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有一种智慧叫开悟
3333800000025

第25章 识破因缘——始随芳草去,又随落花回(1)

◎一切都应顺其自然

禅院的草地上一片枯黄,小和尚看在眼里,对师父说:“师父,撒点草籽吧!这草地太难看了。”

师父说:“勿急,何时都能撒,何必急于此时?随时!”

中秋时节,师父买回草籽,对小和尚说:“去吧,把草籽撒在地上。”

小和尚高兴地去撒草籽。突然起风了,小和尚一边撒,草籽一边飘。“不好了,好多草籽都被吹跑了!”小和尚喊道。

师父说:“吹走的是空的,撒下去也不能发芽,随性!”

草籽撒上了,飞来了许多麻雀,在地上专挑饱满的草籽吃。小和尚看见了,惊慌地说:“不好了,草籽都被小鸟吃了!”

师父说:“没关系!小鸟吃不完的!明年这里一样会有小草,随意!",

夜里下了一场大雨,小和尚一直不能入睡,他担心草籽被冲走了。第二天早上,早早就跑出了禅房,果然地上的草籽不见了。于是他马上跑进师父的禅房说:“师父,昨夜一场大雨把地上的草籽全都冲走了,该如何是好?”

师父不慌不忙地说:“不用着急,草籽被冲到哪里它就在哪里发芽!随缘!”

过了没多少时日,许多青翠的草苗破土而出,原来没有撒到草籽的一些角落里居然也长出了许多青翠的小苗。

小和尚高兴地对师父说:“师父太好了,我种的草长出来了!”

师父点点头说:“随喜!”

◎扛棺自化

普化禅师在临济禅师座下参禅悟道。有一天,他在街上向人乞求法衣的布施,信者用上好的袈裟给他,但他又不接受人们的供养。

有人把此事报告临济禅师,临济就买了一口棺材送他。普化非常观喜地说道:“我的衣服买回来了。”

普化立刻扛起了棺材,跑到街上大声叫着说道:“临济为我做了一件法衣,我可以穿着它去死了。明天上午,我要死在东门。”

第二天,普化准时扛着棺材到了东门,一看人山人海的,大家都想来看看这一怪事,普化就说:“今天看热闹的人太多,不好死,明天去南门死。”

如此经过三天之后,由南门而西门,由西门而北门,再也无人相信普化禅师的话。大家说:

“我们都给普化骗了,一个好端端的人,哪里有说死就死的呢?再也不要上他的当了。”

到了第四天,普化扛上棺材径至北门,一看没有几个看热闹的人,就非常欢喜地说道:“你们非常有耐心,东南西北,都不怕辛苦,我现在可以死给你们看了。”说罢,普化进入棺材,自己盖好,就无声息了。

◎一切从心开始

从前,有一位守园人看守着一座官家园林。园子中,长着一棵毒树。这棵树虽有毒,但长得非常好,大大的枝丫伸向空中就像一把撑开的伞。许多游人来到园中游玩观赏,停在这棵毒树下乘凉休息,结果沾上了毒气,有的头痛欲裂,有的腰酸背痛,有的甚至躺在树下再也起不来了。

守园人知道了这是一棵毒树,又亲眼目睹众人在树下休息不是得病就是亡命的遭遇,就决心用斧子砍掉这棵毒树。

他找来一把一丈多长的长柄斧子,远远地站着砍倒了毒树。可奇怪的是,不到十几天,毒树又重新长起来了,而且枝叶变得更加茂盛,团团簇簇,煞是好看,还有那说不出的种种奇妙之处,众人见了没有不喜欢的。

由于众人不知底细,看到这么一个好地方都纷纷争着抢着到这棵毒树下来乘凉。可是还没等太阳的影子移开,人们就又遭到了毒害的厄运。

守园人见了,又像以前一样,拿着长柄斧子远远地砍树。可是没多久,树又长出来了,而且长得比被砍之前的更加好看。就这样,守园人砍了一次又一次,但每次砍后不久毒树又重新长出更好看的枝叶来。

那个守园人的族人、亲戚、妻子、儿女、仆人等,都是因贪图在这树阴下乘凉享乐而中毒身亡,只剩下守园人孤身一人,日夜忧愁苦闷,哭哭啼啼地在路上走。

不一会儿,他碰到了一位禅师,就向禅师哭诉自己的不幸遭遇。

禅师听后,对守园人说:“你这些不幸遭遇和痛苦,完全都是你自己造成的!要想堵住流水,就得高筑堤坝;要想砍绝毒树,就必须挖掘树根!像你每次砍掉的仅是毒树的枝干,就好比是给毒树修剪枝叶一样,怎么能叫砍树呢?你现在赶紧去挖掉这毒树的根吧!”

