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做事枕边书(大全集)
3218300000068

第68章 做事要讲究原则(2)

职场就是战场,要想保住自己的饭碗,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努力使自己成为不可或缺的人。

勇于从最底层做起。

有一位留学美国的博士,毕业后想在美国找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他拿着自己名牌大学的博士学位证书,跑了许多家大公司,结果没有一家公司录用他。

最后,他决定收起所有的学历证明,到一家跨国大企业去申请“程序录人员”。面谈后,他当即便被部门主管拍板录用。

这份工作,对于攻读到博士的人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但在简单的工作中,他仍然干得一丝不苟,十分投入。不久,主管发现他能看出程序中的错误,非一般的程序录入员可比,不禁感到很奇怪。

在询问之下,他亮出了自己的学士学位证书。部门主管大吃一惊,感到让他干程序录人员实在太屈才了,便报告老板提出给他换一份更好的工作。

在新的工作岗位上,这位博士依然干得兢兢业业,并拥有了更多与老板接触的机会。老板发现他时常能提出一些颇有价值的建议,这比一般大学生要高明很多。于是,老板想弄清楚他为什么能与众不同的原因,便邀请他单独谈话。

一谈之下,他便不失时机地亮出了自己的硕士学位证书,马上又获得了提升。

再过一段时间后,老板觉得他还是和别人不一样,便再次“质询”。此时,他才亮出了博士学位证书。因老板对他的水平已经有了清楚、全面的认识,便毫不犹豫地给他委以重任,使他拥有了施展才能的广阔空间和大好机会。

脚踏实地是出人头地的一个必备条件,所以初入社会的年轻人,完全不必顾虑或者害怕自己被埋没。在初入社会的时候,年轻人应该有从基层干起的目标和打算。

“职业”和“事业”是两码事。

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几乎每天在他的试验室里辛苦工作18个小时,在那里吃饭、睡觉。可是,他丝毫不以这种生活为苦。为什么?因为他把人生的职业选择和事业奋斗的方向巧妙地重叠在一起了。

职业和事业其实并不是一回事:职业仅仅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而事业则是人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有些人之所以不成功,就是因为把二者完全混为一谈了。

布朗先生是美国有史以来最成功的电影制片人之一。但是,他却被三家大公司革过职,生活几度潦倒不堪。

最初在故乡N·弗洛姆文化出版公司,他凭着自己过人的艺术才干和不拘一格的文化经营胆略,仅用两年时间就坐到了公司的第三把交椅上,时年仅25岁。可是,因为一套全国农机企业营销网络丛书出版受挫,他与公司其他高层人士意见不合,最后被迫愤而去职。

在纽约,在新阿美利坚文库刚结束试用期的他,一跃升任为编纂部副总裁,令其他同仁无不惊羡。可是,几位“东家”一年后又延聘了一位财大气粗的圈外人加盟,而他和这个人在文库的艺术追求等大方向问题上,常常意见相左。不久,他又“因故”被辞退了。

回到加利福尼亚以后,他又进入了名闻遐迩的二十世纪霍士公司,在管理高层先后任职6年。但是,由于董事会不喜欢由他建议并主持拍摄的诸如《埃及妖后》等多部大制作影片,他再次被迫离职。

此后,布朗先生开始仔细回顾和检讨自己10多年来的职业路径坦率地说,他的视野开阔、他的思想活跃、他的任人唯贤、他的秉公直言以及他的擅凭直觉行事,这些与生俱来的高贵品质、卓越胆识和艺术修养,不啻是成为美国乃至全球新娱乐时代一位成功老板的宝贵要件。可是,有哪一像公司真正需要他这样的老板呢?

布朗痛苦地分析了自己打工每每失败的根源所在之后,毅然决定贷款30万美元,开始自立门户。很快,他就拍摄出《大白鲨》《裁决》《天茧》等一系列巨片,带给美国和世界影坛一次又一次震撼。

在职业的道路上,布朗是个屡战屡败的公司行政人员;在事业的奋斗中,布朗又成为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出色的大老板。也许很多人会对此感到奇怪,其实这是再合理不过的事情了:因为他的职业选择和事业追求合二为一了。

那些能够取得巨大成功的人,都是能够把自己的才干、兴趣、个性、处世风格与卓越的人生价值追求有机地融为一体的人。如果你也能像爱迪生和布朗那样,使职业和事业达到完美的统一,那就一定能取得最大的收获。

找准真正属于自己的行业。

许多成就卓著的人士,他们的成功首先得益于他们充分了解自己的长处,根据自己的特长来进行定位或重新定位,最终找准了真正属于自己的行业。

有些人并不了解自己的长处在哪里,而是只凭自己一时的兴趣和想法来选择行业,结果就会发生失误。对此,每个人都千万不要掉以轻心。

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人生的路原本有很多条,但并不是任何一条路都是最适合自己的。通常,一次性选择就能获得成功的人当然很幸运,因为这是出于个人的兴趣、爱好和毅力,并且较是地把握了“自知之明”。像贝多芬、莫里哀、梅兰芳等人,就属于这类为数不多的幸运者。

