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密码之谜
3245400000004

第4章 密码历史之谜(4)

二战开始时,德军通讯的保密性马上显现出威力,一条条犹如天书盟军通过收买情报,获得了ENIGMA的原始资料的密电不断在战场上被截获,但没人能够破译。可以说,ENIGMA在纳粹德国二战初期的胜利中起到的作用是决定性的,在1942年之前,装备了英格玛的德国潜艇部队一共击沉了盟军舰船1000余艘,由于短时间内不能破译德军密码,盟军在北大西洋的军事补给线面临着灭顶之灾。

此时,盟军亡羊补牢,开始重视ENIGMA机器的破译工作。

问题是,德国人的保密工作做得如此之好,根本无法得到ENIGMA的具体资料。所幸的是,一个德国人的贪婪,使得英国在破译德军密码方面有了转机。

一个名叫汉斯提罗·施密特的德国人为了获取金钱利益,将有关ENIGMA机的资料出卖给了盟军方面。这名在德国密码通讯机构—密码处(Chiffrierstelle)工作的德国人在比利时的一间旅馆里向法国情报人员提供了两份有关ENIGMA操作和转子内部线路的资料。事后他得到一万马克。靠这两份资料,早就对ENIGMA有研究的波兰人复制出了两台ENIGMA样机。但是单单得到这些是不够的,必须要知道当日通讯的密钥。

为了解决大运算的破译密钥的工作,英国于白金汉郡的布莱切利公园(BletchleyPark)里成立了代码及加密学校,这是归属于40局的新设机构。就是在这里,二战中最富传奇色彩的密码大战开始打响了。一开始在布莱切利公园工作的只有大约二百人,可是到了五年后战争结束时,城堡和小木屋中已经多达七千人!

在整个战争过程中,ENIGMA机被不断改善,英国的破译人员也不得不随时改变破译手段。英国人能够在战争期间成功地持续破解ENIGMA密码,关键就在于这些破译人员中有各行各业的精英与天才。这其中,贡献最大的人就是阿兰·图灵(AlanTuring)。

图灵进入布莱切利公园工作后,对破译德军的ENIGMA机做出了卓越贡献。战争进入中期后,英国人研制的密码破译机器“炸弹”就是建立在图灵机基础上的。“炸弹”说简单点就是一台反向运作的“ENIGMA”机,它的作用就是利用远超手工计算的效率来找出德军ENIGMA机每日使用的密钥。1940年3月14日第一台运抵布莱切利公园,这台机器起初要一个星期才找得到一个密钥。工程师们花了很大的努力来改善“炸弹”的设计,然后开始制造新的“炸弹”。到后期,经过改进的一台“炸弹”可以在一小时里找到一个密钥。

德军对英国的破译工作毫不知情,仍然认为他们的密码系统是坚不可摧十分安全的。事实上,德国人的计划和行动已经暴露无遗。如果德军计划一次进攻,英军就可以采取相应的增援或撤退措施;更妙的是,如果德国将军在他们的电报中争论己方的弱点,英国军队就可以采取德国人最担心的计划。

在英伦战役之初,密码分析人员准确预告了德军轰炸的时间和地点,并且取得了德国空军(Luftwaff)极为宝贵的情报,比如飞机的损失情况,新飞机的补充数量和速度等。这些情报被送往M16的总部,再由那里转送战争部、空军部和海军部。

毫无疑问,布莱切利公园的密码分析专家大大地加快了战争的进程。历史学家估计,如果没有英国破译ENIGMA的因素,战争很可能要到1948年,而不是在1945年,才能结束。如果是这样,希特勒将能够更大规模地使用V1和V2飞弹对整个英国南部进行轰炸。2001年7月,一个纪念这些功臣的基金会在布莱切利公园安放了一块基石,上面刻着丘吉尔的名言:“在人类历史上,从未有如此多的人对如此少的人欠得如此多。”这是为了纪念所有在破译ENIGMA的行动中做出贡献的人们。