◎有有花堪摘直须摘

中秋节,老方丈从供品中挑了两兜梨,分别发给甲乙两个和尚。

他对甲和尚说:“这些梨还有些生,放个十天半月的再吃吧。”又对乙和尚说:“这些梨在供桌上放了好多天了,不能再放了,赶紧吃了吧。”

结果是,甲和尚的梨放了半个月之后再想吃时,已全部烂掉了;乙和尚的梨,当时就吃了,却生涩难忍。后来当老方丈问询二人梨子的口味时,二人就把各自的情况如实告诉了老方丈。

老方丈对甲和尚说:“看来,有些东西是不能放置的,哪怕有些生涩,也得及时享用,不然的话,后悔晚矣。”

又对乙和尚说:“看来,有些东西是急不得的,放置一段时间也许更好些。”

◎过去的已经过去,将来的还未来临

从前有个年轻英俊的国王,他既有权势,又很富有,但却为两个问题所困扰,他经常不断地问自己,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光是什么时候?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人是谁?他对全世界的禅师宣布,凡是能圆满地回答出这两个问题的人,将分享他的财富。禅师们从世界各个角落赶来了,但他们的答案却没有一个能让国王满意。

这时有人告诉国王说,在很远的山里住着一位非常有智慧的老人,也许老人能帮他找到答案。

国王到达那个智慧老人居住的山脚下时,他装扮成了一个农民。

他来到智慧老人住的简陋的小屋前,发现老人盘腿坐在地上,正在挖着什么。“听说你是个很有智慧的人,能回答所有问题,”国王说,“你能告诉我谁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何时是最重要的时刻吗?”

“帮我挖点土豆,”老人说,“把它们拿到河边洗干净。我烧些水,你可以和我一起喝一点汤。”

国王以为这是对他的考验,就照他说的做了。他和老人一起呆了几天,希望他的问题能得到解答,但老人却没有回答。

最后,国王对自己和这个人一起浪费了好几天时间感到非常气愤。他拿出自己的国王玉玺,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宣布老人是个骗子。

老人说:“我们第一天相遇时,我就回答了你的问题,但你没明白我的答案。”

“你的意思是什么呢?”国王问。

“你来的时候我向你表示欢迎,让你住在我家里。”

老人接着说,“要知道过去的已经过去,将来的还未来临——你生命中最重要的时刻就是现在,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就是现在和你呆在一起的人,因为正是他和你分享并体验着生活啊。”

◎活在当下,只争朝夕

有个小和尚,每天早上负责清扫寺庙院子里的落叶。清晨起床扫落叶实在是一件苦差事,尤其在秋冬之际,每一次起风时,树叶总随风飞舞落下。每天早上都需要花费许多时间才能清扫完树叶,这让小和尚头痛不已。他一直想找个好办法让自己轻松些。

后来有个和尚跟他说:“你在明天打扫之前先用力摇树,把落叶统统摇下来,后天就可以不用扫落叶了。”小和尚觉得这是个好办法,于是隔天他起了个大早,使劲地猛摇树,这样他就可以把今天和明天的落叶一次扫干净了。一整天小和尚都非常开心。

第二天,小和尚到院子一看,他不禁傻眼了。院子里如往日一样式落叶满地。老和尚走了过来。对小和尚说:“无论你今天怎么用力,明天的落叶还是会飘下来。”

小和尚终于明白了,世上有很多事是无法提前的,唯有认真地活在当下,才是最真实的人生态度。

◎别过分地强求

一群和尚在佛殿里念经。忽然,有个和尚咳了一口痰,无意间,痰吐到了佛像上了。

“岂有此理!你怎么可以把痰吐在佛像身上!”负责监管僧众行为的纠察师眼尖,马上要惩罚这个随便吐痰者。

吐痰者破颜微笑:“您能给我找一处没有佛的地方吗?”