但是,对于更多的人来说,却并不是一下子就能认清自己的本质,选准努力的方向。人们只有经过社会实践的磨练之后,才能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行业。

古今中外,经过重新给自己定位而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的名人,十分之多:

著名诗人艾青,本来在法国学的是绘画,只是偶尔在速写本上记下几句闪光的诗句。偶尔被一位诗人看到了,自作主张地寄给一家杂志,那首诗竟被发表了。这才使艾青认识到了自己的诗才,从而登上文坛;

作家冯骤才在步入文坛之前,曾是一名专业球队的职业球员,球艺一般;后又去学画,也没有成果。但他在学画时偶尔也写些东西,终于发现自己擅长文学。此后,他一气呵成,写出了成名作《义和拳》。

阿西莫夫是一位科普作家,也是一位自然科学家。他的成功,同样得益于对自己的再认识、再发现。一天上午,当他坐在打字机前打字的时候,突然意识到:“我不能成为第一流的科学家,却能够成为第一流的科普作家。”于是,他几乎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科普创作上,终于使自己成为当代世界最著名的科普作家;

伦琴原来是学工程科学的,他在老师孔特的影响下,做了一些物理实验。由此他逐渐体会到,这就是最适合自己干的行业。后来,他果然成了一位很有成就的物理学家;

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更是碰撞过多种职业才开始进入科学领域的。他本来准备当牧师,后来步入军界,走出军界后又做了银行职员,这期间他又研究音乐和医学。就在一次植物园的散步中,他幸运地碰到了卢梭。从此,他才进入了大有用武之地的生物科学界。

现在许多人都在自己并不喜欢甚至厌恶的岗位上工作着,干自己并不愿意干的工作。与其折磨自己,空耗人生,倒不如早做决断,另起炉灶。这样你就会更容易获得成功。

万无一失的求职方法。

很多年前,有个年轻人跑到美国西部,想当一名新闻记者。但因刚到那里人生地不熟,感到无从着手,只好写信去请教当时已是报界名人的马克·吐温。

不久,马克·吐温就给他写了回信,信中说:“如果你能按照我的话去做,我就可以为你在报界谋得一席之地。现在请你告诉我:‘你想进哪一家报社?这家报社在什么地方’?”

这位青年接到信后,当然异常兴奋,便赶忙再写一封信,说明他所向往的报社名称及其地址,同时一再向马克·吐温诚恳表示,愿意听从他的指示。

很快,马克·吐温又给他寄来了第二封回信,信里有如下几段话:

“只要你肯暂时只做工作不拿薪水,那么无论你到哪一家报社,人家都不会拒绝你;至于薪水问题,你不必着急。你可以对报社的人说,你近来觉得不工作实在很无聊,现在极想找一份工作来充实生活,但可以先不要报酬。这样一来,无论那家报社现在是否迫切需要人员,总不好一口拒绝。

“等你获得工作的机会后,就一定要主动做事。等到同事们慢慢感到确实需要你时,你再到各方面去采写新闻,把写成的稿件给编辑部;如果你所写的稿件的确符合他们的需要,编辑自然会陆续发表你的新闻稿。长此以往,你借此就会慢慢晋升到正式外派记者或编辑的职位上,大家也会渐渐重视你。到了这一步,你就不必担心没有薪水了。而同事和朋友们也必定会把你的名字和业绩传出去。这样,你迟早会获得一份薪水丰厚的工作。

“不久,其他报社也会争相来聘用你,你可以拿了聘书给主编先生看,告诉主编先生,其他报社要给你多少月薪;如果这里也愿意出同样的月薪,你仍将会留在这里继续做下去。到那时,也许其他报社还会给你提高薪水,但如果数目与这里相差不多,你最好还是继续在老地方做。”

读完信后,这位青年最初对马克·吐温的方法有些怀疑,但他仍然照着去做了。不久,果然他顺利地进入了一家著名报社的编辑部;不出一个月,他便接到了另外一家报社的聘书,提出每月将给他多少薪水;原先的报社知道之后,就答应照对方出的薪水数日加倍给他。于是他仍然在原来的报社里做事。

这样,他在原来的报社里连续工作了4年。在此期间,还有两次收到其他报社的聘书,他也因此涨了两次薪水。后来,他就晋升为那家报社的主编了。

除了这个青年外,另外还有5位青年向马克·吐温请教过同样的问题,当然也都从他那里获得了同样的启示,因而都很快找到了他们所向往的工作。这5位青年中的一位,后来成为美国一家最著名报纸的主编,而他在20年前像其他许多人刚起步时一样,不过是一个很平常的青年。正是用了马克·吐温教给他的方法后,他进入了那家报社,地位也日渐上升,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要想成功求职,首先不是向别人诉说你有多么优秀,也不是告诉别人你值多少钱,而是必须获得别人的认可和接受。这样,人家才会给你一个登台演出的机会。

行行出状元。

古代有一个人叫陈尧咨,他的箭术精良,被喻为当时的第一神射手。有一次,陈尧咨在靶场练习射箭,旁边站着许多人观看,一个卖油的老人,挑着一副油担,也在旁边冷眼旁观。陈尧咨果然射艺非凡,不但箭箭命中目标,而且力道十足,支支穿透箭靶,因此,大家都一齐拍手叫好。只有这个卖油的老人微微点了几下头,表示出他并不十分佩服。

陈尧咨见状,便转头问这个卖油老人:“你也会射箭么?”

