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机场后,他要求见一见这位机械师。那位年轻的机械师为所犯的错误而极为难过,正泪流满面地等待鲍勃暴风骤雨般的痛责。
但鲍勃并没有一句责怪之词,他用手臂抱住那个机械师的肩膀,温和地说:“不要太难过!这种事谁也不希望发生,但它有时的确免不了会发生。为了证明你不会再犯错误,我要你明天保养F-51飞机。”
是的,在任何时候,我们都有必要记住,批评的目的是为了对事情有所改善,而不是为了发泄情绪。如果我们不能确定批评能改善什么,就不要批评;如果我们确定即使不使用批评,事情也会得到改善,就不要批评。
◆说“你错了”的一个原则和三个要素
假如事情到了不得不说“你错了”的地步,应遵循一个原则,即对事情有好处又不伤害对方的自尊。如《菜根谭》云:“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
应满足第一个要素是:让对方明白你的好意。你指出对方的错误,到底是为了贬低他抬高自己,还是为他好?他也许并不明白。所以,你要设法让他感到你的好意。此外,讲话时态度一定要谦和诚恳,用语不能激烈,否则对方就会以为你在教训他;也不必过于委婉,否则他会认为你惺惺作态。
第二个要素是:选择适当的场合和时机。原则上讲,要在对方情绪比较稳定时指出他的不足之处。人在情绪不正常时,可能什么也听不进去。此外,最好避开第三者,以一对一方式进行,以免让他产生当众出丑的感觉。
第三个要素是,不要进行比较。指出对方的错误,要就此论事,不要拿他跟别人比较。“人比人,气死人”,这只会让对方产生强烈的反感。
此外,我们也不妨试着了解犯错的当事人,试着理解他为什么会犯错。这比批评更有益处,也更有意义得多;而这也孕育了同情、容忍,以及仁慈。
哲人这样说:“全然了解,就是全然宽恕。”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不仅是为了收获某些成果,也是为了收获好心情。
无论别人指责我们的错误,还是我们指责别人的错误,都对好心情没有好处。
既然如此,我们没有必要执着于对或错,不如圆滑一点,按照对事情和心情最有好处的方式来做。
四千年前,古埃及阿克图国王在一次酒宴中对他的儿子说:“圆滑一点。它可使你予求予取。”
两千年以前,耶稣说过:“尽快同意反对你的人。”
换句话说,不要对别人的错误过于敏感,不要执着于所谓正确的意见,不要轻易刺激任何人。
如果你要使别人同意你,应当牢记的一句话就是:“尊重别人的意见,永远别说你错了。”
以尊重为出发点
“没有谁必须要成为富人或成为伟人,也没有谁必须要成为一个聪明的人。但是,每一个人必须要做一个诚实的人。”
一位杂志社的高级主编介绍他选稿的经验时说,他拿起每天送到他桌上的数十篇小说,只要读几段,就能感觉出作者是否喜欢和尊重别人。“如果作者不喜欢别人,不尊重别人,别人就不会喜欢他的小说。”他说,“我现在所告诉你们的,跟你们的牧师所告诉你们的,是完全相同的东西。但是,请记住,你必须对别人感兴趣,如果你要成为一名成功的小说家的话。”
不仅写小说是如此,待人处世尤其如此。因为我们的人生就是一幅作品,让人喜欢还是让人讨厌,全取决于我们对别人的态度。
◆尊重比是非更重要
待人接物,当以尊重为出发点。尊重别人的人格,尊重别人的利益,你就握有了一张进入别人心灵的通行证,你将无往而不利。
一天下午,一位外国客人气冲冲地走进一家饭店的经理室,嚷道:“刚才我在门口滑倒,扭伤了腰。地板这么滑,你们得负责任!”
一般人遇到这种情况,也许会想:你自己不小心摔了一跤,却来找别人负责,简直是无理取闹。这么一想,在处理问题时肯定就不会那么客气了。但这位训练有素的经理却知道,当客人心怀不满时,谈论对与错是毫无意义的,首先要保持尊重的态度,然后才能让他平静下来。他和颜悦色地说:“在抱歉!您的腰不要紧吧?我马上领你去医务室,请稍等一下。”
经理请外国客人脱下脚上的鞋,换上一双新鞋。他将外国客人的鞋悄悄交给一位服务员,让她去找人修理。然后经理领着外国客人去了医务室。经检查,并无大碍,外国客人的情绪已平复下来。经理又请他去经理室喝咖啡。
过了一会,服务员将修好的鞋送来了。经理将它交给外国客人,笑吟吟地说:“很冒昧,我们擅自修理了您的鞋。据鞋匠说,鞋后跟磨薄了,容易打滑。”
外国客人既感动,又惭愧,握着经理的手,连声称谢。
假如这位经理一开始就指明问题应由外国客人自己负责的话,就很可能惹出一场侵权官司。这无疑对双方都不利。但他对客人始终保持尊重的态度,就将一场可能的风浪化为无形。很多人不得不将大量时间浪费在和人争吵上,其实就是不懂得尊重别人造成的啊!
