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史上99个血淋淋的教训大全集
3357200000039

第39章 韬光养晦 隐辱忍痛(4)

面对强敌压境,高欢想到如死拼硬战固守邺城,结果无疑是以卵击石, 有全军覆没的危险。他决定放弃防守,率兵向西南撤退,寻找有利地形。他留下为数不多的士兵守邺城,自己则率领一支不足两万人的步兵和不满两千人的骑兵从紫陌出发,抢先将韩陵山占领。在韩陵山因地形布下圆阵。还把牛驴串联在一起,堵塞归道,使军队处于死战境地。双方军队一交战,尔朱氏就责骂高欢背信弃义。高欢据理力争,宣言往日情义已经断绝。说完,双方展开了激烈的交战。高欢诱敌深入。当尔朱氏军被诱入伏击圈时,高岳率右军杀出。高敖也率一千骑兵, 从左侧拦腰横击。尔朱氏军招架不住,大败而归。

以史为鉴

在疑阵中再布疑阵,使敌内部自生矛盾,我方就可万无一失。说得更通俗一些,就是巧妙地利用敌人的间谍反过来为我所用。在战争中,双方使用间谍是十分常见的。《孙子兵法》就特别强调间谍的作用,认为将帅打仗必须事先了解敌方的情况。要准确掌握敌方的情况,不可靠鬼神,不可靠经验,“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这里的“人”,就是间谍。反间计是战争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能够将敌人从内部分化,逐渐将他们瓦解。

诈取晋州

建德五年(576),北周武帝宇文邕进攻北齐,统帅军兵包围了晋州, 同时令宇文宪为先锋配合围晋战役。宇文宪据守雀鼠谷,虎视晋州南北。宇文邕首先扫清晋州外围,北克洪洞城,南陷永安城。为了能够确保战斗胜利,他又派宇文纯抢占千里径,命永昌公椿驻守鸡栖原,宇文盛守卫汾水关。北齐军见晋州已经是岌岌可危,急派大军前来解围。他们兵分三路,一部万余人进击千里径,一部攻取汾水关,而北齐后主高纬则亲率重兵强攻鸡栖原。周、齐两军对峙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

宇文宪见齐军攻势凶猛,便对永昌公椿说:“兵家最讲骗术,你应秘密建造营垒,不许张扬,到附近砍伐柏树,用枝干做一些圆形草屋,以示为我军驻扎营地。待我军撤退后,齐兵定会产生疑惑,不敢及时追击。”宇文椿听从了字文宪的计谋,一切按他的计划照办了。

不久,一场激战又在双方展开了。齐军攻势猛烈,周军宇文盛告急。字文宪急忙率军援助汾水关。齐军进攻不下,暂时撤退,宇文盛军乘齐军撤退之机迅速追击,斩获齐兵多人。

汾水的战斗刚结束,宇文椿军又报告说:“齐兵人多,逼得要紧。”宇文宪又火速援救鸡栖原,两军会合后,同齐军相持激战,最后,字文宪决定撤离鸡栖原。

齐军趁势追到鸡栖原附近,当时天色已晚,远远望去只见周围一片幕帐,齐人盘算着兵营未动,周军定有准备,因此疑惑不前。

第二天天刚亮,齐军发起了总攻,他们小心翼翼地前进,等走近了才发现所谓幕帐原来是用柏树造成的草屋,里面空无一人,这时才知是上当受骗了。但战机已失,周武帝字文邕已经攻下了晋州。

以史为鉴

有道是:“两军对峙,智者胜。”智慧的力量是伟大的,它可以轻而易举的战胜数以万计的兵马。国际未来学研究所儒佛内尔博士说过:“明天的资本,就是智慧”。“智慧才是力量”,人的智慧将成为一种生产力,一种资源和资本。

故作粮绝破敌军

绍兴二年(1132),曹成拥众十余万,成了南宋王朝的一大威胁。他从江西席卷湖湘,占据道州、贺州,对潭州虎视眈眈。朝廷调岳飞做潭州太守,兼任荆湖东路安抚都总管来抗击曹成。当时岳飞手下只有军兵八千人,在抗金大业未成的形势下,他不愿与反朝廷的义军作战,原因是为了避免加重内耗,于是就发出朝廷的金牌黄旗招安曹成。

