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千古谚语大观
328100000022

第22章 人情世故 7

第二章 人情世故 7吉凶祸福 聚散离合

【痴人自有痴福】 呆笨人有呆笨人的福气。《古今谭概》卷二十九:“俗语对:……好心弗得好报,痴人自有痴福。”

【大难不死,必有后禄】 旧谓经历了大灾难不死,日后一定富贵。《喻世明言》第二十一卷:“所以说,‘贵人无死法’,又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禄’。”《说岳全传》第二回:“古人云:‘大难不死,必有后禄。’况兼这些鹰鸟保佑着他,长大来,必定做官。”

【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幸福像东海那样没有尽头,寿命像南山那样永远

长久。旧时用以祝人寿辰。《荆钗记》第三出:“齐祝赞,愿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福至心灵】 旧谓人交好运时,也变得头脑灵敏起来。宋?毕仲询《幙府燕闲录》:“(吴参政)常草制以示欧阳文忠,称之,因戏曰:‘君福至心灵。’”《发财秘诀》第三回:“区丙自从发了这一注大财之后,一顺百顺,真是俗话说的不错,‘福至心灵’了。”

【弓硬弦长断,人强祸必随】 射箭的弓太硬往往会弄断弓弦,人的性格过

于倔强,容易招致灾祸。《黑旋风》第一折:“便好道‘弓硬弦长断,人强祸必随’。你若

保着孙孔目回来时,我自有重赏。”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旧谓好事情不会或双来到,而灾祸却是接连不断

。《拜月亭》第十三出:“〔旦〕最苦家尊去远,〔老旦〕怎当军马临城?〔合〕正是福无

双至,果然祸不单行。”亦作“福无双降,祸不单行”。《绿牡丹全传》第十四回:“家人

禀道:‘大爷,不好了,后边五间库楼,今夜被强盗打劫去了!’王伦道:‘从来福无双降

,祸不单行,正我今日之谓也。’”亦作“祸不单行,福无双至”。《宦海》第九回:“只

指望回到广西本省再去当差,哪晓得祸不单行,福无双至,广西巡抚赫中丞又调到云南去了

。”

【黄鼠狼单咬病鸭子】 比喻灾祸偏降临到不幸者身上。浩然《艳阳天》第

一卷三十四章:“黄鼠狼单咬病鸭子,马之悦又被问住了。”亦作“黄鼠狼专挑病鸭儿咬”

。汪雷《剑河浪》五:“真是黄鼠狼专挑病鸭儿咬……好不容易才干出点名堂……现在这场

洪水一冲。又完啦!”

【祸福天门,惟人所召】 谓遭受灾祸或获取幸福并无什么门径,全是人自

己所作所为的结果。《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子无然,祸福无门,惟人所召。为人子者

患不孝,不患无所。”亦作“祸福无门,惟人自召”。《杀狗记》第二十九出:“〔生〕我

早上不会教吴忠去杀他。〔旦〕真个祸福无门,惟人自召!一头官司未了,又起一头!”

【吉人自有天相】 吉人:好人。天相:天的帮助。旧谓好人自会得到上天

的保佑。《西游记》第一本第一折:“〔夫人云〕此一行奈妾有八个月身孕,惟恐路上艰难

。〔陈云〕夫人放心,吉人自有天相。”亦作“吉人自有天助”。《冯玉兰》第二折:“吉

人自有天助。梢公,乘着这顺风,拽起蓬来者!”亦作“吉人自有天报”。《西游记》第二

十七回:“师夫,‘吉人自有天报’,师父饿了,教师兄去化斋……你看那不是个斋僧的来

了?”

【量大福也大,机深祸也深】 旧谓气量大的福气也大,机巧权变之心深沉

的人灾祸也深重。《水浒传》第十九回:“可怜王伦做了多年寨主,今日死在林冲之手,正

应古人言:‘量大福也大,机深祸也深。’”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旧谓福祸难测,也无法避免。孙犁《风云初记》三七:“‘你这回是红还是黑?’他和老常打着哑谜。‘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老常说。”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旦夕:早晚。谓人的祸福像变化无常的天气一样,难以预料。《合同文字》第四折:“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那小厮恰才无病,怎生下在牢里便有病。”亦作“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暂时祸福”。《西游记》第十回:“‘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暂时祸福。你怎么就保得无事?”亦作“人有旦夕祸福”。《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人有旦夕祸福,岂能自保?”亦作“天有不测风云”。杨沫《青春之歌》第十四章:“天有不测风云,谁知道哪块云彩下雨。”

【营于利者多患,轻于诺者寡信】 营:谋求。意谓唯利是图的人会遭致很多祸患,轻易许诺的人会不守信约。《延安府》第二折:“你这等小人,行贪以忘其身。常言营于利者多患,轻于诺者寡信……你所为非理,所行不公,你这等人,和你说出甚么来!”

【一喜免三灾】 旧谓一件喜事可以免除三个灾难。《合锦回文传》第二卷:“常言道:‘一喜免三灾。’今没有孩儿的亲事来冲喜,且把他两个来冲一冲,有何不可。”

【有福之人,不落无福之地】 旧谓有福气的人,不会到对自己没有好处的

地方去。有福之人不落无福之地清溪道人《禅真后史》:古人云:有福之人,不落无福

之地。生于何处,死于何所,葬于何地,自有分定之数,不可妄求也。

【别时容易见时难】 分别容易,再相见就难了。语本五代?李煜《浪淘沙

?怀旧》:“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缀白裘?玉簪记?秋江送别》:“我只为别时容易见时难,你看那碧澄澄断送行人江上晚。

”亦作“别易会难”。唐?骆宾王《与博昌父老书》:“古人云:‘别易会难,’不其然也

?”《游仙窟》:“下官拭泪而言曰:‘所恨别易会难,去留乖离,王事有限,不敢稽停。

’”

【好合不如好散】 谓既然不能在一起,就不如和和气气地分开。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五:“不要讲了!咱们上场来都是朋友,好合不如好散!”

