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白话紫禁城
3210400000019

第19章 君臣议定都

春分日的第二天,朱棣和姚广孝二人仍然来到旧都城皇宫里的奉天殿,君臣二人刚坐下来,偏巧这时奉天殿的殿顶前沿上,一对喜鹊喳喳不停地叫,引起了朱棣的兴趣,他跟姚广孝说:“宫殿顶前沿上有两只喜鹊喳喳喳地叫,两只喜鹊给咱们报喜来了;自古人们说:早报喜,晚报财!现在正是早晨!”朱棣说到这儿,稍稍停了一下说“喜鹊也前来给咱们报喜,亦是天意!今天咱们君臣商讨的大事,就是定都北平(北京)的问题。不言而喻,当然是件非常重要的大事!所以喜鹊亦前来喳喳叫,给咱们君臣报喜,给咱们大明王朝报喜!”

朱棣说到这儿,姚广孝接上话茬说:“喜鹊,自古传说就助人为乐!织女七夕当渡河,以鹊为桥就是一例证。每年七月七日,牵牛织女会天河,就属于古代神话,所以唐代诗人杜甫在《牵牛织女》诗云:‘牵牛出河西,织女处其东。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姚广孝的话刚说完,朱棣接着说:“是呀!鸟类中‘喜鹊’对天气规律性的变化,其反映亦比较典型。冬天,多刮寒冷的北风,而喜鹊与众鸟格外不同,却能本能地将在树上搭的巢窝门留在南面,即向南开,向阳,故云鹊知所向。用古人的话说叫做‘鹊始巢’,并被选列入了七十二候,作为小寒节气二候的候应。显然,鸟类中的喜鹊对农业节气做出了可喜的贡献!”

“今天,咱们君臣商讨的大喜事儿,就是定都北平(北京)的重要大事!朕来问你思索过没有,朕为什么要定都在北平(北京),而不是定都在南京?”姚广孝听了朱棣说的话,立刻反问道:“臣听了皇上的话,心里觉得话里有活,话中有言,臣觉得,皇上已经有胸有成竹的考虑和打算了!皇上能够说得相当完整的一套内容,来说明为什么要定都在北平(北京),而不是定都在南京?既然是这样,且还是请皇上先说,然后臣补充一下就行了!”

朱棣听了,心里很高兴,说:“是呀!让你猜着了,朕这些天来,一直脑子里琢磨为什么要定都在北平(北京),而不是定都在南京,经查找资料和阅读有关的书,朕在脑子里确实逐渐形成一套想法和认识!”说到这儿,稍稍停了一会儿,喝几口茶水,然后接着说:“父皇之所以建都南京,而不是建都北平(北京),为什么?父皇当时的实际情形是1368年建都南京,国号明,年号洪武。建都南京时候元大都尚未攻取,而是在同年攻克大都(今北京),推翻元朝统治,以后逐步统一全国。可见父皇建都南京是很有道理的!”朱棣说到这儿,端起茶碗,又喝了几口茶水,然后继续说:“自朕取得天下后,可就不同了,父皇推翻了元朝,又逐渐统一了全国,打下牢不可破的江山,所以完全有条件建都北平(北京),这是一;二、朕对北平有深厚情感,因为受封燕王镇守过北平;三、朕认为北平是宝地,为什么今日称北平,古时候称幽州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是天府之国。而太行之山自平阳之绛西来,北为居庸,东入于海,龙飞凤舞,绵亘千里,重关峻口,一可当万。独开南面,以朝万国,非天造此形胜也哉!”朱棣接着说:“还有‘燕山之地,龙蟠虎踞,形势雄伟。南控江淮,北连朔漠,驻跸之所,非此不可。’还有‘幽州在渤碣之间,其地负山带海,风气刚劲,自古为用武之地。”’朱棣涛涛不绝地说着,又突然稍稍停了一下,欢喜地加重语气说“你想想看,朕出于上述的一些认识和考虑要定都北平(北京),有没有道理?”

姚广孝听了深深感到朱棣说的非常好,非常有道理,立刻回答说“皇上说的不仅非常有道理,而且说的非常准确,看的非常准,看的非常长远,看的恰到好处,臣赞同和支持建都北平(北京)!”姚广孝话说到这儿,停了一下,端起茶碗,连着喝了几口茶水,然后说:“皇上该说的臣没有什么可说的!不过臣可比历史上的情形,补充一下就是了!

“从我们的祖先黄帝先说起吧!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汤鹿之野(今北京地区),遂擒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指黄帝)为天子(意指真龙天子)代神农氏。黄帝定都于汤鹿。历史发展演变到武王克殷反商,未乃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武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高祖自将击之,得燕王臧茶。八月立卢绾为燕王。到辽代时,乃以幽州为燕京,汉王显十一年为全同元年,更其国号大辽。元世祖定大兴府为大都。洪武元年八月,大将军徐达,副将军鄂国公常遇春、偏将军傅友德、康茂才、薛显等克元都。师至齐化门,将军尹坚执长刀突阵,生擒元金虎符两将,元兵辟易,逐命将填壕登城而人。诏改元都为北平府,设北平行中书省,并燕山、大兴、永清等六卫,隶兵三万。命指挥副使孙兴祖、华云龙兼北平行省参知政事,守之。洪武二年九月,大将军徐达攻改元都安贞门为安定门,建德门为德胜门。”

姚广孝说到这儿,有意停了一下,然后向朱棣用请示的语气说“北平宝地,历史发展演变的情形,大体上是这样的,不知臣归纳概括得对不对,请皇上谕示!”

朱棣听了,立刻回答说“你是一位很有学问的人,归纳概括得相当好!朕佩服!就定都北平(北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