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人生,最开始是观众,然后是演员,最后才是幕后老板;失败的人生正好与其背道而行。所以,你一定要搞清楚当下的位置,你是谁,是老板、演员,还是观众!
生活为每个人预留了他的位置,我们千万不要在人生的旅途上走错路,迷失自己的位置。
--梭罗
成功的最佳位置
迈克在求学上一直遭遇失败与打击。高中未毕业时,校长对她的母亲说:“迈克或许并不适合读书。”母亲很伤心,她把迈克领回家,准备用自己的力量把他培养成材。
一天,当迈克路过一家正在装修的超市时,发现有一个人正在超市门前雕刻一件艺术品。对此,迈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不久,母亲发现迈克只要看到什么材料,都会认真而仔细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打磨和塑造它,直到它的形状让他满意为止。母亲不希望他因玩弄这些东西而耽误学习。但迈克最终还是让母亲彻底失望了,没有一所大学肯录取他,哪怕是本地并不出名的学校。母亲对迈克说:“你走自己的路吧,没有人会再对你负责,因为你已经长大了!”迈克知道,在母亲眼中他是一个彻底的失败者。他很难过,决定远走他乡去寻找自己的事业。
后来,迈克成为一个着名的雕塑师,并获得了市政府及专家的认可。在一次开幕式上,迈克说:“我想把这份荣誉献给我的母亲。因为我读书时没有获得她期望中的成功,令她伤心失望。现在,我要告诉她,大学里没有我的位置,但生活中总会有我的一个位置,而且是成功的位置。我想对母亲说的是今天的我,至少不会让她再次失望。”这个人就是迈克。在人群中,迈克的母亲喜极而泣。她知道迈克并不笨,只是当年她没有把他放对位置而已。
启示: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选择自己的道路,是你最基本的权利。不要去走那些拥挤的道路,换条捷径,我们可能会更快地走向成功。
机遇只垂青那些懂得怎样去追求它的人,对那些不愿付出的人,它是不会动心的。
--尼科尔
财富就在身边
从前在开罗有一个叫马格里比的人,虽然拥有巨额财富却不知节俭,生活放荡,以致倾家荡产,最终只剩下父亲遗留的房子。过了不久,他不得不靠劳动谋生。他干活很辛苦,有一天晚上,他在自己花园里的一株无花果树下睡着了,并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一个人来拜访他,并对他说:“您的财富在波斯,在伊斯法罕,到那里去寻找吧!”
第二天一早,他就出发了。他长途跋涉,遇到了沙漠、海洋、盗匪、野兽以及种种危险。最后,他终于到了伊斯法罕,但是他一进城门,天就黑了下来。他走进一座清真寺,在院子里睡了起来。有一帮盗匪进了清真寺,盗匪的声音惊动了房子的主人,他大声呼救。邻居们也大声呼救,巡逻队队长率领官兵来到时,队长命人在清真寺里搜查,结果发现了这个从开罗来的人。之后,用竹鞭把他狠狠地打了一顿,几乎打得他断了气。
两天之后,他在监狱里醒过来。队长把他叫去,问:“你是谁,从哪里来的?”
马格里比说:“我从开罗来,名叫穆罕默德·阿里·马格里比。我是被梦中的一个人指引到伊斯法罕来的,因为他说我的财富在这里等着我。可是等我到了伊斯法罕,他所说的财富,却是你赏赐的一顿鞭子。”
队长听了,禁不住哈哈大笑。最后,他说:“你这个傻瓜!我接连三次梦见开罗的一所房子。它那庭院里有一个花园,花园往下斜的一头有一座日晷。走过日晷有一棵无花果树,走过无花果树有一个喷泉,喷泉底下埋着一大堆钱。可是我从来没有去理会这些荒诞的梦兆。然而你呢?你这个毛驴跟魔鬼养的家伙,竟然相信一个梦,走了那么多的路。把这几个小钱拿去,滚吧!”
