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犹太人商业禅机
3311600000014

第14章 理智赚钱 知识变金(2)

盖蒂对飞机制造专家们的预测提出质疑,尽管他尊敬这些出色的技术人员,而他却是个商人。盖蒂指出他们的计划缺乏进取心和好胜心。在同斯巴达公司的高级职员、监督人员和工人们进行了周密的探讨后,他们提出了一个六个月的准备计划。

那些专家们大声抗议,表示难以置信。他们说:“保罗·盖蒂从来没有经营过飞机制造,他不知道他在干什么。”格鲁曼上校和海军的代表们同样对斯巴达工厂能在六个月交货表示怀疑,然而他们同意尽一切努力进行合作。

盖蒂和他的生产主管立即选出五十位最优秀的工作人员,送他们到加州主契约者的工厂。在那里,他们接受了严格的训练,学习以最有效率的方法制造战斗机的机翼。与此同时,制造工具的工作也在斯巴达工厂紧锣密鼓地展开。出去培训的五十人回来时,十套工具已经准备就绪,生产开始的时候,六个月的期限还未满。并且,工人们的生产效率惊人地提高了近十倍。两年之后,公司的状况极大地改善了,厂房面积由6万平方英尺扩展到近30万平方英尺,雇员达到五千多人,它为军方已生产了90架教练机,150副战斗机机翼,650架轰炸机以及数不清的零配件。这些成就使盖蒂获得了军方的赞扬,而盖蒂却说:“我只依靠的是做生意的头脑,做生意的原则并没有改变,基本原理仍保持原样,不管你是生产战斗机还是去开采石油。”

犹太商法指出:伟大的商人之所以成功,是基于他寻根问底的精神。犹太商人一向认为,好奇心可增长知识,改变无知;因好奇心而引发的种种问题,也可以影响日后的经营方法。在日本,一个卓越的生意人,首要条件是经营期间多问“为什么”,并经常关心大众对产品及其服务是否满意。产品的畅销或滞销,必有各种原因,那些原因就是该产品能否继续存在的关键,所以找到种种要问的问题,追寻用户对产品的印象,是不可缺少的。

当你竞争对手的产品非常畅销,如果你的心里只想着:“用户都瞎了眼,怎么那些劣等货也有人买?”你不去寻找原因,而光是诅咒,那绝不是生意人应有的本色。大家都喜爱的东西必有其独特之处,广泛地研究它的长处及短处,方能在自己的产品上加以改良;别忌讳提及其他产品的名称,就如讳疾忌医一样不去面对现实中自己的毛病永远存在。

普遍地追寻“为什么”,可以发现自己原来是那么浅陋。的确凉布料的滞销很可能因为牛仔衣的兴盛,不去研究其原因,光在推销方面加重成本,徒然浪费金钱。

同样是眼镜店,犹太商人特纳的店门庭若市,黑人贺西哈的店却门可罗雀,不明就里的贺希哈以为特纳的货品价钱较便宜;深入了解之后,才发现原来特纳懂得琢磨顾客心理。对于近视度数深的顾客,他们采取安慰和给予信心的态度,不会在大庭广众中说:“镜片哪能再薄呢?你要知道你自己的度数很深嘛!”这些令顾客伤害自尊心和尴尬的事情绝不会发生。因此顾客对特纳店中的验光师和配镜员充满信心,放心让他们替自己配眼镜,并一起研究保护眼睛的方法。

因此,凡事归咎于一些表面的原因,例如货品价格太贵、曲高和寡等,问题仍然会存在。很多不成文,极细小的理由往往影响产品的畅销与否。伟大的发明家之所以成功,也是基于他寻根问底的精神。

奥运会是举世瞩目的,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和城市,能够承办奥运会是一个巨大的荣誉。但是,奥运会的巨额费用使承办者苦不堪言,想承办者也知难而退,筹集资金是承办奥运会的关键,这个问题始终困扰着人们。

