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心灵鸡汤2:阳光下的守望(精粹版)
3312200000013

第13章 人生守望台(2)

克奇尔从邻居玛丽姑姑家要来了五粒黑色的瓜籽,取来了锄头。在一棵橡树下,爷爷和克奇尔翻松了泥土,然后把西瓜籽撒下去。做完这一切,爷爷说:“接下去就是等待了。”

当时克奇尔并不懂“等待”是怎么回事。那个下午克奇尔不知跑了多少趟--去看看他的西瓜地,也不知为此浇了多少次水,把西瓜地变成了一片泥浆。谁知,直到傍晚,西瓜苗却连影子也没有。

晚餐桌上,克奇尔问爷爷:“我都等了整整一下午了,还得等多久?”

第二天早晨,克奇尔一醒来就往瓜地跑。咦!一个大大的、滚圆滚圆的西瓜正瞅着他笑呢!克奇尔兴奋极了--他种出世界上最大的西瓜了!

稍大些,克奇尔知道这个西瓜是爷爷从家里搬到瓜地里的。尽管这样,克奇尔不认为那是一种游戏、是慈爱的爷爷哄骗孙子的把戏,那是在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心中适时播下的一颗希望的种子。

如今,克奇尔已有了自己的孩子,事业上也有所成就。而克奇尔觉得自己乐天的性情与成功的生活是爷爷为他在橡树底下播的种子长成的--爷爷本来可以告诉他,在内布拉斯加种不了西瓜,八月中旬也不是种瓜的时节,而且树荫下边也不宜种瓜……但是他没有这么做,而是让克奇尔实地体验了“希望”与“成功”的滋味。

在最艰难的时刻,人们有过沮丧,有过失落;有过迷茫,有过彷徨,然而却从未放弃过希望。因为乐观的天性总能使人们从绝望的边缘重新看到希望的曙光。

拒绝与乞求

当你拒绝我时,我乞求你接受我;当你乞求我时,我拒绝接受你。

--罗素

一个衣衫单薄,面容枯槁的流浪汉,从玛丽的门前蹒跚而过,玛丽看得出来,他忍受着寒冷,忍受着饥饿,他需要一件挡寒的棉衣,一个热腾腾的面包。

然而,他只是从玛丽的门前走过,他没有乞求玛丽。尽管玛丽的门楼里飘出一阵阵面包的香味,尽管玛丽的衣柜里,有着穿不完的衣服。

然而,他没有乞求玛丽,只是从玛丽的门前走过。

玛丽的心痛了。

玛丽追上去问他:

“你不冷吗?”

“冷”。

“你不饿吗?”

“饿。”

“那么,你为什么不来找我?”

“……”流浪汉苦笑了一下,迈着坚定而蹒跚的脚步,继续向前赶路,根本不回头看玛丽一下。

“你等一等!”玛丽拿着一件厚厚的棉衣和一个大大的面包让他收下。

他穿上厚厚的棉衣,吃完面包向玛丽笑了笑,走了。

玛丽的心里充满了甜蜜。

第二天,流浪汉又来了,穿着玛丽送给他的棉衣。他对玛丽说:“再给我一条棉裤吧!最好再给点吃的。”

玛丽虽然不太情愿,但玛丽还是给了他所需要的东西。

他满意地走了。

第三天,他又来了。“我还缺一顶帽子和一双鞋,”他说,“再给点好吃的。”

“请你走开吧!”玛丽说,心里充满了厌恶。

流浪汉狂笑着走了,从此永不再来。一直到现在,玛丽不知道他笑些什么;而玛丽的心里一直充满着疑惑:他为什么再不来求我了呢?

