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幸福经济
3289200000004

第4章 最高层的需要(3)

知识创新

——自上而下的创新

实行知识创新,最基本的是建立一个能为公开交流提供完好基础设施的网络,这种网络能够迅速地捕捉市场信息,对环境变化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可以增强协作,从而提高商业活动的效率。飞利浦提出了知识创新的要求,又使知识创新成为可能并且降低了建立知识创新设施所需的成本,有助于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进行处理,并把这些知识用一种适合于用户和商业环境的方式表现出来,满足每一个成员的具体需要,对企业的发展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所以,实行知识创新,是提升管理质量的一个飞跃。飞利浦在利用Lotus Domino/Notes建立起通讯中心后,就能够充分利用已有的IT技术,为分布在60多个国家的10万多名员工提供各种应用程序,从而构建起基于企业内部网的知识创新系统框架。

对于一家拥有10多万员工的大型企业来说,能够先后部署了Lotus的多种产品,包括Domino/Notes、Sametime、Domino.Doc、Quickplace、Domi-no Workflow等,确实需要足够的远见卓识。为了把公司的通信策略深入贯彻到下属的80多个分支机构中,为全公司的1万多名经理人员提供各种高效率的工具,帮助他们共享知识、协同工作、监控过程和及时学习,有效地把公司的策略转化为正确的商业行为,飞利浦公司内部如今从简单的程序应用到正在不断完善的知识创新系统,拥有多种基于Lotus Domi-no/Notes的应用解决方案。

以前,飞利浦公司利用26个电子邮件系统为分布在世界各地的600个下属分支机构提供通信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飞利浦认识到,公司在1997年建立的通信系统已经无法满足公司高效率通讯的需要。为了改善这一状况,飞利浦首先制定了建立统一通讯基础设施的目标,然后按照重要性的权重罗列出这个统一通讯基础设施所应该具备的特点,包括系统的可升级性和规模增长的潜力。在对Lotus Domino/Notes进行全面测评后,飞利浦认为,Domino/Notes不仅能够满足他们所需要的可升级性需求,而且它的规模增长潜力尤其出类拔萃。所以飞利浦很快就决定,把公司的通讯基础全部迁移到Domino/Notes平台上。

对于飞利浦来说,采用一个统一的电子邮件基础设施,意味着公司的员工必须放弃自己熟悉的旧系统去适应陌生的新系统。这种转换已经不仅仅涉及技术问题,而更多的则是文化方面的问题。为了帮助员工逐步适应新的环境,飞利浦寻找出多种途径来降低由于系统转换所带来的不利影响。飞利浦推行的措施主要有以下两个:一是让信息技术部独立核算,承担系统运营成本,其它任何部门都不必为电子邮件系统的投资负责;二是把信息技术的决策权下放到信息技术部。这些措施的有效实施,充分保证了飞利浦从过去数十个电子邮件系统顺利迁移到统一的通讯基础设施之上。

在建立了统一的通讯基础设施之后,飞利浦公司的每个员工都通过Notes安全地收发电子邮件。但是他们很快就发现,由于许多邮件的大小超过了5OMB,影响了邮件发送的速度,从而影响了信息共享的效率。飞利浦为了改善这一状况,陆续引进Lo- tus新的电子协作技术,在公司范围内部署工作流应用,为团队、档案库和讨论数据库提供各种不同的协作功能。目前,飞利浦已经成功地在Domino/Notes平台上开发出统一的企业内部网应用和邮件系统。利用Domino.Doc构建能够与统一通讯基础设施相集成的信息知识库。

共享知识、挖掘知识、传递知识的重要性已经深入到了飞利浦公司的决策层。当代信息科技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特别是极大地改变了商业运行模式,把全球商业带进了“电子商务”的时代。因此,实施知识创新中必须高度重视网络的作用,把它作为消除公司内部障碍,实现集体知识共享和创新的载体和手段确实抓好,使职工真正分享到他们拥有的知识。飞利浦公司充分认识到,一个优秀的群件平台能够实现的不应仅仅是简单的信息共享,而是应该能够把信息转化成为知识。

为了形成有利于知识交流、知识共享、创造力发挥的基础设施及文化氛围,飞利浦通过基于DominoWorkflow的工作流应用,把相关的决策工作直接委派到有关部门,并根据最新的决策开展业务活动,从而有效地改变过去相对低效的日常业务运作方式。目前,企业范围内所有员工都可以根据权限访问保存在Domino.Doc知识库中的信息,快速获取所需的知识,提高工作质量。目前,飞利浦又在准备实施新的计划,引入Lotus最新推出的知识门户解决方案K-sta-tion,逐步提供企业知识创新的水平。

网络创新

——从软到硬的创新

战后主要有两个方面可以表现出金融业的技术发展和创新:硬件设备与发展新产品的创新。金融业硬件方面最重要的发展之一就是银行网络的发展与应用。战后出现过三次金融创新浪潮。第一次是1965-1972年,这一次的导火索是在物价和利率上升时监管制度的不灵活。花旗银行推出的创新产品是“可转让存单”、货币市场互助基金、万能保险单、不定额的保险单等。第二次是在1973—1982年,为了克服金融市场的动荡不安,出现了有金融资产的期货和期权,如利率期货合约、股票期权等创新工具,可变利率抵押贷款与浮动利率票据、商业票据、资产证券化、现金管理账户、ATM等。第三次是在1983年以后到90年代初。这期间存在股市价格变化莫测、企业大量兼并导致的金融需求及银行在放松管制后面临的竞争压力。金融创新成果主要有指数期货、杠杆收购、货币与利息互换、票据发行便利、远期利率协议、贷款出售、资产支持的证券化、指数化存单、夹层融资等。在现代金融业中,网络是任何金融机构及其技术的支柱。投资于网络已经由抉择性问题上升到生存问题。网络的发展改变了传统银行业的经营方式,使信息迅速流动在各国之间;同时也直接推动了金融产品的创新。