“……?!”

于是佛殿恢复了秩序,悠扬的诵经声继续飘荡在大殿的每一个角落。

◎随遇而安不妄为

一天,无德禅师行脚来到佛光禅师处,佛光禅师对他说:“你是一位很有名的禅者,可是为什么不找一个地方隐居呢?”

无德禅师无可奈何地答:“究竟哪里才是我的隐居之处呢?”

佛光禅师叹口气,道:“你虽然是一位很好的长老禅师,可是却连隐居之处都不知道。”

无德禅师就说:“我骑了30年马,不料今天竟被驴子摔了下来:”

这样,无德禅师就在佛光禅师处住下来。

有一天,佛光禅师请无德禅师讲学:

一学僧问:“什么是您禅师的家风?”

无德禅师说:“我不告诉你。”

学僧不满地责问说:“您为什么不告诉我呢?”

无德禅师也就不客气地答道:“这就是我的家风:”

学僧更是认真地责问道:“您的家风就是没有一句话吗?”

无德禅师说:“打坐!”

学僧顶撞道:“街上的乞丐不都在坐着吗?”

无德禅师拿出一个铜钱给学僧。

学僧终于省悟。

无德禅师再见佛光禅师,报告说道:“当行脚的时候行脚,当隐居的时候隐居,我现在已找到了隐居的地方!”

人生真正的自由其实就随遇而安,坐在地上就是乞丐,隐居起来就是隐者,走在路上就是行脚僧。如同风吹蒲公英,落在何处何处就是家,这就是随遇而安。

有个人到寺庙里去玩,他看见菩萨坐在上面,就问道:“请问菩萨,您在想什么?”

菩萨说:“我什么也没有想。”

“那您的眼神我们为何猜不透?”那人又问。

“噢,是这样,”菩萨安详地笑了笑,继续说道:

“我的心明静得像水,可以清澈见底。我什么也没有想,也不受外界情况变化的影响。所谓的七情六欲,只是你们见到喜欢的东西或高兴或悲伤,而我除了吃的外,认为别的都是身外之物。懂得这个道理,你就可以成为圣人了。把一个人比喻成佛,他一生下来,什么都没有,如果他能随遇而安,当劳作时劳作,当休息时休息,能心情快乐,助人为善,那何愁不如彭祖活八百岁呢?”

“那我活这么长时间干什么?”

“这个嘛,各人有各人的见识。”

“既然这样,我可不想成佛,我就随遇而安吧。多谢菩萨指点,下次再见。”

这个人走出了山门。

◎主动掌控生命

从前,有个年事已高的僧人,还在太阳底下干着晒菜干的活。有人问他:“敢问师父,多大年纪了?”

“六十八岁。”

“既然这么大年纪,那就歇着享享福吧,干吗还要累死累活,干这个?”

“因为有我存在。”老僧很风趣。

“那又何必一定要在太阳底下干活?”

“因为有太阳存在。”

◎一切都应因变而变

一个失意者求教于一位禅师:“在这个世界上,那么多人取得了成功,而我为何总是失败呢?”

“失败必有失败的原因。”禅师说。

失意者想了想,说道:“比如,我弹的琴曾受到一位名师的赞赏,他曾夸奖我一首曲子的第二节弹得特别好。于是我放弃其他章节的弹奏,将第二节弹得熟练极了。可是,演奏会上,我尽管将这一节反复弹奏了三十遍,也没有受到大家赞赏,人们反而纷纷厌烦得离席而去。又比如,我的女友以前最爱听‘我爱你’三个字,于是我便每天说给她听,三年以后,她不仅再也不想听这三个字了,而且说我是个笨蛋,转身离我而去。后来我当了一名厨师,听说有个头面人物爱吃鸭肉,于是我给他做了一桌鸭肉席。结果,我被老板撵了出去……”

禅师笑道:“天有风云雨雪,地有山河草木;时有春夏秋冬,人有男女老幼;情有喜怒哀乐,事有成败得失;音有抑扬顿挫,气有升降沉浮……这些大千世界的千变万化,构成了它恒久的魅力。变,才有生命;变,才有魅力。你反复弹奏一个曲调,没有变化,人们怎不生厌?人们最爱听的话,假如你几年不变,反复诉说,人们怎不厌烦?即使再爱吃鸭肉的人,一桌鸭肉席,岂不让他倒了胃口?”

