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王道全集
3348300000006

第6章 德伏谋胜之道(5)

【施计要诀】

仁、义、礼、智、信,信是立身之本。你没有“信”也就不会有人信你,你的话和你的存在已经毫无意义可言。诚信,是为人立事之准则。

“诚信是为人之根本,没有了诚信,即使你拥有再多的财富,最终也将成为最贫穷的人。”

诚信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是很重要的,谁丧失了它,谁就会失道寡助,招致失败厄运,谁恪守它、珍爱它,谁就会得道多助,人生道路就会越走越宽。

当我们仔细分析一个很成功的管理者时,我们会发现他(她)在做人做事方面真正是有许多值得学习的优秀之处,特别是诚信。这些闪光点使他(她)有效地避开了那些致命的挫折和失败,少走了无数弯路,并不是靠着贵人相助,事实上,就是机会和贵人也是有所选择的。

游戏有游戏的规则,经商有经商的规矩,做人有做人的分寸,处世有处世的方圆,亘古依然,如今,我们更需要诚信。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也是诚信经济。不讲诚信的人,要想在市场经济中立足,那只能是痴人说梦。

五、以宽胜——宽容是无声的命令

宽容至上

【原典金言】

严于律己,出而见之事功;心乎爱民,动必关夫治道。

【计名阐释】

宋抄亮《谢曾察院启》:“严于律己,出而见之事功;心乎爱民,动必关夫治道。”在与人相处时要随时体谅他人,在温和且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下,适宜地帮助别人。孔子也曾说过:“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严厉的态度对待别人,容易遭致他人的怨恨,如此一来反而无法达到目的.若要避免遭受无益的困扰,关键在于宽容他人。

所谓的宽容,和“度量”与“包容”有很大关系.《菜根谭》中说:“持身不可太皎洁,一切污辱垢秽,要茹纳得;与人不可太分明,一切善恶贤愚,要包容得。”一个人必须具有容纳污秽与耻辱的能力,再加上包容一切善恶贤愚的态度,才能够宽容他人。

【妙用“宽容至上”计】

对过去的事不宜再追究

陈平是汉高祖时开国功臣之一,曾经用智谋奇计救出汉高祖。天下一统时,担任宰相职务。陈平曾经在魏王门下做事,但始终不获重用,后来又到项羽麾下做事,因为惹怒项羽,连夜逃亡。最后经魏无知的介绍,结识刘邦,被任命为都尉,作为刘邦座车的陪乘者,并且担任军队的监督。然而,大臣周勃对此十分不满,他向刘邦说:“听说陈平在家时曾经和兄嫂私通,他在魏、楚也末被重用,穷困潦倒之时才来投靠汉。这次被任命为军队的督军,仍然不知道感恩图报,居然敢接受众将的贿赂,这种品行低劣的小人,早就应该把他撤职了。”刘邦犹豫不决,召魏无知来商量此事。魏无知说:“周勃提到的问题是有关品行的事,但是臣向大王推荐的是陈平的才能。现在天下纷争,单是品行高洁的人,对我军毫无用处,请君王三思。刘邦于是不去追究陈平行为上的缺失,反而大力重用他,晋升他的职务,让他督导众将。

鲁哀公向孔子的学生宰我询问:“造神像主要用什么木材?”宰我问答:“夏朝用松木,商代用柏木,周代用栗木,意在“威慑”人民,使之恐惧战栗。”孔子知道后,认为宰我对周代人用栗木的用意妄做解释,于是规劝宰我要慎言。孔子说:“已经做成的事,不必再解释,对势不能止的事,不予劝阻,对过去的事不宜追究。”

特别是在乱世,社会基准失衡时。人们的过错灾带有社会历史原因,不可深究,重要的是把握住现在,如果纠缠于历史陈账,就揭不开新的一页。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谴责追究,是一用人策略。“争大下者先争人”,历史上许多有作为的帝王将相在任用人才时,都是“既往不咎”,不拘一格地使用人才。齐桓公不计“—箭之仇”,反任命管仲为相,使齐国成为当时霸主;唐太宗不计魏征原先图谋杀自己之恨,不杀魏征,反命其为谏议大夫,君主二人甚是融洽。

不痴不聋,不为家翁

唐代宗时,郭子仪在扫平安史之乱中战功显赫,成为复兴唐室的元勋。因此,唐代宗十分敬重他,并且将女儿昇平公主嫁结郭子仪的儿子郭喛为妻。这小俩口都自恃有老子作后台,互相不服软,因此免不了口角。

有一天,小两口因为一点小事拌起嘴来,郭喛看见妻子摆出一副臭架子,根本不把他这个丈夫放在眼里,愤懑不平地说:“你有什么了不起的,就仗着你老子是皇上!实话告诉你吧,你爸爸的江山是我父亲打败了安禄山才保全的,我父亲因为瞧不起皇帝的宝座,所以才没当这个皇帝。”在封建社会,皇帝唯我独尊,任何人想当皇帝,就可能遭满门抄斩的大祸。昇平公主听到郭喛敢出此狂言,感到一下子找到了出气的机会和把柄,立刻奔回宫中,向唐代宗汇报了丈夫刚才这番图谋造反的话。她满以为,皇父会因此重惩郭喛、替她出口气。

唐代宗听完女儿的汇报,不动声色地说:“你是个孩子,有许多事你还不懂得。我告诉你吧:你丈夫说的都是实情。天下是你公公郭子仪保全下来的,如果你公公想当皇帝,早就当上了,天下也早就不是咱李家所有了。”并且对女儿劝慰一番,叫女儿不要抓住丈夫的一句话,乱扣“谋反”的大帽子、小两口要和和气气地过日子。在皇父的耐心劝解下,公主消了气,自动回到了郭家。