尤伯罗斯是第一个私人承办奥运会的犹太商人,他分析认识到,以往人们只注重奥运会的体育和政治功能,却忽视了它的经济功能。《塔木德》里说:“任何东西到了商人手里,都会变成商品。”这句话对尤伯罗斯来说恰如其分,毫不夸张。

尤伯罗斯身为商人,深刻地体会到,企业家最重视的是自己企业产品的知名度。为了使自己的产品名气超过竞争对手,各个厂家往往都肯花大钱,尽力设法挤垮对手。因而,尤伯罗斯决定利用各竞争对手这种心理,提高赞助收入。他规定23届奥运会正式赞助单位只接受30家,每一个行业选择一家,每家至少赞助400万美元,赞助者可取得本届奥运会某项商品的专卖权,这样一来,各大公司就只好拼命地抬高赞助额的报价。

随着奥运会的日益临近,整个洛杉矶市已呈现浓郁的气氛。由各公司赞助整修和重建的各种设施已焕然一新,当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和主任贝利乌夫人视察了这些设施之后说:“洛杉矶奥运会的组织工作是最好的,无懈可击。”

在奥运会结束的记者招待会上,尤伯罗斯宣称,本届奥运会将有赢利,数目大约是1500万美元。一个月后的详细数字表明,洛杉矶奥运会赢利2.5亿美元。

在一个精明的商人看来,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商品,只要你能开动自己的脑筋,都是可以赚钱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建筑业蓬勃发展,泥瓦工人供不应求,工人工资涨到了每天15美元。

一个叫迈克的犹太工人也想找这样一份好活计。但当他看到报上刊登了许多“征泥瓦工”的广告,就突发奇想——既然这么多征召泥瓦工的,我为什么不办个培训班呢?这样的话,就可以不用去打工了。于是他也登了一则广告,广告词是——“你也能成为泥瓦工”。打算培训泥瓦工。

他租了间门面,请了师傅,教材是1500块砖和少量的砂石。那些想每天挣15美元的工人蜂拥而至,使迈克很快就获得了3000美元的纯利,这相当于他自己去当泥瓦工200天的收入。他独特的思维方式使他迈进了管理者的阶层。

一个商人要想赚钱,要想赚大钱,就要在思维认知上敢于突破人云亦云的求同思维方式,遇事不应考虑“大家做什么”或“大家怎么做”,而应该考虑“大家都不做什么”或“大家还有什么没有做”。寻找大家都不做的,那才是一种脱俗精神,一种求异思维,一种创新意识。

(第二十一节) 做个杂学博士

与犹太人呆在一块,你很快就会发现,犹太民族是知识丰富的民族。犹太人很健谈,话题很多,而且涉及各个方面,大到世界政治、人类生存,小到节假日消遣;长到世界历史、民族历史,短到近期的体育新闻。不管是经济、政治、法律、历史还是生活小细节,他们都能滔滔不绝,谈得头头是道。犹太人有如此丰富的知识,实在是令人大为称奇。

正因为用这么丰富的知识武装了经商的头脑,犹太人的经商才总是处于不败之地。在他们的眼里,知识和金钱是成正比的。只有掌握了知识,特别是掌握了大量业务知识,在经商中才不会走弯路,才会先于别人到达目的地,也才能更快地赚更多的钱。

有个西班牙商人,他对犹太商人的经商原则很欣赏并且尽力地学习,于是取得了不小的成功——他的女式手提包的生意十分地红火,在服饰品贸易的经营中也站稳了脚跟,但是看到了犹太人经营钻石更为赚钱,于是他也想去经营钻石。他看到身边不少西班牙人经营的钻石生意很不景气,为了避免遭受同样的命运,他就找到世界着名的钻石大王玛索巴士向他提出这些疑问,毫无疑问,这位钻石大王是位博学的犹太商人。

这位钻石大王听完他的来意,冷不丁地问了他一句:“你知道澳大利亚海域有什么热带鱼吗?”

