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史上99个生活的经验大全集
3357100000019

第19章 尊重别人,与人交往(3)

嘉靖年间,从表面上看,国家经济比较繁荣,社会相对稳定,人民基本小康。然而,在这虚假繁荣的背后却掩盖着许多问题。在国际上,周边环境极为不好,北面有鞑靼经常进犯边境,东面有倭寇时常骚扰百姓,搞的皇上很是头疼;在国家内部,严嵩操纵国事,压制民主,欺上瞒下,中饱私囊,弄得朝野怨声载道。至于更深层次的问题,如贫富差别造成的阶级矛盾,官员贪污腐化,司法腐败,军费开支不足,国家储备不足等等,都被严嵩等人所掩饰。朝野上下,要么屈于严嵩的淫威,敢怒而不敢言;要么是严嵩专制政策的获利群体,正好浑水摸鱼。

杨继盛就是在这样的国情下开始了自己的仕途生涯的。在严嵩已经把持了政府,与严嵩保持一致就是与皇上保持一致的情况下,杨继盛有三条路可选择:一是阿谀取容,投靠严嵩,争取在仕途上步步高升。二是对严嵩的所作所为睁只眼闭只眼,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对得起皇上就行了。三是为社稷故,为保大明天下,勇敢地站出来与严嵩一伙作斗争。是对皇上的忠心、是正义感、亦或是实现自己政治主张的需要,杨继盛选择了后者。他在兵部任职时,给皇上写信,批评北方前敌总司令仇鸾妥协误国。结果受贬职处分。后来仇鸾卖国求荣的奸情暴露,杨继盛才得以复出。此时,严嵩与仇鸾的关系早已恶化,严嵩念杨继盛首反仇鸾,一年之间四迁官职。然而杨继盛并不领情,他坚信,自己的权力是皇上给的,为皇上的江山千秋万代永不变色,必须清除严嵩之流。于是,他又给皇上写信举报严嵩盗权窃柄、误国殃民的“十大罪和五奸”。其结果可想而知,又是被诬下狱,后被判了死罪。杨继盛冒死上书,尽忠报国的思想和品质,一直被后人所传颂。

把杨继盛放到今天,他也称得上一个刚直不阿的好干部。但是他并不是没有缺点,首先,他的动机值得怀疑。毕竟是“人民内部矛盾”嘛,对上级有意见可以侧面批评、正面提醒。怎么可以把人往死处整呢?难怪皇上见信后大怒,怀疑其别有用心呢。其次,他在政治上十分幼稚。严嵩与皇上的关系他不可能不知,群臣对严嵩或畏威或怀恩他不可能不晓,他怎能指望凭一封举报信就把皇上最信任的人给扳倒呢?第三,他的方法欠妥当。他完全可以联合一些和自己政治主张相同的或被严嵩打击、排斥的官员—起联名上书,他还可以请王爷密奏皇上,他没有处理好打击敌人与保存自己的辩证关系。以上三点是导致他反腐败失败的直接原因,他出师未捷身先死除了给后人留下感叹外,没有对当时社会进步起到任何作用。

然而杨继盛的品德和风格的确是值得称道的,他临刑前赋诗曰: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生平未报恩,留作忠魂补。今天我们向杨继盛学习也要与时俱进,唯有如此才能更具时代特征。杨继盛不顾个人安危,冒死上书,弹劾严嵩,这就做到了“有所为”;而同时,他拒绝接受严嵩的笼络,决不趋炎附势,这就做到了“有所不为”。杨继盛正是由于他的这种品质,得以名留青史——《明史》给一个员外郎立传,可不多见。

经验要诀

所谓的“有所为”就是字在原则的事情上不能让步,所谓的“有所不为”就是在一般的、无关原则的小事上要礼让,保持理性。对于大多数人说,如何才能叫做“有所为有所不为”,我想,在别人出无理的行为时,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表示我们的不同意见,但是不管采取什么意见都要合乎情理。

人生在世,必须有一定的立身处世的标准。在这种标准的要求下,有所为有所不为,即符合标准的,哪怕赴汤蹈火,也要勇往直前;不符合自己标准的,即使有享之不尽的荣华富贵,也要坚决拒绝。

讷于言,敏于行

古代许多成就功业者,大多都是言讷行敏的典范,西汉名将霍去病就是其中的一员。

据《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中载,霍去病“为人少言不泄”,但之于行,“凡六出击匈奴,其四出以将军,斩辅首虏十一万余级”。由此可见,霍去病,言讷行敏者也。

《曾子·修身》曰:“行欲先人,言欲后人。”说话,要经过深思熟虑,才不会流于胡言乱语招惹是非,做事,要说做便做,不拖泥带水,以养成雷厉风行之性。

德谟斯吞斯是古希腊的雄辩家,有人问他:雄辩术的第一要点是什么?

