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解读迷失中的家庭教育:女心理咨询师手记
3354500000034

第34章 让我们共同找回迷失的家庭教育(1)

我们终其一生为孩子辛苦付出,都是因为我们期待着孩子能健康的成长,将来长大后能在这个社会大环境找到属于自己的小天地,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但我们家长有很多时候却做着与此相反的事情。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在本书收官之笔前,我们将一起探寻那些隐藏在我们理所当然的世界背后的秘密,找回被我们迷失的教育自身的强大力量。

43.和谐民主的家庭教育势在必行

唯有努力建立和谐的家庭,您才能幸福,也唯有此,您的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生活中不缺少和谐家庭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在我们身边和谐的家庭是越来越多的,当然我们能碰到彻底和谐民主的家庭确实比较难能可贵。或许是这样的原因:即使这个家庭再如何的和谐美满;即使我们的家长再有未雨绸缪的明智;即使我们的家长再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每个家庭都会遇到一些问题,因为本来就没有绝对的完美。

有段时间学校让我参加招生工作。我是学习心理学的,但是把专业知识用到这招生工作上,自然也无可厚非,毕竟是需要所谓的心理战术才得以取得招生战的最大胜利嘛。或许我天生都不怎么会触类旁通;或许我还真需要学点在这方面比较实用的技巧;或许我天生就是知识改造不了的实实在在的倔强性格吧!我很难适应这类工作的需要。但我有机会认识了一家三口。

这是一个咨询电话,其父亲打来咨询儿女复读的事宜的。当然我本职工作就是介绍学校的基本情况,建议其到学校来参观了。夸大其词地优化学校我做不到,但还能实事求是的描述一下学校的整体。这位父亲就问了我教什么学科,当然这在咨询中很常见的事情,这也是对于学校了解的一个渠道。当我说我是学校的心理老师时,他很感兴趣。就要求留下我的电话号码,想让他的女儿找个时间跟我聊聊。这就是我有幸遇到和谐家庭的一次机会吧!

接下来一次电话就是这个可爱的女孩子打给我的。我自然还是建议她到学校里先实地考察,然后再做决定。我在电话里也跟他简单地分析了一下她复读的利害问题。

那是第一次见面,他们父女两个人来学校了解情况。父亲高大的身材和爽朗的笑声留给了我很好印象。即使当时由于校长工作很忙,他们有被忽视的情况,但他们脸上并没有流露出不满情绪,他们始终都是给我一种阳光的感觉。

“老师,你可不要忽悠我哦!”这是这个女孩见我的第一句话,我们好像认识很久的老朋友一样。她的声音给我留下了一份随意的温暖。

再次见面时,是她与母亲来学校缴费报名后往回走时,那时我刚骑车走到学校门口。她上来的一个拥抱,把我给愣住了。“老师,你迟到了!”那呵呵的笑声真的让我记忆很深刻。当然类似这样学生的话,我听的很多了。有的学生当着我的面喊我的名字的都有。甚至有的在门口站岗值班时见到我说,“你是哪个班的,过来记一下名字,你是不是叫张……”这些都不为奇怪,因为我与他们一起学习的时间很长了,很熟悉了。还有有的学生说,“老师,你怎么这么不小心,骑车都把自己给摔着了,下次小心点!”我也觉得这大人教训小孩子的话从我学生口里说给我听都很正常也很亲切,但是她始终好像是我很久的朋友或者是很熟悉的学生了。

“我妈也姓张!”她还是满脸的笑容,好像高考的失败从未在她身上发生过一样。再次走进高三,对她而言好像与以前完全一样。

“这孩子回家给我讲,你很像她小学的一个老师!”她母亲微笑着说。

“我是教学校的心理老师,我主要是高一、高二的课!”我满心欣慰的笑着说。

“不管怎么样,只要你在这就行,就像有了磁场一样,能辐射到孩子就可以了!她就有好的心劲!”她母亲满心欢喜地说。

“我们一直以来都尊重这孩子的想法,无论考学还是报专业。我和他爸也就希望孩子快乐成长,作为普通家庭,我们也就很知足了!今年高考虽然成绩不理想,但她的心态一直都很好!”她母亲接着说。

“是的,这个孩子就像满含着阳光一样走进我们!我也很高兴认识她!有什么事情,尽管与我联系!她只要一直都有这么好的心态,她一定会发展的很好!”我这么鼓励他们。

再次,联系。是她发来的一个短信。“老师,我已经来你们学校读书了!都很好!谢谢老师!”

