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建筑趣谈老北京古建筑
3209200000020

第20章 北海公园(2)

御制塔山南面记 承光殿之北,跨太液为桥,南北各有坊,南日积翠,北日堆云。过堆云坊即永安寺,殿曰法轮。殿后石磴拾级而升,得稍平道,左右二亭,曰引胜,日涤霭。复因回叠石中,仍拾级左右各为洞,玲珑窈窕,刻峭摧萎,各极其致,盖即所谓移艮岳者也。穿洞而上,适与拾级而上者平。洞之上,左右各有亭覆之,日云依,日意远。平处为佛殿,前曰正觉,后曰普安。两厢各有殿,东日圣果,西日宗镜。又自永安寺墙之东缘山而升,路中有振芳亭,再升为慧目亭。稍西则顺治年间建塔碑记及雍正年间重修碑记。复略升则进普安殿之东廊矣。其寺墙之西,亦缘山而登,半山有亭,匾日蓬壶挹胜,再登则为悦心殿。偶临塔山,理事引见恒于此。其后为庆霄楼,每逢腊日奉皇太后观冰嬉之所也。悦心殿东侧书屋为静憩轩。转石屏入墙门,则仍普安殿。自殿后陟石阶将百磴,即山顶,白塔建于此。塔前琉璃佛殿曰善因。考日下旧闻,山顶为广寒殿,盖即建塔之所。山中为仁智殿,则今普安佛殿是。塔后列刹竿五,或谓之转梵经,或谓之资嘹远。其下为藏信炮之所,八旗军校轮流守之。盖国初始定燕京,设以防急变者。雍正年间复申明其令,载在史策,其发信炮金牌则藏之大内。予因思之,比及藉此知守,其失守已多矣。然而睹此知惧,凛天命,畏民礨,戒盛满之志,系苞桑之固,则信炮之制岂非祖宗之良法美意万世所当慎守者乎!

白塔山西面又有哪些装景建筑呢?这里将“御制塔山西面记”的原文转引出来。《日下旧闻考·国朝宫室》里的原文:

御制塔山西面记 室之有高下,犹山之有曲折,水之有波澜。故水无波澜不致清,山无曲折不致灵,室无高下不致情。然室不能自为高下,故因山以构室者,其趣恒佳。庆霄楼既据山之高,楼西缘廊而降有二道,其一向南不数武为一房山,盖房中覆湖石成山云。历磴以下为蟠青室,回廊环其外。缘廊北降,达山之西,凭廊向南,俯睇有深渊。东则山之西脚,而山半腰有亭曰揖山,乃从悦心殿西角门而出者。其下峭壁插入,滉然靓然,若龙湫之有神物也。波与太液通,石桥锁其口。桥之南,步堤东转,可通悦心殿及永安寺前。桥之北则琳光殿前,为山西总路矣。又其一转而北,有亭焉,曰妙矍云峰,历石磴而下则水精域。其下有古井,古井向有记,辟诸家记载谓引金水河转机运爽斗之非,及辇土压胜之谬。凡山之阴、山之麓所为屈注飞流,线溪亩池,皆绠汲此井以成其势。水精域之下为甘露殿,又下为琳光殿。则就平陆,为山西之路。转而北为阅古楼,楼壁砌三希堂法帖碑版,攀梯而登,与地平。稍北则亩鉴室,窗临清池,即凿山溪引古井之水也。阅古楼后楹平临山溪,石桥驾其上。度桥有小石亭,梁柱皆泐诗。过亭,啥岈崩屴,径只容人,摄齐而上,出岩墙门,与庆霄楼后门相望,而山西之景略毕。

下面谈谈“御制塔山西面记”里提到的装景点缀性建筑。

阅古楼 其位置在白塔山西坡山脚下,是两层楼宇,上下各25间,其特征是左右环抱,成半月形。阅古楼,其楼上存放着乾隆年间摹刻的《三希堂法帖》,是中国著名的书法艺术石刻珍品。

不仅如此,1747年,乾隆皇帝将三王墨迹,以及魏晋以来的名家墨迹编辑成册,定名为《三希堂法帖》三十二卷,并下谕旨,命人分刻在495块石板上,又将刻板嵌入阅古楼墙壁。可以说,阅古楼石刻,是我国历代书法的重要汇编。其刻术非常精巧,其刀锋清晰,成为我国书法艺术中的瑰宝。

