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自游人
3320900000017

第17章

明白了这一点,林锋开始上下开发自己在京城几年来结下的各种社会关系、人脉资源,虽然有限,但终于有志者事竟成,在半年前的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林锋怀揣一份上级主管任命书和一份充满挑战的改革策划书,来到了新希望出版社社长王川的办公室。

最初,王川对这位新来的副社长满心欢喜。

林锋年轻有为、头脑灵活、市场化理念新、开拓性想法多,这一切的优势,都是他所欠缺的,有这样的新人来到身边,他就像有了一根坚实的拐杖,路可以走得更稳,道可以开得更宽,他终于可以做出一番更辉煌的事业了。可谁想到,几次接触下来,蛮不是那么回事。

林锋不论在什么场合,个人的表现都十分的张扬。话匣子一开,没有别的议题,就是他的改革畅想。他夸夸其谈,如天马行空。在林锋眼里,出版社现有的一切都过时了、落伍了、不合时宜了,从图书的选题、发行的渠道到社内的行政管理皆落后得不成样子,所以方方面面都要改革,这种改革不是小改而是大改,不是片由地改而是全面地改,彻底地改,改它个面目全非、翻天覆地。

接着,他会把一本本厚厚的改革方案摆到王川和社委会成员们面前,以证实他说教的科学性、完整性、可行性。每每遇到这种局面,都使王川感到十分被动,对林锋狂风暴雨般的革命言论,他赞成不是,否认也不是,碍于一把手的面子、领导班子的团结和外部的影响,他只能含糊其词地说些官话、套话、片汤话。改革是个严肃认真的系统工程,哪能像林锋纸上谈兵那么容易?看着林锋的种种兴高采烈,王川常常想起那则成语的主人公一一赵括!

对林锋的不满何止王川一人?

总编辑赵玉春就曾不止一次地向王川抱怨:就算他林锋是上级派来的,就算他林锋水平高超,初来乍到一个新单位,怎么也应该先熟悉情况、先尊重老同志、先把尾巴夹起来做一段人再说,怎么就这么躁、这么浮、这么沉不住气、这么不知深浅呢?每当此时,王川只能出来打圆场,说他积极性高是好的、想干好工作的热情高也是好的,工作经验欠缺一点,锻炼锻炼也会转变的,如此而已。

可今天的情况,却让王川大为光火。

会议的议题,是解决读者俱乐部亏损的老大难问题,现在方案有了、钱有了、最佳人选也有了,只要这个会议一通过,柳平、周紫玉加上向海滨这三位实干家一到位,好事情就成功一半了。可谁知道,林锋却在这个时候阴一句阳一句地胡扯个没完,好像他王川聘用兵团战友承包俱乐部有什么猫腻、个人隐私似的?真令人窝火!虽说,最后林锋并没有再提出什么不同意见,可由他引起的不协调气氛已经形成,现在,社委会人员谁也不说话,情况看起来有些复杂。王川强忍着心中的不快,为了打破僵局,他只得亲自点将:老赵,你说几句,你帮着分析一下,看这件事情到底可行不可行?

赵玉春笑了,他弹了弹手七的烟蒂,慢条斯理地说王社既然点了我,那我也谈点个人意见,不一定正确,大家可以再研究。

赵玉春是采编出身,坐在今天总编辑的位置上是一步一个脚印干出来的,因此他的话就有笤不同一般的分量和作用。今天,他对王川聘用兵团战友的做法也不赞同,尽管他知道王川的为人,也知道举贤不避亲的道理,但他不想让王川过于独行了。开始时,那个文化沙龙的意向使他眼前一亮,能有这么一个聚人脉的高雅环境真是太好,他这个总编辑开展业务工作也十分需要这么个活络的场所,俏前提是。这个文化沙龙必须要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才是。如果任王川的几个兵团战友去承包操作,对自己无疑会失去许多无形的东西。他不同意王川建议的理由,明的是现在招聘外人不妥,暗的却是文化沙龙的掌控权,为了否定王川的意见,他想先借林锋这个二杆子一用。