这个人拿了钱,走上了回家的旅程。他在自己家花园(就是队长梦见的那个花园)的喷泉下面挖出了一大笔财宝。
启示:不要幻想远在天边的财富,没准我们身边就有一个宝藏等着我们去发现。我们需要实实在在地奋斗,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相信自己的财富只能由自己创造。
人生就像一场赛跑,强者永不言败;对强者来说可以失败一次,但不是永远失败。
--汉生
我觉得我赢了
比特丝曾是她那个街区跑得最快的人,甚至超过所有的男孩子,这真把他们气得要命。
那时,比特丝的哥哥常用各种各样的赌注吸引那些男孩子来和比特丝赛跑。他们总是说:“嗨,跑就跑,不就是跟个女孩子比吗!”他们自以为胜过比特丝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没想到比特丝每次都把他们赢了,这可把那些男孩子们气坏了!只有一次,杰克在比特丝的跑道上扔了个什么东西,把她绊倒,比特丝才没有赢。但那毕竟是不公平的。也许因为比特丝是个女孩子的缘故吧,他们便认为女孩子应该什么都不及男孩子。然而令他们想不到的是,有些事女孩子会比男孩子干得更出色。只要一跑起来,比特丝就什么也不想了,比赛、得胜都抛到了脑后。比特丝只能听着脚板踏在地面上的声音,她还能听到自己喘气的声音,就连什么时候脸开始泛红也能觉察出来。
然而,这一切都是事故发生以前的事了。
现在,比特丝不能跑了,再也不能跑了。地面上传来比特丝轮椅下的轮胎发出的摩擦声。有时候一想起这个,比特丝的心都碎了。如果一个人待在屋里,比特丝甚至会难过地放声大哭。有时也很怪,即使想哭也哭不出来,比特丝只是气恼,恨不得想找个人打他一顿。这时,比特丝要么对着母亲大喊大叫,要么把东西扔得到处都是,要么跟谁也不说话。比特丝想,这不公平!为什么她的朋友们能到处跑,而她就只能在轮椅上过一辈子呢?再说,比特丝还是那个跑得最快的人。或者说,比特丝曾经是个跑得最快的人。
但你知道什么最让比特丝受不了吗?就是那些不认识比特丝的人。每当看到比特丝便说起她来,就像她不在旁边似的。他们说比特丝倒霉,说比特丝有病,说比特丝可怜,一边说还一边摇着脑袋。更有甚者,还在比特丝面前说,好像她什么都不明白似的。比特丝就爱和她的朋友们在一起!他们推着比特丝的轮椅在街上跑,就像开着摩托车一样。他们笑啊,变着法儿地闹啊。大人们说他们是捣乱分子、小捣蛋鬼。可比特丝宁愿让人家叫她小捣蛋鬼,也不愿让人叫她“可怜的病孩子”!比特丝再也不能跑了,这让比特丝极为生气。看到别的孩子们赛跑而自己却不能,真是无比的难受。可比特丝不能总是为这事哭呀,因为比特丝不是病得不行,也不是没用的人!
爸爸劝比特丝,要比特丝勇敢起来。尽管不能跑了,但还可以试着找其他擅长的事来做。一开始比特丝听不进去这些,比特丝总想叫他走开,别理她。
可后来,比特丝就开始下起国际象棋来了。一天晚上,比特丝第一次赢了爸爸。以前,像下棋之类的事比特丝是从不想玩的,觉得只有男孩子才玩那玩意儿。可现在比特丝认为下棋挺不错的。既然比特丝已经下得不错,爸爸就说他们那儿时常举办象棋比赛,或许她可以参加。在出事前,对好多事比特丝都能干得很好。但是,比特丝却从不曾多想。但下棋就不同了,比特丝可是下了工夫的。事实上,有好多事过去对比特丝来说很简单,可现在却都要多多练习才行。
有时,虽然有些事做起来比以前更困难了,例如穿衣服,但这样反而更好。比特丝这样想,这和赛跑中赢了汤米一样棒。不,兴许更棒!赢汤米是件容易的事,比特丝甚至不必费多大力气。但能自己穿衣服,这却比赢汤米费事得多,甚至可以说还要难上几十倍!比特丝下了很大的工夫,终于自己把衣服穿上了。
即便这不是一场比赛,比特丝还是觉得自己赢了。
启示:做事情能够有无畏的勇气,才能以无畏的勇气去克服困难,把该做的事情做好,你就可以无愧地告诉自己:我赢了!
