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自游人
3320900000023

第23章

周紫玉说话的吋候,向海滨不以为然,他觉得周紫玉确实是像她自己说的那样是一介书生,而且是个傻书生!她的想法太情绪化、太拍脑门了,整个一个纸上谈兵!茶舍以文化人为顾客主体?这多可笑啊!那些本来就好无事生非的孔乙己们,多数虽然都有智者、超人的头脑却没有干真事、干实事的本事。他们事事着不惯,时时好为人师,做他们的生意,谈何容易?再有,隔小茶室的想法也不现实,现在的场地面积总共只有300平米,除去营业室、饮食操作间,屁大点的地方,能隔出几个单间来?即使真隔出单间来,那些酸秀才们一来就把屋子占了,而且他们可以一杯贱茶坐上一天,长此以往,这生意还怎么做?向海滨笑着听周紫玉认真地讲述,表情上却做得十分谦和,他懂得宽容、大度的姿态对他在这个群体中潜移默化的正面影响。

周紫玉说完,有点兴奋,脸都红了。她终于在众人面前释放出了自己策划多时的文化沙龙改造方案,她感到轻松、愉悦。不管她的想法有多少不足、有多少不切实的地方,但它毕竞也是套完整的运营模式,它经过了她长时间的深思熟虑,而且是被阎涛初步认可了的。所以,她也有十足的信心和把握认为:她的方案是可行的!

周紫玉说话时,柳平同样没有插话,她还是不时地在本上记着什么,有时在琢磨着什么。待紫玉讲完,她的想法渐渐淸晰,她悄悄笑了,自信心陡然而升。见又没人说话了,她转向阎涛:你呢,你是经营方,更是财神爷,说说你的家有妙招吧?

阎涛摇头我哪来什么家有妙招?常言道,经营者不做生买卖,这是商场上的浅道理。茶舍对我来说是生买卖,所以我今天没带方案,只是来当听众的。但是,作为经营者,我也不能不带脑子,凭你们摆布。我要从你们所有的设想中,甄别一下,哪个方案更能使我投资和经营的项目贏利、持平或者是最少赔本。

柳平问:你甄别出来了吗?哪个方案对你更有利?说说吧?

阎涛说我还没听完,怎么发表意见?现在该你说了!你这个总经理还没说话,我凭什么来做全面分析呢?

柳平瞪了阎涛一眼好吧,既然是群策群力的事情,我这个当经理的当然不能只带耳朵不带嘴,更不能当甩手掌柜的!她站起来,第一句话,就把在座的人都吸引了。她说:我的意见是来源于海滨和紫玉,又有别于他们的,是综合他们俩意见的意见。成熟与否?请大家评判!

孙晓平叫了声:哎呀,我算看出来了,还是柳总,不柳姐高明!集大成啊!

阎涛的眼神也异样起来。

柳平说第一,我也先说说顾客的定位,通过综合大家的方案分析,我认为,因为我们办的是文化茶舍,所以我们茶舍的顾客定位应该由三部分人组成,一是正在从事文化工作的在职人员;二是从事过文化工作的离退休人员;三是热衷于文化事业的大众群体。这是一个明确而庞大的消费群体,是我们经营茶舍的源头之水;第二,装饰装修,我们肯定是要因消费人群而定,具体说,即要留出十几个12平米左右的单间来满足这些消费人群特有的个性化、人性化的需要,还应该预留出几个30到50平米的大小不等的独立空间来做各类散客和多功能厅用,这是扩大经营范围、搞活经营内容的需要。总的装修原则应该是既要节省每一分钱,又必须做到高雅、别致。我们要开动脑筋,尽童做到无米也要让它起炊烟,这才是高明的。第三,海滨提出的一站式消费非常可取,这是别家的成功作法,拿来我用绝不含糊,但我们可不可以沿着这个思路再拓展下,触类旁通,多想出几种经济实惠的消费模式来吸引顾客,我们能不能这样……

柳平的话还没说完,向海滨就打断了问:柳总,我有个事情好像不太明白。

柳平说海滨,这里没有柳总,只有柳平,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只管问吧!