又一次侧面了解这个孩子,是在我给她的同学做心理辅导时。

“老师,我们班有个女孩子,她每次去吃饭都会叫上我,因为我是刚来的,没什么朋友,倒是她帮了我很多!而且她好像跟谁都玩得来,而且学习也好!我要有她那么好的心态就好了!”这是另外一个女孩对她的评价,这也是她在同学们心里的样子。

由此看来,这似乎民主和谐离我们并不是很遥远。

这个家庭是普通工薪家庭,只是一个父亲爽朗的笑声似乎带给一个家庭无限的阳光。我想问问每位读到这本书的父亲们,“您有多久没有微笑了,当然特指在家里!”也许我们的微笑大都在您的工作场合里逢迎领导与同事了,好像已经成为特定场合的产物了。然而,或许把我们的微笑带回家,带给自己的亲人,那也是多么美好的事情!走出家门时,我们还是一样的心情舒畅,精神饱满,工作的劲头不会因为工作中的烦恼而随时消失殆尽。如此以来,我们家庭的美满与工作的优异就是鱼和熊掌皆能兼得了,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一个内心充满感激的母亲带给孩子的是善良。这个孩子的心好像就是完全打开的,接受阳光,她还会把吸收进来的阳光送给周围的人。“她好像跟什么人都能玩到一起!”因为她的内心的阳光足以去温暖很多的朋友了。这就是一个母亲留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了。

我们知道这个孩子原本是先前那个学校阶段前几名的学生,如果换作其他父母,这个孩子原来就读的学校肯定会多少有点意见,也是所谓的抱怨。他们会认为孩子都是阶段前几名的学生了,连个好点的大学都没考上。学校的教学质量真的不怎么好!但是这对夫妇能自己先理解,其次与孩子分析问题,孩子才得以一直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孩子只要快乐都可以了,努力是必须的,强求是没那必要的!高考失利了,她有动力再考,我们一定会支持!”这也是这位父亲所说的话。看来与孩子母亲几乎是一个声调。

如何建立和谐的家庭

和谐是什么?和谐病不是指冲突、矛盾,只是父母能积极地面对问题,并随即解决掉问题,走到和谐的状态中。简单地说,和谐就是遇到不和谐时,能及时把整个家庭拉倒和谐上来,再偏离,再拉回拉,就是这样走下去。

民主自然就是大家都有发言权。每个人都是个体,每个人都是有思想的,这思想因环境不同,成长经历不同,自然就会出现不完全一致的意见、看法、行为。听听现代社会成长的孩子的心声,他们毕竟生活在物质、文化信息丰富、繁杂的时代里。“韩潮”、“偶像”、“PK”等等类似的新鲜词语,不妨作为成人也知道那么个一二三,也能增加共性。何必对我们自己接受不了的事物横加指责呢!跟上时代的步伐,也叫与时俱进!“我就不知道现在的孩子是怎么想的,我小时候就跟他们完全不一样!”这话说地太实在了,用上“实事求是”这词绝对不夸张。但是有一点也证明了您对现在实在了解太少了!

下面是专家们得出的结论与建议。我们也试图从中做个选择,也就是选择了我们的行为方式,也选择了我们自己的生活,同时选择了孩子的未来了!

1.民主式。表现为父母与子女和睦相处,互相信任,鼓励、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呈现出平等、和谐、民主的家庭气氛。这种家庭环境对孩子的素质发展,将会带来良好影响。孩子性格常表现为活泼、礼貌、坚强、团结、集体荣誉感强烈等。

2.“家长”式。表现为封建家长制。父母说一,孩子不敢为二。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如同皇帝与大臣。这种家庭环境对孩子性格影响很大,孩子多表现出冷漠、孤僻、多疑、内向性格。

3“四季”式。表现为冷热无常,没有一个教育标准。家庭气氛呈现出“春、夏、秋、冬”。今天,“风和日丽”;明天,“暴风骤雨”;后天,“心肝宝贝”;大后天,“混蛋没出息”。这种家庭环境由于父母心情变化无常照常的,这会造成孩子形成做事以他人为中心、见风使舵、缺乏主见、畏缩胆小,也会出现情绪变化无常的性格。

4.放任式。父母对孩子的成长表现为无所谓态度,随其自然,任其发展。家庭气氛也能出现比较和睦,但一切都随着孩子的性子,不作干涉。这种家庭环境往往造成孩子任性、不接受批评意见、缺乏集体荣誉感、个性强烈。

5、继承式。也可称职业式。父母常以自己的职业来要求孩子继承。如“祖传秘方”、“子承父业”、“继承祖业”等。这种家庭环境往往造成孩子过早定向发展,过于早熟、还会出现叛逆,生活学习工作都没多大兴趣。

6、摆脱式。这种家教方式与继承式相反。父母从小对孩子进行选职教育,不要求孩子为父母所为,而是“跳出家门”。这样的家庭环境往往造成孩子性格苦闷、抑郁、心态不稳。常表现在工人、农民家庭。

知道一点,懂得一点,改变一点,或许我们与孩子的生活就会走向一种美好!

祝愿天下的父母与孩子都幸福美满!