岳飞抗击金军早已名闻天下,曹成素知岳飞大名,闻讯后大吃一惊,对部下说:“岳家军来了,我们要多加防备。”然后就分遣各路将领退去。岳飞赶到茶陵, 再次招安义军归顺,然而曹成对朝廷的昏庸腐败早已是深恶痛绝,因此拒不接受岳飞的招安,一场大战也就在所难免了。’

岳飞来到贺州,部下抓到曹成的一名探子,押送到大帐,岳飞装作不知, 转出大帐与官吏们商量调集军粮,官吏们说:“军粮吃光了,怎么办?”“暂时撤到茶陵吧。”岳飞故意说。说完后才抬起头来,目光扫了一下探子,作出一副发现泄密后特别后悔的样子,他跺了一下脚,一句话也没说就走回去了,而暗中却令手下佯装疏忽放走探子。

探子以为真的发现了军事机密,回去后就把官军粮尽退兵的情况一五一十地报告了曹成。曹成大喜,与诸将约好第二天追杀官军。岳飞则令将士三更起身吃饭,带领大军绕了一圈,又悄悄回到绕岭埋伏。天还未亮,大军来到太平场,把敌人打了一个措手不及,营寨尽数被端掉了。

此战获胜,岳飞一举占了上风,敌兵拥众十万也只得步步败守。曹成一看失利,强据险要,岳飞挥兵追杀,曹成虽勇,但无奈碰上了岳飞,他怎么能支撑得住,最后被打的溃不成军,退到北藏岭,上梧关据守。岳家军紧随其后,不等摆成阵势就击鼓进军,将士们争先恐后地把两处险隘夺了下来。

当地山峦重叠,险隘无数,曹成凭着自己人多势众和占据的有利地形, 从桂岭没置营垒一直连到北藏岭,控制了中间的所有要道,自己亲自带着十几万人固守蓬头岭,岳飞却乘敢人屡败人心不稳之际,抓紧时机挥军向蓬头岭强攻。曹成眼看坚守不住,就逃奔到连州去了,后来岳家军会师连州,继续追赶曹成。曹成见岳家军越打越多,自己的兵损失惨重越来越少,自知不是岳家军的对手,再这样打下去自己将有性命之危,最后也只好投降了。

以史为鉴

两军对垒智者胜,想办法迷惑自己的对手,让他进入自己的圈套,他纵使再强大也是无计可施。狭路相逢,形势很急迫,假如双方势均力敌,那么比对方勇或智的一方会取胜。而在双方力量不对等的情况下,则弱方就主要以智取胜。越是情况危急,越是需要冷静,需要用智慧扭转局势,战胜对方。在许多情况下,表面看来局势已定;实则还存在着变数。只有智慧才能发现那隐藏着的因素,并利用它使局势发生突然的、根本的转变,最终取得胜利。

兵不厌诈

陈友谅攻陷太平后,依靠着长江上游的有利地势,派人约张士诚联军进犯建康城。有人劝说朱元璋亲率军队进攻他们,朱元璋说:“敌人知道我出战,必拿主力部队来阻挡我们,而大军顺江而下直奔建康,半天便可到达。我们的步卒骑兵又急急返回,百里之外赶去作战,这是兵法所忌的。”

于是他将康茂才叫来,吩咐说:“两股敌人汇合,为害必定很大。若是先击破陈友谅的军队,东边的敌人就闻风丧胆了。你能招来陈友谅吗?”茂才说:“我家有个看门的老头,过去曾在友谅手下做事,让他去说,友谅一定会相信的。”

于是看门人带着信乘小船到达陈友谅的军中,答应做内应。陈友谅果然相信他,非常高兴地询问康公现在哪里,看门人说:“如今他在守江东桥。”又问那桥什么构造,回答说是木桥。于是陈友谅赏赐了看门人,让他返回,并嘱咐道:“我很快就会赶到,到时叫‘老康’为信号。”

看门人回来报告这些情况,朱元璋听罢大喜说:“敌人入了我的圈套了。”于是就派人拆除木桥,换上一座铁石桥,一夜就造成了。冯胜、常遇春率领三万精兵埋伏在石灰山侧,徐达等人驻扎在南门外,杨璟驻兵大胜港,张德胜、朱虎率领水军出龙江关外。朱元璋统领大队驻扎在卢龙山,吩咐持旗帜的人把黄旗放倒在山右侧,红旗放倒在山左侧,规定道:“敌人来到就举起红旗,听见鼓声则举起黄旗,这时伏兵全部出动。”