“我不会射箭。”卖油老人摇着头回答说:“不过,你虽然射得很好,但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依我看,只是手法熟练罢了!”

陈尧咨有点发怒了,便说:“你这老头子,你既不会射箭又这么小看人,真是岂有此理!”

“先生,请不要发怒!”卖油老人不慌不忙地说:“我是卖油的,也从酌油上得了一点小经验,现在请你看一看吧!”卖油老人把一个盛油的葫芦放在地下,用一个铜钱放在葫芦口上,然后用油勺子将油从钱眼里沥下去。沥进去了许多油,可是一点也没有粘在钱眼上。

“你看!这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只是手法纯熟罢了!”卖油老人抬起头来,笑着对陈尧咨说。

从此以后,陈某再也不敢以射箭自夸。

熟能生巧。俗话说:“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有些技巧性工种,只有靠天天练才能达到常人难以达到的熟练程度。别人感到神奇的东西,对于那些能工巧匠,则是习以为常的本事了。

业精于勤,荒于嬉。

卓别林在拍电影时,经常一拍再拍改进镜头,常常拍了不要,有时在整部电影拍完后还要另换演员重拍。在新片《城市之光》里,有一场有名的戏:一个失明的卖花女,认为流浪汉卓别林是个大亨,于是卖给他一朵花。

卓别林想尽办法进行显示,为什么那个眼睛看不见东西的女孩会以为那个始终没有开口的流浪汉是阔人。

后来,卓别林终于想到了解决办法。那个穿过交通繁忙街道的流浪汉,看见路边停着一辆豪华汽车,从那边车门走过去,从这边车门走过来。女郎听见沉重的车门关闭声,知道那是一辆昂贵的汽车,于是接了顾客的最后一枚2角5分硬币,没有找钱。

卓别林为这场戏,共拍了342次。

业精于勤,荒于嬉。有位哲人说得好:“胜利的含义就是重新站起来的次数比跌倒的次数多一次,就是名家也概莫能外。”

适时进行事业转换。

美国很有名气的不动产经纪人安德鲁,最初是个葡萄酒推销员。这是他的第一份工作,当时他实在不知道自己除此之外还能干什么,于是他认为自己的目标就是“卖葡萄酒。”

最初,他为一位卖葡萄酒的朋友干活,接着又为一位葡萄酒进口商工作,后来同另外两个人合作办起了自己的进口业务。这并不是出自热情,而是如他自己所说:“为什么不呢?我过去一直在卖葡萄酒。”

可是,无论安德鲁多么努力,生意还是越来越糟。在此情况下,他仍然想努力挽救败局,直到公司彻底倒闭。

安德鲁一直不愿意改行,是因为他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什么。事业的失败迫使他去上一门教人们如何谋生与创业的课。他的同学中有的已经小有成就,担任汽车修理工、银行职员以及小公司经理等。他逐渐意识到,这些人并没有认为他是个“只会卖葡萄酒的人”,而认为他是一个“有才能的人”“多面手”。大家的看法使他猛然觉醒了,他抛弃了自己原来的狭隘想法。

安德鲁在猛醒之后,开始仔细分析、探索从事其他行业的可能性,检查、审视自己到底想干什么,能干什么。最后,他选择了和夫人一起开展不动产业务。

这种改变给他带来的巨大成功,是他从事推销葡萄酒所永远无法获得的。

安德鲁的例子说明:失败会把人推到一个转折关头,而此时的任务是作出下一步的打算。如果仍然以过去的思想来看待未来,那么人生就会变得无路可走。

探索和选择未来的道路,需要的是新鲜的思想,即运用崭新的思维方式去发现、选择新的机会。假如你能扩大视野和选择的范围,就能挣脱人生的羁绊。

在这一点上,循环利用自己的才能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方法。

20世纪福克斯公司的制片人里尔失业后,确信自己的事业从此结束了,因为他认为拍电影是自己唯一能干的事情。直到有一天,他偶然碰到一位老同事,才使他从此改变了原来的想法。

这位与他关系很好的老朋友认真地给他进行了分析:“其实你有很多本事。首先,这么多年来你一直在向总部的家伙们出售电影计划,这表明你是个了不起的推销员;其次,你总能为自己的电影写出最佳广告,在紧要关头把宣传工作搞得很出色,这表明你还有作家的写作能力;除了这些,作为优秀制片人,你还有很强的组织能力。”

听完这番话,里尔打消了原来的消极悲观的想法,从头再来。不久,他就成了一名优秀的电影宣传作家。

专家认为,一个人至少要经过两三次变换,才能最后找到适合自己特长的事业和奋斗目标。失败则给人以重新思考、从错误中解脱的良机,当然,如果你能在遭到失败前就适时转换方向,那是再好不过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