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刘备起家之时,他的核心骨干只有关羽和张飞,他们兄弟情深,生死与共,都相从刘备一生。后来,在公孙瓒那里又遇到了赵云,他们相会一见如故,有相见恨晚之感,相待如同手足。因此,赵云也是披肝沥胆,追随他奔波一生。后来又到了徐州,徐州牧陶谦对他“三让徐州”,徐州的英雄豪杰如陈登、糜竺、糜芳、孙乾等也是争相归附。
到了后来,刘备虽然几度失败,不得不依附于袁绍、曹操和刘表等人。但是,袁绍、刘表却没有把刘备拒之门外,而是出郭相迎,待以宾礼,曹操更是与之同车而行,同席而坐,待以宾客之礼。在荆州时,更是为南州名士望之所归。为了得到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令其深为感动,即倚为腹心,如鱼得水。接着,庞统、徐庶、伊籍、黄忠、马氏兄弟、蒋琬等都是他这段时间搜罗麾下的英杰人物。
之后益州牧刘璋为防卫曹操进攻益州,接受张松建议,邀请刘备入蜀帮忙。派法正带四千人及巨款送给刘备,刘备便亲自率军入蜀。到达涪城,刘璋亲自出迎。张松、法正及庞统都提议刘备可乘机杀了刘璋,但刘备不从。刘璋推刘备行大司马,领司隶校尉。刘璋配给刘备士兵,令他攻击张鲁,但刘备却未有出兵,而是收买民心。接着,刘备又收张松,斩杨怀,进逼刘璋,冷苞、张任、邓贤等人坚守涪城对抗,但终被攻克。最终,刘璋投降,刘备成为蜀主。
刘备能以博大的胸怀容纳人物,故能延揽英杰,创成帝业。这就是宽容的力量。
经验要诀
什么是宽容?宽容是一种博大的胸怀,宽容主要是指对别人不同的做法、不同的思想、不同的言论,甚至不同信仰等的理解和尊重,也就是不把自己认为“对”或“否”的东西强加于人。我们可以不同意别人的做法或言论,但我们应当尊重别人的选择,给别人以自由思想和生存的权利。这就是宽容。
对于一个团体而言,宽容会营造一种和谐的气氛,自己在心理上也会减轻仇恨和不健康的感情。没有宽容就没有宽松。而对于个人而言,无论你取得多大的成功,无论你爬过多高的山,无论你有多少闲暇,无论你有多少美好的目标,没有宽容心,你仍然会承受内心的痛苦。所以,当遇到别人的伤害、打击或不公平、不如意的事情的时候,就应以宽容为怀的态度去对待,这样你就能就活得轻松,活得自在,就能拥有快乐之心、健康之体。而一个不会宽容,只知苛求别人的人,其心理必然会处于紧张、烦恼或忧郁状态,从而导致生理功能脆弱,心理失衡,进而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学会常有宽恕之心,保持豁达、宽容的心态,也是拥有快乐人生和健康长寿的前提。
值得注意的是,能做到宽容为怀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在现实生活中,别人错怪了你,批评了你,甚至冤枉了你,你感到委屈和深受伤害,那你如何去对待这个人呢?首先,你不必考虑针锋相对,以怨报怨,而要把事情的原委弄清楚。如果他有理,你就勇于认错,并纠正自己的错误;如果他理亏,也应当以宽容为怀的心态去宽容人家,原谅人家。其次,当你在这样做的时候,你心里必须想着,这样做不只是为了你的尊严和价值,更显示着你的气度和胸襟、坚强和力量;也为了保护自己良好的心理品质,免生闲气,免生闷气,以防气大伤身。
当然,宽容也不是无限制地容忍,例如对已构成危害人群的犯罪行为的任何人、任何集团都不能宽容。所以,宽容他人不仅为了你的尊严和价值,而且也为了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一个不懂得宽容别人的人,会显得愚蠢,也会苍老得快;一个不懂得对自己宽容的人,会为把生命的弦绷得太紧而伤痕累累,抑或断裂。宽容犹如冬日正午的阳光,它会融化别人心田的冰雪,使之变成潺潺细流。宽容别人,可以拓宽自己的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所以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宽容,因为宽容不仅是给别人机会,更是给自己创造机会。
闵子骞义举感继母
