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史上99个生活的经验大全集
3357100000032

第32章 智用谋略 精于造势(5)

杀气腾腾的迎亲队伍

郑国的子产任相国后,巧妙地化解了一次强国入侵的危急。郑国南面的楚国是个大国。总想欺负比自己弱的郑国。后来,郑国的大夫公孙段决定把女儿许配给楚国的公子围,公子围也答应了。郑国许多人都挺高兴,以为郑国成了楚国的亲戚,就不会受楚国的欺负了。子产可不这么看,他认为楚国不会为了一个女孩子,就放弃消灭郑国的野心,所以仍然时刻提防着楚国。

过了些日子,楚国通知郑国,要派大队兵马到郑国迎亲,还要举行隆重的婚礼。郑国人欢天喜地,准备迎接楚国的迎亲队伍。子产知道以后,心想,迎亲就迎亲吧,何必要派那么多军队来呢?楚国一定不怀好意,想借娶亲的机会,攻占郑国的都城。于是,他立刻埋伏好人马,防止敌人偷袭。没过几天,公子围果然亲自率领迎亲队伍来了。他迎亲是假,想借机打败郑国是真,所以带来不少精兵强将。

这一队人马到了郑国都城下,见城门紧闭着,都大吃一惊。正在纳闷,子产派了一个叫子羽的大臣出来见公子围。子羽说:“我们郑国城小,你们迎亲的人太多。所以请你们就不要进城了,婚礼就在城外举行吧!”

公了围一听,火冒三丈,气哼哼地说:“婚礼在野地举行,真是天大的笑话。你们不让我进城,这不是让天下人笑我们楚国无能吗?”子羽想起了子产嘱咐自己的话,就板着脸,不客气地说:“直说吧!我们不相信你们。你们真是来娶亲的吗?我们国小不算错误,如果因为国小就想依赖大国,自己不加防备,那就是错了。”

公子围惊讶地问:“你这话什么意思?”子羽直截了当地说:“我们同你们楚国结亲,本来想两家友好相处。可你们心眼儿太坏了,想趁机攻打我国,还以为我们不知道吗?”他说着,指了指楚国的军队。公子围听着,低下了头。他见郑国已有准备,只好放弃偷袭计划,对子羽说:“你们要是不放心,我让我的士兵把箭袋倒挂着进城好了。”子羽把这话报告给子产。子产这才答应让公子围进城。楚国士兵都不带武器,倒挂着箭袋,跟着迎亲队伍规规矩矩地走进了城。这件事,如果不是子产有预见,郑国准得吃大亏。

子产正是做事谨慎才避免了国家的一场大祸。这就启示人们在做事以前一定要考虑周全,以免有不必要的损失。

经验要诀

古人云:“小心谨慎者,必善其后,畅则无咎也。”意思是说凡是小心谨慎的人,事后必定谋求安全的方法,想清楚了事理,就不至于犯下过错。这就要求我们做事三思而后行,不能鲁莽行事。

任何事情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而是一项长期的经常性的工作。对待每一项工作,都要做到小心谨慎、尽心尽力,不能粗心大意,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作风。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春秋时期,吴王想出兵攻打楚国。有的大臣劝阻说:“楚国正处于强盛时期,现在还不能去和它交战。望大王三思而行。”吴王一心想称霸,哪里听得进劝谏之言,拔出寒光闪闪的宝剑厉声说:“我已经决心进攻楚国,谁再敢劝阻,我就把他碎尸万段!”吓得大臣们再不敢开口了。

王宫里有个年轻的卫士,认为这次出兵不是正义之战,肯定会失败的,但又不敢面对吴王讲。他想了好几天,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这天,他一清早就走进王宫的后花园。手里拿着一把弹弓,转到东,转到西,连衣服被露水打湿了也毫不在乎。就这样,他在那里转了三天。吴王见了,觉得很奇怪,就把卫士叫到跟前,问:“你为什么老在花园里走来走去,把衣服都弄湿了呢?”

卫士恭恭敬敬地说:“报告大王,我是在观察一件挺有趣的事呢——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只蝉,它在树的高处喝着露水并且得意地鸣叫,却一点儿也不知道有只螳螂藏在它的后边,弯着身子,举着前爪,准备扑上去捉它呢;而那只螳螂也完全没有料到,在它的身后有一只黄雀,正悄悄地伸长脖子想去啄;至于那黄雀,根本不知道我正拿着弹弓,正对着它瞄准呢!”

