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有一种人生叫快乐
3333300000004

第4章 看淡术——不快乐,是你计较得太多(1)

淡,是一种至美的境界。

苏东坡写西湖,有一句“淡妆浓抹总相宜”,但他这首诗所赞美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是更自然的西湖,虽然苏东坡时代的西湖,并不是现在这种样子,但真正欣赏西湖的游客,对那些大红大绿的,人工雕琢的,市廛云集的,车水马龙的浓丽景色,未必多么感兴趣。

识得西湖的人,都知道只有在那早春时节,在那细雨、碧水、微风、柳枝、桨声、船影、淡雾、山岚之中的西湖,才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展现在眼前的西湖,才是最美的西湖。

淡之美,某种程度上接近于古人所说的禅,而那些禅偈中所展示的智慧,实际上就是在追求这种淡之美的境界。

淡了,也就是放得开了,放得下了,心里沉甸甸的东西少了,负担、包袱轻了,办事不必掂斤拨两,交往用不着患得患失。不要视什么都是生命,失去了就活不下去。

淡了,承受力也加强了,心胸开阔了;淡了,也就不固执,不钻牛角尖了,失去了那份倔强和要强,也就会生活了,对自己会呵护了,知道平息自己急促的呼吸,舒展自己紧张的肌肉,平和自己的心态。

淡了,得不到的、失去的,也就让它随风去吧,风还会刮来你没想到的东西,人生有多少得失在不经意间。

淡了,则没有耿耿于怀、气流不畅的感觉了,脑子里旧的东西停留得很短,眨眼便会打开心结。你的眼泪从此值钱,梨花带雨那也是对生活的调剂。

淡了,并不是空壳般地活着,而是充满宽容地活着。伤感、委屈没有了,淡漠给你带来的是意想不到的快乐。那些得意、傲慢、迷茫、沮丧、焦虑甚至绝望,再也无法震动自己。

没有了失望和遗憾,没有了紧锁眉头的叹息,对任何人、任何事都不苛求了。反而有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恬淡。

淡了,也就是成熟了,多了一分持重,少了一分浮躁。

◆看淡名利 悠然自得

人生三境界:看远,才能览物于胸;看透,才能洞若观火;看淡,才能超然物外。

虽然世人都知道名利只是身外之物,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躲过名利的陷阱,一生都在为名利所劳累、甚至为名利而生存。一个人如果不能淡泊名利,就无法保持心灵的纯真。终生犹如夸父追日般看着光芒四射的朝阳,却永远追寻不到,到头来只能得到疲累与无尽的挫折。其实静心观察这个物质世界,即使不去刻意追赶,阳光也仍旧会照耀在我们身上。

世界上最著名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和居里夫人,对大多数人所汲汲追求的名声、富贵、或奢华都看得非常轻淡,也因此留下了无数的佳话。尽管是国际知名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却说,除了科学之外,没有哪一件事物可以使他过分喜爱,而且他也不过分讨厌哪一件事物。据说在一次旅行中,某艘船的船长为了优待爱因斯坦,特意让出全船最精美的房间等候他,爱因斯坦竟然严辞拒绝了。他表示自己与他人并无差异,所以不愿意接受这种特别优待。这种虚怀若谷、坦然率真的人品,成为许多人诚心敬佩的对象。

居里夫妇在发现镭之后,世界各地纷纷来信希望了解提炼的方法。居里先生平静的说:“我们必须在两种决定中选择一种。一种是毫无保留的说明我们的研究成果,包括提炼方法在内。”居里夫人作了一个赞成的手势说:“是,当然如此。”居里先生继续说:“第二个选择是我们以镭的所有者和发明者自居,但是我们必须先取得提炼铀沥青矿技术的专利执照,并且确定我们在世界各地造镭业上应有的权利。”取得专利代表着他们能因此获得巨额的金钱、舒适的生活,还可以传给子女一大笔遗产。但是居里夫人听后却坚定的说:我们不能这么做。如果这样子做,就违背了我们原来从事科学研究的初衷。

她轻而易举的放弃了这垂手可得的名利,如此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使人们都能感受到她不平凡的气度。她一生获得各种奖章16枚,各种荣誉头衔117个,自己却丝毫不以为意。有一天,她的一位女性朋友来她家做客,忽然看见她的小女儿正在玩弄英国皇家学会刚刚奖给她的一枚金质奖章,不禁大吃一惊,连忙问她:“居里夫人,那枚奖章是你极高的荣誉,你怎么能给孩子拿去玩呢?”居里夫人笑了笑说:“我是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一样,只能玩玩而已,决不能永远守着它,否则就将一事无成。”