孔子的学生闵子骞在很小的时候,他的生身母亲不幸去世了。父亲又给他找了一个继母。开始,后母对闵子骞还过得去,自从她连生了两个儿子以后,对闵子骞就越来越不好了。闵子骞常常受到继母的虐待,不但吃不到好东西,而且常常不能吃饱。而闵子骞是个极孝顺的孩子,他从不把自己受虐的事告诉父亲,所以马马虎虎的父亲,也就不知道自己的大儿子天天在受罪。
有一年冬天,继母给自己的两个儿子用棉絮缝制了新的棉衣,穿在身上十分暖和;而给闵子骞缝制的棉衣,虽然从外表看也是两个弟弟的一样是新布,但是里面填充的却是芦花,穿上之后冻得闵子骞直哆嗦。爸爸看到后伸出双手抱着闵子骞,泪流满面。爸爸就生气地对着后妻大声吼道:“子骞这几年被你害苦啦,我要是再留下你,怎么对得起他死去的妈妈!”爸爸要后妻马上就离开这个家,滚得远远的!继母和两个小儿子吓坏了,一个劲地呜呜哭着。闵子骞听见爸爸要赶走继母,就对爸爸说不同意,闵子骞看到爸爸一愣,就说:“爸爸,请你千万不要赶妈妈走,妈妈在,最多是我一个人受点冷;如果妈妈不在了,那我们兄弟三人都要受冷了。爸爸,我求求你了!”
闵子骞的这番话,让爸爸感动了,继母听了也非常感动,她紧紧抱住闵子骞说:“子骞,子骞,我对不起你,对不起你呀!请你相信我,今后我一定把你当作我的亲生儿子。”这时,闵子骞的爸爸,也改变了刚才的主意,让后妻留了下来。后来,闵子骞的家里又充满了欢乐和幸福。
经验要诀
宽容是生活幸福的心灵鸡汤。
宽容是一把健康的钥匙,是一个人修养和善意的结晶。宽容不仅是一种做人的美德,也是一种明智的处世原则,是人与人交往的“润滑剂”。
世界中,每个人都得生活、工作,都得接触家庭与社会。在居家过日子及繁琐的工作中,难免会发生矛盾,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失误与差错。在这时,如果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很容易引发家庭矛盾和同事的争斗。不能原谅自己或他人所出现的失误与差错,就会给自己和他人增加心理上的压力,影响今后的正常生活与工作,因此,我们需要学会宽容。
不作辩解的公孙弘
人的一生中,谁都不能保证个人的利益不会受到他人有意或无意的侵害的时候。为了培养和锻炼良好的心理素质,你要学会扩大自己的胸襟。即使感情无法控制时,也要关住自己的嘴巴,管住自己的大脑,控制住冲动的行为。
也许,你听到过、看到过,或自己有过这样的经历:本来很好的朋友,却因一句闲话而争得面红耳赤,有的甚至成为陌路人;邻里之间因为孩子打架而导致大人们大打出手,甚至老死不相往来;夫妻之间也因鸡毛蒜皮的琐事会同室操戈,劳燕分飞。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形?关键就在于人们不懂宽恕之道,特别是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最容易与人结怨。因此,报仇雪恨的故事自古就不断发生。不能对其本人泄恨,就对其子孙进行报复。诚然,发脾气很容易,但代价太大了,如同为赶走一只聒噪的乌鸦而砍掉枝繁叶茂的大树一样,得不偿失。在这个世界上,无论你怎样努力,都不可能符合每一个人的胃口。厨艺如此,做人亦然。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别人未必都合自己的胃口,而站在别人的立场上,你又何尝能符合每个人的胃口?如此,做人就应该存宽恕包容之心。难怪孔子会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讲的就是宽恕之道。
汉代公孙弘年轻时家贫,后来贵为丞相,但生活依然十分俭朴,吃饭只有一个荤菜,睡觉只盖普通棉被。就因为这样,大臣汲黯还是向汉武帝参了他一本,批评公孙弘位列三公,有相当可观的俸禄,却只盖普通棉被,实质上是使诈以沽名钓誉,目的是为了骗取俭朴清廉的美名。
听汲黯这么说,汉武帝便问公孙弘:“汲黯所说的都是事实吗?”公孙弘回答道:“汲黯说得一点没错。满朝大臣中,他与我交情最好,也最了解我。今天他当着众人的面指责我,正是切中了我的要害。我位列三公而只盖棉被,生活水准和普通百姓一样,确实是故意装得清廉以沽名钓誉。如果不是汲黯忠心耿耿,陛下怎么会听到对我的这种批评呢?”