要看日出必须守到拂晓。
--司各特
一则生活的教训
“最好的总会到来。”每当罗纳德·里根失意时,他母亲就这样说,“如果你坚持下去,总有一天你会交上好运,并且你会认识到要是没有从前的失望,这些好运是不会发生的。”
母亲是对的,当罗纳德于1932年大学毕业后才发现这点。他当时决定试着在电台找份工作,然后再设法去做一名体育播音员。于是罗纳德搭便车去了芝加哥,去敲每一家电台的门--但每次都碰了一鼻子灰。在一个播音室里,一位很和气的女士告诉他,大电台是不会冒险雇用一名毫无经验的新手的。“再去试试,找家小电台,那里可能会有机会。”她说。之后,罗纳德又搭便车回到了伊利诺伊州的迪克逊。虽然迪克逊没有电台,但他父亲说,蒙哥马利·沃德公司开了一家商店,需要一名当地的运动员去经营它的体育专柜。由于罗纳德在迪克逊中学打过橄榄球,于是就提出了申请。那份工作听起来正适合他,但最终却没能如愿,罗纳德失望的心情可想而知。“最好的总会到来。”母亲提醒他说。
他向父亲借了车,之后他驾车行驶了70英里来到了特莱城。他试了试爱荷华州达文波特的WOC电台。节目部主任是位很不错的苏格兰人,名叫彼特·麦克阿瑟,他告诉罗纳德说他们已经雇用了一名播音员。当罗纳德离开他的办公室时,受挫的郁闷心情一下子发作了。他大声地问道:“要是不能在电台工作,又怎么能当上一名体育播音员呢?”罗纳德正在那里等电梯,他听到了麦克阿瑟的叫声:“你刚才说体育什么来着?你懂橄榄球吗?”接着,他让罗纳德站在一架麦克风前,叫他凭想象去播一场比赛。
前一年秋天,罗纳德所在的那个队在最后20秒内以一个65码的猛冲击败了对方。在那场比赛中,他打了15分钟。麦克阿瑟听后告诉他,要他去播报星期六的一场比赛。
在回家的路上,就像从前的许多次一样,罗纳德想到了母亲的话:“如果你坚持下去,总有一天你会交上好运。并且你会认识到,要是没有从前的失望,那是不会发生的。”
启示:流过泪之后才知道眼泪的味道。一次次付出的经历会得到不同的感受。失望过后才会懂得机遇的可贵,加倍努力追赶新的目标,总有一天你会交上好运。
笑话
老鼠的寿命
老师:“彼得,你知道老鼠能活多少年吗?”