44.我们为何要学习

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我们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永远没有伤害,同样我们也从来就达不到智者的位置,我们也创造不了真正完美和谐的一切关系,我们每个人只是一个永远走在追求过程中的人而已,学习与成长必然就是终身之事。

我们真的就没问题吗

我们的字典里有“自省”、“反省”、“反思”,然后我们又大张旗鼓地提倡终身学习,可无论我们是自省、反省、反思后,往往都认为自己是没问题的,学习自然就是没必要的了!上次,一个朋友让我去给他们教育辅导班的学生家长做一次免费的家庭教育的讲座。我是信心百倍,准备的十足,提前我就到了会场。令我感到自惭的是,连一个家长的人影都没有机会见到。让我心理平衡的是,我当时想起了一个同事不久前为一个小学家长会准备的免费讲座,她跟我一样的命运都是未曾见到我们的尊贵的家长们。

我当时又想起了另外一件事情,记得以前我给周围的朋友送名家专题家庭教育讲座门票的事儿。凡是我听别人的讲座,我都觉得好!我敢说那专家的讲座的档次要比我们这些无名小卒高多了,也可以说我们跟他就不是一个等量级的。有个朋友送给我几张门票,我就特意送给周围熟悉的朋友。我满心欢喜地认为自己为朋友们做了件大好事。可结果,我送出去的门票只有一个朋友去了,中途又走了。

我不久前做恰似邀请家长听家长课程的工作,当然包括免费的与收费的课程。我的工作开展的异常不顺利,糟糕到我连有“病儿”的家长都邀请不到。偶有难得的好运是那些伺候不了自家“公子”、“格格”的家长会动心来听听免费的家庭教育讲座,这是给了我足够的面子了。至于那些孩子没“病”的家长,我更是没有理由邀请他们了,他们也没有理由听这样的课程了!

我曾经邀请这样一个家长。我打电话给她,刚一开口说我们有个免费的大型家庭教育的讲座,她就气愤地说:“去那听讲座的家长,都是问题孩子的家长,我家孩子又没有问题!你不要给我打电话了!”啪一声电话就被她挂了!这突如其来的“火药味”一时呛得我够呛!但我仔细想,她想给我表达的是:她是没问题的,绝对没问题的,永远不会有问题的!这家长优秀到了这份上难得呀!给她该鼓鼓掌!

我们都接受,没病的时候也要注意饮食卫生,也要注意营养保健。我们对于生理的疾病也完全都接受了“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理念。但对于心理、行为问题,中国好像还未发展到如此高的地步。最终的结论往往是,我们是没有问题的,也是无需学习成长的!

既然以上最终的结论都是我们无需学习,那我们听一场讲座即使不花钱,那花时间也是在浪费时间!我们买本书,那还不如买本杂志打发时间呢!我们从来不会在没有问题的时候学习!没事找事那是有病,我们中国人不犯这样的低级错误!

更为可悲的是,我们买本家庭教育的书籍或听一场家庭教育的讲座都被人看做是我们家有“病儿”,我们有这样的顾虑大概也不足为奇。因为我们习以为常了把心理问题与心理疾病都与精神病联系在一起,这精神病就是疯子,疯子就是精神病!能理解我们的家长的顾虑!理解万岁!但事实上,身体有疾病,难道我们的心理就不允许出问题吗?我们就应该因为有心理问题就耻辱吗?我们的身体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会出问题,但我们的心理也在经历着生活的事事非非、坎坎坷坷,难道出问题就不正常吗?

难道所有的问题都是孩子的吗

我们的家长都是没问题了,无须学习的!这是第一个结论!伴随着这个结论是另外一个结论——有问题也都是出在孩子身上。我们的家长把孩子送到心理咨询师那时,前奏曲绝对是一大堆抱怨,甚至是哭诉,最后完全可以归纳一句话——我那孩子有问题。至于把孩子送到所谓的训练营、特殊学校的家长,我想我们的抱怨也不会少!孩子惹火我们的事件,给我们几天时间大概都说不完!我们要是组织一次批斗孩子的讨论会,我们每个人的发言一定是前所谓有的踊跃!

前两天在网上,有一个学生家长向我“请教”教育孩子的方法。对于我这样没有孩子的人而言,教育孩子的方法,我实在是没有什么身临其境的感受,自然也没有什么方法能奉告于她的,我能做的大概也就是给她点建议。

以下是我仔细聆听她的话后,重点跳出来的几句话:

她第一句陈述是:“我这孩子毛病多的很!”

她第二句陈述是:“我这孩子就是不听话!”

她第三句陈述是:“这孩子这么小就撒谎,作业不做!真是不知道怎么办了!”

……

她最后一句陈述是:“我真没办法跟他交流了!他脾气很暴躁!一说起来,我和孩子就争吵,争吵不解决问题,我就揍他!”

等她陈述完了,我压低情绪说:“你是怎么做的!”

她陈述:“他撒谎,我自然就要揍他!他的作业,我现在也看不懂了,我也帮不了他,我也不知道他到底为什么不做作业!”

我再问:“你为什么要揍他?”

她说:“我揍孩子,也是为了他好!”

我请问她一个私人问题是:“你与你爱人的脾气怎么样?”

她答曰:“我承认我的脾气也是急躁!我爱人的脾气那就是暴躁!”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首先,我们家长脾气暴躁,我们还指责孩子脾气暴躁。其次,“暴躁”难以失传的重要原因,就是自己表现的“暴躁”那么淋漓尽致,孩子怎么能学不会呢!我们大概都能接受这样的心理学结论是:人最大的潜能就是模仿。再说了,我们暴躁情绪上来,还要求我们身边的一个孩子保持情绪的平静,这是在要求神,只可惜他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