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兴趣才是引导你走向成功的指南。
◆成功就在你决心到达的地方
当你决心做好一件事,无论你是否具备这方面的经验或技能,只要你决心已定,你就一定能做好它;
当你决心在一项事业上获得成功,无论你是否具备这方面的天赋或兴趣,只要你决心成功,你就一定能成功。
先天条件能对人产生诸多限制,它惟一挡不住的是人的决心。
有一个年轻人,应聘到马利安铁路公司当司机助理。领到第一个月薪水后,他心里特别高兴,每过一会儿,就要把钱拿出来数一遍。
司机是个爱发牢骚的人,见他一遍又一遍数钱,忍不住说:“小伙子,你别得意!你以为这只饭碗你就算捧住了吗?告诉你,你要过两三个月才通过试用期,前提是你不要惹什么麻烦。再熬上三年五载,假如你侥幸不被开除的话,你就可以当上一个正式司机,到那时你就可以眉开眼笑地数钱玩了。现在,我建议你小心看好自己的饭碗,老老实实干活去!”
年轻人窘得满脸通红。他赌气说:“你以为我的目标是当一个司机吗?告诉你,我将来要做铁路公司的总经理!”
“什么?哈哈!”司机笑得喘不过气来,“老板!我想我不得不叫你老板。你要是在我还没有退休之前当上总经理,我求求你不要开除我。”在他看来,一个最底层的小职员居然幻想当铁路公司总经理,简直是痴人说梦!
年轻人说:“如果你老老实实干活,我是不会开除你的。”
“哈哈,你不会开除我!但是我要告诉你,笨蛋,马上给我老老实实干活去!”
年轻人只好老老实实去干活。但是,他从来没有忘记那个誓言。自此,他按总经理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一个优秀总经理需要的各种素质。他的见识,他的言谈举止,他办事的态度都变得跟那些普通员工不一样了。于是,他一步步得到升迁。多年后,他果真成为马利安铁路公司的总经理。
假如不是受到嘲笑的激发,这个年轻人也许正像司机预言的那样,按部就班地行走自己的人生之路,安安逸逸地享受生活的乐趣。假如他像庸人们一样思考,他最多做得比常人好一点点而已,却不会有超出平庸的成就。但是,当他决心走一条不平凡的道路时,他的一切便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并终于到达一个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这个事例说明,无论你是否对某个职业感兴趣,无论你是否有这方面的天赋,只要你决心取得常人不敢想象的成就,你就一定能在人群中脱颖而出。
你的决心,就是一个正确的人生方向!
它能引导你到达你梦想的地方。
从旁观者变成参赛者
在生活中,大多数人没有获得他们渴望的成功。因为他们不是参赛选手,只是看客。他们没有目标,不知道哪儿才是自己的赛场,也不知道应该将智谋体力投放在什么地方。
美国人霍尔兹在未成为国家级足球教练前,曾列出107件去世之前要干的事情,其范围从参加白宫晚宴到空中跳伞。迄今为止,他已经达到了91个目标。他说:“确立目标并坚持不懈,你就会把自己由生活的旁观者变成参与者。”
◆耶鲁大学的一项重要调查
耶鲁大学曾对应届毕业生作了一项调查,内容是将来毕业以后,有没有一个非常具体的人生目标?结果,只有3%的学生回答“Yes”,97%的学生不知道自己想要怎样的生活。
耶鲁大学继续追踪调查,结果发现,当年在学校有明确目标的3%的学生在20年后,都成了有作为的人。
这个研究再一次提醒我们,设定目标对于自己的一生是多么重要!