对白塔山西面装景点缀性的景观阅古楼,《日下旧闻考·国朝宫室》里,亦还作了补充性的记载:

[臣等谨按]阅古楼额为皇上御题,乾隆丁卯岁以内府所藏魏晋以下名人墨迹钩摹勒石,御定为三希堂法帖三十二卷,既成,嵌石楼壁中。楼后层有额日翠涌虹流。

不仅如此,《日下旧闻考·国朝宫室》里还记载:

乾隆十九年御制阅古楼诗 三希堂法帖石刻既成,作延楼于琼华岛之西麓,嵌石壁间,用期贞固。因名曰阅古,而系以诗:

宝笈三希萃法珍,好公天下寿贞珉。

楼飞四面开屏障,神聚千秋作主宾。

不杂赢刘夸博广,略存魏晋要精真。

游丝灯影参元契,大块文章沆瀣津。

白塔山北面的装景也没有离开与楼阁、廊、亭、堂相配合。这里先将临水游廊和漪澜堂谈一谈,然后再将《日下旧闻考·国朝宫室》里记载的“御制塔山北面记”的原文转引出来。

临水游廊 白塔山北面的装景。在白塔山北坡,其山脚则临湖环山,组成了一组呈半圆形的整体建筑群。据说,是乾隆皇帝下谕旨,仿照金山汇天寺而进行修建的。沿湖岸以漪澜堂为中心,营建了一套60间延楼和60间临水游廊,东起倚晴楼,西止分凉阁,非常美丽,宛如一条彩带。当游人漫步廊间,随着游廊的忽直忽折、忽开忽合,白塔山及北海的各种美丽的画面层出不穷,很自然就映入了人们的眼帘。

漪澜堂 昔日是帝后们登舟泛湖的码头。不仅如此,据说,乾隆皇帝常常在这里垂钓,并将其钓得的鱼,送到后堂烹食。参与修建圆明园的西洋画家郎世宁、蒋友仁等,亦常被皇帝召到漪澜堂赐宴。后来,据说一些达官重臣们也常常找出各种借口,在漪澜堂设私宴。

对白塔山北面装景点缀性的建筑——漪澜堂,《日下旧闻考·国朝宫室》里,亦还作了这样补充性的记载:

阅古楼北为漪澜堂

[臣等谨按]漪澜堂据琼岛北麓,规制略仿金山,五楹北向,堂后左右有过山石洞。堂内联曰:萝径因幽偏得趣;云峰含润独超群。……西暖阁联曰:四面波光动襟袖;三山烟霭护壶洲。堂后檐额日秀写蓬瀛。阅古楼岩墙门出转东则邀山亭。又东北则酣古堂,三楹西向。倚石为洞,循洞而东,有屋三楹,前宇后楼额日写妙石室。联曰:石缝若无路;松巢别有天。

……

乾隆二十四年御制漪澜堂诗:

春冰未泮湖,春气已昭苏。

仙木吉祥御,绮屏瑞霭扶。

获金不殊地,浮玉宛成图。

比似新丰市,胡宽底藉乎?

乾隆二十七年御制雪中漪澜飞诗:

昨吟琼岛兆佳阴,喜罩祥曩塔影森。

太液漪澜虽迟待,金山消息已侵寻。

千岩素镂玲珑窍,万木葩生清净林。

一咏江天游目句,先期浮玉此登临。

下面,将《日下旧闻考·国朝宫室》里记载的“御制塔山北面记”的原文转引出来。其原文为:

