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7S倍速记忆法
3319600000013

第13章 S倍速记忆基石(1)

让我们的记忆成为永恒,

在需要的时刻及时涌现,

用它博大的胸怀来容纳一切。

一、记忆的前提:注意力

通常,我们对眼前的事情注意得不那么周到。其实,真正的记忆术就是“注意术”,有人还把这看成万世不变的记忆法则,这是有道理的。

所谓注意,就是集中精神注意事物和行为,把它们固定于意识之中。因此注意力越强,印象便越深刻。我们之所以会很快地把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东西忘掉,就是因为没有给予它们必要的注意。要知道,任何记忆力的训练应从集中注意力开始。这里让我们先做几个小实验:

1.拿一样东西(小闹钟、钥匙或小玩具等)仔细看30秒,然后闭上眼睛,试着把你对这样东西的感受所得详细说出来。如果某些细节你还不清楚,请再看一遍,然后闭上眼睛再说。如此重复,直到能把该东西说得清楚为止。

2.请选择3个思考题(如一项计划、一个科学或文学的题目、亲身的一次经历等),每题思考3分钟。先思考第一题,然后思考第二题,最后是第三题。思考题目时,思想不能开小差,尤其不能想到另两道题。

3.请打开收音机,将音量调到你自己勉强能听清为止。微弱的声音迫使你注意力高度集中。不过,此练习每次最好不超过3分钟。

我们做完这几个练习以后,你就知道,注意力越集中,记忆就越迅速、牢固。因此,你要集中注意力,特别要训练这一点。

你也许抱怨自己注意力难以集中,这不用灰心丧气。试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对于你自己喜爱的事物,你的注意力难道不是也很容易集中吗?例如看了亲人的照片、在橱窗里看到自己仰慕的商品、翻阅一段要核对的文字……这些,都能证明你的注意力是可以集中的,只是受了意识的支配。

让我们有意识地总结一下自己的注意力状况吧。把下面一页分成左右两栏:把你感到注意力难于集中的事物写在右边,而易于集中注意力的事物写在左边。

易集中注意力的难集中注意力的

看这张表,十之八九,左边写的多数是你感兴趣的或你时常接触到的,而右边则恰恰相反。可见,对该问题或事物平时了解较多、比较感兴趣,都可提高你的注意力。

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大学语言学教授斯特娜夫人很注意教育自己的女儿,她从小就使女儿受到注意力的训练。她常与女儿玩一种叫“留神看”的游戏。每当路过商店的门口之后,就问女儿该商店陈列橱窗内摆的是哪些商品,让她数出留在记忆中的各式商品。说出的越多,打分就越高。这样训练很有效果:当女儿5岁时,在纽约州肖特卡大学的教授们面前,能把《共和国战》朗诵了一遍就一字不差地复述下来,令教授们大吃一惊。斯特娜夫人说:“我这样做,是为了让她注意事物,养成敏锐地观察事物的习惯。”

从这个例子我们知道,注意力的测定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它包括了注意力的广度、稳定性、分配、转移等内容,其中,注意力的广度很重要,也叫做注意力范围,指的是同时间内所能把握对象的数目。视觉的注意范围一般利用速视器加以测定。在不超过l/l0秒的时间内,在速视器上呈现一些印有图形、数字和字母的卡片,由于呈现时间很短,眼睛来不及移动,被测者所能知觉的数量就表示了他的视觉注意力的广度。实验研究的结果表明,在l/10秒的时间内,成年人一般能够注意到6~8个黑色圈点,或4~6个彼此不相联系的外文字母。

注意的范围大小是受被知觉对象的特点影响的。例如:对排列一行的字母比分散在各个角落上的字母的注意数目要多些;对大小相同的字母比大小不同的字母所能注意的数目要多些。因而被注意的对象越集中,排列得越有规律,注意的范围就越广。

集中注意力,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到一个题目,或自愿选择的一件事情之上,而不让注意力转向吸引它的其他题目上去,它是人脑的一种定向反射活动。所谓定向反射活动,就是有机体朝向某种事物,以及查明事物的情况和意义的反射活动。借助于定向反射活动,人们就可以有选择地比较、完全而清晰地反映客观事物。

定向反射活动,有的是由事物本身的特性(如相对强度、新异性等)引起的。这种定向反射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是不由自主地产生的。譬如,教室里正在安静地上课,突然有人推门走进来,在座的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地看着来人。同这种定向活动联系的注意,可谓不随意注意(也叫无意注意)。

而另一种定向反射活动,则需要由一定的目的并经过意志努力所引起的。例如在一个嘈杂的环境中能坚持写作。同这种定向活动相联系的注意,便是随意注意(也叫有意注意)。它们都是人脑活动的反映,人们在注意某种事物时,大脑皮层就要产生一个优势兴奋中心。在同一时间内,大脑皮层只能有这一个优势兴奋中心,而其他区域都或深或浅地处于抑制状态。

以上所谈的都是注意力的有关原理,那么,如何才能集中注意力呢?