成功的人,他们在成功之前,早就确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他们的成功,只不过是长期地向着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的结果。
美国前任总统克林顿在17岁的时候,因为学习成绩优异,得到美国白宫青年奖章,到白宫去见美国总统肯尼迪。回来之后,他买了两张画像,贴在自己的房间,还写下了这么一段话:“我今年17岁。我发誓这一生一定要成为美国总统,服务美国民众。”
事实正如他的誓言一样,30年后,他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在生活中,大多数人没有获得他们渴望的成功。没有人在乎他们的“比赛成绩”,也没有人给他们发“奖牌”。他们只能落寞地看着别人接受鲜花和掌声,在日复一日的平淡生活中藏起自己的希望。
◆有了目标你就跑
目标和努力,都是成功的要素。靶子在前枪在手,意味着你已经有了目标和实现目标的基本条件。但是,你能否击中靶心?这依赖于你的枪法。而枪法是练出来的,需要付出相当努力才行。
这是一则曾引起轰动的新闻:2001年11月,四川联合大学博士研究生林炜的一项关于皮革鞣剂改良的科研成果,以700万元的天价成功地转让给重庆农药化工集团总公司。作为学生,林炜这一成就令多少同龄人称羡!但是,成功的背后,是数不清的辛劳,在她艰苦求索的道路上,洒满了心血和汗水。
那是1995年3月,林炜在准备本科毕业论文时曾到成都一家工厂实习。她发现制革采用的两种鞣剂各有特点和缺陷。“能不能取二者之优研制一种新型鞣剂呢?”一个念头闪现出来。她请教自己的导师张铭让教授,这位中国皮革领域的知名学者对林炜的想法极为赞赏,鼓励她大胆干。
从此,林炜就一头扎进科研课题中去了。懂行的人都知道,像这种制革鞣剂产品,除了要在实验室研究外,绝大部分工作要在实验基地和工厂中完成。苦不必说,这期间所经历的失败和挫折更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林炜的导师这样评价林炜:“这个女孩子爱动脑筋,又特别吃苦。”
为了不影响学业,林炜只好牺牲寒暑假,连续几年假期几乎全部泡在工厂,和工人同吃同住。制革车间环境差,湿度大,还得在水里淌,一些体力活,工人不愿意干的,林炜照样干。工人们称赞她:“这个女娃真不简单!”林炜却说:“怕吃苦,什么也干不成。”
功夫不负苦心人,她最后终于心想事成。
无论你的目标多么明确和崇高,它都不会自动走到你的面前。如果你只是看着它,却不设法向它靠近,它对你的意义也许只是象征性的,表明你并不是一个心无大志的人。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只有通过积极的行动,你的目标才会在你的人生中大放异彩。
◆设立目标的六个要点
如何设定一个理想的个人目标呢?
首先这个目标要以社会需求为基础。个人目标包含着你的价值观,它反映了你本人的需要和利益,又必然受到社会需要和利益的制约与影响。
假如个人目标与社会利益相违背,在向目标进发的过程中将遇到重重阻碍,而无法实现。即使达到了目标,由于不能为社会所承认,也不算成功。一个人想成为最优秀的强盗,可以吗?成为一个最优秀的强盗,并不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
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个人目标必须以社会需要为前提,才可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其次,目标还须远大。当你决定要跑10000米的时候,自然会进行10000米的长跑准备。哪怕你跑到9000米的时候坚持不住了,也不必妄自菲薄。因为你已经把别人远远地抛在了后面——他们只确立了1000米的目标,如今还在900米那里徘徊呢!所以说,你的想法同你的结果是成正比的关系。
第三,目标并不是越大越好。心理学家认为,太难和太容易的事,都不容易激发人的热情和斗志。“志当存高远”,但立志并非越高远越好。目标不是幻想,也不是空想,强调实行与实现。好高骛远,想入非非,沉溺于幻想,却无法为这些美妙的想法采取实质性的行动,更无法实现它们,这样的目标没有任何价值。
我们在制定目标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经验阅历、素质特色、所处的环境条件等,使我们的目标既高出现实水平,又要切实可行。
第四,目标必须是自己的,而且有明确的实现期限。如果你只是为了取悦别人而制定一个目标,那么它其实不是真正的目标,而是一个指派的任务。如果是别人在为你设计目标,那么你就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投入,这肯定会阻碍你的发展。
目标应该有助于我们每天都达到最好的状态,同时让我们为明天准备得更好。所以,目标要具体,时间期限要明确,可操作性要强。只有具体、明确并有时限的目标才具有行动指导和激励的价值。当你决心在特定的时限内完成特定的任务,你就会集中精力,开动脑筋,调动自己和他人的潜力。如果目标只是空洞的口号,没有可操作性,便会丧失目标的约束性,形同虚设。
第五,在制定目标时,光有强烈的期望还不够。这就是说,你应该用想象力在头脑里把目标绘成一幅直观的图画,直到它完完全全成为现实。
譬如说,你的目标是想获得更理想的工作,那么你就必须把这一工作具体描述出来,并自我限定准备哪一天得到这份工作。你决不能对自己说:“我希望有一个更好的工作——也许是推销员吧!”你要用肯定的语气说:“我希望有一个更好的工作,不错,我想当推销员。我要推销某种商品。我就去找奥克先生谈谈,向他请教请教,他已经干了几年推销工作了。然后我向招聘推销员的七个公司写自荐信,过一个星期,我再给这七家公司打个电话,请他们给我安排一次面谈。”
第六,将大目标分割成小目标,各个击破。饭要一口一口吃,这是个很简单的道理。将大目标分割成小目标,然后一口一口吃掉它们,你的行动将变得更有效率。
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夺得了世界冠军。当记者问他凭什么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时,他说了这么一句话:凭智慧战胜对手。
那么,他的智慧是什么呢?