西班牙人简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心想这个钻石大王问这个干吗?这个和钻石生意有关吗?

看到西班牙人哑口无言的样子,这位钻石大王语重心长地说:“钻石生意是需要丰富的知识才可以做的,你对这颗钻石的来源、历史、种类和品质都不知道,就不知道它的价值。要积累这些判断钻石价值的基本经验和知识就要不断地学习和积累,至少需要20年,所有相关的知识你都要了解才可以真正培养出市场的眼光。”西班牙人听了不禁为自己所知道的知识太少而羞愧不已,他早就知道犹太人是继承了几千年祖先留传给他们的经验,加上最新的知识才拥有了这样丰富的学识,他们可以赢得顾客的尊敬和信任,没有一二十年的学识和良好信誉根本是不可能的。他自知没有这么浩瀚广博的知识,很自觉地退出了这个行业。

犹太商人认为一个商人拥有各方面的丰富知识,是商人的基本素质,是在生意场上能赚钱的根本保证。因为拥有丰富的学识,视野就变得十分广阔,而有一个广阔的视野对商人们形成正确判断,作用实在太大了。在犹太人看来,一个仅能从一个角度观察事物的人,不但不配作商人,也不能算个完整的人。

学识渊博是犹太人对商人的要求,他们不但要求自己要不断地学习,学习,再学习,而且也要求别人要多学习。他们绝不和那些见闻狭隘,学识浅陋,品行粗俗的人来往。与这些人来往,可能会给自己带来一些眼前的利益,但将使自己在犹太商人群体中的信誉大受影响,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样会有损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相反,多结交学识渊博的朋友,不但可以相互得益,而且可以提高自己的信誉,有利于自己事业的发展。

犹太商人之所以学识渊博,而且追求学识渊博的商人素质,这与他们几千年辉煌的商业智慧和丰富的商业实践关系密切,也与他们提倡学习,尊重知识,鼓励学习精神的民族传统一脉相承。

犹太商人有“杂学博士”之称,你和他在谈判的时候,他讲的头头是道、条理清晰,内容丰富精彩,谈话所谈内容左右逢源,似乎世界上没有他不知道的事情。

有个日本人和犹太商人谈判之后给他留下了终身难以忘记的印象:“那个犹太人太厉害了,那天我们谈判了两个多小时,一直是他在不停地说。他给我的印象好极了,他穿着很整洁,讲话极有道理,条理极为清晰,态度又极为谦和,他的谈话让我那样地神往,我简直不想说任何话,而只是愿意听他来讲。老实说,我不是在和他谈判而是他在给我上课。”在这样博学的对手面前,你会不会觉得发怵呢?

如果有幸成为犹太人的朋友,你和他交谈越多,你就越会佩服他的学识渊博了,他谈政治、论经济、说军事、讲历史,还滔滔不绝地聊体育、娱乐、军事、时事,真是天文地理,无不涉猎,似乎天下没有他们不通晓的道理。尤其是吃饭的时候,他们的话语更是滔滔不绝,让你大开眼界。

他们给你讲大西洋海域特有的鱼群的名字,汽车的各个部件构造和工作原理、植物的分类和品种……你简直在怀疑他们是不是这方面的专家。

最重要的是,学识广博的人就可以放眼世界,他们站在经营大师们的肩膀上俯瞰脚下的财富,知识丰富的人就是把自己放在了世界巨富们那里学习他们最为精髓的赚钱秘诀。而学识浅薄的人无论是自己的见识还是处理问题的能力都将可能低于学识渊博的人,他们在长期的商业活动中很难长久地站稳脚跟。

正因为拥有如此渊博的知识,他们才具有高智商的头脑。从而才在生意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成为公认的“世界第一商人”。在犹太人眼里,知识和金钱是成正比的;只有丰富的阅历和广博的业务知识,在生意场上才能少走弯路少犯错误,这是能赚钱的根本保证,也是商人的基本素质。