◆切勿轻视小人物
松下电器公司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曾经说,总经理必须兼任替下属端茶的工作。当然,他的意思并不是真的要亲自端茶,而是说,身为领导者,不能高高在上,应对下属保持足够的尊重。比如,老板对于员工不能说:“喂,某某你去做件事。”应该改为:“对不起,麻烦你做这件事。”看见尽责尽职的员工,应该满怀感激地说:“真是太辛苦你了,请喝杯茶吧。”
松下幸之助无疑是深通为人处世之道的人,他知道,越是小人物,越是需要尊重。因为小人物也有自尊心,却没有被人追随吹捧的机会,所以他们对别人的态度会非常敏感,尊重或不尊重,将大大影响他们的情绪。
玛丽·凯曾经在一家公司当业务员。有一次,她参加了整整一天的销售训练课。课程结束后,由总裁做激励演讲,然后一一和大家握手。玛丽·凯怀着异常激动的心情排在队伍中。终于轮到她了,但总裁却连正眼都没有瞧她一下,冷漠甚至有些厌烦地从她的头顶望过去,看看后面还有多少人,根本没有觉察到玛丽·凯在和他握手。
总裁冷漠的眼神刺得玛丽·凯心里隐隐着痛。她感觉到,总裁根本就没有将员工真正放在心上,接见和握手只不过是一种形式,他们只不过是他的赚钱工具而已。
这件事使玛丽·凯深深地感到,作为一位领导者,在雇员眼中不仅要有权威,更重要的还要有人性。因此,她在创办企业之后,一直以这件事作为镜子,并选择马太福音里“我在帮助别人,别人也在帮助我”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尽量做到公平对待雇员,尊重他们的人格,使每个人感觉到自己在公司的重要性。后来,尽管她的公司拥有20余万员工,尽管她已成为世界工商界的名人,但她每月仍然要抽出一大部分时间,接待来自世界各地回到总部来轮训的400名雇员,并且请他们到家里来做客,用亲自烘焙的点心招待他们。她和每一个人热情地握手,并且亲切地交谈。每当她感到疲劳的时候,她总会想起自己当年排队和那位总裁握手时的情景,于是就会立即打起精神。她说:“我将给每一个来到我面前的人全然的注意,不管我自己多么疲劳。”
正是对人的关爱,使她掌握了打开员工心灵之门的钥匙,从而也掌握了打开成功之门的密码。
◆尊重莫过于守信
你是否尊重别人,仅靠口头表达是缺乏说服力的,还需要用事实来证明,对人守信用无疑是最好的明证。本杰明·鲁迪亚德曾经说过:“没有谁必须要成为富人或成为伟人,也没有谁必须要成为一个聪明的人。但是,每一个人必须要做一个诚实的人。”只有诚实的人,才能把尊重他人做到极致,并得到他人的尊重。
卡尔任百事可乐公司总裁期间,经常应邀去各地演讲。一次,科罗拉多大学邀请他去给学生们做一个发言,谈一谈有关人生成功的话题。在演讲前,当地一个名叫杰夫的小商人通过主办者,约卡尔见面,想向他讨教几个问题。卡尔表示同意。他估计在下午两点半之前能结束演讲,便将约会时间定在两点半。
在演讲时,卡尔兴致勃勃地向大学生们讲他的创业史,讲商业成功的原则。他充满睿智而又不失风趣的发言,博得了阵阵掌声。他兴之所致,越讲越来劲,根本忘了时间。这时,一个人从讲台后面悄悄走进来,将一张名片放在讲台上。卡尔拿起来一看,名片背面写着一名话:您和杰夫下午两点半有个约会。
卡尔一看表,原来两点半已经过了。
这时,他的眼前是好几百个听得津津有味的大学生,他的身后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商人,一般人会想,几百人肯定比一个人重要。
但卡尔并不这么认为,他决定立即结束演讲。他对大学生们说:“感谢各位来听我的演讲。我很想继续跟你们探讨一些有趣的问题,但我还有一个约会,而且已经迟到了。这对人家是很不礼貌的。所以我只能非常抱歉地跟大家说再见,并祝你们好运!”说完,他快步走下讲台,去赴杰夫的约会。
对卡尔诚信的作风,学生们报以热烈的掌声。他对一个小人物尚且如此尊重,可见他的人品是多么高尚!
