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史上99个生活的经验大全集
3357100000037

第37章 运筹帷幄 决胜千里(5)

接着,司马昭又利用东吴将领全怿的家事,施以“反间计”。住在建业的全怿的侄儿全辉、全仪因家庭纠纷带着家将逃向司马昭军中。而司马昭却诡称孙权因为全怿没有取得寿春而大怒,要杀尽全怿在建业的家眷。全怿信以为真,率领几千人出城向司马昭投降。司马昭达到一系列目的之后,便开始借诸葛诞与文钦的矛盾来彻底瓦解城内力量。诸葛诞和文钦因为火并而发生争执,结果文钦被杀,其子文鸯、文虎出城投降。于是司马昭用数百名骑兵保护着两人,在城外巡视,并大声告诫城中之人:“即使是文钦的儿子我们也不杀,何况其他人呢?”司马昭靠这种宣传瓦解军心,使守城军士无心再战。于是司马昭乘机向寿春城大举进攻,最终消灭了诸葛诞的势力。

这种借助敌人间的矛盾,一定程度上与离间之计相似,这种计谋一般都能奏效,在三国期间的战争中用得十分广泛。在当今国际纷争之间,这种计谋也往往奏效。

经验要诀

“借敌”,是古今中外的军事家十分重视的韬略,即利用敌人的力量削弱敌人,以此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终得以胜利,甚至还可以用计使敌方去利用另一方敌人以达到有利于我方的企图,或者借用敌人利用我们的机会反过来将计就计,为已所用,轻而易举地获得胜利。

迂回战略 水到渠成

明朝时候,有个宰相叫严讷,很有智谋,也能体恤老百姓的疾苦。有一年,他打算为家乡的人们修建一座宽敞的学堂。可是,有一户很破旧的民房正好坐落在规划的地基范围之内,如不及时搬走,就影响全面施工了。那家人是做小买卖的,既做豆腐,也兼卖烟酒。主管盖房子的人找到他家商量,想用高价买下这所房子。可那家却说:“这房子是祖传的产业,在我们手里卖掉不好,让人耻笑,出高价也不卖。”

主管人把这一情况告诉严讷,严讷说:“不用着急,先动工兴建其余的房屋。”破土动工后,还特意吩咐主管人,不要欺侮难为那户人家。工地上每天需要的豆腐和酒,就别到别处去买了,一律到那户人家买,要什么价给什么价,不打折扣,而且要预先付款。人们不知道宰相严讷葫芦里装的是什么药,议论纷纷。盖房的主管人按照严讷的嘱咐,一些吃喝用的东西都到那里去买。那家人买卖突然兴旺起来,每天忙得透不过气来,很快又雇了人帮忙。来帮助修建学堂的人逐渐增多,那户人家卖豆腐卖酒赚的钱也一天比一天多起来。添置的家具增加了好几倍,储存的大米、豆子也堆满了屋中间,连插脚的地方都快没有了。而买卖还是一天比一天兴旺。夫妻俩开始为屋子的狭小简陋而发愁了。

夫妻俩不得不商量解决的办法。丈夫说:“咱赚了这么多钱,多亏严宰相来盖学堂,当初不该不搬走。”妻子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咱写一张契约,把房子献出去,他还能再跟咱计较?”他俩把商量好的办法,告诉盖房的主管人。主管人上报给严讷,严讷对主管人说:“不能白要他的房子,可以在附近找一所房子调换给他,找的这房子比他家原来的要好一些。”房子很快找妥了,那家人非常满意,没几天就搬走了。

严讷没有武断地强行让那家人搬迁,可见他的爱民之心。他施惠于人,使那家人主动要献房,这就是他的智慧。

经验要诀

以强制的手段也许能够处理一些问题,但往往会伤害到别人的感情,留下一些后遗症。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不妨用曲径通幽的方法,不去正面处理,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手段互惠互利,又不伤害感情,很值得我们借鉴。

制造假象,迷惑敌人

公元前284年,燕昭王拜乐毅为上将军,大举进攻齐国,接连拿下七十多座城,并包围了齐国的莒和即墨。公元前279年,燕昭王去世,儿子燕惠王继位。燕惠王做太子时,就和乐毅不和,即位后,对乐毅心怀疑惧。