赵玉春说:刚才小林的顾虑我听明白了,依我看,也不是没有点道理。大家想想看,当前,我们社的现状是有大量的超编、工作董不足的人员在等待消化和补充。在这些超编人员中,各种年龄、各种专业水平的都有,他们中应该不乏出色的经营管理人才。虽然他们过去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没有做出过什么突出业绩而导致了今天的待岗或停职,有他们自身的各种原因,但也不可否认,这其中应该也有我们领导者没有给他们创造良好的施展机会的问题。对于这件事,我的看法是:能不能先在出版社内部来个竞聘?如果有人、有能力、也肯承担这个俱乐部的改造工作,是最好的。我们可以调整内部结构,就地取材,任人唯贤。实在没有合适人选,再考虑聘用王社长提议的社外能人也不迟,好不好?

见王川没有表态,赵玉春接着说王社长刚才提议招聘的那几个兵团战友,不用调查我都可以肯定,绝对是精英,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嘛!可是,说出来王社长你別多心,我也认为现在做事情,特别是开创一个新事物,年龄上最好还是年轻一点的好。你说呢?

王川笑了笑,他明白,今天的会议让赵玉春定了调子。无法否认,赵玉春的建议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说,都是无可厚非的,但赵玉春的真实想法他也很清楚。多年来,他们在工作中一直都是这样打太极,他已经习惯了大家也已经习惯了。

看看在座的人都没有太高的情绪参与论证,王川说:好了,既然赵总编和林副社长都倾向于先社内竞标再社外招聘,我没意见。但是,事不宜迟应该是我们班子所有成员的共识。因为,西城的这个读者俱乐部早已经成了社里一个沉重的负担了,不仅是经济上的,更是工作模式上的,我们不能再任其这样发展下去了,要尽快解决问题,转变拖沓的工作作风,必须从这次会议做起。所以我的意见是:三天以内,发榜告示全社职工,对西城读者俱东部,竞聘匕岗!

赵玉春说广我同意!

林锋却说王社,其实我不是那个意思,我……

王川打断他:就这样决定了,你去准备一下竞聘的事,如果你有什么更好的方案和人选,也可以在竞聘会上提出来和参加竞聘,如何?

林锋有点尴尬,他没想到赵玉春会借着他说出这么一番大道理,看似改革的举措,实则是在收拢自留地林锋不傻,虽然刚到出版社半年,可社里人员的现状他是闭着眼睛也能想出来的,确实没有什么更合适的人选,应该说这个竞聘结果一定会走过场,肯定会走过场的。他看看王川没有表情的脸愣了一下,突然说为什么不让孙晓平来试试?她可是学经济的硕士生呢,而且观念新,点子多,只要再给她点优惠政策,说不定她会有积极性的。

王川叹了口气说:是啊,我原来也和你的想法一样,我曾经给了孙晓平两年的运营时间,亲自改造这个俱乐部。可是她呢,倒是对得起我,给我回报了50万元亏损。我前几天再次找她谈话,想激励她有所改变。可是她呢,再次向我索要50万,说是改革经费?林副社长,你说她观念新、点子多似乎是不错,但改革是不是要务实,见成效才符合精神呢?就我们社目前的现状来说,这100万元的资金缺口,你林副社长拿得出来吗?

是这样啊,这我倒不清楚?不过,您那些老战友承包俱乐部就没提附加条件吗?我想一定会有的,否则谁会这么积极地接下一个没底的烂摊子?林锋反问。

王川冷笑:当然提了,不提条件她们是傻子啊?现在没有纯粹学雷锋的事,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个双贏,国家和个人!她们提出要自主经营权,同时她们保证最少带一百万资金参股。林副社长,你说,这个附加条件我们要?还是不要呢?王川话虽是对着林锋,意思却是对着赵玉春和大家的。

林锋叫道当然要了!只是……

王川接过话头广只是你还怀疑她们的做事能力是吧?首先,她们这些同志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人脉关系够你学一阵子的,其次,即使是老战友,我也只想先给她们三年的聘用期。三年,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一般的投资经营者,很少有人愿意和人签三年合同的,因为,在最初的两三年里,她们只能投资,收不到回报,没有绝对的自信心和把握,她们是绝不会和人签这个没有退路的覇王条款的,同志,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林锋瞪大了眼睛,赵玉春也疑惑地看着王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