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胡马北风
3340600000018

第18章 尉屠耆与尝归

读者一定还记得当年冒顿大单于楼兰城宴请西域诸王时,席间楼兰国的那两个公子吧。这两个公子一个叫尝归,是大公子;一个叫尉屠耆,是小公子。

后来,冒顿在他的马屁股上,驮走了尝归,作为人质。

而在汉朝军队的一次路经楼兰城时,曾掳走了小公子尉屠耆,充到未央宫里作为人质。

尝公子在匈奴人的牙帐里长大,奶茶和抓肉将他吃成一个孔武有力、性情粗暴的骑士。

耆公子则在长安城未央宫的和风细雨中长大,中原文化的熏陶,将他培养成一个细皮嫩肉的白面书生。

这一日,楼兰城旁边汉家设的烽火墩,随着第一个墩子上的狼烟点起,几千公里绵延道路上的烽火墩,便一个接一个燃起。狼烟一路腾起,至阳关、至嘉峪关,继而又穿过漫长的河西走廊,将边疆有事的消息一直送到长安城中。

狼烟是用真的狼屎点燃的。

汉家给这通往西域的道路上,三十里设一个烽火墩,五十里设一个边防驿站,一直修往西域的纵深。甚至我们今天在遥远的热海,即伊塞克湖边,亦能见到这样的汉室风格的烽火墩。所以说万里长城并不像小学地理课本上所说的那样,止于嘉峪关,而是通往了更为辽远的西域。

这烽火墩则是一个用粘土堆起来的高台。那高台的芯子里面是空的。士兵们从草原上拣来狼屎,将这芯儿填满。一旦有事,迅速点燃狼屎,于是,一股白白的孤烟升起来了。下一个烽火墩见这狼烟升起,知道有事,也迅速地将自己这个烽火墩点燃。于是狼烟滚滚,一站一站地传递下来。

随后就是快马斥候,遇一个驿站换一次马,昼夜兼程,赶往长安城末央宫报讯。

正当未央宫的人们,见了这烽火狼烟,心中惴惴不安,纷纷猜测西域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的时候,快马斥候到了。快马斥候滚鞍下马,报告给汉武帝说:老楼兰王死了。

楼兰的重要性对汉王室来说,是不言而喻的。首先,丝绸之路这条商道,为汉朝带来了巨大的财富,而楼兰是丝绸之路的一个枢纽,有楼兰则丝绸之路通,失楼兰则丝绸之路阻塞。其二,汉武帝对西域地面的控制,很大程度是围绕楼兰,或通过楼兰来完成的。

现在,楼兰王死了。

未央宫的台阶下,有一个人放声大哭,这是耆公子。

汉室当年将耆公子掳入宫中,典作人质。其本意,就是在楼兰王活着的时候,用耆公子来牵制他,而待楼兰王有一天大行之后,用这汉家培养出来的继任者来接替他。

现在这时机到了。

当下,汉武帝要耆公子匆匆整理行装,连夜启程,前往楼兰即位。

为预防不测,又派一支轻骑,跟随耆公子前往,作为他的护卫。

这样耆公子就踏上了西去的道路。

耆公子刚走几日,又有快马斥候,飞骑来报,说匈奴人的马快,且匈奴牙帐乂扎在距楼兰城不远的阿尔金山的黑森林里。因此,耆公子的哥哥,即当初被典作匈奴人质的尝归,已先一步抵达楼兰城,登基即位了。

汉武帝听了这话,吟哦不已。他明白耆公子这一去,凶多吉少了。现在惟一能做的事情,是一边调集部队,准备用兵,一边耐心地等待耆公子的消息。

耆公子并不知道这些事情。他继续日夜兼程,赶往楼兰奔丧。

来到楼兰城下时,只见城中城门紧闭,戒备森严,那尝归头戴王冠,端坐在城楼上,爱琴海王后侧立在侧。那尝归大声叫道,老王巳经人土为安,安葬在千棺之山了,他已经即位,成为继任的楼兰王,一山不容二虎,请尉屠耆就地折回,免得又是一场干戈。

耆公子听了,不知如何是好。想要返回,又不甘心。率领部下几次冲到城门口,都被城中乱箭射回。没奈何,人困马乏的尉屠耆,只好率领属下,在楼兰城外露天地里扎营。

是夜,一支匈奴骑兵,冲人尉屠耆的营地,如狼似虎,一阵乱砍。可怜这些随行的士兵,急匆匆而来,原来是来送命的。临死时还处在饥渴劳顿之中。

耆公子不管怎么说还算是个有来头的人,所以匈奴人没有敢杀他,只是将他俘获,捆在了马上。

匈奴人在城外,待到天明,然后敲开城门入城。

耆公子则交给尝归,听由他的发落。

尝归给这些匈奴士兵发了赏银,然后将尉屠耆打人了死牢。

尝归明白必须把耆公子杀断,以绝后患。如果匈奴人当时就把耆杀掉了,那是最好不过的事情,遗憾的是匈奴人并没有杀他,而是交给尝归来请功。踌躇再三,尝归决定暂且将耆关在那里,待局势安定了,再杀他不迟。

这时候发生了一点变故。

爱琴海王后在一天夜里,从死牢里救出耆,并且护送他出城。这样,耆便又一番长途跋涉,回到长安。从而为以后的傅介子千里刺杀楼兰王尝归留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