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不可思议的惊天骗局(青少年探索发现丛书)
3211400000027

第27章 谁是艾滋病的发现者:小病毒引起的大骗局(1)

艾滋病,令人闻之色变的可怕疾病,自被发现至今已夺去了数以千万计人类的生命,病死率几乎高达100%,人们畏惧地把它称为“超级癌症”、“世纪杀手”。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一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又称艾滋病病毒),这种病毒虽然小到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得见真颜,但是它不但危害性极大,而且在被发现之初就引起了轩然大波,为了它美、法两国科学家对簿公堂,政府首脑上演“巅峰对决”……殊不知,在“艾滋病病毒发现者”的光环背后,不过是巨大经济利益推动下的一场大骗局。

不可思议指数:★★★

1、未知疾病侵袭人类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是其英文缩写“AIDS”的音译。艾滋病本身不是一种病,而是人体感染了艾滋病病毒(HIV)以后所导致的无法抵抗其他疾病侵袭的状态和综合症状,艾滋病病毒本身也不会引发疾病,它的作用是攻击人体的内脏系统,破坏人的免疫平衡,给其他疾病以可趁之机,进而危及人类生命。1983年,法国医学家吕克·蒙塔尼耶(法语:Luc Montagnier,1932年~)及其助手首先发现了艾滋病病毒,为人类的医学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但是对于蒙塔尼耶自己来说,他的这次“发现之旅”不仅仅是一个曲折的探索过程,同时还是一场捍卫主权的“战争”。

知识链接:吕克·蒙塔尼耶

吕克·蒙塔尼耶(法语:Luc Montagnier,1932年-),法国病毒学家,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世界艾滋研究及预防基金会(World Foundation for AIDS Research)的共同奠基人(co-founder)和国际病毒联盟(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Viral Collaboration)总监(co-directs)。他得到超过20项大奖,包括第三等法国荣誉军团勋章,来思克奖(Lasker Award,1986年),佳德纳基金会国际奖(Gairdner Foundation International Award;Gairdner Award,1987年),和2008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艾滋病的发现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1980年10月,首位被发现的艾滋病患者出现在美国加州。这是一位年轻的男性患者,他患有罕见的卡氏肺囊虫肺炎,免疫系统受损严重,医生们不知病因为何,一时之间束手无策。时隔不久,美国的纽约、洛杉矶和旧金山又出现了二十多个相似病例。由于现有的治疗对他们近乎毫无作用,患者相继死去。

在研究这些患者的病史时医生们发现,他们在患病以前身体都处于健康状态,并且他们都是年轻的男同性恋者,有不同程度的静脉吸毒史。一种疾病如此集中地爆发,这引起了美国卫生部门的注意。正当此时,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简称CDC,下面均按简称行文)又收到了纽约大学医学院发来的报告,上面说明了另外一种罕见疾病的爆发——卡波西肉瘤。

知识链接:美国CDC简介

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是美国联邦政府机构,隶属于美国卫生和人类服务部,是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主干。该中心创建于1946年7月1日,总部位于亚特兰大,是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用来保护国内外美国公民的健康和安全,提供可靠的信息来帮助卫生决策,通过强有力的合作来促进国民的健康,通过改善环境卫生与健康教育来提高美国人民的健康水平的机构。

卡波西肉瘤是一种血管增生所导致的多发性恶性肿瘤,患病者多为60岁以上的老年男性。但是报告上显示最近发现的30多个病例都是性欲活跃的年轻男同性恋者,这与卡氏肺囊虫肺炎非常相似。CDC意识到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和问题的严重性,于1981年7月4日发表了题为《男同性恋者中的卡波西肉瘤和卡氏肺囊虫肺炎》的文章,引起了国际医学界的轰动。CDC在报告中提醒全球医学界密切关注卡氏肺囊虫肺炎和卡波西肉瘤两种疾病的动向,尤其是对男同性恋者群体内免疫系统疾病的关注。

CDC还专门成立了特别工作组,在美国范围内患者比较集中的地区对患者进行访谈,以期能够在调查过程中寻找出可能成为病因的相关因素。调查结果表明:频繁而无节制的性活动是该疾病传播的主要途径,药物和毒品的使用虽然会干扰人体的免疫功能,但却不是致病的元凶。那真正的致病因子到底是什么呢?

医学家们认定这是一种微生物所导致的传染病。根据对现有病例的研究,细菌以其个体大、易查明的特点被排除掉,于是人们又把目光转向了病毒。所有的患者都表现出严重的免疫缺陷和机会性感染,当时已知的能够对免疫系统产生很大影响的病毒有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但它们都不是直接导致病患免疫缺陷的因素。人们越来越相信,这是一种“全新”的病毒所导致的疾病。为了方便进一步研究,CDC暂时将这种病毒命名为“男同性恋相关免疫缺陷综合征”(GRID)。

1982年6月,CDC收到了新的GRID病情报告。这是一位59岁的血友病患者,他与之前病患的不同之处在于他既不是同性恋者也不吸毒。血友病患者的特征是有凝血因子功能障碍,因此他不得不定期输注血液制品。此后,越来越多因为使用血液制品而引发的GRID病例陆续出现,CDC猜测GRID能够通过血液进行传播。凝血因子的生产以新鲜血液为原料,还要经过严格的过滤处理完全除去细菌和其他病原生物后方可使用。而病毒是唯一能够通过过滤的微生物,医学家们由此认为病毒就是引发疾病的元凶。

由于该病毒导致的免疫缺陷既不是先天性因素造成,也不是在人体内变异产生,CDC将GRID正式更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即我们现在所熟知的AIDS(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这是艾滋病的名称第一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

2、AIDS病毒初现真身

艾滋病被确认后,这一世界性传染病立即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在国际病毒学界也引发了一场鉴定和辨别艾滋病病原体的竞赛。在法国巴黎的巴斯德研究院,杰出的病毒学家吕克·蒙塔尼耶带领着他的研究小组也开始了关于艾滋病的研究。

知识链接:巴斯德研究院

巴斯德研究院,成立于1888年11月14日,是一个公益型基金会,创始人是法国微生物学家路易斯·巴斯德。路易斯·巴斯德开辟了微生物领域,创立了微生物生理学,被誉为“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研究院秉承了巴斯德的研究方向和学术精神,使这门科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这里,诞生了多位著名的微生物学家和诺贝尔奖获得者,如鼠疫杆菌的发现者耶尔森、细胞免疫学的创立者梅契尼科夫、发明了蛇毒抗血清制备方法的阿尔贝·卡尔梅特等等。

1982年12月,蒙塔尼耶接触到了一位患有淋巴结病变的男同性恋者,这是一名正处在艾滋病无症状感染期的患者。蒙塔尼耶从他身上取出淋巴组织并切割成四块,在细胞培养专家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法语:Franoise Barré-Sinoussi,1947年-)的帮助下进行研究。

知识链接: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

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法语:Franoise Barré-Sinoussi,1947年-),法国病毒学家,巴黎巴斯德研究所逆转录病毒感染调控研究小组主任。1983年,她和同事吕克·蒙塔尼耶等合作发现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于2008年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分享一半奖金。此外,她还于2006年获得第四等法国荣誉军团勋章。目前她是巴黎巴斯德学院病毒部的教授,同时担任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HIV)的顾问。主要从事反转录病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