那天, 陈友谅果然领着水军东下到大胜港,由于水路狭窄,碰上了杨璟的军队,立刻退出大江,直接去冲击江东桥,见桥是铁石构造感到惊疑,连声呼叫“老康”,没人答应,这才知道有诈。他马上分出一千多水军开向龙江,先派遣一万人上岸竖立栅栏,来势凶猛。当时天气酷热,朱元璋料定会下雨,就命令诸军先吃饭。忽然之间从西北方刮来一阵大风,大雨滂沱。红旗举起,各军都争着向前拔除栅栏, 陈友谅也指挥军队前来争夺。

恰好在两军交战之际,雨停了,朱元璋命令击鼓,鼓声响起,伏兵举起黄旗出动。徐达的军队也到达,水军也同时汇集,内外夹击,友谅的军队大败。诸军乘胜追击,一鼓作气收复了太平。

以史为鉴

兵不厌诈出自《韩非子·难一》:“臣闻之,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 意思就是作战时尽可能地用假象迷惑敌人以取得胜利。两军交战要真真假假,随机应变,把握战机,迅速行动,如此方可长立不败之地。

先佯后真克天险

山云是明初一位智勇双全,能征善战的军事统帅。明宣德二年(1427),广西柳州、庆远地区的苗族、瑶族发生叛乱,他们一路攻城破府,烧杀抢掠,锐不可挡。明廷深感恐慌就任命山云率兵平叛。山云一到前方就大败叛军,稳定了局势。后来叛军遭到山云攻击后就退守山巅巢穴,负隅顽抗。

叛军居高临险, 把野藤条挂到树上,一头拴住大石头和大圆木,等官军攻到半山腰,就斩断藤条。石木纷纷滚下。官军将士伤亡惨重,没有人再敢向前靠近了。于是山云命将士停止硬攻,让他们找来许多牛羊,到了半夜,他让部下又在每头牛羊角上绑了一树火把,然后击鼓鸣锣,驱之上山。牛羊被惊的一齐撒开四蹄向上奔跑。

叛军看见满山火把飞奔而来,以为是官兵发动了进攻,赶忙斩断藤条,滚下木石。这样连续佯攻几次,叛军也是每每中计,接连滚下石木。快天明时,山云见时机已到,就命令战士们发起冲击。叛军看到官军杀来,再要滚下木石,这时一看已是所剩无几了,叛军作战斗志全无,只好乖乖地束手就擒。山云很快就平息了广西叛乱。

明朝天顺初年,韩雍率大军讨伐广东峒山的叛军,当地的地势险要, 他担心难以取胜,吃饭时,韩将军心中闷闷不乐。此时新会县丞陶鲁在一旁值勤,韩将军回头问他说:“县丞,你猜猜我现在心里在想些什么?”

陶鲁说:“您大概是考虑征讨叛军的事吧?”

“对,县丞你能替我打败叛军吗?”

“不但能取胜,而且很容易。”

韩将军闻听此言,大怒道:“我手下文官武将上千人,都没有称我心的,你敢口出狂言,该受鞭刑!”

陶鲁并不下拜,反而高声说:“叛军难以打败,并不在于叛军本身,而在我们自己,主要是由于将军没有能够充分发挥我的作用。”

韩将军感到奇怪,就问他:“你要带多少人才能取胜?”

“三百人就足够了。”

“怎么会这么少呢?”

“兵不在多,而在于精。”

“在我的军队中,那就任你挑选吧。”于是陶鲁提出选兵标准:举起一百钧,箭射二百步。士兵们共有十五万,但是能达到这个标准的, 只有二百五十个人。

陶鲁说:“数量还不够。”于是又令人招募了几天。三百人总算招满了。

不久陶鲁被任命为副将,他每天带领这三百人操练阵法, 又用牛肉和好酒犒劳大家,而且还能与士兵们同甘共苦。士兵都愿意为他去拼死出力, 打仗时都勇往直前,争先恐后的登上敌城,结果大败叛军。

从叛军那儿夺取的金银绸缎,陶鲁全都分给这三百人,自己却分文不取,将士们对他更加的敬服,他说的话总是令行禁止。叛军一听说陶家军来了,吓得不是逃跑就是投降,谁也不敢抵抗。

以史为鉴

与对手抗衡不可固执一法,要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先用假象迷惑住对方,等到敌人弹尽粮绝的时候,继而对其发起实实在在的进攻。另外俗话说:一人拼死,万人逃避。这三百人拼死,谁能阻挡呢?让那些有才能的人团结在你周围,你一定会战无不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