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俄罗斯企业制度变迁
3225800000013

第13章 理论与历史(10)

(2)企业实行完全的经济核算和自筹资金,其模式有两种,一是建立在定额分配利润基础上的模式:从企业的总收入中先扣除物质消耗,提取工资基金(按规定的定额形成),余额为企业利润,企业根据所得利润与国家预算和上级机关进行结算,并从利润中支付贷款利息,其后所剩利润归企业劳动集体支配,从中形成三种基金——生产、科技发展基金,社会发展基金,物质鼓励基金。在这里,工资基金和剩余利润构成企业的经济核算收入。另一种是建立在定额分配收入基础上的模式,是集体承包的完全经济核算模式:企业从销售的总收入中扣除物质消耗,用所得的全部纯收入与国家预算和上级机关结算并支付贷款利息,所剩收入形成企业的经济核算收入,从中按定额形成企业的两种基金——生产、科技发展基金和社会发展基金,最后由经济核算收入的余额形成统一的劳动报酬基金。

(3)企业实行民主管理和社会主义自治。(a)企业在民主集中制原则和集中领导与劳动集体自治相结合的原则基础上进行管理;(b)竞选基础上的企业领导人选举制。企业领导人代表国家和劳动集体的利益,由劳动集体全体会议以无记名投票或公开表决选举产生,任期五年。如选出的人未被上级批准,则重选,但上级需说明原因。企业领导人领导企业的全部活动和组织企业的工作,并就企业的活动结果对国家和劳动集体负责。企业领导人与以前一样不需委托就可以代表企业进行活动,支配企业的财产,签订合同,签发委托书,在银行开户。(c)全体会议(代表会议)是行使劳动集体全权的主要形式,其职责是:选举企业领导人和劳动集体委员会,听取他们的工作报告;审议、批准企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确定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利润(收入)、提高生产效率的途径;赞同集体合同,授权工会委员会代表劳动集体同企业行政签订集体合同;批准内部劳动纪律条例;审议企业活动的其他问题。(d)企业劳动集体委员会是民主管理的权力机构。在两次全体会议(代表会议)期间,企业劳动集体委员会行使企业劳动集体的全权。主要职责是:监督全体会议决议的执行情况和职工建议的采用情况;听取行政关于计划和合同的完成情况、生产经营结果的汇报;解决完善管理和组织结构方面的问题;维护劳动报酬和福利方面的公正;就三项基金的使用做出决定;解决干部培训和干部水平的提高问题;维护企业的纪律;解决车间、工段、科室集体委员会的选举问题并确定其权力。企业行政与劳动集体委员会意见不一致时,将问题提交劳动集体全体会议(代表会议)解决。劳动集体委员会由无记名投票或公开表决的方式选举产生,任期2—3年。委员会由工人、作业队长、工长、专家、行政部门、党、工会、共青团和其他社会组织的代表组成,行政代表不能超过全体成员的四分之一。(e)企业中的党组织是集体的政治核心,对行政机关的活动实行监督。

3.国家将以经济方法管理经济。中央要解决的问题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制定和实现全国性的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战略,另一方面是为企业和地区行政单位的有效经营活动创造必要的条件。这两方面的问题,都要求运用经济方法通过调节利益关系来解决。

(1)改革计划体制。全国计划只确定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和主要目标,基层企业的计划由企业自己制定和批准;取消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指标;国家依靠经济方法来保证计划目标的实现。全国计划确定社会经济发展战略重点和和主要目标体现在长期计划和五年计划的体系之中。长期计划是指“十五年经济和社会发展构想”和“十五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方针”。前者集中体现了党的经济战略、实现战略的原则、途径和方法,它包括全部大型规划纲要,还包括一整套优先发展方针、发展目标、结构政策、投资政策和科技进步方向,以及社会发展水平、发展教育和文化、保持国防能力的任务。后者是根据前者制定的,“基本方针”是把党的战略任务用数字和任务进一步具体化。五年计划(分年度编制)是实施基本方针规定的目标和任务的主要形式,其制定过程发生了根本变化:不是自上而下,而是从下面,即企业开始制定。国家计划任务只下达到各部和加盟共和国部长会议,而不是下达给企业。取消给企业的指令性计划指标,这是改革的中心环节。各部和各加盟共和国部长会议只给所属企业确定编制五年计划的基础数据,即控制数字、长期稳定的经济定额、国家订货和限额。企业根据这些基础数据以及消费单位和国家的订货,编制并批准自己的五年计划。部和加盟共和国部长会议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方针、国家计委下达的基础数据,在企业计划的基础上制定部和加盟共和国的五年计划;在此基础上由国家计委制定国家的五年计划草案。取消指令性计划指标,国家通过控制数字、长期稳定的经济定额、国家订货和限额等手段来控制和引导企业的经营活动,这是计划工作的经济方法,是计划工作改革的关键。“控制数字”包括以价值表示的产品生产指标、工程量指标和劳务指标,还包括利润(收入)、外汇收入、最重要的科技进步总指标和发展社会领域方面的指标,这些指标不具有指令性,不束缚企业的手脚。“长期稳定的经济定额”是新条件下中央管理企业的重要杠杆和方法,它包括三类:一类决定企业同预算的关系,如利润上缴国家预算定额;另一类决定劳动报酬的形成,如工资基金定额;再一类决定企业经济刺激基金的形成,这是上级机关为企业规定的生产、科技发展基金、社会发展基金、物质刺激基金的形成定额。“国家订货”起着保证满足社会最重要需求的作用,包括靠国家集中投资形成的生产能力、社会领域的项目和设施的交付使用,解决全国的社会问题、完成科技纲要和巩固国防所需的产品,以及为全联盟和共和国提供的农产品。国家订货由上级机关向企业发出,也可以在招标基础上选择企业。订货者在享有行政权力的同时,要承担订货者的责任。订货以合同的形式加以确定。国家订货在不同的企业中具有不同的意义,有的企业百分之百地为国家订货生产,有的企业则完全不为国家订货生产,而多数企业的产品中50%—70%是国家订货。至于“限额”,则是为发展跨部门生产、为新建项目和解决因特别重要任务而列入国家计划项目的建筑安装工程和承包工程所规定的国家集中投资的最大限额以及集中分配物资的最高限额。在这种新情况下,国家计委必须摆脱日常经济问题,真正成为国家的科学一经济司令部。它的任务是:确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方针,确定最重要的国民经济比例,实现主要的科技成就,完善结构政策和投资政策,保证国民经济平衡发展,不断调整经济机制、制定长期稳定的经济定额,协调中央经济主管部门的活动。同时国家科委的任务也变为制定国家科技规划纲要,确定与部署发展科技方面的国家订货并监督其执行,领导跨部门科技综合体。