这时,齐国即墨守将田单乘机往燕国派出大量间谍,到处散布谣言,说:“齐国的国王早就死了,齐国的城市也只剩两座。乐毅之所以没有征服齐国,是因为他跟新燕王有矛盾,害怕回去后被杀掉。乐毅想以伐齐为名,拥兵自重,南面称王。”燕惠王听信这些流言,便派骑劫去代替乐毅。乐毅只得逃到赵国,燕军军心涣散。骑劫接收了乐毅的兵权后,求胜心切,一到齐国就拼命攻城。

田单不跟他交战,他命令城中居民每次吃饭时,都要把供品摆在院子里祭祀祖先,结果引来许多飞鸟。古人把飞鸟群集看作吉祥的征兆。燕军见即墨上空飞鸟成群,很奇怪,田单乘机散布说:“老天爷给我派了一名‘神师’,教我用兵。”

有个小卒对田单说:“我可以当神师吗?”田单果然让他当上了“神师”,对他恭恭敬敬,每次下令操练,都要打着“神师”的旗号。田单利用当时的迷信风气,既欺骗了燕军,又使部下个个服从他。

接着,田单又通过间谍,向燕军散布说:“我最怕燕军割掉齐军俘虏的鼻子。”燕军听说后,果然照办。守城的齐军一看,被俘虏去的齐国士卒全部被割掉鼻子,便义愤填膺,把城池防守得牢牢的,唯恐被燕军抓去。

几天后,田单又散布说:“我们的祖坟都在城外,如果被燕军掘掉,那实在太叫人寒心了。”燕军听说后,就去掘坟烧尸。城上的守军见了,更加痛心疾首。

田单见守城军民求战心切,士气高昂,便拿起工具跟大家一起修筑工事,并把自己的妻子也编入队伍,把家财散发给士卒。城池加固后,田单派遣使者,请求投降。

田单在约定投降的前一天,集中了1000头牛,并用五颜六色的染料,在红布上画了张牙舞爪的猛兽图案,分别披到牛身上。牛角上绑上锋利的短刀,再把浸了油脂的麻,系到牛尾上,然后又把城墙挖开几十个洞。黄昏时分,精选的5000名士兵将脸涂成五颜六色,带着兵器跟在牛的背后,一到城外,将牛尾上的麻点上火,牛又惊又痛,拖着“火扫帚”发狂地冲向燕军阵地,5000名化妆的士兵也紧随着冲去。燕军大败,主将骑劫也被乱军杀死。

田单巧妙地制造假象,为我所用,利用这种人为的矛盾,顺利地攻下了燕城,并乘胜追击,队伍不断壮大,陆续收复了大部分城池。

经验要诀

田单利用反间计成功地卸下了乐毅的兵杈,又到处制造假象,假借外力迷惑敌人,最终取得了胜利。纵观古今,许多风云人物都是运用智谋制造矛盾,利用矛盾,为胜利创造条件的。

忍而不发,静候佳机

公元221年,已经成为蜀主的刘备不顾将军赵云等人的强烈反对,出兵攻打东吴,以夺回被东吴袭夺的战略要地荆州(今湖北江陵),并为被东吴杀的关羽报仇。东吴孙权派人求和,遭到了刘备的严词拒绝。于是,孙权任命年仅38岁的陆逊为大都督,率领5万兵马迎击刘备的大军。

到了第二年初的时候,刘备的军队水陆并进,直抵夷陵(今湖北宜昌东南),在长江南岸六七百里的山地上,设置了几十处兵营,声势十分浩大。陆逊见蜀军士气高涨,又占据有利地形,便坚守阵地,不与刘备交锋。当时,东吴的一支军队在夷道(今湖北宜昌西北)被蜀军包围,要求陆逊增援。陆逊却仍然坚持不肯出兵,并对众将说.夷道城池很坚固,粮草又充足,等我的计谋实现之后,那里自然就会解围,现在不必去救。

