往后当追随大王左右,尽力说服国人,共同推行胡服骑射的强国之策。”赵武灵王大喜,立即赏给公子成一套胡服。大臣们见连德高望重的赵武灵王叔父都改穿起胡服来了,没有话说,也只好跟着改了。

在赵国君臣以身作则的带动下,没过多久,全体赵国人不分贫富贵贱,都改穿起胡服来了。有的人开始觉得有些不习惯,后来穿得日子久了,发觉穿了胡服,实在方便很多。赵武灵王接着又号召大家学习骑马射箭。不到一年,赵国就训练出一支强大的骑兵队伍。公元前305年,赵武灵王亲自率领骑兵打败临近的中山国,又收服了东胡和临近的几个部落。到了实行胡服骑射的第七年,中山、林胡、楼烦都被征服了,还扩大了好多土地,赵国一跃成为战国中期唯一能与强秦相抗衡的东方强国。

以史为鉴

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面对保住祖宗基业与保住祖宗衣冠二者不能两全的困境,赵武灵王毅然抛弃了长袍大袖的祖宗衣冠,大力推行胡服骑射,并通过攻克公子成这一顽固堡垒,成功地化解了守旧派的消极抵抗。打蛇要打七寸,领导者要从整体上瓦解下属中反对势力对自己的抵制,从感化反对势力中的德高望重之人入手,往往能收到势如破竹的效果。

陈胜王的恩威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根据朝廷征募戌卒守边的命令,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的地方官委派两名军官,押送九百名应征戌卒赶赴渔阳(今北京市密云西南)戍边。负责押送的军官从戌卒当中挑选了两个机灵能干的人当屯长,协助他们管理其他戌卒。这两个人一个叫陈胜,是个给人当长工的;一个叫吴广,是个贫苦农民。为了按规定期限到达渔阳,戌卒们昼夜兼程往北赶路。当他们走到大泽乡(今安徽宿县东南)的时候,正遇上天降暴雨,道路被水淹没,无法通行。戌卒们不得已只好在当地停留下来,准备天一放晴就立刻上路。准知一连数天都是大雨连绵,一行人眼看着无法按期赶到渔阳了。秦朝法令异常严酷,规定凡是不能按时到达指定地点的戌卒,一律处斩。大伙看着雨下个不停,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似的,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陈胜悄悄问吴广:“这儿离渔阳还有数千里路之遥,现在再怎么赶路也无法在指定期限内到达戌所了,我们还有必要白白地前去送死吗?”吴广说:“当然不能坐以待毙,不如咱俩开小差逃跑吧。”陈胜断然说:“开小差被抓回来是死,起来造反也是死,反正都是死,不如起来造反,就是死了也比前去送死强,说不定还能杀出一条活路来。老百姓对秦朝的暴政早就苦不堪言了,只要我们揭竿而起,天下人一定会起来响应我们的。”吴广欣然说道:“只要你领头,我就号召大家跟着千。”陈胜考虑到自己地位低下不足以服众,就和吴广商量,想出了一条增强号召力的计策来。俩人找来一块白绢,用朱砂写上“陈胜王”三个字,再把白绢偷偷塞进一条戌卒们买回来的鱼的肚子里。做饭时,戌卒们剖开鱼肚,发现白绢上的字,感到大为惊奇。趁夜深人静之时,吴广又偷偷地跑到营房附近的一一座破庙里装狐狸叫,戌卒们隐隐约约听到从破庙里传出“大楚兴,陈胜王”的叫声,人人又惊又怕。第二天,戌卒们见到陈胜,都在背后指指点点。大伙偷偷地议论着这件奇怪的事,他们断定陈胜不是一般的人,肯定是上天派他来领导大伙的,都更加尊敬陈胜了。

陈胜、吴广见人心已经归向自己,就开始寻找起义的时机。有一一天,吴广见押送他们的两个军官喝醉了酒,就故意跑去激怒那俩人道:“我们反正已经误了行程,就是到了渔阳也是死路一条,不如就地解散,让大伙各谋生路去吧。”两个军官闻言果然大怒,一个抄起军棍就要责打吴广,一个拔出佩剑来进行威吓。吴广趁其不备,一把夺过剑来,杀死一个军官。陈胜也赶上前去,把另一个军官杀了。俩人随后把戌卒们召集到一起,陈胜慷慨激昂地说:“我们已经误了戌边的日期,反正是活不或了。男子汉大丈夫,就是死,也要死得轰轰烈烈!与其任人宰割,不如和官府拼个你死我活。王侯将相,难道真是命里注定的吗!”大伙儿齐声高呼:“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我们誓死听从您的号令!”于是戍卒们公推陈胜为将军,吴广为都尉,大伙对天起誓,同心协力,推翻暴秦。在陈胜、吴广的率领下,九百戌卒很快就攻占了大泽乡。附近的农民听到陈胜、吴广起义的消息,都纷纷前来投军。起义军队伍迅速壮大,接着又乘胜攻下陈县(今河南淮阳),陈胜召集陈县父老议事。大家说:“将军替天行道,起兵讨伐暴虐的秦朝。这样大的功劳,应该立国称王。此间为旧时楚国属地,以楚为国号,必然万民响应。”陈胜于是建国号为“张楚”,接受众人的拥戴称王,由此点燃了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冲天怒火。