御制塔山北面记 自阅古楼岩墙门出,转而东,则邀山亭,又东北则酣古堂。堂之东室倚石洞,循洞而东,则写妙石室。堂与室之南皆塔山之阴,或石壁,或茂林,森峙不可上。而室之东间乃楼也,踏梯以降,复为洞。窍□窱窅映,若陶穴,若嵌□,旋转光怪,不可殚极。若是者行数百武,向东忽得洞门,出则豁然开朗。小厂三间,日盥岚精舍。而其南则仍石岩陡立。然羊肠之径可以跻而上达看画廊,廊属山东景,兹不复缀。自精舍转而北,至环碧楼缘飞廊而下,则嵌岩室,折而西小山亭额日一壶天地,西扇面房额曰延南薰。其盘岚精舍之西,由洞门北行数十武,亦达扇面房。自房而西为小昆邱;盖亩鉴室水盈池则伏流不见,至邱东始擘岩而出,为瀑布,沿溪赴壑而归墟于太液之波。又西为铜露盘,铜仙竦双手承之,高可寻尺,此不过缀景,取露实不若荷叶之易,则汉武之事率可知矣。又西为得性楼,为延佳精舍,为抱冲室,为邻山书屋,名虽殊而因高以降,或一间,或两架,皆随其宛转高下之趣而各与题额。又自亩鉴室北墙门而出,缘山蹊亦可达此。至邻山书屋则就平地廊接道宁斋矣。其东乃漪澜堂,盖山之北以堂与斋为主室,而围堂与斋北临太液,延楼六十楹,东尽倚晴楼,西尽分凉阁,有碧照楼、远帆阁分峙其间,各对堂与斋之中。南瞻率堵,北頫沧波,颇具金山江天之概。故登楼与阁,偶有吟咏,无不以是为言。由漪澜堂而东,则莲华室以奉大士及妙法莲华经得名。出墙而南,则为塔山东面之境矣。若夫各室内或题额,或联语,率铭意寄兴,无关于景概之全,斯则不悉载。

至今在北京北海公园内,白塔山北麓山腰上有一座方形高台,周围雕石设栏,中间竖着一根高达数丈的汉白玉柱,柱身满雕蟠龙花纹,柱顶立一铜人,双手高托一个荷花形大铜盘。据说,这个“铜人”,就是汉武帝刘彻时期“仙人承露盘”珍贵的遗物。

白塔山东面与西面、北面、南面一样,仍离不开使用亭、廊、殿等点缀性建筑来装景。例如有:画廊、交翠庭、石洞、见春亭、智珠殿等。这些建筑,在“御制塔山东面记”里,都一一作了叙述。其原文为:

御制塔山东面记 因旧置而修饰之谓之沿,易新建而创为之谓之革。山之南,沿者多而建者少;山之北,革者夥而置者稀。然东北泐琼岛春阴之石幢虽出于新建,亦实述其旧置。由石幢登山径为看画廊,其上则交翠庭。庭之下、廊之侧,攀援石洞以出为古遗堂,对之者,峦影亭。自堂蹑梯以下,仍依洞以出为见春亭。遂循东岸可至半月城前。而自交翠庭步岭路至智珠殿者,分左右阶而下,亦达半月城前。盖殿原据城上,埤堄即平殿基也。过石桥则陟山门,而白塔山四面之事备矣。白塔建自顺治八年辛卯,至于今盖百有二十年矣。夫士民之家尚以肯构为言,况兹三朝遗迹,地居禁苑,听其荒废榛秽为弗当。然予自辛酉、壬戌之间,始稍稍有所葺建,至于今凡三十年,而四面之景始毕成为之记。虽云发内帑以徐为之,然而视春明梦余录、日下旧闻所载有过之无不及矣。知我罪我,吾岂能辞哉!

对白塔山东面装景点缀性的一些建筑物,《日下旧闻考·国朝宫室》里,则还作了补充性的记载,例如:

由白塔东下至山足为智珠殿,殿后缘山径折而北为交翠庭。

[臣等谨按]智珠殿三楹东向供文殊佛像,恭悬皇上御书额曰般若香台。联曰:塔影迥悬霄汉上,佛光常现水云间。交翠庭二楹联曰:波光入窗淡;草色护阶新。

乾隆二十三年御制交翠庭诗:

择向开庭更向山,萦青攒黛锁孱颜。

春阴琼岛疑迷路,只在碧琳天地间。

……

[臣等谨按]洞门上石刻真如二字,小楼内联曰:天阔云非系;波空月自明。庭之下,廊之侧,攀援石洞而出为古遗堂,三楹,北向。联曰:秋月春风常得句;山容水态自成图。对之者为峦影亭,门额曰梢云,日霏玉。古遗堂下为见春亭。

[又按]由看画廊折而东至山麓,有石碣恭刊御书琼岛春阴四字,为燕山八景之一。

……

见春亭在琼岛春阴石碣之南,自智珠殿至此为塔山东面之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