然而,陆逊手下的将领有意见了,他们见主将既不攻击蜀军.又不援救夷道,以为陆逊是个胆小怕战之人,都很气愤。众将领中有的是老将,有的是孙权的亲戚,他们不愿听从陆逊的指挥。于是陆逊召集众将议事,手按宝剑说:“刘备天下知名,连曹操都畏惧他。现在他带兵来攻,是我们的劲敌。希望诸位将军以大局为重,同心协力,共同消灭来犯敌人,上报国恩。我虽然是个书生,但主上拜我为大都督,统率军队,我自然应当恪尽职守。国家所以委屈诸位听从我的调遣,就是因为我还有可取之处,能够忍受委屈,负担重任的缘故。军令如山,违者要按军法从事,大家切勿违犯!”陆逊的这一席掷地有声的话,把众将领都镇住了,从此以后,再也不敢不听从他的命令了。

陆逊打定主意坚守不战,时间长达七八个月。直到蜀军疲惫不堪,他利用顺风放火,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刘备大败。逃归白帝城。不久之后就病死了。

在忍耐中等待时机,陆逊取得了胜利。很多时候,忍耐不是畏缩,而是一种智慧。

郑庄公的母亲姜氏生有两个儿子,老大就是庄公。老二叫共叔段。姜氏对共叔段特别偏爱,几次请求郑武公立共叔段为世子.武公都没有同意。

武公死后,长子霜生继位,是为郑庄公。姜氏见扶植共叔段的计划失败,便替共叔段请求庄公将京邑封给共叔段。庄公不好再推辞.只好答应了。

郑大夫知道后,立即面见庄公说:“分封的都城,它的周围超过300丈的,就对国家有害。按照先王的制度规定,国内大城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城不能超过国都的五分之一,小城不能超过国都的九分之一。现在封共叔在京邑,不合法度。这样下去恐怕您将控制不住他。”

庄公答道:“母亲喜欢这样,我怎么能让她不高兴呢?”

大夫又说:“姜氏哪里有满足的时候!不如早些想办法处置,不要使她滋长蔓延,蔓延了就很难解决,就像蔓草不能除得干净一样。”

庄公沉吟了一会儿,说:“多行不义者,必自毙。你姑且等待着;吧!”

实际上,郑庄公的心里早已有了对付共叔段的方略。他知道自己现在力量还不强大,共叔段又有母后的支持,要除掉共叔段还比较困难,不如先让他尽力表演,等到其罪恶昭著后,再进行讨伐,一举除之。

共叔段到了京邑后,将城进一步扩大,还逐渐把郑国的西部和北部的一些地方据为己有。

公子吕见此情形十分着急,对庄公说:“国家不能使人民有两君的情况,您要怎么办?请早下决心。要把国家传给共叔,那么就让我侍奉他为君,如果不传给他,就请除掉他。不要使人民产生二心。”

庄公回答说:“你不用担心,也不用除他,他自己将要遭祸的。”

此后,共叔段又将他的地盘向东北扩展到与卫国接壤。此时,子封又来见庄公,说:“应该除掉共叔段了,让他再扩大土地,就要得到民心了。”

庄公都说:“他多行不义,人民不会拥护他。土地虽然扩大了,但一定会崩溃的。”

共叔段见庄公屡屡退让,以为庄公怕他,便更加有恃无恐。他集合民众,修缮城郭,收集粮草,修整装备武器,编组战车,并与母姜氏约定日期作为内应,企图偷袭郑国,篡国夺权。

庄公对其叔段的一举一动早已看在眼里,并有防备。当他得知共叔段与姜氏约定的行动日期后,就命大将子封率领二百乘兵车提前进攻京邑,历数共叔段叛君罪行,京邑的人民也起来响应,反攻共叔段,叔段先是弃城而逃,后畏罪自杀。他们的母亲姜氏也因无颜见庄公而离开宫廷。

陆逊率领的吴军开始时处于不利的地位,他能够根据当时的形势,采取忍耐的办法,在等待中寻找消灭对手的机会,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郑庄公和陆逊相反,他是处于有利的地位,但是他并没有急于消灭对手,而是运用了“将欲擒之,先予纵之”的谋略,轻松地除掉了自己的对手。