中国密码英雄—池步洲生涯之谜

观点:他拥有一连串耀眼的头衔—“蒋介石的王牌”,“中国的密码天才”,“破译日本偷袭珍珠港的第一人”,“狙杀山本五十六的真正英雄”……他就是中国的密码天才池步洲。

谈起世界历史上著名的密码破译专家和破译事件时,有一个人不得不提,他就是当时在国民党军委会技术研究室任职的密码天才池步洲。他在二战中作出的非凡贡献,几乎可以抵得上10万部队,而其连续破译日军重大密码情报的故事,更是被人津津乐道,难以忘怀。

池步洲1908年出生在福建省闽清县三溪乡溪源村的一个贫寒家庭,由于家境贫困,池步洲自幼没有上学。直到10岁的时候,他的五哥和五嫂提供了一些资助,池步洲才得以上学。聪明勤奋的池步洲只用了3年时间就完成了全部小学课程,之后考入福州英华书院(今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读完中学后,在1927年前往日本留学,先是在东京大学机电专业学习。毕业后(1934年春),又在早稻田大学工学部学习。在这期间,池步洲遇到了一位日本姑娘白滨英子,两人日后结为夫妻,相伴终生。

池步洲结婚后,生活本来平静幸福,但是,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抗日战争正式开始。满怀爱国热情的池步洲坚持回到中国抗日,深明大义的妻子不惜与自己的家庭决裂,也要跟随丈夫去中国。1937年于7月25日,池步洲携妻及三个子女自日本东京赴神户,再搭乘轮船返回中国上海,开始了他富有传奇色彩的密码破译生涯。

池步洲从日本回国后,投奔了南京国民政府。在南京寻找工作的时候,偶遇当年的留日同学陈固亭。陈时为陕西省政府社会处处长,经陈固亭的介绍,池步洲进入中央调查统计局,编入总务组机密二股,侦收日军密电码,以便进行研译。池步洲是当时中统局机关内唯一的留日学生。

刚刚在机密二股开始工作之时,池步洲年仅30岁,经验尚无。

但是他虚心好学,谨慎细心的性格帮了他大忙。在工作过程中,池步洲通过统计发现,日军密电基本是英文字母、数字、日文的混合体,字符与字符紧密连接,多为(MY、HL、GI……)。池步洲作了进一步的统计,发现这样的英文双字组正好有十组。在密电体系中,经常被使用而又恰巧十组的极可能就是0—9的10个数字。

发现以上规律,池步洲紧接着做了一个大胆的猜想:他将这十组假设的数字代码使用频率最高的MY定为“1”,把频率最低的GI定为“9”,按序排出了一个密码与数字的对应表。为了验证自己的推测,池步洲把截获的日军密电中可能代表交战军队中的部队番号和兵员数目等数字的密码抄下来到部队进行核对。果不其然,他的这种推测还真不断得到了验证。由此,池步洲找到了越来越多的突破口。除此之外,熟悉日文和日本文化的池步洲结合密码中的许多隐语,如“西风紧”表示与美国关系紧张,“北方晴”表示与苏联关系缓和,“东南有雨”表示中国战场吃紧,“女儿回娘家”表示撤回侨民,“东风,雨”表示已与美国开战……顺藤摸瓜,最终破译出一份份日本军部大本营发出的密电。

这种看似技术含量不高的破译方法,其实才最考验密码破译人员的能力。众所周知,密码加密的方法千奇百怪,想要寻找到其中的规律可谓是大海捞针,更何况高级的加密方法是层层加码层层推进。池步洲于大量繁复的资料中寻找细微的变化,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及时大胆地推测和总结规律,这就是一个密码人员最可宝贵的素质和能力。

另一个证明池步洲密码破译能力的事情就是破译日本外务省电码。在中统情报机构服务的时候,池步洲经常收到许多一个字也看不懂的密电。

一开始,他以为这是日本陆军或海军的密电。因为因系统不同,日军的陆海空军的密电码差别很大。其中,陆军的密电码最难破译。整个抗战期间,日本陆军与海军的密电码始终未被破译过。后来,池步洲发现了一个规律—许多电报的收报地址遍布全世界,从报头的TOKYO判知它是发自东京。池步洲判断,这很有可能是日方的外交电报。由于精通日语,很快,他逐渐破译了一些字词,再根据日语的汉字读音,顺藤摸瓜,又破译出一部分相关字,直至整篇电文全部破译。