10年后,这个谜终于被解开了,他在他的自传中是这么说的:
“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向第一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多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起初,我并不懂这样的道理,我把我的目标定在40多公里外终点线上的那面旗帜上,结果我跑到十几公里时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许多人会因为目标过于远大,或理想太过崇高而终至放弃,这是很可惜的。把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心理上的压力也会随之减小,可较快获得令人满意的成绩。只要一个个完成“小目标”,大目标也就完成了。
带着指南针上路
虽然世界日新月异,成功的基本原理是不会改变的。向成功人士学习,这比自己在黑暗中摸索成功方法要好一百倍。
如果一艘轮船在大海失去了方向舵,它只能漂泊在海上,就算它的燃料很多,也到达不了岸边。
这艘船有它想要去的大方向——海岸;也有它想要达成的具体目标:伦敦或纽约。但它迷失了方向,除了在大海里无助地兜圈子,什么想法也实现不了。
在现实中,很多人并非没有梦想和奋斗目标,但他们却迷失在生活的海洋中,迷失在琐碎的事务中。因为他们缺少一个方向舵。
怎样才能摆脱这种人生迷局呢?
◆比塞尔人的启示
撒哈拉沙漠中有一个小村庄叫比塞尔。它靠在一块1.5平方公里的绿洲旁,从这儿走出沙漠只需3昼夜时间。可是直到1926年,在被肯·莱文发现它之前,这儿的人没有一个走出过大沙漠。据说他们都很想离开这块贫瘠的地方,到某个能带给他们好运的地方去。他们经过一次次尝试,却徒劳无功。
肯·莱文用手语同当地人交谈,结果每个人的回答都是一样的:从这儿无论向哪个方向走,最后仍然会回到这个地方来。
为了证实这种说法的真伪,莱文做了一次试验,从比塞村向北走,结果3天半就走了出去。
比塞尔人为什么走不出去呢?肯·莱文感到非常奇怪,最后他决定雇一个比塞尔人,让他带路,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他们准备了能用半个月的水,牵上两匹骆驼,肯·莱文收起了指南针等设备,只拿一根木棍跟在比塞尔人后面。
10天过去了,他们走了大约800英里的路程。第11天的早晨,一块绿洲出现在眼前,他们果然又回到了比塞尔。肯·莱文终于明白了,比塞尔人之所以走不出大沙漠,是因为他们根本就不认识北极星。
在一望无际的沙漠里,一个人如果凭着感觉往前走,他会走出许许多多大小不一的圆圈,最后的足迹十有八九是一把卷尺的形状。比塞尔村处在浩瀚的沙漠中间,方圆上千里,没有指引方向的工具或参照物,想走出沙漠,确实是不可能的。
肯·莱文在离开比塞尔时,带了一个名叫阿古特尔的青年。他告诉这个青年:“只要你白天休息,夜晚朝着北面那颗最亮的星星走,就能走出沙漠。”
阿古特尔照着去做,3天之后果然来到了大沙漠的边缘。
比塞尔人的故事告诉我们:当我们在现实中迷失方向时,学习成功者的经验无疑是一个简明的办法。比塞尔处在一个封闭的地方,没有成功者的经验可以借鉴,这是他们的不幸。
但是,我们身处一个信息交流极便利的社会,那些著名人士的成功经验早就成为公共资源,以供人们学习借鉴。如果我们不知道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那么,不妨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成功人士,以他为榜样,按他的成功方法去做。虽然世界日新月异,成功的基本原理是不会改变的。向成功人士学习,这比自己在黑暗中摸索成功方法要好一百倍。
◆向有经验的人士求教
许多人的困惑是:他们想要成功,想过一种与现在不同的生活。但他们不知道,何谓成功?自己想过的生活究竟是什么?这种情形,好比对售票员说:请给我一张票,我不知道要去什么地方,但是我需要一张票。
这看起来很可笑,但其实不然。对前途有所迷惑,是很正常的现象,每个人在他一生中都会遇到这种情况。如何走出迷局呢?正如迷路了要问向导一样,向有经验的人士求教,无疑是校正人生方向的有效方法。
一个25岁的小伙子,对自己目前的状况很不满意。他去向一位智者请教:如何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如何改善自己的生活处境?
“那么,你到底想做什么呢?”智者问。
“我说不清楚。我还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我只知道我想要的生活不是现在这个样子。”
“那么你的爱好和特长是什么呢?对于你来说,最重要的又是什么?”
“我说不准,”年轻人困惑地说,“我真的不知道自己究竟喜欢什么。我从没有仔细考虑这个问题,我想我确实应该好好考虑一下了。”
“我明白了:你想离开你现在所处的位置,到其他地方去。但是,你不知道你到底想去哪里和到底能做什么。是这样吗?”
“我想,就是这样。看来我真是太可笑了,我想去一个根本不存在的地方。”
“这并不可笑,好多人都是这样的。”智者安慰道,“现在你知道了让你产生困惑的原因,我想这已经好办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