等待机会,可以说是有智慧的人的一种勇气,也是睿智的人的一种战略和策略。无论自己处于什么样的地位,要根据当时的情况要来选择解决问题的办法,忍耐和等待是迈向成功之路的好办法。

经验要诀

隐忍不发,等待时机是人生的一门必修课。在敌对双方交战的过程中,双方的实力有时相差很大,处于弱势的一方,应该能忍,静下心来,等待时机。不要逞一时之气。贸然出击的结果,只会加快自己灭亡的步伐。等待,是一种意志上的磨炼。学会等待,就等于找到了通往成功的敲门砖。学会等待,才能在等待中走向成熟。在等待中找到机会,抓住机会走向成功。

天下之事,制之在始

做事情一定要谨慎,对于那些不好的事情,一旦做过了第一次,就可能会有第二次,第三次,如果任其发展下去,那么后果就难以预料了。因此,我们必须要“慎始”,杜绝坏事的发生。

明代的张瀚在《松窗梦语》中有这样一段记录:张瀚初任御史的时候,有一次,他去参见都台长官王廷相,王廷相就给张瀚讲了一个乘轿见闻。说他某一天乘轿进城办事时,不巧遇上了雨。而其中有一个轿夫刚好穿了双新鞋,他开始时小心翼翼地循着干净的路面走,后来轿夫一不小心,踩进泥水坑里,此后他就再也不顾惜自己的鞋了。王廷相最后总结说:“处身立世的道理,也是一样的啊。只要你一不小心,犯了错误,那么以后你就再也不会有所顾忌了。”张瀚听了这些话,十分佩服王廷相的高论,终身不敢忘记。

不慎而始,而祸其终,这道理谁都明白,但要做到“慎始”似乎也很难。一些人为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会设置种种陷阱,包括利用“糖衣炮弹”来百般诱惑,让你“湿鞋”。在莫泊桑的小说《小酒桶》中就有这样的事例。女主人公马格格瓦,将其田庄以每月250金法郎至她寿终的价格卖给一个叫汲可的老板。汲可为了让她早死,想出一条诡计:办了一桌丰盛的菜肴,拿出“十足的陈酒”白兰地.请马格格瓦做客。原本滴酒不沾的马格格瓦,在汲可连劝带哄下终于连饮三杯。此后,汲可又常给她送酒,使她染上了酒瘾,终于在一天晚上醉到雪地冻死了。

这不仅是小说中的故事,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这样的人。有的人以“就干这一次”为托词原谅自己。还有一些人,开始时并不认为事情程严重,觉得占点小便宜,捞点小外快,乃小事一桩,不足挂齿。殊不知,如此慢慢地放松了警惕,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一旦醒悟,却已不能自拔。

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开个好头,需要很多因素。因此,任何事情在开始的时候就要认真地去对待,做好计划,从一开始就要全身心的投入,为自己日后的成功奠定基础。

经验要诀

古人常说要“慎始”,事情的开始对它以后的发鼹有很重要的引导作用。如果刚开始的时候就制订了好的计划。考虑周全,那么,事情办趋来就会容易得多。

这个历史故事告诉我们,人一旦“踩进泥水坑”,心里往往就放松了戒备。反正“鞋已经脏了”,一次是脏,两次也是脏,于是便有了惯性,从此便“不复顾惜”了。有些人,起先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廉洁奉公,偶然一不小心踩进“泥坑”,经不住酒绿灯红的诱惑.便从此放弃了自己的操守。这和俗语“破罐子破摔”有异曲同工之妙啊。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各自为政,给朝廷造成很大的困扰。而在各个藩镇中,淮西又是最顽固的一个割据势力。公元814年,淮西节度使吴少阳死去,他的儿子吴元济自立。唐宪宗认为有机可乘,遂发兵征讨淮西。但是他派去的统帅,不是腐朽,就是自己另有企图。结果.花了整整三年工夫,费了大量财力,还是没有征服淮西。

面对这种情况,很多大臣都认为不能再打下去,否则只会劳民伤财。唯有大臣裴度却认为淮西好比身上长的毒疮,不可不除。于是,唐宪宗拜裴度做宰相,决心继续征讨淮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