向海滨笑着说我们这里可是只有300平米的场地面积可供改造?你说的十几个12平米左右的单间和几个30到50苹米的空间,不会是空中楼阁吧?话音未落,有人跟着笑起来。

柳平也笑当然不是空中楼阁,我想另起炉灶!

什么?另起炉灶?哪来的炉灶?杨华叫起来,周紫玉也吃惊地看着柳平,除了阎涛以外,儿乎所有在座的人都面面相觑、不知柳平所云。

柳平说我们不要只局限在现有的俱乐部场地上画地为牢,这个场地,一年下来租金是多少,小孙可能最清楚。我们这里不是长安俱乐部,也不是湖广会馆,客源是文人和书生。那么大家想想看,现在的这块写字楼的底商,是不是太贵、太商气了?我们如果继续用它来做文化茶舍,继而发展成有人气的文化沙龙是不是太不现实,也太不合算了呢?

孙晓平说那当然了!每年光租金就收我们二十多万,挣的钱还不够给业主交租子呢!

柳平说:所以,我们要改弦易辙,另辟蹊径!

向海滨说话虽是这么说,可合适的场地哪那么好找?周紫玉也说:是啊,前些时候,我跑了好多地方,真的很难找到一块合适的场地,不是地点太偏、人气太差、就是租金太贵,我是走投无路了才同意到这里来。否则,我干嘛要……公众场合,她不想说了。

阎涛摆摆手:你们都别急,先听柳平说下去!阎涛现在虽然还不知道柳平的真实想法,但他已经有足够的把握相信,善用头脑的柳平,一定会给大家一个惊喜、一个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决策。现在,他坐正了,也坐直了,眼前的这个女人使他不由不再次对她刮目相看,不是情感上的而是智慧上的、经营上的。

柳平也默契地对阎涛点了点头,关键的时候,他总能猜出她的心思。望着他那缺少血色的脸,心想,还是要在膳食上多给他补补,医院的朋友曾打电话对她说,胃癌的病人在治疗的同时应该特别注意饮食调养。

近段时间,在茶舍的经营场地上,柳平的确是花费了不少精力。在短短一周内,她独自到西郊的读者俱乐部跑了三趟,在仔细对俱乐部的现状及周边环境进行了认真的考察后,她得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拋开俱乐部现址,另辟蹊径!

今天的会议上,她在认真听了向海滨和周紫玉各具特色的茶舍策划之后,心中大喜,因为他二人策划中的合理成分,补充了她设想中的不足,同时也佐证了她设想的可行,这一会儿,面对全体员工,她的确是胸有成竹了。

在阎涛的催问下,她平静地说:其实这场地的问题只要是上对了心思,并不太难。现在,请大家顺着我的手把眼睛往外看!众人的目光都扫向了窗外,仴除了高楼、林木,皆一片茫然……

柳平问:你们看见了什么?

众人摇头。

顺着我的手,再仔细看看!

众人还是摇头。

突然,孙晓平恍然大悟:我明白了!

柳平笑了:既然明白了,你就和大家说说吧!

孙晓平问:柳姐是不是看上了人家那座两层楼的售楼样板间了?

柳平点头。她很喜欢孙晓平的聪明悟性,虽然接触还不多,但她感到这个女孩的内在潜质非常之好,是个不可多得的将才。

周紫玉也恍然人悟:哎呀,我怎么就没想到呢,如果我们能和有关部门协商,租下这座时移境迁的售楼样板间,面积就可以大大地增加了,它应该有五百多平米吧?

柳平说:580平米。

孙晓平说:太好了!我们如果能把它改造成茶舍,还可以省下一大笔装修费呢?

为什么?王红蕾不解。

孙晓平,这还不是明摆的事!什么是样板间?就是那些用最好的材料、最好的设计、最好的工艺打造出的最好造型啊!我们只需要因地制宜、稍加改造,还可以省好多装修费呢!柳姐,你真是太精明了!