以史为鉴

在发动起义前,陈胜、吴广在鱼腹中放置带字的白绢,在破庙中装狐狸叫,都是假借天意使戌卒畏服的举措。陈胜是否真是受天命的人,其实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必须要让天下人相信他真是那受天命之人。一个人要在组织中获得权威,武力决定、假托天意、上级任命、选举产生诸种方法都可选用。关键是要通过权力获取的方式,在身份上与组织里的其他人拉开距离,使其不能与之攀比,从而不敢产生觊觎权力的野心。

赵高玩过了“火”

赵高是战国末年赵国王室的远亲。秦始皇灭亡赵国统一天下后,赵高被抄没入宫,阉割后当了一名宦官。秦始皇为了以高压手段控制六国民众,让人们以官吏为师,专尚法律。赵高是个精明人,能将法律条文倒背如流,深得秦始皇欢心,因此被提拔为中书令,负责掌管皇帝出行和印玺事务,成为最有权势的宦官。秦始皇死后,赵高通过扶植秦二世胡亥即位,一手把持了国家大权。

赵高虽然大权在握,对群臣颐指气使,可他总担心有朝一日秦二世明白过来,亲自执政,自己又会大权旁落。于是就挖空心思成天逗秦二世寻欢作乐,使其没有心思过问朝政。有一天,秦二世对赵高感叹道:“人生在世,犹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朕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如果不抓紧时间纵情享乐,岂不是枉自为君?”赵高马上应合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四海之内的人力物产,都为陛下一人而设。陛下正该纵情享乐,方不负上天眷顾之美意。”秦二世不无忧愁地说:“可朕总揽朝纲,每天在朕案头上等待处理的奏折总是堆积如山,真是不胜其烦啊。”赵高别有用心地说:“朝廷设立百官有司,是专为陛下分忧解愁的。倘若每日都得陛下亲自操劳国事,要那些文武百官何用?”秦二世见赵高如此善解人意,对他更加信任了,于是便把批阅奏折的事全权交由赵高办理,自己专心玩乐去了。

为了把秦二世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赵高决定采取进一步措施把秦二世和群臣彻底隔离开来,他引诱秦二世说:“皇帝之所以贵为九五之尊,就在于深居宫禁,高高在上,让人可望不可近。从前始皇帝在位日久,群臣无不敬畏,所以即使每天与大臣见面,他们也不敢胡作非为,妄进邪说。现在陛下年纪尚轻,又刚刚即位,对政事未必样样精通。如果在朝堂上现场处理国事,万一举措失当,岂不有损陛下的圣德?”秦二世正为每天都要召见群臣的苦差事而烦恼,赵高所言正中下怀,于是下令从即日起,不再临朝和臣下见面,从此深居后宫纵情声色,国家大事全都交由赵高处理。

公元前208年八月,赵高诬陷丞相李斯,将其迫害致死。李斯死后,赵高升任丞相,他利用职权大肆诛除异己,群臣对赵高的胡作非为噤若寒蝉。有一天,宫中举行盛大朝会,久已不露面的秦二世破天荒地出来接见群臣。早就想找机会验证一下群臣是否真心对自己俯首听命的赵高,这时忽然灵机一动,赶紧命人把一头鹿牵入宫中献给秦二世说:“我新近得到了一匹好马,不敢自专,特来献予陛下。”秦二世定睛一看,大声笑道:“丞相莫非是老眼昏花了,这分明是一头鹿嘛,怎么会是马呢?”赵高仍然坚持说这的的确确是马。秦二世不信,就问在场的大臣。大臣们都不敢作声,在秦二世的一再追问下,只有少数几个人据实说是鹿,但更多的人为了奉承赵高而说是马。秦二世闻言,心中暗自吃惊,以为是自己成天在宫中花天酒地,被酒色淘空了身体,以致精神恍惚,连鹿和马都分辨不出,因此对赵高指鹿为马的把戏一笑置之,未予深究。可赵高却不肯善罢甘休,没过不久,就寻找借口把不肯顺从自己意思而据实回答是鹿的大臣全部处死。从此,朝中大臣人人自危,朝政皆惟赵高之命是从。赵高通过引诱秦二世沉湎酒色,隔离其与群臣的联系,以天子代理人的身份得以把持朝政。指鹿为马的闹剧更是用心险恶,在谈笑声中,使多次逃脱赵高迫害,但对其仍然口服心不服的明白事理之人不经意问露出了痕迹。

以史为鉴

领导者往往喜欢盲目效忠自己的人,但必须清楚的是,盲目效忠自己的人大多不是明白事理的能干事之人。领导者对盲目效忠自己的人和明白事理的人必须兼收并蓄,一方面要用明白事理的人来为其办事,另一方面又要用盲目效忠自己的人来监督办事的人。指鹿为马这种明显违背常情的方法,用以树立权威、辨别盲目效忠自己的人时效果确实立竿见影。赵高的错误在于玩过了火,当满朝都是惟其命是从的人时,明白事理的人在朝堂上就没有了立足之地,而没有了明事理的人为其效力时,赵高把持朝政的好日子就快走到尽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