在任何时代里,学识渊博的人都会得到人们的尊敬。

有位犹太商人某次应邀出席英国的金融会议,在苏格兰参会期间。一日晚餐后外出散步,走到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不禁触景生情,乘着酒兴吟诵了英国诗人史考特的诗,英国人听后大为叹服,认为该先生学识渊博。最后对他另眼相看,在谈判桌上自然赢得了不少的好处。

具体到一般的商业活动和日常的生活当中,犹太商人总表现出一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彻底求知精神。他们每到一地做商业考察,必定要花很多功夫来研究当地的风土、人情、习俗,乃至历史、地理、宗教,他们知道,只有尽可能地了解对方,才能在生意当中处于主动,才能应付各种可能的变故,才能真正洞悉可能存在的商机。他们对于任何问题,都务求彻底地了解,一知半解是他们最憎恶的。他们事无大小,绝不会不懂装懂或不求甚解,而是不懂就问,且勇于不耻下问,从不以问为耻,而是以问为荣。这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求知精神,使他们积累的知识越来越丰富,最终成就为纵横世界各地,学识渊博的第一商人!

一个犹太商人给一位日本朋友打电话,要求借车旅行。这个日本人想这位犹太朋友第一次来日本,一定对日本很陌生。

“你要到京都一带的名胜古迹去游览,我可以义务陪同。”

“谢谢你的好意,我已有足够的准备。”

犹太商人借到车后,便带上地图和导游手册独自旅行去了。

几天以后,那个犹太商人满面春风地回来了,把车还给日本人,并请日本人一块吃饭。饭桌上,犹太人连珠炮似的向日本人提问:

“日本男人外出时不穿和服,为什么回到家中反而穿和服呢?”

“为什么和服的领子要白色的,白色不是最容易脏吗?”

“日本人为什么要用筷子吃饭?用勺子不是更方便吗?是不是日本喜欢用祖先的遗物?”

那个日本人被问得晕头转向,都顾不得吃饭了,但是犹太商人还是不肯善罢甘休似的,不问清楚每一件事决不停止。

说实话,犹太商人问的许多问题是日本人从来没有想到过的,他只好如实地说,“我们日本人一向如此,没有人注意问过。恕我不能回答您的问题。”犹太商人的这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好学精神,真是让他佩服不已。

多数人旅游喜欢参观当地的名胜古迹,而犹太商人却不同,他们对名胜古迹兴趣不浓,而对其他人种、其他民族的生活和心理、历史,则表现出超过专家的好奇心,甚至希望了解到这个民族未公开的东西。

犹太民族由于2000多年的流散和惨遭迫害,迫使他们出于自卫的本能而不得不详细地研究各国的民族性,然后才能“对症下药”求得生存。正是这些原因,使他们无形中养成一种对任何事都感兴趣并追根究底的精神。

犹太商人不耻下问,不将不熟悉的问题弄清楚绝不轻易做生意。也正是这种认真的精神,才使他们做事谨慎小心,在商战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有一天,一位弟子问巴尔·谢姆·特夫拉比:“老师,你曾经说过,到处都有真理,那么,真理这种东西是否就像马路上的小石子,那么平常,那么多呢?”

“正是如此。” 巴尔·谢姆·特夫回答:“所以,每个人都可以捡到真理。”

“大家为什么不去捡呢?”弟子继续问。

这时,巴尔·谢姆·特夫回答:

“人要捡拾像小石子那么多,那么小的东西时,必定都要弯腰,但是人是很难弯腰的。”

“巴尔·谢姆”是对神授予特殊力量的人的一种称呼,而这一位巴尔·谢姆·特夫曾经拥有1万个为他献身的弟子,所以,在18世纪的东欧,他是一个非常活跃的犹太拉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