他说:“行动”。

第二点呢?

“行动。”

第三点呢?

“仍然是行动。”

古有两名盗寇,身背金银珠宝,一水拦住逃路,两盗欲泅而渡之。泅渡前,老大对老二说:水流且急,游到水中,若是觉得力不从心,就丢掉一点背上的金银珠宝,继续向对岸游,再若感到体力不支,就继续再丢,保住自己的性命是最重要的!听完老大的话,老二点点头,表示明白。此时,身后的追者将至,老大老二两名盗寇纵身人水,向对岸泅渡,没多久,老二就觉得颇为吃力,于是就扔掉了一半背上背着的金银珠宝。到了水中央,老二仍感体力难支,因此,又把另一半也扔掉了!

老二筋疲力尽地上了岸,回头一看,老大还在离岸很远的水中挣扎,眼看就要沉下去了!此时,老二大喊,让老大解掉背上的包袱扔掉金银珠宝!老大听到老二的喊叫,也想解开背着的包袱,扔掉金银珠宝,可是,他已经没有解开包袱的力气,最终落了个葬身水底的结局。

在嘴头上,老大比老二说的有劲,而在行动上,却不如老二敏捷,因此,老二敏行而保住了性命,老大只在敏言,终于殒身。

这虽然是一则盗寇的反面故事,但也能说明,善于言而不善于行,结果往往是天壤之别的。

只有言讷而行敏者,才能将自己培养成一个谨言慎语、在言语上颇有修养的人。

经验要诀

谨言慎语,是体现个人自身修养的又一重要层面!谨言慎语的目的,就是要少说话,多做事。

孔子曰:“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所谓的言讷,就是慢言少言,所谓的行敏,就是多做快做,简言之,就是少说话,多做事。爱说漂亮话的人能在人前博得一时的好感,而干不成大事的。

俗话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要么不说,要么说了,就要守诺,就得让自己所说的话变成现实。做人就应该言出必行,行必有果。

如果你想在事业上取得成功,不光是靠智慧,最基本的就是行动。如果自己光凭脑子想,永远不付诸行动,那么永远也不会成功。

办事也要讲分寸

光武帝时期,他的女儿湖阳公主新寡,光武帝和她一块儿议论朝廷大臣,暗暗地观察公主的心意。公主说:“宗弘的风度、容貌、品德、天才,大臣们谁都比不上……”光武帝说:“我正要筹划办这件事。”过不多久,宗弘就被光武帝召见,光武帝叫湖阳公主坐在屏风后面,光武帝就对宗弘说:“谚语云:‘显贵换知交,发财易新妻,’这是人之常情吧?”宗弘说:“古语说,‘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共患难的妻子是不应该被赶出家门的。”光武帝转头对屏风后面的公主说:“事情不顺利啊!”

显然,这件事属于不该办的事,臣子宗弘有妻有室,湖阳公主显然是属于“第三者插足”。如果皇帝办成了这件事,虽然在当时不属违法行为,但却是违背情理的。皇帝借用“贵易知,富易妻”来表达,宗弘以“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来回应。难能可贵的是,宗弘顶住了权势的诱惑,不为不道德的世俗观念所动,这种不攀龙附凤、清正无邪的高尚品格,堪称一代楷模。

所以,当有人违背你的人格信念而托你办事时,你也绝不能贪图一时之利,而不负责任地答应他,纵容他,一定要慎重考虑可能引起的后果。如果有人想整治别人,编造假的事实,求你出面作伪证,或者有人想让你同他一起干违法乱纪的勾当,如果你不想与其同流合污,就应有勇气拒绝这类无理的要求。

另外,有人请你代替完成工作时,如你的同事把自己分内的工作往你身上推,此类情况,都应拒绝。因为,形形色色的人们在社会舞台上扮演了不同的角色,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既然承担了某种社会责任或契约,就应该践约。如果,当他们不能完成任务时,你却为他们去分担责任,那你是明帮暗害他们,因为那样做束缚了他们的自信心,助长了他们的依赖性。

的确,拒绝别人的要求是件不容易的事,大家都有体会。而当别人央求你,你又不得不拒绝的话,更是叫人头痛的,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希望得到别人的重视,同时也不希望别人不愉快,因而,也就难以说出拒绝之辞。

