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认为,勤勉或懒惰很少来自一个人的本性,很少有人一生下来就是辛勤的工作者,也很少有人是天生的懒惰虫,而大多数人的勤勉或懒惰都是习性所致。此外,孩童时期的家庭环境,以及所受的教育,也都有很大的影响。勤勉有两种:一种是外力强迫的勤勉,另一种是自愿的勤勉。在贫穷的时代里,犹太人为了生活,咬紧牙关辛勤工作,在非常恶劣的环境中,长时间地从事机械性劳动,因为如果不如此的话,便无法维持生活。这是一种很让人不情愿的勤勉,惟有自觉的勤勉才能真正长久地坚持下去,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
电报业巨子萨尔诺夫小的时候,家里十分清贫,没有机会读书。读小学的时候,就不得不利用放学时间及假日做工,挣点钱贴补家用。在当他小学快毕业时,父亲又因为长年辛苦而积劳成疾,过早地去世了。他没有办法继续他的学习了,只好辍学做了童工。
15岁的他就开始步入了社会,并挑起了全家生活的重担。他一边赚取微薄的工资补贴家用,一边开始自学。几经周折后,他在一家邮电局找到一份送电报的工作。他工作异常辛苦,一天要送20份电报,为了一份电报,有时候要跑上几英里的路。当他回到家里的时候,已经是深夜两三点了,他又累又饿,几乎不能再多走一步路了。于是吃完一点饭他就赶紧睡觉,为了多送几份电报,他又不得不在早晨五六点钟的时候赶到电报大楼。
但他始终没有忘记将来要做一番事业的愿望。于是,开始学习当时几乎没有几个人掌握的国际莫尔斯电码操作方法。他减少了每天送电报的时间,把时间挤出来学习。当时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他,要学习这样的先进技术,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但由于他惊人的决心和毅力居然学会了这项高难度的技术,于是他被破格提升为报务员。
在公司的研究所,他完成了电气工程学专业,成为当时世界功率最强的电台——马可尼无线电公司的收发报员。在1912年4月的震惊世界的大型豪华客轮“泰坦尼克”号遇难的时候,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收到沉船信息的人。他连续72个小时守在电报机旁,不间断地收传信息,长期的电报工作让他敏锐地发现,无线电技术的市场化具有广阔的前景,公司认为他具备了经理人的思维,于是在他30岁的那年,升任无线电公司这所特大型高科技公司的总经理。他这样卓越的成绩,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这些都要完全归功于他那种顽强坚韧的工作态度带给他的好运。
实际上,所有人要想获得成功必须经过超人的顽强的奋斗,一般性的奋斗是很难成功的。犹太大亨洛克菲勒的工作异常地勤奋,他常常一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有的时候,甚至一天工作十八九个小时,他的一生中平均每周工作76个小时,经常是别人下班了,他还在工作。他说,如果什么都不想干,那一天工作8个小时就可以了,可是你如果想干点什么,那么你下班的时候,正是你工作的开始。别人说他怎么能一天工作20个小时,他却说:“一天工作20个小时怎么可以,我需要一天工作48个小时。”人们看到他的时候,他总是在忙于工作,于是人们说洛克菲勒只有睡觉和吃饭的时候不谈工作。这位世界的大富翁就是这样紧张而勤奋地工作着的。
犹太民族是世界最为努力的民族,这种顽强的精神不知道成就了多少犹太富翁,这些杰出人物无不具备这样顽强忘我的奋斗精神。犹太人似乎是一群从来不知道疲倦的辛苦工作的人,他们可以在长期的工作中忍辱负重地工作而没有丝毫的怨言,在这些巨富的身上你可以看到,他们一般都可以长期默默地埋头工作而不为外人所知晓,人们似乎早已经忘记了他们,而他们也似乎和这个世界没有任何关系,然而有这么一天,他们却获得了意外的巨大成功。你不能不为这些勤劳的人感到骄傲。
多年以前,纽约州最富的犹太商人是柯特·卡尔森,他靠白手起家。大萧条时期,他主要推销贴水印花。大萧条过后,他建立了年销售额超过40亿美元的全球性的大型联合公司。
柯特既不需要股东,也不需要合伙人。他对自己充满信心,认为他的判断比别人都更为准确,他不想让他们来打搅他的工作。卡特执政期间,美国遭遇了一段严重的经济衰退期。在这个时候,柯特说了一番让所有美国商人感到震惊的话。他说:“无论是今年和明年或者更长的时间,社会经济状况如何,对我的公司不会产生任何影响。无论有什么情况发生,只要进入到1989年,我公司的销售额一定能从原来的10亿多美元增加到40亿美元。”