(2)改革物资技术供应方式:把物资的集中调拨和将用户固定给供货单位的方式改为生产资料批发贸易。即是企业在其资金范围内,根据其生产和发展的需要购买物资技术设备,生产者要自找用户签订合同。批发贸易的基本形式还是三种:生产者与用户直接签订合同;用户与中介人(国家供委的地区机构)签订合同;用户直接到供应机构的直属商店购买。国家机关的职能将改为调节批发贸易并对其进行监督。

(3)改革价格形成机制。(a)改革价格形成原则,即从“消耗”型价格过渡到“效用”型价格,使反消耗的方法成为价格形成的基础。价格中应反映产品生产与销售的社会必要耗费、产品的使用性能、产品的质量和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价格中应体现生产基金付费、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付费以及环境保护费用的支出。(b)改革价格体系。价格不反映社会必要耗费、比价不合理情形严重的现实,要求对各种价格和收费进行互相联系的改革,新的价格体系应当保证减少不应有的再分配过程和补贴。改革工业品批发价格的重要任务是调整采掘部门产品和加工部门产品的不合理比价。为此,当时准备将燃料和原材料的价格提高50%一100%,同时降低化工产品和机器制造产品的价格。另外,要求价格的制定还应考虑对科技进步的刺激作用。农产品收购价格的改革主要是要创造条件使主要商品区的农产品生产集中化专业化和布局趋于合理,使农业生产者能够盈利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降低消耗。应该向主要农产品的统一收购价格过渡,并使收购价格总水平不超过零售价格的水平。零售价格的改革原则是价格改革不应使劳动人民的生活水平下降,而应使其得到提高。其中一种主张是提高食品零售价,对居民实行补贴,增加居民的货币收入。(c)改革价格管理体制。

(4)改革财政信贷机制。(a)制定专门的整顿财政的规划,使货币周转同物资周转相符合,保证物资和财政的总体平衡。(b)新的财政制度将以定额为基础,企业上缴的资源付费和利润税将成为国家预算收入的基本来源。取消闲置利润余额上缴,剩余的利润归企业支配。(c)改变预算拨款制度,把预算拨款制度建立在长期稳定的经济定额和面向最终成果的财政定额的基础上。(d)改变对贷款的管理,把预算资金和信贷资金分开,不准用发行纸币的办法进行贷款。(e)建立专业银行。建议建立六个独立的银行:苏联国家银行、对外经济活动银行、工业建设银行、农工银行、住宅公用事业和社会发展银行、劳动储蓄和居民信贷银行。国家银行应成为国家的主要银行,成为国民经济各种信贷和结算关系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增强其发行中心和出纳中心的作用。

4.国民经济管理的组织结构改革。改革的基本原则是:把管理机构对资源的支配权同它所承担的责任一致起来;把达到最终结果的责任集中到一个机构;消除管理机构中职能的重复;精简管理层次;把解决战略任务的责任和解决业务问题的责任分开。第一,发展基本环节(企业和联合公司)的组织结构。发展方向是:在联合和合并的基础上建立新型的联合公司,把生产的各个环节一从基础研究到批量生产和技术服务联合起来。允许企业以合股方式成立合资生产单位和联合公司,直到完全融合。第二,改变企业的隶属关系。纳入国家计划的3.7万个中央直接管理的企业大部分将脱离同中央管理机关的隶属关系,只有数千个跨部门的联合公司和地区一部门联合公司仍属于中央直接管理,这些联合公司都是可以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和研制一投资一生产一销售一服务”全过程的新型联合公司。其余面向地方市场的中小型企业、合作社企业将归属于共和国和地方管理机关。第三,根本改变部的职能,精简部的机构。部的职责将是:在满足对本部门产品的需求方面对国家负责;使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达到世界水平;组织制定和实施部门科技规划;促进生产的专业化与协作;为所属企业制定经济定额、经济杠杆和刺激办法,使部成为部门的科学技术和计划一经济的司令部。与此相适应,有些部要合并,人员要裁减50%。

5.部门管理和地区管理的结合问题。重点是加强和扩大地方的权利;明确规定地方的职责;加强地方的财源;加重地方苏维埃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任务。

但是,“根本改革”由于传统势力的阻碍和戈尔巴乔夫的决策失误,很快由受阻继而变形,再到中断直至夭折,经济改革并没有真正实施。

)第二节苏联企业制度变迁的特点

当我们对苏联的企业制度变迁历程作了简略回顾以后,我们便有可能对其做一些变迁特点方面的梳理。

一、国家是第一行动集团,是制度变迁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