向海滨没说话,只是点了点头。

周紫玉问:柳平,你和有关方面协商过吗?他们同意租赁吗?

柳平肯定地点X点头。

周紫玉大喜,她兴奋地给柳平的茶杯续满了水说:柳平,你可真是解决了我们当前最大的难题了,难怪阎涛说,这个茶舍必须要让你来经营。他是认准了你这个金刚钻能揽这个瓷器活儿啊!

阎涛没说话,他这会儿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他突然觉得命运真是不可琢磨!事情的发展证明:周紫玉找对了帮手,柳平是个有头脑的合作者;王川找对了高人,柳平是个优秀的组织者;他找对了爱人,泖平是个有智慧的真心恋人。阎涛现在心里热乎乎的,他有一种冲动、一种强烈的想把柳平紧紧抱起来的冲动。

向海滨的脸色渐渐不自然了。柳平的曲径通幽着实让他领教了一把,在今天的会议匕,柳平是存分百地赢了!她内敛的领导气质,亲和的管理手段,智慧的掌控能力,以及聪明的博采众长,使她初战告捷,她征服了在座的所有人,特别是对自己佩服得五体投地的孙晓甲也是如此,这对向海滨来说,是个天大的损失!

杨华这会儿也闷闷的。刚才,在大家谈茶舍的改造时,她也想张口说几句想法,但柳平好像根本就没有理会她的存在,没给她说话的机会。再看肴其他人,也都是一样的态度,这让她心里很不舒服。虽然,在这个茶舍里,分配给她和王红蕾的工作就是勤杂工,但和柳平、周紫玉坐在一起她就不平衡。她们毕竟是兵团战友,是发小是同学,在这样一个公开的场合,她们怎么也应该让她说几句话,给她一点表现的机会。也许她的话什么用也没有,但这是对她最起码的尊重!可是这些人,竟然这样漠视她?无视她,这真让她无法忍受!

其实,杨华现在的郁闷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她对柳平和周紫玉这两个兵团女友,从来就有着一种本能的格格不人,也许真的应了那句老话:不是冤家不聚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她们根本就不是一类人,怎么可能和谐相处呢?多少年了,杨华只要是和柳平、周紫玉在一起,就会感到不快、感到压抑、感到自卑。

杨华经常想:都是69届初中生,她当年还是班干部、兵团的农工排长呢,为什么她们俩后来就能上大学?为什么她们俩就能找到体面工作?为什么她们俩就能在今天这种失业大军如排山倒海的大环境下,想退休就退休,不想当经理别人非逼着、劝着她们当经理?为什么自己虽然也鬼使神差地和她们走到了一起,却只能做个伺候人的碎催勤杂工?

而最让杨华痛心的是阎涛,他拒绝了她的感情,却和柳平走到了一起。他全心全意帮柳平成就事业不说,还住到了柳平家里听使唤?这多让她难堪啊!她是追着赶着送上门去人家都不要,真是丢死人了!也不知道这死阎涛把她上门的事和柳平说了没有?她果真就这么差?果真就这么糟糕吗?在朋友眼里?在男人眼里?她看不到一点希望,这究竟是为什么?她神情黯然、心如荒草……

林非没想到会在茶叶城里遇见到孙晓平。

这天,他是和摄影哥们儿刘小明一起,到茶叶城去采访一个多功能茶馆的。刚一停车,他就看见穿白风衣、紫毛裙、黑长靴,漂漂亮亮的孙晓平和一个中年男人说笑着在茶叶城里走动,心中不由泛起一股酸醋,情绪也一下子低落下来。

孙晓平也看见了林非。也许是林非真当了记者部副主任,他的穿着从众了许多,没了彩头发,也没了怪衣服,一身米色的休闲装反而显出了几分潇洒。

孙晓平笑着冲林非点了点头,没想打招呼。自从那次不欢而散以后,林非没再找过她,毕竟她的话说得太过分,太无情了,稍有点自尊心的男人都会受不了。事后,她虽然也觉得自己有些过分,但若不如此,怎么能打消他的痴情呢?因为,无论如何,林非也不是她所喜欢的那类男生。

见林非有些异样,刘小明问:你认识那个妞儿?挺有味儿嘛!

