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王道全集
3348300000024

第24章 狠猛谋胜之道(5)

武则天欲把砝码倾向那一边

唐朝是李氏的王朝。但是武则天登上帝位之后,把李唐改为武周。武则天是个女人,她的儿子姓李,她想立太子,又想传位给姓武的,以便延续她的周朝。如果传位给自己儿子,那儿子一定会恢复李氏的唐朝,武则天因此举棋不定。

武则天与大臣们商议,众大臣们都说:“陛下若立儿子,千秋万岁之后,可以永享儿孙的祭祀;若立侄儿,谁听说侄儿为姑母立庙奉祀的呢?”

武则天一直犹豫着。随着自己年龄变老,她终于把自己的儿子李显立为皇太子,这样一来,由武则天大力扶持起来、羽翼丰满的武氏党派能与太子李氏党派相安共处吗?

老臣吉项向武则天进谏。他问:“一杯水与一杯土,两者能争吗?”武则天说:“不能”。吉项又问:“水与土合而为泥,能相争吗?”武则天说:“这也不会。”吉项说:“如果把泥巴分成二团,一团捏成佛祖,一团捏成天尊(道教祖师),是否会相争呢?”武则天说:“这样就会相争了。”吉项说:“陛下所立太子羽翼还未丰满,武氏诸王势力已成气候,陛下怎样才能使两者相安无事呢?”其实,从当时的局势看,只有武氏诸王一个派别,现在武则天必须制造出另一个派别,即儿子太子李氏派别来。两个派别没有均势还不行。武则天就把武姓侄儿和自己的李姓儿女找来,在庙堂宣誓,彼此相扶。但没等武则天死,宰相张柬之等便发动宫廷政变,拥立太子李显登上帝位。武则天死后,武、李两大势力展开了激烈的斗争,诸武终于被李氏诛灭,恢复了李姓唐朝。

当一个政治体系内产生对立的势力或党派,其上的统治者(帝王或领导)如果一时无法消除这些势力及其对立状态,那就必须凭借自己的地位和影响控制对立的双方,并使他们在同一政治体系内共处。如果对于其辖下的某一势力即将失控时,也可树立另一势力以与之相抗衡。然而无论在哪种情况下采用平衡术,其本身都存在着潜在的危险,倘若统治者无足够的实力,就有可能因为平衡的失控而导致权力的丧失,从而有可能最终仍然要受制于某一方。在权力纷争中善于制造矛盾和利用矛盾,这就是政治上的平衡术。

赵匡胤三分禁军

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了宋朝之后,认为后周皇帝柴荣没有改造好禁军制度,才使自己趁机上台。如果自己不改革禁军制度,那么迟早自己又要被自己任命的禁军统帅赶下台。于是他决定将禁军一分为三,使其互相牵制。

五代时,禁军一般分为殿司军和侍卫司军。赵匡胤将禁军改为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三衙。三衙的将领,一定要分别从边关军中选一人,在亲戚中选一人,在军班中选一人。这三人无法联成一片,不可能联合起来搞宫廷政变。这样,禁军的三支力量,互相牵制,谁也不敢乱动,从而成为保卫皇帝的有效力量。

历史上三国之间相互争斗又相互利用、相互牵制也许给赵匡胤很大的启发:三点决定一个平面,三只腿的器具能放得稳,一分为三比一分为二要高明得多,三是权力平衡的哲学,彼此的相互牵制,从而达到一种动态平衡,这样,属下就无暇无力找上司的茬了。

邀杨志入伙制衡林冲

水浒中80万禁军教头林冲因得罪高衙内,而遭到陷害,家破妻亡,自己也被革职发配沧州,然而还要置他于死地。高衙内指使陆谦等人追杀,并放火烧了沧州草料场,林冲杀死陆谦。然后潜逃,经小旋风柴进的介绍,上梁山入伙。

梁山水泊的大头领白衣秀士王伦看过柴进的推荐信,就请林冲坐上第四把交椅。设宴款待之间,王伦突然寻思道:“我是个屡考不中的秀才,只因受不了窝囊气,才同杜迁结伴来这里落草,后来又有宋万、朱贵前来入伙,才聚集起这么多人马财货。我没有多大本事,杜迁、宋万、朱贵的武艺也很一般。如今又添了林冲,他是京师禁军教头,必然有身好武艺。倘若被他识破我们的底细,他要强做头,我们如何能对付了他?不如借故打发他下山,免得带来后患。”于是命手下人端上50两白银,借口寨小粮少,要赶林冲下山,后经朱贵、宋万等人苦劝,这才对林冲说道:“你若真心入伙,那么你必需三日之内从山下杀一个人,把人头献上,以证明你入伙的决心,否则休怪我不留你。”

头两天,山下没人路过,林冲两手空空上山来。第三天下午,有个叫做“青面兽”的杨志从山下经过,林冲与他一连斗了40多个回合,仍不分胜负。王伦在山顶上看得仔细,便高叫道:“两位好汉不要再打了!”林冲听了,腾地跳出圈子,杨志也收起了朴刀。一会儿,王伦渡船过来,说道;“两位好汉,朴刀使得神出鬼没。这位是俺的兄弟林冲。青面汉,你是谁?”杨志作了一番自我介绍。王伦听后说道:“久闻大名,今天有幸见面,真是三生有幸。”于是邀他到山寨吃酒叙话。