【将军不下马,各自奔前程】 比喻各人走各人的路。将军不下马,各自奔前程王曾祺《王四海的黄昏》:“还不走?!你真是害了花疯啦!那好。将军不下马,各自奔前程。你不走,俺们走,可别怪自己弟兄不义气!栽到这份上,还有脸再在这城里呆下去吗?”

【龙投大海,虎奔高山】 比喻回到可以大有作为的自由天地。《西湖二集?寄梅花鬼闹西阁》:“这一去正如龙投大海,虎奔高山。”亦作“龙归大海,虎进深山”。

王厚选《古城青史》第四十三回:“今天,带着胜利的喜讯,钻进了这建立了深厚感情的青纱帐里,真好比龙归大海,虎进深山。”

【留君千日,终须一别】 挽留客人时间再长,最终还是要分别。《警世通言》第二十四卷:“哥哥!我本欲留你多住几日,只是留君千日,终须一别,今番作急回家,再休惹闲花野草。”

【鸟来投林,人来投主】 就像鸟来是为了投入树林一样,人来是为了投靠主人。

《醒世恒言》第二十五回:“常言鸟来投林,人来投主。偏是我遐叔恁般命薄?万里而来,又却投人不着。”

【人生最苦是别离】 人生最痛苦的事是与亲人分离。《荆叙记》第三十四

出:“人生最苦是别离,论贞洁他人怎知?”人生最苦是别离《杜遵礼小令》:一简书和泪

对,一篇词带愁寄。一桩桩一件件说从实,每日家望天涯则将那碧桃花树倚。也是我前缘前

世,想人生最苦是别离。

【世上万般哀苦事,无非死别与生离】 世上最令人伤心痛苦的事,莫过于

生离死别。《醒世恒言》第十九卷:“玉娘对着丈夫道声保重,含着眼泪,同两个家人去了

。程万里腹中如割,无可奈何,送出大门而回。正是:世上万般哀苦事,无非死别与生离。

”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送行人再远,终究还要分别。《杀狗记》第二十七出:“兄弟,送君千里,终须一别,请回了罢。”亦作“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水浒传》第三十二回:“自古道:‘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兄弟,你只顾自己前程万里,早早的到了彼处。”

【树倒猢狲散】 猢狲(hú sūn):猴子。比喻为首的人物一倒台,依附他

的人也随之而散。南宋庞元英《谈薮》载,秦桧为相时,曹咏依附他做了大官。秦桧死后,

曹咏被贬至新州。他的妻兄历德斯便写了一篇《树倒猢狲散赋》讽刺曹咏。《雌木兰》第二

出:“这贼假的是花开蝶满枝,真的是树倒猢狲散。”《红楼梦》第十三回:“如今我们家

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生悲’,若应了那句‘树倒猢孙散’的俗语,岂不虚

称一世诗书旧族了?”

【桶没箍就散,车没油就喊】 比喻一个组织或团体没有起凝聚作用的首领

人物,就会松散、没有战斗力。罗旋《南国烽烟》第一部十八:“一支队伍,没有一个坚强

的领导怎么行?桶没箍就散,车没油就喊嘛!”

【天下无不散的筵席】 比喻事情总有终了。《古今小说》第一卷:“古人

云:‘天下无不散的筵席。’才过十五元宵夜,又是清明三月天,陈大郎思想蹉跎了多时生

意,要得还乡。”亦作“未有不散之筵。宋?倪思《经鉏堂杂志》:“凡筵三杯亦

散,五杯亦散,十杯亦散,至于百杯亦散。谚曰:未有不散之筵,余于是乎有深感。”亦作

“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筵席”。《红楼梦》第二十六回:“俗语说的‘千里搭长棚,

没有个不散的筵席’。谁守谁一辈子呢?不过三年五载,各人干各人的去了。”

【物聚于所好,疏于所不好】 意谓人物或动物总是愿意聚集在所喜欢的东

西旁边,而疏远不喜欢的东西。清?李广庭《乡言解颐》卷五《药物三事》:“语云:物聚

于所好,疏于所不好。道其常也。然亦有时推其所好而远之者,引其所不好而近之者,不得

已也。”

【相请不如偶遇】 邀请朋友相会不如偶然碰到的好。多为朋友偶遇时的客

套话。《发财秘诀》第九回:“俗语说得好,相请不如偶遇。请坐罢,马上就要摆席了。”

【一叶浮萍归大海,人生何处不相逢】 意谓人与人总有见面的机会。《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五:“只不知顾提控下落,忽在堂前相遇,恰恰正在门下走动。正所谓一叶浮萍归大海,人生何处不相逢?”亦作“一叶浮萍归大海,为人何处不相逢”。《西游记》第四十四回:“你怎么这等量人!常言道:‘一叶浮萍归大海,为人何处不相逢?’”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旧谓有缘分相隔千里也能相会,没有缘分对面经过也碰不到一起或无法相识。《水浒传》第三十五回:“宋江听了大喜,向前拖住道:‘“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只我便是黑三郎宋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