◎枯者由他枯,荣者任他荣

药山禅师有两位弟子,一位叫云岩,一位叫道吾。有一天,禅师在庭院里打坐,两位弟子在身旁坐着,禅师看到院子里一棵树长得很茂盛,而旁边的一棵却枯死了,他指着院子里一枯一荣的两棵树。先对道吾问道:“那两棵树是枯的好呢?还是荣的好呢?”

道吾回答道:“荣的好。”

药山再问云岩道:“枯的好呢?荣的好呢?”

云岩答道:“枯的好!”

这时,正好一位姓高的侍者经过。药山又以同样的问题问他道:“枯的好呢?荣的好呢?”

侍者回答道:“枯者由他枯,荣者任他荣。”

禅师说:“荣自有荣的道理,枯自有枯的理由,我们平常所指的人间是非、长短、善恶,可以说都是从常识上去认识的,都是停留在分别的界限而已,而这个侍者却能从无分别的事物上去体会道的无差别性,所以才能说出:‘枯者由他枯。荣者任他荣’。”

◎做人不能太死板

有一个读书人,本来没有大学问,可不论见到什么事都喜欢与人争论。

一天,这个读书人到海空禅师那儿去,好像是请教海空禅师,而实则是刁难人。他问海空禅师:“凡是大车的车身下面和骆驼的脖子上,都系着铃铛,这是为什么呢?”

海空禅师回答说:“大车和骆驼都是很大的,而车和骆驼又经常在夜间赶路,给它们挂上铃铛,是为了在离得还较远时就互相给对方送个信,以免狭路相逢,难以回避而相撞。”

不等海空禅师说完,那人又问:“佛塔的顶端也挂着铃铛,难道也是为了方便夜间行走避免相撞吗?”

海空禅师笑了笑,回答说:“你这个人真是死板。你没看到那些雀鸟总喜欢在高处筑巢吗?它们筑巢的地方总会撒下污秽不堪的粪便,在塔上挂着会响的铃铛,雀鸟就不敢来筑巢了。这和大车、骆驼挂铃铛完全是不相干的事。”

这个读书人好像很不知趣,他又问:“猎鹰、鹞子的尾巴上也都带着小铃,这也是为了防止雀鸟在它们的尾巴上筑巢吗?”

海空禅师又笑了笑,说:“看你也是个读书人,是故意装傻呢还是真不开窍呢?猎鹰、鹞子捕捉鸟兽常常进入树林或灌木丛中,束脚的绳子有时被树枝挂住,挣脱不开,于是它们在振动翅膀时铃声就会响起来,猎人听到铃声,就可以知道它们在哪里,从而找到它们。猎鹰、鹞子脚上系铃铛,当然跟雀鸟筑巢没什么关系啦。”

读书人还不罢休,继续纠缠着问海空禅师:“我见过那送葬的队伍,前面有个人总是摇着铃铛唱挽歌。我原先还不明白是为什么,现在才知道了,原来是怕树枝缠住他的脚,以便让人们循着铃声好找到他呀!”

◎有些东西强求不来

从前有个书生,和未婚妻约好在某年某月某日结婚。到那一天,未婚妻却嫁给了别人。书生受此打击,一病不起。家人用尽各种办法都无能为力。

这时,一位游方僧人路过,得知情况,决定点化他。僧人到他床前,从怀里摸出一面镜子叫书生看。

书生看到茫茫大海,一名遇害的女子一丝不挂地躺在海滩上。

路过一人,看一眼,摇了摇头,走了……

又路过一人,将衣服脱下,给女尸盖上,走了……

再路过一人,过去,挖个坑,小心翼翼把尸体掩埋了……

疑惑间,画面切换,书生看到自己的未婚妻。洞房花烛,她丈夫掀起盖头的瞬间……

书生不明所以。

僧人解释:那具海滩上的女尸嘛,就是你未婚妻的前世,你是第二个路过的人,曾给过她一件衣服。她今生和你相恋,只为还你一个情。但是她最终要报答一生一世的人,是最后那个把她掩埋的人,那人就是他现在的丈夫。

书生大悟,刷地从床上坐起,病全愈了!

◎顺其自然,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