无需多加证明,任何一个人都不会相信,人们无论何时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将注意力集中起来。这确实不错。如果你要一心一意地学习,首先希望有个比较安静的学习环境。作家齐弗尔在写作时要避开喧嚣的声浪,在纽约公寓每天到地下室的储物室里才动笔,一呆就是3个小时;福楼拜和拜伦喜欢在夜深人静时作文章;小托尔斯泰则非要到安静之处才动笔。

环境太重要了。这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人所共知的,只有在安静的环境下才能专心致志。另外,一个固定安静的环境,可以使你学习时置于同样的物质条件之下,你能产生集中注意力的条件反射。当你置身于同样的物质条件下时,你的思想将会自然而然地处于警觉、注意和专心的状态。随着这种习惯的养成,要集中注意力就容易得多了。如果没有这种条件,往往会适得其反。大发明家爱迪生就有过这样一件事。

一次,爱迪生过生日。朋友们知道他早就想尝一尝美味的鱼子酱,于是决定在生日这天请他吃一次。生日那天,爱迪生和几个朋友一边就餐,一边滔滔不绝地探讨起白炽灯来。正当讨论得最热烈的时候,那盘早已约定好的美味佳肴端了上来。这时,爱迪生正在讲灯丝的材料。他顺便把鱼子酱送到嘴里,继续评论说:

“为发明电灯的灯丝,我那1000多种材料都用了,到底用什么……”鱼子酱吃完了,演讲的爱迪生停了下来,用手在桌子上画了一个大问号。

这时有人问他,你知不知道刚才吃的是什么东西?

“不知道,是什么东西?”

“是鱼子酱呀!”

“怎么?哎呀,是鱼子酱?”这位心不在焉的发明家惊叫起来。

无须多加说明,这里爱迪生对鱼子酱的注意力几乎等于零,这是因为他将注意力专注到自己的问题上去了。虽然这儿是宴会,但事实上人们的谈论已造成一个学术的环境而不是外表上的宴会的环境。注意力就这样被转移了。

所以,我们一旦选好了环境坐下来,就不应该心不在焉。看无关的书报杂志,思考无关的事情,都会分散你的注意力。

有人喜欢把桌子放在窗户前来用功,这也许有利于采光;但是,光线刺目容易造成注意力不持久,加上窗外的景物,对集中注意力并没多大好处。

还有一些看来似乎是微不足道的因素,我们也不可忽视。最好能避开客厅,预防中途要吃要喝等等。对于一个注意力高度集中的人,可以达到忘却饥饿的程度,因此你记住:一定要排除各种可能中断工作和学习的因素。只有这样,良好的注意力才容易培养出来。

连续的脑力劳动,会令人感到疲劳。当你疲惫不堪时,不管如何努力,也难以看进一个字。你或许也想用“坚持就是胜利”一类的格言来鼓舞自己,但却无济于事。继续干下去不但会把自己弄得更疲惫甚至产生厌恶感,而且于事也无益。所以,当你感到无法集中精神时,不如休息一下再干。与其晚上熬夜,少睡3个小时,不如将这段时间放在早上。这已是被很多人的亲身经验所证明的。

苏霍姆在《给儿子的信》中说:

清晨起来,上课以前用功一个半小时,这是黄金般的时间。凡是早晨我能做到的事,我都要把它做完。30年来,我都是从早晨5点开始自己的工作的,一直到8点。30本有关教育学方面的书,以及300多篇学术文章,都是利用早晨从5点到8点这段时间写成的。我已养成了脑力劳动的节律;即使我想在早晨睡觉,也是办不到的;我的全部身心,在这个时间内只能从事脑力劳动。

我建议你用早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去从事最复杂的创造性的脑力劳动:思考理论上的中心问题、钻研艰深的论文、写专题报告。如果你的脑力劳动带有研究的成分,那只能用早晨的时间去做完。

当然也有些人不一定在这个时间用功,但不管如何,应当把你最重要的任务安排在一天里你最容易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去做,你就能花较少的力气做完较多的工作。

这也可以说,只有在体力允许的情况下,才能集中注意力。

集中注意力还有一个关键问题值得注意:如果有一位小学生,让他阅读黑格尔的哲学着作,能看懂吗?他也许只看了第一行字便把精力移到周围的事物上去了。那种“机械”的方法是不能将东西装进脑里的。即使是成年人,如果读一本不能令我们理解的书,光靠硬读下去,不理解书中的内容,那是无法不开小差的。

那么,是否对看不懂的书就不看了呢?显然不行,这样我们永远无法学到新的知识。我们可以寻找一个办法,这就是预习。这儿指的预习,是包括先阅读几本较为浅易的书,待打下一些基础后,就可以比较有条件地读通原来那本书了。也就是说,能读通就为集中注意力创造了条件。所以,打好基础很重要。另外,对书中某一个句子,只要有两三个字不懂其义,就很可能无法弄通整个句子的意思。绝对不要不查字典就把这类字放过。