林非无奈地摇摇头,没说话。

怎么了?

人家看不上我!

死追呀,你一定是工夫不到!

追什么追,你没看见她身边有个帅气的老男人吗?现在的女孩就是这么现实,找个老男人,卖几年青春饭,就省得个人奋斗了。林非说着就来了情绪,他现在想和孙晓平打招呼,想给她一个难堪,天赐良机,怎能错过!他心里想着,就扭身快步追上孙晓平。

嘿,孙晓平!林非大方地叫道。

孙晓平笑着说大记者,你也有工夫来逛茶叶城啊?

你能来,我为什么不能来?晓平,这位是谁?能介绍一下吗?

是我们茶舍的向副经理!

噢?林非怪笑着点点头。

向海滨连忙问:晓平,你们是……

我的大学同学,林非!现在是一家报社的记者,不,是记者部的大主任!

向海滨连忙和林非握手,幸会幸会!林主任,我们的茶舍马上就要幵张了,到时候,还需要你们的宣传呢!开张那天,我一定请您,您可一定要来啊,林主任!这位是谁?也是记者吧,一块来,要一块来呀!

林非冷冷地握着向海滨的手,人却对孙晓平笑着说:好说好说,宣传报道,小菜一碟!晓平,你应该和这位向副经理介绍清楚,我是你的前任男友,初恋情人,请我来宣传你们的茶舍,是有求必应,责无旁贷的,对不对?说着,他顺手把名片递给了向海滨。

向海滨发愣。

孙晓平知道林非想干什么。她今天是和向海滨一起来了解茶叶行情的,没时间和他多纠缠,于是说:林非,我们的茶舍太小,可不敢劳驾你这个大主任来宣传。你事多,还是多关心好自己的事吧!

林非道:晓平,别急着打发了我啊!这位向副经理果然不错呀!人很精神,物质条件也差不了!行啊你,晓平!果然是言必信,行必果!佩服!真是佩服啊!

孙晓平心里运气,脸色越发难看了,不由冲口说道:林非,你管得着吗?我就是言必信,行必果,关你什么事?说着她就一把挎住了向海滨的胳膊。

向海滨一愣,傻在了那里。

刘小明见气氛不对,连忙出来打圆场说:老朋友相见,机会难得,今天我请客,就在这茶叶城里找个馆子坐坐。林非,开玩笑可不能开大发了,熟人也不行。晓平,别理他,他这几天得疯牛病呢,见什么人都不正常孙晓平说:是吗?那应该赶快隔离,不应该到处乱跑!向经理,我们走!这么好的天,吹着轻风,闻着茶香,多惬意呀!快走吧!一会儿,您一定要找家好的馆子请我!我今天的食欲特别好!说着,她挽着向海滨的手臂,亲昵地走了。直到觉得林非看不见她了,才松了手,对向海滨说了句对不起!

林非气坏了,他一拳砸在了自己的腿上说,气死我了!此仇不报,我就不姓林!

刘小明说:天涯何处无芳草?为一个女孩子,气成这样,你真他妈不像个男人!

王川回到家,屋里空无人,吴青又出去了。

他用小锅做了点水,又找了个鸡蛋和一包方便面给自己打发了晚饭。可能是作料放少了,面条淡淡的,他吃得没滋没味,就像他现在的生活。

许多年了,儿子出国了,老婆整天活在外面,家里的房子虽然得天时、地利越调越大、越换越高档,在现在的这套一百八十多平米的住房里,可以说是声光音响、内置外设应有尽有,按现在调查公司核准的标准,他家的生活应该也算是步人中产阶级了,但在他的内心世界,家的概念始终是片模糊。家是什么?像一片浮云、一片迷雾,在心中飘浮不定。对这个家,他从来就没有安定感、归属感,更谈不上幸福港湾的常人心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