给予可以令自己和他人幸福,但若不停地被人索取,就会变得不快乐。大多时候,付出与回报总是相互持平的。

并不遥远

只有有耐心圆满完成简单工作的人,才能够轻而易举地完成困难的事。

--席勒

25岁时因为失业,普雷斯即将面临挨饿。他以前在君士坦丁堡、在巴黎、在罗马,都曾尝过贫穷而挨饿的滋味。然而在这个处处充溢着富贵气息的纽约城,更使他感到失业的可耻。

普雷斯不知道该怎么办,因为他觉得自己胜任的工作非常有限。他能写文章,但不会用英文写作。于是白天他就在马路上东奔西走,目的倒不是为了锻炼身体,而是因为这是躲避房东的最好办法。

一天,普雷斯在42号街碰见一位金发碧眼的高个子。普雷斯立刻认出他是俄国的名歌唱家夏里宾先生。普雷斯记得自己小时候,常常在莫斯科帝国剧院的门口,排在观众的行列中间,等待好久才能购到一张票,去欣赏这位先生的艺术。后来普雷斯在巴黎当新闻记者,曾经去访问过他,普雷斯以为他是不会认识自己的,然而他却还记得普雷斯的名字。

“很忙吧?”他问普雷斯。普雷斯含糊地回答了他。普雷斯想:他已经一眼明白了我的境遇。

“我的旅馆在第103号街,百老汇路转角,跟我一同走过去,好不好?”他问普雷斯。

“走过去?”现在是中午,普雷斯已经走了5小时的马路了。

“但是,夏里宾先生,还要走60条横马路口,路不近呢。”

“谁说的?”他毫不含糊地说,“只有5条马路口。”

“5条马路口?”普雷斯觉得很诧异。

“是的,”他说。“但我不是说到我的旅馆,而是到第6号街的一家射击游艺场。”

虽然有些答非所问,但普雷斯却顺从地跟着他走了。一下子就到了射击游艺场的门口,看着两名水兵,好几次都打不中目标。

然后他们继续前进。

“现在,”夏里宾说,“只有11条横马路了。”普雷斯摇摇头。

不一会儿,他们走到了卡纳奇大戏院,夏里宾说:“我要看看那些购买戏票的观众究竟是什么样子。”几分钟之后,他们重新开始前进。

“现在,”夏里宾愉快地说,“离中央公园的动物园只有5条横马路口了。里面有一只猩猩,它的脸很像我所认识的唱次中音的朋友。我们去看看那只猩猩。”

又走了12条横路口,已经来到百老汇路,他们在一家小吃店前面停了下来。橱窗里放着一坛咸萝卜。夏里宾奉医生之嘱不能吃咸菜,于是他只能隔窗望望。“这东西不坏呢,”他说,“使我想起了我的青年时期。”

普雷斯走了许多路,原该筋疲力尽了,可是奇怪得很,今天反而比往常好些。这样忽断忽续地走着,走到夏里宾旅馆的时候,他满意地笑着:“并不太远吧?现在让我们来吃中饭。”

在那席满意的午餐之前,主人解释给普雷斯听,为什么要走这么多路的原因。“今天的走路,你可以常常记在心里。”这位大音乐家庄严地说,“这是生活艺术的一个教训:你与你的目标之间,无论有怎样遥远的距离,切不要担心。把你的精神集中在五条横街口的短短距离,别让遥远的未来使你烦闷。常常注意于未来24小时内使你觉得有趣的小玩意。”

屈指到今,已经19年了,夏里宾也已长辞人世。在值得纪念的那一天他们所走的马路,大都已改变了样子。可是一直到现在,夏里宾的实用哲学,有好多次解决了普雷斯的困难。

成功其实就离你一步之遥,每个人身上都有一股不可估量的潜能,而这股力量所发挥出来的动力,会让你获得成功。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有一个伟大的目标,并且用实际行动去完成它。

哦!冬夜的灯光

无论外表上显得怎样精明世故,人总有其纯朴的人性的一面。

--索尔·贝娄

艾德和妻子珍妮特抛下自己的诊所,离开舒适可爱的家,来到八千里外的加拿大西部,一个名叫奥克托克斯的荒凉小镇。这里十分偏僻,天气很冷;但是他们感觉到:现在生活的地方辽阔无垠,这里有的是温暖、友谊和乐观。

艾德记得一个冬日的夜里,有个农民打电话来说只有他一个人在家,而婴儿正在发高烧。虽然汽车里有暖气,他也不敢冒险带婴儿上路。他听说艾德不管多么晚也会出诊,因此请艾德上门去给他的婴儿治病。

他的农场在15公里以外,艾德让他告诉自己怎样去。

“我这里很容易找到。出镇向西走6公里半,转北走一公里半,转西走3公里,再……”