这段的关键是:务必掌握阅读所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

另外,如果你充分认识到读书或工作的重要性,你就比较容易集中注意力。然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培养眼前的兴趣。阅读的兴趣当然取决于长远的目标,但这样做是不够的,还有一点是要考虑到直接的、眼前的目标。

为了加强阅读的目的性,书的前言与目录应当认真阅读,这可以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全书概貌,这种了解是有助于培养你的兴趣而增强记忆的。

关于学习如何集中注意力,以上谈到的方面都是十分重要的。现在概括如下:

1.选择环境;

2.排除分心;

3.精力充沛;

4.目的明确;

5.要有知识基础;

6.增加眼前兴趣。

在具体运用上,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特殊的作法,各人也可以有所不同。

注意力的高度集中表现为能够专心致志地集中注意力于所应进行的活动。它能保证工作和学习的高效率。注意力高度集中时,智力和体力活动都极度紧张,无关的运动都停止了,人身的各个部分都处于静止状态,甚至有时抬起的手都忘了放下,呼吸变得轻微缓慢,吸气短促而呼气延长,常常还发生呼吸暂时停止的现象(即屏息),心脏跳动加速,牙关紧咬等。一般来说,注意力高度集中只能是短时间的。此时所识记的东西,往往能记很长的时间,甚至一辈子不忘。

良好的注意力有时无需意志控制就表现出来。例如看一部有趣的小说,有时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周围发生了什么也不知道。这种注意是由人的直接兴趣引起的。而在学习中,更多地需要用意志力来维持注意力。注意力的良好特征是可以通过培养训练来形成的。

培养良好注意力首先要明确学习目的。当你学习某一学科知识感到内容枯燥乏味又难懂时,最易于分心。但若真正了解了这门学科的作用,就能狠下决心专心致志地去学习它。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努力,在解决困难中得到了乐趣,注意力的集中就变得容易了。

其次,我们要进一步了解自己注意力的优点和缺点,扬长避短,通过相应的训练来克服缺点。

很容易分心的人,在学习中走神时暗示自己“注意目标”,能够维持注意力的集中。

“注意目标”与“注意听课”不同。前者作为认识活动,以获得对某种知识的理解为对象,容易专注于认识对象,人一旦不能在认识对象身上发现新东西,“注意”就会转移到别的事物上。为了使注意力专注于某一内容,必须努力深入发现那些还没被理解的特征。“注意目标”是指令自己为达到目的而去探索。

“注意听课”只包含一个要求听讲课的指令,并没包括探索知识的要求,很难保持专注。即使不断地暗示“注意听课”,也还会听不下去,甚至暗示的本身相反地起到分散注意力的作用。

这样,就必须先明白“目标”是什么。具体就学生的学习来说,就是“这一课应该掌握哪些知识”。例如某节化学课要学习“氧气”,学生首先要在预习中或从老师的提示中记住这一节课的要求,要懂得氧气的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记住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及体现氧的化学特性的几个反应方程式,懂得氧气在各方面的用途。

明确了“目标”,暗示集中注意力就变得容易了。到这一节课上完时,根据“目标”回忆各项基本要求能否记住。到你记住了这些知识后,一种胜利的愉悦向你袭来,你对这科的学习渐感兴趣,那时,就更容易集中注意力了。

注意力的分散往往在两种情况下容易发生,一是认为完全懂了,在学习中没有新发现。二是觉得太难,无法发现新东西。因此遇到前一种情况,在听课时应暗示自己注意老师讲解与自己所知有何差异,对后种情况则要注意联系已有的知识,循序渐进。

注意力训练

训练1

在桌上摆三四件小物品,如瓶子、纸盒、钢笔、书等,对每件物品进行追踪思考各两分钟,即在两分钟内思考某件物品的一系列有关内容。例如思考瓶子时,想到各种各样的瓶子,想到各种瓶子的用途,想到瓶子的制造,造玻璃的矿石来源等。这时,控制自己不想别的物品。两分钟后,立即把注意力转移到第二件物品上。开始时,较难做到两分钟后的迅速转移,但如果每天练习10多分钟,两周后情况就大有好转了。

还可以做一个叫“大脑抽屉”的训练。训练要求设想出自己的3个计划。比如学习某学科知识的计划旅游计划,制作航模计划。对每个计划分别思考2-3分钟。在思考一个计划时排除其他干扰,特别是排除另两个计划的干扰。这个训练比上一个难,开始训练时可以先对每个计划思考1分钟,逐渐增加时间,但不要超过3分钟。

训练2

盯住一张画,然后闭上眼睛,回忆画面内容,尽量做到完整。例如画中的人物、衣着、桌椅及各种摆设。回忆后睁开眼睛再看一下原画,如不完整,再重新回忆一遍。这个训练既可培养注意力集中,也可提高注意更广范围的能力。

在地图上寻找一个不太熟悉的城镇,也能提高观察时集中注意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