汉武帝听了公孙弘的这一番话,反倒觉得他为人谦让,就更加尊重他了。
公孙弘面对汲黯的指责和汉武帝的询问,一句也不辩解,并全都承认,这是何等的一种智慧!汲黯指责他“使诈以沽名钓誉”,无论他如何辩解,旁观者都会认为他在继续“使诈”。公孙弘深知这个指责的分量,所以采取了十分高明的一招,不作任何辩解,承认自己沽名钓誉。这其实表明自己至少“现在没有使诈”。由于“现在没有使诈”,指责者及旁观者都认可了,也就减轻了罪名的分量。公孙弘的高明之处,还在于对指责自己的人大加赞扬,认为他是“忠心耿耿”。这样一来,便给皇帝及同僚们这样的印象:公孙弘确实是“宰相肚里能撑船”。既然众人有了这样的心态,那么公孙弘就用不着去辩解沽名钓誉了,因为这不是什么政治野心,对皇帝构不成威胁,对同僚构不成伤害,只是个人对清名的一种癖好,无伤大雅。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批评,对待不同的批评,我们也应该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如果批评是正确的,那你就应该从中学习些东西。这样你就可以成长起来并进行一些积极的改变。同时,你还能从中了解到自己以及自己身上那些需要改进的东西。因为在此之前你可能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身上还存在着这种问题,而事实上它却始终在跟随着你。如此一来,你不仅没有失掉什么,而且还能得到许多。因此你应怀有谢意,应该感谢那些向你提出批评的人。
经验要诀
古人说:“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公孙弘的为人处世功夫是非常高明的。要在为人处世中减少对别人的伤害,就应该学会饶恕别人。常言道:冤家易解,不宜结。仇恨会把一个人带到疯狂的边缘,报复还能把无罪推向有罪。仇恨越积越深,无休无止。这样对个人、对事业都没有益处。
人生在世,真正胸怀大志者,是不会轻易与人结仇怨的。春秋时,齐桓公不计管仲的“一箭之仇”,反而任他为相,最终国富兵强,称霸诸侯;蔺相如不计廉颇的羞辱之言,不与之争势,处处避让,因而廉颇备受感动,负荆请罪,两人重归于好,赵国政治也因此变得更加稳定。
现代生活中,竞争十分激烈,人们之间会有很多利益冲突,特别是同事之间更是如此。如果不善于处理矛盾,而引起彼此仇视,这对两个人的发展都会造成不好的影响。所以,我们必须忍住仇恨之心,学会化解矛盾,与人团结共事。
当我们的心灵选择了宽恕,我们便获得了应有的自由,因为我们已经放下了仇恨的包袱。无论是面对仇人还是朋友。佛道中讲:在芸芸众生当中,两个人能够相遇,相识,那便是缘。即便因为仇恨而相识,不可否认的是,在心里已经牢记了对方的名字。如果因为整天想着如何去报复对方而心事重重,内心极端压抑,倒不如放下仇恨,宽恕对方。
学会宽恕别人,就是学会善待自己。仇恨只能永远让我们的心灵生活在黑暗里;而宽恕却能让我们的心灵获得自由,获得解放,可以让生活更轻松愉快。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宽恕是一种风范,一个懂得宽恕之道的人,他的天地一定广阔,精神一定充实,心灵一定纯洁,灵魂一定美丽。
以仁止暴的富彦国
面对任何事情都不要过于敏感,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明辨自己的判断力,最终让自己做出正确的抉择。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被别人无礼对待,其中一个“仁”字最是了得。
富弼是北宋仁宗时的宰相,字彦国,因为大度,上至仁宗,下至文武官员都称他品行优良。
富弼年轻的时候,因聪明伶俐,巧舌如簧,常常在无意之间会得罪一些人。事后,他自己又会为此而深为不安。经过长时期的自省,他的性格逐渐变得宽厚谦和起来。当有人告诉他某某在说他的坏话时,他总是笑着回答:“你听错了吧,他怎么会随便说我呢?”