吴王笑道:“确实很有趣。”卫士继续说:“尊敬的大王,蝉、螳螂、黄雀只想到它们眼前的利益,却没考虑到隐藏在身后的危险啊!”吴王沉默了一会儿,恍然大悟:原来卫士在用寓言来巧谏,想让他停止进攻楚国。他笑笑说:“你讲得很有道理。”于是取消了攻打楚国的计划。

吴王能够明白这样的寓意就避免了很大的损失。这也教育我们处事要多方面考虑,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

经验要诀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则成语出自西汉刘向的《说苑·正谏》。是说螳螂正在捕蝉,不知道黄雀跟在它的后面,比喻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也比喻只想占别人的便宜不想还有人正在算计他。与“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聪明反被聪明误”含义相近。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谚语大家都听说过,就是告诫人们不要因贪图眼前的利益而酿成大错。所谓“利令智昏”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当局者不能凭一时的冲动去做事,要量力而行,这样才能在处理事情对收到好的效果。

连环离间计

北宋时,元昊在西北建立党项族的国家——西夏。元昊心腹大将野利刚浪唛和野利遇乞经常率兵侵扰宋地。宋将钟世衡一心要除掉这两个祸害。这时,野利刚浪唛派浪埋、赏乞、媚娘三人向钟世衡诈降。钟世衡知道这三个人的真实意图后,认为与其杀掉他们,不如利用他们来行反间计。于是,他佯装不知,委派他们以官职,表面上十分重视,暗地里却派人对他们严加监视。

一天,钟世衡对好友王嵩说:“我想派你去西夏行反间计,您能胜任吗?”王嵩欣然应允,表示决不辜负这份信任。钟世衡给野利刚浪唛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刚浪大王,你派来的浪埋、赏气、媚娘三人,我已给他们安排了官职。朝廷知道你有心归宋,已任命你为夏州节度使。你赶快行动吧!”钟世衡让王嵩把这封信带给野利刚浪唛,并同时带去一幅乌龟与枣同席的画。

野利刚浪唛见到信大吃一惊,问王嵩这幅画是什么含义。王嵩说:“这幅画是早(枣)早归(龟)来的意思。大王若想归宋就该尽早行动。”野利刚浪唛冷笑道:“钟世衡把我当成小孩子吗?拿这种把戏来对付我。”为表诚心,野利刚浪唛把王嵩带到元昊处。

元昊看完信、画之后,下令把王嵩推出斩首。王嵩并不慌张,反而大笑说:“人人都说夏王多疑,我以前不相信,现在看来此话不假。刚浪大王如果不先派人前去投降,钟使君怎么无缘无故地派我来送信。现在我朝已任命刚浪大王为夏州节度使,而刚浪大王又突然改变了主意,你们夏人真是多诈!

元昊不知野利刚浪唛派人去诈降的事,听了王嵩的话,对野利刚浪唛产生了怀疑。为验证自己的猜测,元昊派亲信冒充野利刚浪唛的人去见钟世衡。钟世衡通过西夏俘虏,得知了来人的真实身份,便像以往一样对野利刚浪唛的人热情款待,还约定了野利刚浪唛投降的日期。那人回去后据实汇报,元昊大怒,杀了野利刚浪唛。

钟世衡为让元昊再杀野利遇乞,命人在西夏边境设立祭坛,在木板上刻下如下内容的祭文:野利刚浪唛和野利遇乞有意归顺本朝,不想大事未成,刚浪唛大王遇害身死,在此设立祭坛悼念。看见西夏人来了,钟世衡手下的士兵慌忙点燃纸钱和木板,仓皇而去。木板上的字不会很快烧掉,西夏人拿回去交给元昊,元昊看后信以为真,把野利遇乞也杀了。

经验要诀

连环计,顾名思义,是一种多步骤或多环节的计谋。指多计并用,计计相连,环环相扣,一计累敌,一计攻敌,任何强敌,无攻不破。此计正文的意思是如果敌方力量强大,就不要硬拼,要用计使其自相钳制,借以削弱敌方的战斗力。

古人还说:“大凡用计者,非一计之可孤行,必有数计以襄(辅助)之也。……故善用兵者,行计务实施。运巧必防损,立谋虑中变。”意思说明,用计重在有效果,一计不成,又出多计,在情况变化时,要相应再出计,这样才会使对方防不胜防。

连环计,指多计并用,计计相连,环环相扣,一计累敌,一计攻敌,任何强敌,无攻不破。此计正文的意思是如果敌方力量强大,就不要硬拼,要用计使其自相钳制,借以削弱敌方的战斗力。巧妙地运用谋略,就如有天神相助。

战争是一场生死的较量,有运筹谋划、优胜劣汰的问题。生产经营同样也存在克“敌”制胜的谋略。经营者在竞争中应该注意市场调查和预测,根据市场需求形势的变化采取灵活的应变措施,把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给自己留点时间

宋仁宗时,盛度任翰林学士兼史馆撰修,偶尔帮皇上起草点文字。仁宗自幼读书用功,文思敏捷,最看不惯那班半天才琢磨出一句话来的文臣,每次让人代写诏令,都火催火急,并要当他的面完成。而盛度循规蹈矩惯了,做文章喜欢慢慢悠悠,反复修改,自然也不合仁宗的胃口。

这一年长久干旱,数月内几个大州郡都不见雨滴。旱情报到朝廷,仁宗决定效法前代圣王,下诏自责,以求上天原宥,普降喜雨。为此,令太监传来盛度。

参拜已毕,仁宗说出意思,盛度领旨,就要退去撰写。仁宗一摆手,说:“盛爱卿就在这里起草吧。”说着他一指旁边的几案,“这样,朕可随时与你商酌,省得来去呈送不方便,又费时间。”