花旗银行既注重硬件设备(特别是电子化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也十分重视金融产品的创新,在网络发展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巨额资金。在70年代初期,花旗银行就已建立了自己的第二个金融网络——Many网。1981年,花旗银行又首先在其伦敦的机构投资使用了它的第一个地区网络(Loeal Area Network,LAN)。自第一个LAN投入使用到90年代初,花旗银行对之进行了四次重新规划设计和不断的技术升级。

为适应不断增强的多功能要求,花旗银行推出了“2000计划”取代Many网,“2000计划”由银行高级管理人员直接负责,装配有最好的技术设备,支持该计划的主要金融产品有资金划拨业务、现金函件、账户对账、客户管理及其他的先进服务。为了更好的与顾客沟通,同顾客在网络问题上达成共识,让顾客适应通过网络进行交易,除大量投资于工作站、数据库、网络、高级计算机及先进的软件外,花旗银行还投入了大量的培训费用。到20世纪90年代初,花旗银行已通过网络直接服务于6000名客户,间接服务于3万名客户。

20世纪90年代中期,花旗银行的计划表中又增添了新贵——Project Enterprise,一项基于全球范围内的桌面LAN。据估计,该项目将使花旗银行在今后几年能节约数百万美元的费用。该项目包括在93个国家建立基于6万台Windows NT的微机和工作站的网络。

花旗银行曾总结其网络发展与应用的7个基本原则:一是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是一项必须认真对待的技术,为此就相应地重新分配银行资源。20世纪90年代初,花旗银行用于系统软件发展的经费基本上可分为三类:38%用于新系统,38%用于维持,24%用于发展新产品。二是影响新技术的成功设计有若干不简单的因素,管理者必须回答诸如“项目所需要的复杂性水平是什么?我们理解了其复杂性吗?我们是否有所需的经验?”等问题。三是必须分清主次,选择好重点。四是要让终端用户对项目及其前景有清楚的认识。五是只有当理解了系统的复杂性,并明确界定其应用范围和领域时,AI技术才会有更大的潜力。六是实施坚实、有效控制。七是及时矫正失误。

金融创新

——钱洞里的创新

在金融产品创新方面,花旗银行一直是美国银行业的先锋。

早在1961年,花旗银行就推出了第一张可转让存单,使得它的存款可以同政府债券直接竞争,分出不同面值的存单满足大小投资者。1977年,花旗银行率先大规模地把ATM引入银行系统。

在信用卡业务不断发展的推动下,1985年花旗银行建成了第二个数据处理中心。1986年为年薪超过1万美元的消费者推出了“花旗统一账户”(把支票透支账户、信用卡、支票账户合并在一起),1987年又为这些客户提供“支票如现金服务”。

1992年4月,花旗银行推出Photo card,成为第一家允许客户把自己的照片印在其信用卡上的银行。在智能卡方面,花旗银行早在1994年就已在芝加哥、纽约和总部开始了三次小范围的试用。1994年1月,花旗银行引入了记账卡,持卡人可以把所购之物记在卡上,以银行存款来支付。花旗银行还将之成功地应用到韩国。花旗银行在世界各地的ATM,基本上都是24小时营业。目前,花旗银行仍在投资信用卡业务,以增加顾客——服务器及语言反映技术。

20世纪90年代中期花旗银行又有新的产品面世,如1993年推出的Citibank CD,及帮助客户理财的Citisect等。Citisect使消费者可以在3种资产(股票、债券和现金)之间进行选择,以实现不同水平的风险和潜在收益组合。花旗银行根据消费者采取保守、平衡和增长型投资策略的不同,分别制定称之为Folio200,Folio300,Folio400的计划。为吸引客户,在1995年春,花旗银行停止了对那些使用电子银行业的客户收取费用,不收取账单支付费用,免费提供支票结算,甚至给予愿意开立电子支票账户的客户50美元。

花旗银行还十分注重产品创新在东道国的适用性,如在日本开设的多重货币账户——Mufti—Money和多功能ATM等。Multi—Money最初是在香港的子公司推出的。日本分行修改了该产品,以适应日本当地市场。该产品的日本翻版让客户可以选择6种货币和黄金进行存款,另外还具有诸如通过信函、电话交易的账户、账单使用顾客选择的语言及根据账户存款余额大小给予自动信用额度等创新特点。多功能ATM则可以英文或日文界面为顾客提供现金、资金转账、存款等多种服务。20世纪80年代末,花旗银行在日本还推出了一种一揽子货币产品World Mix及本金担保的存款产品Hisafe等。Hisafe允许客户在一个预先决定的最小偿还上以外币形式存放资金,这便使得客户可以充分实现汇率升值带来的收益,而其日元本金则担保不受损失。

花旗银行的技术创新不仅推动了自身发展,更加快了全球国际化的步伐。新技术在支付与交割系统中的应用,降低了货币转账与交割的成本,降低了交易运作成本,直接导致了行业激烈的竞争,而反过来,竞争又推动着金融创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