有一次,一个穷秀才想当众羞辱富弼,便在街心拦住了他,对他说:“听说你博学多识,我想请教你一个问题。”富弼知道来者不善,但也不能不理会,只好答应了。
众人见富才子被人拦在街上,都涌过来看热闹。
秀才问富弼:“请问,欲正其心必先诚其意,所谓诚意即毋自欺也。是即为是,非即为非。如果有人骂你,你会怎样?”富弼想了想,答道:‘‘我会装作没有听见。”秀才哈哈笑道:“竟然有人说你熟读四书,通晓五经,原来纯属虚妄,富彦国不过如此啊!”说完,大笑而去。
这时,富弼的仆人埋怨主人道:“您真是难以理解,这么简单的问题我都可以对上,怎么您却装作不知呢?”富弼说道:“此人乃轻狂之士,若与他以理辩论,必会言辞激烈,气氛紧张。无论谁把谁驳得哑口无言,都是口服心不服。书生心胸狭窄,必会记仇。这是徒劳无益的事,又何必争呢?”
几天后,那秀才在街上又遇见了富弼。富弼主动上前打招呼。秀才不理,扭头而去;走了不远,又回头看着富弼大声讥讽道:“富彦国乃一乌龟耳!”这时有人告诉富弼那个秀才在骂他。“是骂别人吧?”富弼反问道。“他指名道姓骂你,怎么会是骂别人呢?”“天下难道就没有同名同姓之人吗?”他边说边走,丝毫不理会秀才的辱骂。
秀才见无趣,只好低着头走开了。
经验要诀
在当时,大多数旁观者都认为富弼是一个胆小怕事之人,害怕秀才的嚣张气焰。其实,富弼心里明白,对于这种人只有采取以仁止暴,以柔克刚的方法才能把他制服,如果两人你一言我一句地对峙起来,只会越吵越凶。在中国有句成语叫“四两拨千斤”。讲的正是以仁止暴、以柔克刚的道理。人是世界上最富情感的动物,很容易被激化也很容易被感化。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被友爱包围,就会懂得尊重、理解和容忍,产生愉悦、兴奋和上进的心情;相反,一个人生活在冷漠、争斗和尔虞我诈的气氛中,情绪就会低落、郁闷,往往会步入歧途。
谦恭礼让得实惠
获得别人尊重的唯一要诀,就是练好“谦”功,学会尊重别人。
韦玄成,字少翁,西汉鲁国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其父韦贤是当时大儒,宣帝时,曾任丞相。韦玄成,少好学,继承了父亲的学术,一生深悉谦让之礼。他为人谦虚,特别敬重读书人。行走路途,遇见有知识有学问的人步行,他就停下自己的车马,或与之一起步行,或用车来载送他们。平素待人接物时,他也特别敬重那些贫贱者,因此闻名遐迩.口碑甚好。因为好学,通经书,他先被朝廷任命为谏大夫,不久,又迁升大河(今山东东平县)都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