艾德让他搞得糊里糊涂,虽然他把到他家的路线重复了一遍,但是艾德还是弄不清楚。

“我知道该怎么办了。医生,我会打电话给沿途农家,叫他们打开电灯,你看着灯光开车到我这里来,我会把开着车头灯的卡车放在大门口,那样你就找得到了。”他在电话里告诉艾德这个办法,艾德觉得不错。

启程前,艾德出去观察了一下阿尔伯达上空广阔无边的苍穹。在冬季里,人们随时都要提防风暴,而山上堆积的乌云,可能就是寒天下雪的征兆。每一年,都有人猝不及防地在车里冻僵,没有经历过荒原风雪的凶猛袭击,是不知道它的危险性的。

艾德开着车上路,车窗外面寒风呼啸。果然,正如那位农民所说,沿途农家全部把灯开亮了。平时,一入夜荒野里总是漆黑一片,因为那时候的农家夜里用灯是很节约的。一路的灯光指引着艾德,艾德终于找到了那个求医的人家。

艾德急忙给婴儿检查病情,这婴儿烧得很厉害,不过没有生命危险,艾德给婴儿打了针,再配了一些药,然后向那位农夫交代怎样护理,怎样给孩子服药。当艾德收拾药箱的时候,艾德心想,那么复杂的乡村夜路,我怎么能认得回去呢?

这时候,外面已经下大雪了。那农人对艾德说,如果回家不太方便,就在他家过一夜,艾德婉言谢绝了。他还得赶回去,说不定深夜还会有病人来求诊。艾德壮着胆子启动引擎,把汽车徐徐地驶离这户人家的门口,说实话,他的心里满怀恐惧。但是,车子在道路上开了一会儿,艾德就发觉自己的恐惧和忧虑是多余的。沿途农家的灯仍然开着,通明闪亮的灯光仿佛在朝着艾德致意,人们用他们的灯光送他回去。艾德的汽车每驶过一家,灯光随后就熄灭,而前面的灯光仍然亮着,在等待着他……艾德沿途听到的,只是汽车发动机不断发出的隆隆声,以及风声和轮下辗雪的索索声。可是艾德并没感到孤独,那种感觉就像在黑暗中经过灯塔一样。

这时艾德开始领悟到了阿瑟·查普曼写下这几句诗的意境:

那里的握手比较有力,

那里的笑容比较长久,

那就是西部开始的地方。

在物欲日渐膨胀,人情日渐冷漠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逐渐向金钱和利益靠拢;而闪烁于寒冷冬夜的一束束灯光,却在向人们昭示:淳朴、善良、真诚永远像这冬夜的灯光一样,照耀着这个世界的旷野与人生。

享受美丽的人生

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

--车尔尼雪夫斯基

哈斯夫妇俩一直渴望有个孩子,而且也老早就取好了孩子的名字,但是,他们却等了十多年才如愿以偿。

库兹亚是他们的宝贝,哈斯夫妇想尽办法教导儿子,连走路的方式也清清楚楚地告知:“我的好孩子,走路时记得要看着地上啊!特别是当你走在木板上时一定要专心看着脚底下,因为木板最容易让人滑倒。”

这是库兹亚开始学习走路时爸爸的叮咛。乖巧的库兹亚也相当遵从父亲的教导,只要走在木质地板上,他一定会紧盯着脚下的步伐。

有一天,哈斯一家人来到山间游玩,爸爸又教导库兹亚:“在山路行走时,你还是要看着地上,每一步都要相当小心,不然你会从山项摔到山谷中;而下山坡时,你一样要看着脚下,否则一不小心,你就会扭伤脚踝的,知道吗?”

库兹亚点了点头,说:“是的,爸爸!”

