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白话紫禁城
3210400000030

第30章 各类攒尖顶

精美的宫殿建筑,儿是属于各类攒尖顶,从等级上来说也是属于高级的。例如,紫禁城的“三大殿”的中和殿,此“殿南向,宽、深各五间,平面呈正方形,建筑面积580余平方米。单檐四角攒尖顶。”

惠风亭,在紫禁城西部,建福宫后。建于清乾隆五年(1746年)。平面呈正方形,重檐四角攒尖顶。

倦勤斋,在紫禁城外东路宁寿宫花园(乾隆花园),符望阁北,居花园北端。两侧有游廊与符望阁相接。建于清乾隆年间,仿建福宫敬胜斋形制。南向,通有九楹。正间没宝座。西室西部建有小戏台,东向,方形,四角攒尖顶。

雨花阁,一作雨华阁。明代属隆德殿。在紫禁城两部,慈宁宫北,中正殿、宝华殿南,延庆殿西,寿安宫东,寿华门内。建于乾隆年间,为宫中喇嘛教建筑。阁三层,南向。三重顶式,色各异。上层为四角攒尖顶。

《北京旅游》一书中指出:“天坛祈年殿属攒尖顶。”

紫禁城角楼,紫禁城垣四隅各一座,为瞭望警戒而设,兼有明显装饰意义。平而呈曲尺形,中央方形亭楼三开间,四出抱厦。黄琉璃瓦,三重檐。上层楼由四角攒尖顶和歇山顶结合组成,四面亮山,呈十字脊,中设镀金铜宝鼎。中层檐为歇山顶。

紫禁城角楼建筑相当特殊,典型复杂,其特征是角多、面多、脊多。也就是说,全顶计有翼角28个,亮山10面,脊72条。所以,人们说紫禁城角楼,是“九梁十八柱七十二脊”,显然将阳数受崇的九之“天数”——九和八九的倍数七十二,相当有创造性地恰到好处地都运用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