最终,柯特提前12个月就实现了自己的诺言,1987年的销售额就达到了40亿美元,20世纪90年代初他的销售额猛增到90亿美元。他还说过:“人的整个一生都在赛马,很大程度上是和他自己竞争,因为他前面没有竞争对手。”
信心、目标、专心,使尤波罗斯、柯特成为最后的赢家。人们只要像他们一样,那么就肯定会成功。没有不能被打破的世界纪录,客户永远不会总光顾一家公司,商界总是在生死之中变化和循环,它只为那些有信心、有目标和专心干事业的人们提供新的机会。
(第三十六节) 钱就在勇气的背后
犹太圣典《塔木德》上有一句话说:“失败决不会是致命的,除非你认输。”这是经商的名言。
罗森沃德是美国最大的百货公司西尔斯——娄巴克公司的最大股东,他也是美国20世纪商界风云人物。然而,这个做服装生意起家的富翁却也经历了许多创业时的失败与艰辛。
罗森沃德1862年出生在德国的一个犹太人家庭,少年时随家人移居美国,定居在伊利诺伊州斯普林菲尔德市。
罗森沃德的家境不大好,为了维持生活,中学毕业后,他就到纽约的服装店当跑腿,做些杂工。罗森沃德从年幼时就受犹太人的教育影响,确立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他确信凡人皆有出头日,一个人只要选定了目标,然后坚持不懈地往目标迈进,百折不挠,胜利一定会酬报有心人的。罗森沃德本着这种精神,十分卖力地赚了几百美元。
“我要当一个服装老板。”这是罗森沃德的奋斗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除了在工作中留心学习和注意动态外,把全部的业余时间用于学习商业知识,找有关的书刊阅读。到1884年,他自认为有些经验和小小本金了,决定自己开设服装店。可是,他的商店门可罗雀,生意极不佳,经营了一年多,把多年辛苦积蓄的一点点血汗钱全部亏光了,商店只好关门了,罗森沃德垂头丧气地离开纽约,回伊利诺伊州去了。
痛定思痛,罗森沃德反复思考自己失败的原因。最后,他找出了原由:服装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但又是一种装饰品,它既要实用,又要新颖,这才满足各种用户的需求。而自己经营的服装店,没有自己的特色,也没有任何新意,再加上自己的商店未建立起信誉,没有销售渠道,那注定要失败的。针对自己出师不利的原因,罗森沃德决心改进,他毫不气馁继续学习和研究服装的经营办法。他一边到服装设计学校去学习,一边进行服装市场考察,特别是对世界各国时装进行专门研究。一年后,他对服装设计很有心得,对市场行情也看得较为清楚。于是,决定重振旗鼓,向朋友借来几百美元,先在芝加哥开设一间只有10多平方米的服装加工店。他的服装店除了展出他亲自设计的新款服饰图样外,还可以根据顾客的需求对已定型的服饰进行改进,甚至完全按照顾客的口述要求重新设计。因为他的服装设计款式多,新颖精美,再加其灵活经营,很快博得了客户的欣赏,生意十分兴旺。两年后,他把自己的服装加工店扩大了数十倍,改为服装公司,大批量生产各种时装。从此以后,他的财源广进,名声鹊起。
在人生的游戏中,失败时常发生,每个人都不应悲观,因为失败并不意味着没有希望,相反“失败”是成功之母,活用失败与错误,是自我教育和提高的有效途径。商场如战场,成功的背后可能有更多的失败的辛酸。作为商人,面对失败,就应该象爱迪生那样坦然而决不气馁。爱迪生一生有1000项科技发明,当有人问他经过许多试验而失败时是否会感到心灰意冷,他回答说:“不,我抛弃了错误的试验,重新采取别的方法,绝不沮丧!”的确,面对失败,一定要记住,决不气馁!现代管理学的说法就是:失败就是我们的学习曲线和经验曲线的自变量,只有经历失败,才会汲取教训和积累经验,为下一次做准备。
总结起来,犹太商人面对失败,挫折时,遵循的法则就是:对“失败”持正确健康的态度,不要恐惧失败,要懂得失败乃是成功必经的过程。焦点不要对着过错与失败!应对准远大的目标,活用自己的过错或失败。发现此路不通时,要设法别谋出路,使自己顺应环境,适应潮流。要善于伺机,巧于乘势,等待机遇。
商场如战场,失败是难免的。但失败并不可怕,怕的是在失败中垂头丧气。一个人如果不怕失败,善于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把失败化为“成功之母”,就一定能转败为胜,赢得更大的成功。所以说,从失败中奋起,这是商战的取胜之道。
犹太商人该亚·博通就是一个勇敢的人,正是这一点,使他获得了辉煌的成功。
该亚·博通早年埋头于发明创造,他先是发明了脱水肉饼干,但却未给他带来多少好处,相反,却使他在经济上陷入窘境。有了第一次失败的教训,又经过两年反反复复的试验,他终于又制成了一种新产品——炼乳,并决定把它推向市场。该亚·博通的第一步是要寻找专利保护。