来到山寨聚义厅上,王伦、杜迁、宋万、朱贵就在左边一带的四把交椅上坐了,右边两把交持,上首让杨志坐,下首让林冲坐。王伦传令手下杀羊置酒,款待杨志。酒过数巡,王伦心中盘算道:“若是留下林冲,难免强宾压主,不如我做个人情,把杨志也留下,让杨志做林冲的对头。”因而指着林冲对杨志说:“这位兄弟是东京80万禁军教头,唤做豹子头林冲,他也是刚刚上山不久。不是王伦纠结制使,小可尚且还弃文就武,来此落草呢!制使是有罪之人,虽经赦宥,也难复前职。不如就在这里歇马,大秤分金银,大碗吃酒肉,同做好汉。不知制使意下如何?”杨志执意不肯,王伦也不便勉强。次日清晨,王伦又置酒为杨志送行,然后与众头领一起送杨志下山。返回山寨,王伦方才肯让林冲做四头领、朱贵做五头领。林冲总算给收容了。

王伦的确心窄气短,容不得才能本事比他高的人,怕强宾压主。所以对林冲上山入伙先是不同意,但碍于朋友的面子和同伙的苦劝,虽勉强同意但又提出一个苛刻的条件——杀一人仪表心诚。林冲走投无路,只得照办,谁知遇到一个强劲的对手杨志,于是王伦又有了主意,邀杨志一同入伙,为杨志着想是假,利用杨志来制衡林冲是真。杨志虽然没有答应,但不难看出王伦的用意。所以,从这点看,还不能说王伦仅仅是气量狭小之人。

不让“顽民”久呆老地方

周公征讨武庚叛乱之时,将殷朝“顽民”迁到洛阳去,是让有反抗情绪的原京都殷民,远离周朝京都。离政治中心越远,其危害政权的势力越小。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将12万户豪富迁往咸阳。汉高祖刘邦,在打下江山之后,害怕原六国贵族兴风作浪,便下令将他们迁往关中,让他们离开他们的基地,脱离了有熟人关系的乡土,就很难组织起大的反抗力量,确保了汉朝的稳定。

五代各朝实行将兵与家属分离的办法以此制约兵将造反。因为家属在皇帝的势力控制之中,相当于变相的入质。唐代时,帝王还用频繁调动节镇统帅的手段,不让一个将帅在一地一军中呆得太久,以防其培植党羽,形成朋党。你到某地某军中刚刚培植起一批党羽,皇上又将你调动往另一地另一军,而不准随带多个部下,这样你就很难形成反对势力。久任,是形成将相私人势力的重要条件。因此,北宋时,规定各级地方官由朝廷派遣文臣出任,原则上三年一任,到期就要更换。

袁世凯组建北洋新军,培养将士对他的感情,让将士只知有大人,而不知有大清朝。然而他对自己属下的统制(师长)却经常调来调去,以防止部下形成下一级的朋党系统。

朱熹说过:“兵权所在,则随之以兴;兵权所去,则随之以亡。”历代君主对于兵权,常采用各种隔离和牵制权术。以防止军队发生哗变。中唐以后,在军事上设置枢密使,掌管全国军队的召募、训练、供给和调动,但没有用兵权,不能统率军队出征。而统率军队出征的将领又无权召募和调动军队。这就可以避免将领擅自调军造反。

宋江用术架空晁盖

宋江在揭阳镇穆太公庄上杀了黄文炳,要众人略做休整,就派遣朱贵、宋万先行一步,去梁山山寨报知,然后把众人分为五队依次上路。队与队保持二十里的间距。

走了三日,来到黄山门,宋江又收了正准备去江州劫牢的欧鹏、蒋敬、马鳞、陶宗旺,把他们编为第六队随行。宋江因为又得了这四位好汉,心中十分高兴,坐在马上对晃盖说道:“小弟来江湖上走了这几趟,虽然受了些惊恐,却结识了许多好汉。今天同哥哥上山去,只得死心踏地与哥哥同生共死。”上了梁山,来到聚义厅上,晁盖要宋江为山寨之主,坐第一把交情。宋江不肯,说:“哥哥差矣!感蒙众位不避刀斧,救宋江一条性命。哥哥原是山寨之主,怎么却让宋江坐?若一定如此相让,宋江情愿去死!”晃盖说:“贤弟是山寨的大恩人,你不坐,谁坐?”宋江说:“论年龄,兄长也大宋江十岁,宋江若坐了,岂不自羞?”再三推晁盖坐了第一位,宋江坐了第二位,吴用坐了第三位,公孙胜坐了第四位。宋江说:“现在不分功劳高下,梁山泊一行旧头领,去左边主位上坐。新到头领,去右边客位上坐。等待以后按出力多少,再排定位次。”众人齐声说:“哥哥所言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