彼得:“这个问题太简单了,那要看老猫的心情了。”
人们最看重的是特权,哪怕是主持葬礼的特权。
--詹·拉·洛威尔
芬克斯酒吧
在宗教圣地耶路撒冷,有一间名叫“芬克斯”的西餐厅,它连续3年被美国《每周新闻》杂志选入世界最佳酒吧的前15名。这间酒吧是65年前一个英国人创办的。至今,它的内部摆设,包括桌子和椅子都保持着原来的样子。看上去,它是一个极为普通的酒吧。
现在的老板是一个名叫罗斯恰尔斯的德国犹太人。他在1948年买下了“芬克斯”,一直经营至今。
这个“芬克斯”之所以一跃而起成为世界着名的酒吧,完全是因为那个举世闻名的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20世纪70年代,为了中东和平而奔走的基辛格,来到耶路撒冷时,曾经想去造访名声在外的“芬克斯”。
他亲自打电话到“芬克斯”预约,接电话的恰好是店主罗斯恰尔斯。基辛格作了自我介绍。罗斯恰尔斯起先非常客气地接受了基辛格的预约。然而,基辛格之后提出的要求却深深刺痛了罗斯恰尔斯那敏感的职业道德神经。
基辛格说:“我有10个随从,他们也将和我前往贵店,到时候希望谢绝其他顾客。”基辛格认为这个要求一定能够被接受,因为自己是了不起的美国国务卿。而对方只不过是一个酒吧的小老板,自己的光顾,无形中自然也会提升它的形象。
不料,罗斯恰尔斯却给了他一个意想不到的回答。他还是非常客气地说:“您能光顾本店,我感到莫大的荣幸。但是,因此而谢绝其他客人,是我所不能做到的。他们都是老熟客,也是支撑着这个店的人,而现在,因为您的缘故把他们拒之门外,这是我们无论如何做不到的。”
对这个意外的回答,基辛格大骂出口,并挂断了电话。
第二天傍晚,基辛格又一次打来电话。
他真不愧是一个伟大的人物。先对自己昨天的失礼表示道歉,并说这次只带3个随从,只订一桌,而且不必谢绝其他客人。这对基辛格来说,可算是最大的让步了。
但是,结果又令基辛格大失所望。
“非常感谢您的诚意,但我还是不能接受您明天的预约。”罗斯恰尔斯这样回答。
“为什么?”基辛格大惑不解。
“因为明天是星期六,本店的例休日。”
“但是,我后天就要离开此地,你不能为我破一次例吗?”
“那不行。对于我们犹太人来说,星期六是一个神圣的日子,在星期六营业,是对神灵的亵渎。”
基辛格听后,什么也没说就挂断了电话。
这则逸事被美国记者知道后,写成了一篇名为《基辛格和芬克斯》的新闻,在美国报纸上大肆渲染,反而无形中提高了“芬克斯”的知名度。
你的来电是本店的荣幸,但,我不能得罪老顾客啊!
周六?抱歉,我们周六休息。
启示:人与人之间,本没有身份贵贱与地位高低之分。但这两者却左右着崇拜权势者对人的态度与行为。而敢于对两者说“不”的人也成为一种榜样,其中的缘由值得人们深思。
不经巨大的困难,不会有伟大的事业。
--伏尔泰
我要当老板
罗森沃德是全美最大的百货公司--西尔斯·娄巴克公司的最大股东,他也是全美20世纪商界的风云人物。然而,这个靠做服装生意起家的富翁却也经历了许多创业时的失败与艰辛。
罗森沃德于1862年出生在德国的一个犹太人家庭。少年时随家人移居北美,定居在伊利诺伊州斯普林菲尔德市。罗森沃德的家境不好,为了维持生活,中学毕业后,他就到纽约的服装店当跑腿的,做些杂工。
罗森沃德年幼时就受到了犹太人的教育思想的影响,这使他拥有了艰苦奋斗的精神。“我要当一个服装店老板。”这就是罗森沃德的奋斗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除了在工作中留心学习和注意时尚动态外,便把全部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学习商业知识和查找有关的书刊阅读。
1884年,他自认为已经有些经验和小额本金了,就决定自己开设服装店。可是,他的商店门可罗雀,生意极差。经营了一年多,便把多年辛苦积蓄的血汗钱全部赔光了,最后只好关门。罗森沃德垂头丧气地离开纽约,回到了伊利诺伊州。
痛定思痛,罗森沃德反复思考自己失败的原因。最后,他终于找出了缘由:服装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但又是一种装饰品。它既要实用,又要新颖,这样才能满足各种客户的需求。而自己经营的服装店,既没有自己的特色,又没有任何新意。再加上自己的商店尚未建立起信誉,又没有销售渠道,所以注定要失败的。
针对自己出师不利的原因,罗森沃德决心改进。他毫不气馁,继续学习和研究服装的经营办法。他一边到服装设计学校学习,一边进行服装市场考察,特别是对世界各国时装进行专门研究。一年后,他对服装设计有了新的认识,并对市场行情进行了了解。于是,决定重整旗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