是否尊重别人,源于本性;是否守信用,源于修养。能将这两者融于一体,必然是一个到处受欢迎的人。
应该说,尊重源于理解。每一个人为了生存,为了尽自己一份做人的义务和责任,在这个世间坚持着,奋斗着,遇到再大的困难也不放弃希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每个人都是可敬重的。你真正理解了这些,你就会发自内心地尊重别人,并从人际交往中得到真正的快乐。
雪中送炭最动人心
世界上任何重要的事情,都是人的事情,只要把人打理好了,则无事不可成。你种下人情,将收获成倍的人情。而雪中送炭显然是一颗人情的良种,必将使你收获人情的硕果。
你想获得别人的好感,成为一个到处受欢迎的人,有一个简单的办法:让他人从双方的交往中受益。此外,还有一个更有效的办法:雪中送炭。
俗话说:“不惜钱者有人爱,不惜力者有人敬。”让他人受益,能让人喜欢,但是,雪中送炭却能给人留下更深的印象,能让你获得忠诚和情义。
◆鲁肃和周瑜的故事
鲁肃和周瑜是两个著名的历史人物,他俩在同朝为官之前,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三国争霸之前,周瑜并不得意。他曾在军阀袁术部下当了一个小小的居巢长,也就相当于一个小县的县令罢了。
这时候地方上发生了饥荒,年成不好,粮食问题日渐严峻起来。居巢的百姓没有粮食吃,活活饿死了不少人,将士们也饿得失去了战斗力。周瑜作为父母官,看到这悲惨情形,急得心慌意乱,却不知如何是好。
有人献计,说附近有个乐善好施的财主鲁肃,他家素来富裕,想必囤积了不少粮食,不如去向他借。
周瑜带上人马登门拜访鲁肃,寒暄过后,周瑜就直接说:“不瞒老兄,小弟此次造访,是想借点粮食。”
鲁肃一看周瑜仪表不凡,定是大器之才,有心结交,哈哈大笑说:“此乃区区小事,我答应就是。”
鲁肃亲自带周瑜去查看粮仓,这时鲁家存有两仓粮食,各三千斤,鲁肃痛快地说:“也别提什么借不借的,我把其中一仓送与你好了。”
周瑜及其手下一听他如此慷慨大方,都愣住了。要知道,在饥馑之年,粮食就是生命啊!周瑜被鲁肃的言行深深感动了,两人就此交上了朋友。
后来周瑜当上了将军,他不忘鲁肃的恩德,将他推荐给孙权,鲁肃终于得到了干大事业的机会。
濒临饿死时送一只萝卜和富贵时送一座金山,就内心感受来说,完全不一样。前者是急需之物,能够解决生死大事,无疑更让人感之于心。
◆何妨放一份“人情债”
“汽车界的经营奇才”亚柯卡曾说:“所谓经营,无非是一种人际关系的网络而已。”
其实,不管是经营事业,经营人生,都不过是一种人际关系的网络。你把人际关系搞得好,到处有人相助,自然成功。大凡成功人士,都善于放“人情债”,到处播撒人情的种子,这是他们人际关系畅通、事业有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乌井信治郎是日本桑得利公司的董事长,深受部下爱戴,员工都称呼他“父亲”,因为他对部下的关怀确实有如慈父般温暖。公司初创时,各方面的条件都比较艰苦。乌井经常听到店员抱怨:“房间里有臭虫,害得我们睡不好!”一天晚上,在店员都睡着后,乌井悄悄拿着蜡烛来到员工的房间,在柱子的裂缝里以及柜子间的空隙抓臭虫。店员听到声响,从睡梦中惊醒,看到正在认真抓臭虫的老板时,都感动得落泪了。
平时,对于员工遇到的困难,乌井总是尽心尽力地关怀帮助,真像父亲对待自己的儿女一样。
有一次,新职员作田的父亲不幸去世。他不想让同事知道他家有丧事,以免麻烦人家。但在出殡当天,乌井率领桑得利的全体员工到殡仪馆帮忙。他还像死者的亲属一样,站在签到处,对前来祭拜的人一一磕头答礼。
丧礼结束后,乌井对作田说:“没有车子,你和伯母如何回家呢?”说完,立刻跑去叫了一辆计程车,亲自送作田和他的母亲回家。
后来,作田当上主管后,常对部下提起此事,并说:“从那时起,我就下定决心,为了老板,即使牺牲性命也在所不惜!”
世界上任何重要的事情,都是人的事情,只要把人打理好了,则无事不可成。你种下人情,将收获成倍的人情。而雪中送炭显然是一颗人情的良种,必将使你收获人情的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