该亚·博通发明的炼乳,是一种纯净、新鲜的牛奶,牛奶中的大部分水分在低温中利用真空抽掉。但是,该亚·博通为他的制造方式寻求专利权时,得到的答复是产品缺乏新意,并且,专利局官员告诉他,在已批准的专利申请存档中已经有数十种“脱水乳”的专利权,其中包括一种“以任何已知方法脱水”。该亚·博通并不甘心,又一次提出申请。但他的第二次申请又再度被驳回,这因为专利官员判定“真空脱水”并非必要的过程,该亚·博通只是被认为制作态度比较谨慎而已。第三次申请仍被拒绝,理由是该亚·博通未能证明“从母牛身上挤出的新鲜牛奶在露天地方脱水”与其他的制作方式的目的不一致。
虽然三次申请,三次被驳回,但这并未把该亚·博通击倒。他对专利权仍然穷追不舍。因为他坚信他的创造。他的第四次申请终于被批准了。
然而,虽然有了专利权,推销新产品也不是一帆风顺的。该亚·博通的工厂是由一家车店改造的,租金便宜,刚开业时,该亚·博通每天花费18个小时在厂里指导炼乳的生产方法,监督生产程序,检查卫生清洁情况。由于附近有纯正、营养丰富的牛奶供应,因而炼乳的成本较低。
于是,该亚·博通小心地挑选一位社区领袖做他的第一位顾客,因为这位社区领袖对炼乳的意见有助于巩固新公司及其新产品在该地区的地位,而且这位社区领袖对产品也表示了赞赏。但是,当时当地的顾客习惯的是把掺有水分的牛奶放入一些发酵品,进行蒸馏,他们只觉得炼乳稀奇古怪,对它有疑心,所以,很少有人问津。出师屡屡不利,甚至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该亚·博通的两位合伙人都失去了信心,第一家炼乳厂被迫关闭了。
在失败面前,该亚·博通破釜沉舟,又建起了新厂,也许是他的努力感动了上帝,他的第二次尝试终于获得了成功。他的分工司在他逝世时,已根深蒂固,成为美国具有领导地位的炼乳公司。
该亚·博通的创业奋斗奠定了现代牛奶工业生产的基石。在该亚·博通的墓碑上,有这样一段墓志铭:“我尝试过,但失败了。我一再尝试,终于成功。”这正是对他一生的总结,这对每个渴望成功的商人也是一种激励。
成功是由那些抱有积极心态并付诸行动的人所取得的。同一件事抱有两种不同的心态其结果则相反,心态决定人的命运。
一个人的成功的真正原因是他的积极想法和乐观态度。我们的态度决定了我们怎样看待障碍,乐观的人把它看成是成功的台阶,而悲观的人则把它看成是绊脚石。
心态能使你成功也能使你失败,不要因为你的心态而使你成了一个失败者。按照美国哈佛大学着名行为学家皮克斯在《心态影响人的一生》一书中的观点:人的心态随着环境的变化,自然地形成积极的和消极的两种。思想与任何一种心态结合,都会形成一种“磁性”的力量,这种力量能吸引其它类似的或相关的思想。这种由心态“磁化”的思想,好比一颗种子,当它培植在肥沃的土壤时,会发芽、成长,并且不断繁殖,直到原先那颗小小的种子变成了数不尽的同样的种子。这就是心态之所以产生重大作用的原因。
心态与前途的关系是每一位谋求成功的人都必须考虑的人生课题。在此,我们相信:事业成功的人,往往都能够充分地运用积极心态的力量。人人都希望成功会不期而至,但绝大多数人并没有这样的运气或条件。就是有了这些条件或运气,我们也可能感觉不出来,很明显的东西往往容易被人忽略。每个人的积极心态就是他的长处,这是毫不神秘的东西。
在当今社会中,一个有生气、有计划、克服消极心态的人,一定会不辞任何劳苦,聚精会神地向前迈进,他们从来不会想到“将就过”这些话。那些克服消极心态而成就的大事,决非那些仅仅为了“填饱肚子”以及抱着“得过且过”思想的人所能完成的,只有那些意志坚强、不辞辛苦、充满热情的人才能完成这些事业。
面对逆境,能坦然应之的当推犹太商人。犹太人认为,人生的机遇有两种,一种是顺境,一种是逆境,在顺境中顺流而上,抓牢机会,或许每个人都能够做到;但面对逆境,若缺乏忍耐和智慧就会败下阵来,在逆流中舟沉人亡。
犹太商人能在危险来临时,仍泰然自若地做生意,甚至把逆境看成是赚钱的最好时机。犹太人知道,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机会也不总是顺风而来,蕴藏在逆境中的机会永远都是非常巨大的,足以改变人的一生。所以,任何时候,对于逆境都应该抱着一种乐观和积极的心态。
此外,犹太商人特别善于在逆境中发财。他们发现机遇的头脑是在特定的环境下磨炼出来的。他们之所以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从事放债和贸易这些获利颇丰厚的行业,他们首先知道自己的生意在哪里,对每一个赚钱机会都有一种超乎寻常的敏感,因为神父讲道时不准商店老板营业,而许多人害怕亵渎神灵,便纷纷歇业。犹太商人没有义务遵守基督教的教义,只要合法,他们便大赚特赚属于自己的钱。
因此,有没有面对逆境的勇气和头脑,往往决定着一个商人的成功与失败,也是判断一个商人经商才能高低的重要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