经验要诀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毕竟不能独来独往,办自己的事情时,有时会涉及到别人的利益。因此,我们在处理事情的过程中,必须全盘衡量,把握分寸,协调好各方面的利害关系,在争取我们自己利益的同时,绝不能伤害他人的利益。

有些事情,不该办时就不能办,一旦办了,可能违法、违情、违理,使自己或别人遭受名誉、经济或地位的损害。

当你经过深思熟虑,知道答应对方的要求将会给你或他带来伤害时,那么,就应该拒绝,而不要为了面子问题,做出违心的事来,结果对双方都无好处。

灵活处世不吃亏

《世说新语》有这么一则故事。许允担任吏部侍郎时,大多任用他的同乡,魏明帝曹睿听说后,就派虎贲武士去拘捕他。他妻子跟随出来告诫他说:“明主可以理夺,难以情求。”让他向皇帝申明道理,而不要寄希望于哀情求饶。带到后,明帝核查审问他,许允回答说:“孔子说‘举尔所知’,我的同乡,就是我所了解的人。陛下可以考察他们是称职还是不称职,如果不称职,我愿意接受应有的罪名。”考察以后,结果各个职位都安排了当用的人,于是才释放了他。许允身上衣服破烂了,明帝下令赏赐新衣服。

许允提拔同乡,是根据魏国的荐举制度。不管此举妥不妥当,它都合乎皇帝认可的“理”。许允的妻子深知跟皇帝打交道,难于求情,却可以理争,于是叮嘱许允以“举尔所知”和用人称职之“理”,来抵消提拔同乡、结党营私之嫌。这可以说是善于根据说话对象的身份来选择说话的绝好例子。

南齐的徐文远也是这样一个人。

徐文远是名门之后,他幼年跟随父亲被抓到了长安,那时候生活十分困难,难以自绐。他勤奋好学,通读经书,后来官居隋朝的国子博士,越王杨侗还请他担任祭酒一职。隋朝末年,洛阳一带发生了饥荒,徐文远只好外出打柴维持生计,凑巧碰上李密,于是被李密请进了自己的军队。李密曾是徐文远的学生,他请徐文远坐在朝南的上座,自己则率领手下兵士向他参拜行礼,请求他为自己效力。徐文远对李密说:“如果将军你决心效仿伊尹、霍光,在危险之际辅佐皇室,那我虽然年迈,仍然希望能为你尽心尽力。但如果你要学王莽、董卓,在皇室遭遇危难的时刻,趁机篡位夺权,那我这个年迈体衰之人就不能帮你什么了。”李密答谢说:“我敬听您的教诲。”

后来李密战败,徐文远归属了王世充。王世充也曾是徐文远的学生,他见到徐文远十分高兴,赐给他锦衣玉食。徐文远每次见到王世充,总要十分谦恭地对他行礼。有人问他:“听说您对李密十分倨傲,但却对王世充恭敬万分,这是为什么呢?”徐文远回答说:“李密是个谦谦君子,所以像郦生对待刘邦那样用狂傲的方式对待他,他也能够接受;王世充却是个阴险小人,即使是老朋友也可能会被他杀死,所以我必须小心谨慎地与他相处。我查看时机而采取相应的对策,难道不应该如此吗?”等到王世充也归顺唐朝后,徐文远又被任命为国子博士,很受唐太宗李世民的重用。

徐文远之所以能在五代隋唐之际的乱世保全自己,屡被重用,就是因为他针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应对之法,懂得灵活处世。

孔子门下弟子众多,他教育这些弟子从来不用一刀切的办法。有一次,子路问孔子:“做事要三思而后行,对吗?”孔子说:“对。”过了两天,冉有又问孔子:“做事要三思而后行,对吗?”孔子说:“考虑两遍就行了,不用三思。”别人听了孔子对弟子的两种解释,就问:“您怎么对弟子的教育不一样呢?”孔子说:“子路为人鲁莽,所以我让他做事三思,冉有平时做事本来就优柔寡断,所以我鼓励他果断一点。”

经验要诀

人们活着,不是仅仅为了活着,而是为了做成一些事情,成就一些事业,实现为自己、为他人、为社会而设定的某些理想和某些目标。而获得抵达一理想境界的最好通行证就是处世灵活,会办事。

日常生活中做人做事一定要灵活,要知道道如何趋利避害,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为自己的事业成功创造条件。做人能方能圆,能刚能柔,做事能进能退,智胜而非力取,不死板也不奸猾。只有达到这种境界,才能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地应对一切难题。

为人处世要灵活一点,针对不同的人,要懂得调整自己的应对之策,不能一条道走到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