这件事很快叫郭子仪听到了,可把他吓坏了。他觉得,小两口打架不要紧,儿子口出狂言,迹近谋反,这着实叫他恼火万分。郭子仪即刻令人把郭喛捆绑起来,并迅速到宫中面见皇上,要求皇上严厉治罪。可是,唐代宗却和颜悦色,一点也没有怪罪的意思,还劝慰说:

“小两口吵嘴,话说得过分点,咱们当老人的不要认真了。不是有切俗话吗:‘不痴不聋,不为家翁’,儿女们在闺房里讲的话,怎好当起真来?咱们做老人的听了,就把自己当成聋子和傻子,装作没听见就行了。”听到老亲家这番合情入理的话,郭子仪的心里就像一块石头落了地,顿时感到轻松,眼见得一场大祸化作芥蒂小事。

虽然如此,为了教训郭喛的胡说八道,回到家后,郭子仪将儿子重打了几十杖。

小两口关起门来吵嘴,在气头上,可能什么激烈的言辞都会冒出来。如果句句较真,就将家无宁日。唐代宗用“老人应当装聋作哑”来对待小夫妻吵嘴,不因女婿讲了一句近似谋反的话而无限上纲,化灾祸为欢乐,使小两口重归于好。有些事情,你非要硬去叫真,就会愈加麻烦,相反你装痴作聋,来他个“难得糊涂”,“无为而治”,也许会有满意的结果。

作为一个上司,在所属的范围内,要人人满意似乎是不可能的。有的人可能因其一琐事而节外生枝,怨天尤人,甚至“骂大街”,讲领导的怪话。在这种情况下,有经验的上司会避其锋芒,不听信他人的闲言,在事后心平气静时做思想工作,效果会好得多。因此,装聋作哑是统御谋略修养的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庄王绝缨

楚庄王逐鹿中原,连续几次取得了胜利。群臣都向楚庄王祝贺,庄王设宴款待群臣。席间,庄王命最宠爱的妃子为参加宴会的人敬酒。

这时,天色渐渐暗下来,大厅里开始燃起蜡烛。猜拳行令,敬酒干杯,君臣喝得兴高采烈,毫不热闹。忽然,一阵狂风刮过,客厅内所有蜡烛一下全被吹灭,整个大厅一片漆黑。庄王的那位美妃,正在席间轮番敬酒,突然,黑暗中有一只手拉住了她的衣袖。对这突然发生的无礼行为,美妃喊又不敢喊,走又走不脱,情势紧迫之下,她急中生智,顺手一抓,扯断那个人帽子上的缨。那人手头一松,美妃趁机挣脱身子跑到楚庄王身边,向庄王诉说被人调戏的情形,并告诉楚王,那人的帽缨被扯断,只要点明蜡烛,检查帽缨就可以查出这个人是谁。

楚庄王听了宠纪的哭诉,出乎意料地表示出很不以为然的样子。他想,怎么能为了显示爱妃的贞节而使部属受到污辱呢?于是,楚王趁烛光还未点明,便在黑暗中高声说道:“今天宴会,盛况空前,请各位开怀畅饮,不必拘礼,大家都把自己的帽缨扯断,谁的帽缨不断准就是没有喝好酒!”群臣哪知庄王的用意,为了讨得楚王欢心,纷纷把自己的帽缨扯断。等蜡烛重新点燃,所有赴宴人的帽缨都断了,根本就找不出那位调戏美妃的人。就这样,调戏国王宠妃的人,既未受到惩罚,就连尴尬的场面也没有发生。按说,在宴会之际竟敢调戏王妃,堪称杀头之罪了。楚庄子为什么蓄意开脱,不加追究呢?他对王妃解释说“酒后狂态,是人之常情,如果追查处理,反会伤了众人的心,使众人不欢而散。”

时隔不久,楚庄王借口郑国与晋国在鄢陵会盟,便于第二年春天,倾全国之兵围攻郑国。战斗十分激烈,历时三个多月,发动了数次冲锋。在这场战斗个有一名军官奋勇当先,五次与郑军交战就斩杀五个敌人,郑军闻之丧胆,只得投降。楚国取得胜利,在论功行赏之际,才得知奋勇杀敌的那名军官,名叫唐狡,就是在酒宴上被美妃扯断帽缨的人,他正是为了感恩图报啊!

容人之过,方能得人之心。有过之人非常能希望看到他人的宽容和友谊,希望得到悔过自新的机会。这种需要一旦得到满足,其对立情绪便会立即消失,感恩戴德,“得人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的情感很快在心理上占据主导地位。在这个基础上,稍加引导,就会产生像“戴罪立功”那样的心理效果。

如果说“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之举在楚庄王身上表现出在诸侯中问鼎,称霸的韬略和气魄,那么在宴会中绝缨之事,则表现了他那宽容大度的襟怀。一名统御者对其部属能宽谅属下的某些过失,宽大为怀,容人之过,念人之功,谅人之短,扬人之长必然会得到部下的奋力相报,在客观上为自己的安危留下了一条后路。

班超心底无私天地宽

东汉时,班超一行在西域联络了很多国家与汉朝和好,但龟兹恃强不从。

班超便去结交乌孙国。乌孙国王派使者到长安来访问,受到汉朝友好的接待。使者离汉返朝的时候,汉帝派卫侯李邑携带了很多的礼品同行护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