这下子可让盛度犯了难,他一向文思迟缓,再加上在皇上面前,心情紧张,仓促之间怎能写得好?但皇上有旨,自己怎好违背,怎么办?他灵机一动,启奏道:“臣身体肥胖,趴在几案上喘不过气来。恳请陛下找人抬高桌来,臣才好写。”仁宗一听说得在理,就让太监们去搬高桌子。盛度得此空隙,忙在腹中打草稿,先想想前代史书《罪己诏》的格式,又挖空心思想了几个典故。等桌子找来时,腹稿也已有了,于是展纸磨墨,一挥而就。

仁宗见他没费多少思考就写好诏令,忙令太监取来观看。但见文笔流畅,引经用典,仁宗看了大加夸奖,直说:“盛爱卿才思敏捷,文章一挥而就。”盛度趴在地上叩头谢恩,偷偷擦去额上冷汗,哭笑不得地叹了一口气。

盛度巧妙的节外生枝,为自己争取了思考的时间,事先打好了腹稿,因此做到了一挥而就。虽是有点无奈,但也不愧是明智之举。

经验要诀

思考使人成熟,思考使人睿智。每做一件事,都要留有时闻静静地思考。只有深思熟虑,起来行动才会变得容易,才能提高办事的效率。

我们在思考的时候,尤其在思考复杂的事物,或者涉及众多的人的协调的时候,非常容易掉到细节的泥潭里面,找不到出路。有些时候,看的大一点,先假设一些很难的问题总会解决,还容易得到结果一些。

我们更多的时候要把思考放在需要解决的细节问题,自己的角色就是在解决实际的问题,比如说在做一个产品,负责一个项目,至于这个产品项目本身为什么要做,尤其是现在的做法之外还有没有其他替代的方案,都不作考虑。慢慢的当很多的细节问题都有非常好的团队成员来解决的时候,如果自己还在解决细节问题,就失去了大的方向,变成“把事作对”,而不是“做正确的事”。

姚崇洒泪表忠心

武则天接管朝政后,大杀李氏宗室,重用武姓之人,将国号易为周,并宠信张易之、张宗昌两兄弟,弄得纲纪混乱,人心思变。

看到这混乱的形势,大总管张柬之和重臣桓彦范等五人,暗中谋除二张,前前后后都想好了。

姚崇为灵武道军政长官,那时恰巧由任所回长安,由于他一向忠心耿直,张柬之等人就邀他一起参议密谋此事。由于策划周密,事情—举成功,杀了张易之、张宗昌兄弟,将武后软禁上阳宫,迎接中宗复位。

中宗复位后,因五人有功,将张柬之等五人封王爵,姚崇封为梁县侯。

当武后被迁往上阳宫时,姚崇带着许多官员到场向武后请安,叩问起居。张柬之等五人都显得十分高兴,只有姚崇一人独自泪流满面。

张柬之等五人感到不解,问道:“现在是值得高兴的时候,你怎么泪流满面呢?难道废除武后不是一件好事?”

姚崇答道:“这次计除张易之等二人,我实在谈不上有什么功劳,但我侍奉太后,也有一段时间了,现在要送别旧主,很令我伤心,以至于情难自禁,泪流满面。这也是为人臣应有的感情,应有的节操。如果因此而被降罪,我也是心甘情愿的。”

姚崇当然不是随便哭的,他看到武三思未除,断定已留下一条祸根,将来必有后患。他也了解张柬之等人刚愎自用,劝也没有用,只好预作防祸准备。

因为当除去张易之、张宗昌二人时,薛季昶就向张柬之等人建议说:“二凶将再生。”

张柬之答道:“武三思现已像砧板上的肉,任人宰割,留着天子随时开刀好了!”

薛季昶叹息一声,十分感慨地说:“老天啊,我们不知要死到什么地方去也!”

姚崇同意薛季昶的判断,料定武三思必然死而复僵。

果然,善于迎合人的武三思,深得中宗信任,并且与韦后互相勾搭,后来执政,杀了张柬之、桓彦范等五人。

姚崇因为在送别武后往上阳宫时曾有一哭,证明他没有参与政变的计谋,所以没有受到株连。

武三思最后终被诛死。姚崇成为在任最久的名相。

经验要诀

信息时代的今天,经济发展一日千里,时不我待,不努力提高核心竞争力,被淘汰的时间会越来越短。作为管理者,只有敏锐地注视着局面的细微变化发展,未雨绸缪,主动做好知识积累、技能积累、身体和精神积累,我们才能应付自如的面对发生的变化。增强忧患意识,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思想上正视和接受“变化”,深深地体会到视变化为机遇和挑战;行动上全情投入到汹涌澎湃的大潮中,乘风破浪前进。必须适应变化的环境并勇往直前,而且时刻记住要把“跑鞋挂在脖子上”,随时准备穿上它,在千变万化的世界里奔跑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