有一天,库兹亚准备到海边旅行,妈妈连忙叮嘱他:“儿子啊!当你走在沙滩上时,千万要小心啊!双眼一定要紧盯着脚下,因为海浪随时都会出现,幸运点只会溅湿了你的全身,最可怕的是它会将你卷入海里。”

不幸的是,在海边的叮咛后不久,哈斯夫妇相继离开了库兹亚。可怜的库兹亚逐渐长大,从小就习惯听爸爸妈妈的引导与叮咛,如今他只能在过去的叮咛中,继续生活;对于父母的话,他仍然相当遵从。

库兹亚认真执行父母的叮嘱,在木板上、在田野间、上山与下山时,他都用心地盯着脚下。即使来到沙滩,听见美丽的浪潮声,他也不会抬头看看,声音是从哪里来的。

不管走到哪里,“听话”的库兹亚,总是低着头往前走。

库兹亚从来没有跌倒过,也没有滑倒或碰伤过,一生几乎是毫发无伤的他,就这么“低着头”,走完他的一生。

不过,在他临死前,他仍然不知道,原来天空是蓝色的,天上不仅有美丽的云彩,还有耀眼迷人的星星。此外,他也不知道自己所走过的每一个地方,风光是多么美丽。

有时候,我们就像“套子里的人”一样,谨小慎微,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因为害怕受到伤害。要知道这样一来,我们眼中的世界除了灰蒙蒙一片,再不会有其它的色彩。

拿破仑与秘书

工作是一种乐趣时,生活是一种享受!工作是一种义务时,生活则是一种苦役。

--高尔基

拿破仑在欧洲军事、政治舞台上的杰出才能和辉煌成就,使他成为法国人崇拜的偶像。因此,成为皇帝陛下的秘书,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愿望。但是,拿破仑的秘书毕竟不是好当的。

一次,拿破仑的一名私人秘书身染重病离职休息,需临时招募一名“书写漂亮”的秘书以作帮补,消息传出,人们展开激烈的竞争。结果,陆军部长办公室的沙罗先生被选中。突如其来的好运使他异常激动,在同事们的一片欢呼声中,这位幸运儿穿戴整齐地到杜伊勒利宫就职去了。

送走了沙罗先生后,大家对他的飞黄腾达羡慕不已,尚在谈论之际,办公室的门突然被人撞开了,沙罗先生丧魂落魄地出现在大家面前,帽子丢了,手套不见了,头发乱七八糟,四肢直打哆嗦。在众人惊讶万分的目光中,他诉说了刚刚在杜伊勒利宫的遭遇。

原来,沙罗先生入宫后,拿破仑打量了他一番,便叫他坐在靠近窗口的椅子上,然后就在房里大步地走来走去,指手画脚,不时地从嘴里迸出一些含混不清的词语。初来乍到的沙罗先生以为皇帝心绪不佳,嘴里嘟哝的东西与自己无关,因此,他并没有注意听,只是屏住呼吸偷偷地用目光注视拿破仑的一举一动。

过了约半小时,突然,拿破仑大步流星地朝他走来,说:“给我重述一遍。”什么也没有记下的沙罗先生张口结舌,一下子惊呆了。拿破仑见纸上一片空白,顿时像狮子般暴跳如雷,怒吼连声。年轻的沙罗先生被吓破了胆,连秘书的椅子还没坐热,就连滚带爬地逃离了杜伊勒利宫。他一连5天卧床不起。此后,直到拿破仑在圣赫勒拿岛已逝世多年,沙罗先生每每从远处眺望宫殿的圆屋顶时,仍心有余悸,全身禁不住轻轻颤抖。

对付拿破仑的口授,跟随他多年的首席秘书凡男爵却有一套办法。拿破仑口述时,有时含混不清地自言自语,有时又前言不搭后语地断断续续,杂乱无章。对此,凡男爵的办法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听多少记多少,恰当地留下空白,以跟上说话人的思路,一等口授中途停止或最后结束,就赶紧整理残缺不全的草稿,绞尽脑汁地反复琢磨皇帝话语的含义,填补空白,组合句子。整理完毕,便交给拿破仑。此时,他若抖抖纸张,签上名字,把文件往凡男爵的桌子上一扔,说一声“发出去!”那么,口授记录工作便是大功告成了。

更令秘书叫苦不迭的是拿破仑那非凡的精力,简直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例如有一次,拿破仑想在枫丹白露筹建一所学校,曾一口气口授了共计517项条款的详细计划。平时,拿破仑习惯于每天工作15~16个小时,而在每次战役期间,他白天忙个不停地处理军政大事,晚上稍稍休息一会儿,待到凌晨一两点钟,便起床阅读战报和情报,思考问题,并立即就当天的军事行动做出决定。据史载,1806年秋对普鲁士作战期间,有一天,拿破仑除了外事活动外,竟连续口述了102项命令和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