两位科学大师的非凡气度为拚命追求名利的世人留下了一面明亮的镜子。一个人如果拥有一颗纯真的心灵,在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之中尽了全力,他的成就自然而然就会显现出来,他理所当然的可以得到应该得到的人世间的荣耀。淡泊名利、无求而自得才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起点。

“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人,不必那么拼死拼活地去争去抢,去烦恼、去痛苦。不为俗事所忧,不为物欲所累。看淡一切是一种境界,是一种情怀。不知道是谁说过,“快乐,不是你得到的太多,而是你计较的太少。”

人生要碰到无数个的十字路口,要面临无数次的选择,而路只有一条,选择只能是一次,远离悔恨,远离毁灭,珍惜平淡的生活吧。在平淡中,观自然之美;在平淡中,明白事物;在平淡中,感动彻悟;在平淡中,把握自我;在平淡中,兼济天下;在平淡中,拥有许多。

君不见悠悠南山炊烟袅袅,君可见咸菜泡饭亲情融融,悠然自得?

◆淡薄是一种人生境界

淡泊,作为一种人生态度,表现了一种超脱,是一种人生境界。所谓无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深刻地表现了豁达与超脱……不为眼前功名利禄而劳神,宁静从容,以静养心,才能渐进人生更深远的境界。

我曾经读过陆游的《一壶歌》,总忘不了他对人生的大彻大悟之语——看尽人间兴废,不曾富贵不曾穷!作为智者,当他看懂人生的盛衰成败之后,自然对得失就不太放在心中了。这大概就是陆放翁的淡泊情怀吧!

淡泊,是一种宠辱不惊的淡然与豁达,一种屡经世事变迁后的成熟与从容,一种大彻大悟的宁静心态。真正淡泊的人,才会坦诚地面对自己、面对世界,坦诚地面对人生、面对感情。真正学会淡泊的人才会做到“任天空云卷云舒,看庭前花开花落”,而永远保持一个真实的自我……

纵览人生,我们不难发现,淡泊犹如一颗耐嚼的橄榄,品味越久,感悟便越多,意味也越悠长。因为淡泊渗透于人生的点滴之中,淡泊是萦绕在人们心灵深处那余音袅袅的古韵诗情。

淡泊是善于把握人生的勇者和智者,在沧海桑田变幻过程中领悟的游刃人生的禅机。元末明初的道士刘伯温,在他帮助朱元璋夺取元朝江山,建立霸业之后,却拒绝分封,悄然弃官,再度隐匿山林。他的豁达,他对人生的感悟,最终使他远离杀身之祸。看来,人生淡泊,也是—种福分。

愿我们与淡泊相拥!

◆痛苦是因为你记心太好

有一位有学识的长者,他虽年过八旬,但身板硬朗,精神好,谈吐很有哲理。问其有何养生之道?他只说了四个字:“学会忘记”。细细品来,还真有几分道理。

从医学上探根求源,能够忘却的人能相对地保持心态平衡,使人体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常处于一种有规律的缓释状态。因此,善于忘却之人的心脑血管和其他器官受刺激的次数也显著减少。气血中和则百病难生,这是擅忘却者多长寿的奥秘所在。

人生旅途,不可能一帆风顺,难免会有这样或那样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对于这些,是有意识的忘掉,还是念念不忘?此举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会产生较大影响。“学会忘记”,心理学上叫做“有意识淡化”是较理智的选择。

心理情绪会影响生理健康。古今中外,但凡高寿者,无不是心胸豁达、不计小节者。自嘲“刁民”的张学良,之所以能活到百年,其长寿秘诀是“什么都不放在心上”。民国元老、著名书法家于右任饱经沧桑,几度沉浮,却一生淡泊,荣辱自安。常有友人问及他高寿之道,他总是指指客厅墙上高悬的字画,笑而不语。

那是一幅写意的莲花图,旁边是一帧对联——上联:不思八九;下联:常想一二;横批:如意。常想一二,就是用心感恩、庆幸、珍惜人生中那如意的十之一二。然而,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倘若心为物役、患得患失,就只会悲观绝望、窒息心智,因此对“八九”应“不思”之。“不思”即忘却,忘却不仅是一种大度、一种超脱,更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