找到了破译的关键所在,从1939年3月起,池步洲用了一个月时间,把所有之前截获的日本外务省发出的几百封密电全部破译出来。被破译的密电,其特点是以两个英文字母代表一个汉字或一个假名字母,通常都以LA开头,习惯上即称之为“LA码”。池步洲的这个破译堪称奇迹,要知道,破译如此级别的密码,今天就是使用计算机,也要花费相当时间,而池步洲在不到一个月就大功告成,这不能不说是破译密电史上的一桩奇迹。事后,军政部为了表彰池步洲,还给他颁发了一枚奖章。

真正让池步洲声名大振的,还是其著名的破译“日本袭击珍珠港”的密码事件。

1940年4月1日,池步洲进入国民党军委会技术研究室工作,主要的工作重点还是破译日军密码。1941年5月,池步洲在破译的日本外交密电中,发现日本外务省与檀香山日本总领事馆的往来电报数量突然剧增。池步洲对这个现象很关注,他浏览这些密电,发现电报内容很多都是外务省要求檀香山日本总领事馆报告美军舰艇在珍珠港的数量、舰名;停泊的位置;进、出港的时间;珍珠港内美军休息的时间和规律;夏威夷气候情况等。池步洲初步分析,认为日军重点关注这里,很可能未来要在此采取军事行动。1941年12月3日,池步洲又截获了一份由日本外务省致驻美大使野村的密电:1、立即烧毁一切机密文件。2、尽可能通知有关存款人将存款转移到中立国家银行。3、帝国政府决定按照御前会议决议采取截然行动。池步洲在破译稿上作了两点估计:一、日军将要发动战争,时间可能在星期天;二、袭击的地点可能在日军之前早有了解的珍珠港。这份电稿最后呈报到蒋介石那里,他看后,立即向美军通报。

4天后,震惊世界的日军偷袭珍珠港美军基地事件如期发生。

据后来解密的二战资料显示,美国人当时显然把池步洲提供的这个情报看做是个奇怪的奇思异想,他们不相信中方具有获得这种重要情报的能力,于是对此信息未加理睬。还有人说是罗斯福总统忍痛牺牲的苦肉计,以此来激怒国内从而尽快形成向日本开战的局面。总之,池步洲破译的这份密电,令盟军对中国的密码破译机构刮目相看。

除此之外,在后来的时间里,池步洲又破译了大量日本密电,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情报。1942年10月,池步洲破译了一份截获的日本密电,内容是缅甸基地的日本空军将轰炸印度加尔各答。中方当即通知英国驻印度空军总部,英国空军在中途截击,全歼日机。还有一次,孙科到外地公干,消息被日方探知,密令日机在重庆的中途拦击。密电被池步洲破译,立即通知孙科。孙科此时已到机场准备登机,得知消息后悄然返回。后来,此机果然在中途被日机击落,机上人员全部牺牲。可以说,池步洲运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和辛勤努力,为反法西斯战争立下了汗马功劳。

由于情报工作的特殊性,美国和国民党政府都对各自的情报工作保密,也从未公开池步洲在抗战中的贡献。抗战结束后,池步洲反对内战,不愿继续从事密电码研译工作,转到上海中央合作金库上海分库从事金融工作。上海解放前夕,他自问一生清白,不愿继续追随蒋介石政府,拒绝撤退台湾。在人生的暮年,池步洲携家人赴日定居,安享晚年。

卢沟桥事变

又称七七事变,七七卢沟桥事变,是1937年7月7日发生在中国北平的卢沟桥(亦称芦沟桥)的中日军事冲突,日本就此全面进攻中国。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它鲸吞中国的野心而蓄意制造出来的,是它全面侵华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