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建筑趣谈老北京古建筑
3209200000018

第18章 浅谈造园装景

北京的造园装景是在秦汉造园装景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成的。所以,这里有必要先谈谈造园装景,始于秦汉时期的基本状况以及后来造园装景的发展过程。

秦汉时期,造园装景已经基本上形成格局。秦代出现的规模最大的一处造园装景是著名的上林苑及其建筑在上林苑中的阿房宫。

秦代时的御苑上林苑,是属于非人为的自然环境与人所为造园装景性质的皇家苑林。在苑林内,建有“阿房宫”,其基本情形,究竟怎样呢?可分别将“上林苑”和“阿房宫”,先作简要的介绍。

上林苑是古宫苑名。有关林苑的建置,一为秦都咸阳时置,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营建朝宫于苑中,阿房宫即其前殿。汉初荒废,高帝(公元前195年),许民入苑开垦。武帝时,又收为宫苑,周围至二百多里,苑内放养禽兽,供皇帝射猎,并建有离宫、观、馆数十处,司马相如《上林赋》极言其侈。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及周至、户县界。一为东汉置。故址在今河南洛阳市东、汉魏洛阳故城西。《后汉书·明帝纪》:永平十五年(公元172年), “车骑校猎上林苑,即此。”

阿房宫是秦代时著名的古建筑。宫的前殿筑于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遗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阿房村(俗名郧邬岭)全部工程至秦亡时犹未完成,故未正式命名,时人因其前殿所在的地名为阿房,故被人们称之为“阿房宫”。阿房官规模相当宏大,据《汉书·贾山传》中载:其“东西五里,南北千步。”其前殿,为“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史记·始皇本纪》)秦亡,为项羽所焚毁。现尚存高大的夯土台基,高约7米,长约1000米。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里记载,则是出自秦始皇好大喜功的思路,即秦始皇认为“以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吾闻周文王都丰,武王都镐,丰、镐之间;帝王之都也[指秦都成阳]。乃营朝宫谓上林苑中”。所以,秦代时才会出现规模最大的一处宫苑 一上林苑。上林苑的出现,有力的说明了秦始皇好大喜功。

既然上林苑中的装景,其重点建筑为阿房宫。那么阿房宫这座装景的重点建筑,其具体的情形,究竟是怎样的呢?

总的说来,可作这样的归纳概括,即正如占籍《辅黄图》卷之一、《史记·秦始皇本纪》、《长安志》引《三辅旧事》里所指出的:

阿房宫为朝宫之前殿,亦称阿城,始建于秦惠之王时,宫未成而惠文王死。秦始皇广其宫,规模三百余里。离宫别馆,引山跨谷,辇道相属,阁道通骊山八十余里。表南山之巅为阙,络樊川以为池。

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谓属之成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

不仅如此,“阿房前殿以栏为梁,以磁为门”(引自《中国园林史》),可以防止私携兵器的人入宫。阿房宫前,紧有十二个重千斤的铜人,是来源于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从民间收缴的兵器融化后而铸成的。对此,《三辅黄图》里作了记载,指出秦“销锋镝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人,立于宫门。”《三辅旧事》里,亦云:“秦作铜人,立在阿房殿前,……。”

秦代时的上林苑是由多种建筑形成而组合的庞大的建筑群,殿堂廊庑、园林池囿相隔其间,为当时天下的宫苑之冠。

上林苑中的重点建筑阿房宫,其造园装景的建筑群,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杜牧在《阿房宫赋》里,将阿房宫装扮得如何宏伟壮观描绘得淋漓尽致,《赋》中云: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成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困困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几千万落。

然而,最后必需说明的是,由于历史上的原因,出现了著名的楚汉之争,其具体的就是说,阿房宫,其工程直至刘邦、项羽入关中时尚未结束。项羽入关中后,移恨于物,所以将阿房宫及其所属的一些建筑付之一炬,“火烧三月不灭”(《史记·项羽本纪》中载),使秦代辉煌壮丽的皇家宫苑全部毁坏。但阿房宫前殿遗址,至今尚存,大体上位于今陕西西安市郊赵家堡大古村之间,其夯土台基东西长达三里,南北宽约一里余,高出地面六至七米。

在秦时的旧苑上林苑的基础上,到了西汉时,继续扩大建造。西汉的御苑上林苑不仅规模大,而且苑中的建筑物亦相当繁多。例如《长安志》引《关中记》云:“上林门十二,中有苑三十六,宫十二,观二十五”等。

上林苑 西汉时的御苑上林苑内,其装景,点缀性的建筑,可以说相当繁多。所以,这里只能举些例子,说明问题。

其例一:

据《三辅黄图》卷之四中载:

甘泉苑,武帝置。缘上谷行,至云阳三百八十一里,西入扶风,凡周回五百四十里。苑中起宫殿台阎万余所,有仙人观、石阙观、封恋观等。

其例二:

据《三辅黄图》卷之四中载:

御宿苑:“在长安城南御宿川中。汉武帝为离宫别馆,禁御人不入。往来游观,止宿其中,故日御宿。《三秦记》云:‘御宿园出粟,十五枚一胜。大梨如五胜,落地则破。其取梨先以布囊承之,号日含消,此园梨也。’”

其例三:

据《西京杂记》卷三中载:

思贤苑:孝“文帝为太子立思贤苑,以招宾客。苑中有隍六所。客馆皆广庑高轩,屏风帏褥甚丽。”

其例四:

据《三辅黄图》卷之四中载:

博望苑:“武帝立子据为太子,为太子开博望苑以通宾客,《汉书》曰:‘武帝二十九乃得太子,甚喜。太子冠,为帝博望苑,使之通宾客从其所好’。又云:博望苑在长安城南,杜门外五里有遗址”。

其例五:

据《三辅黄图》卷之四中载:

“汉西郊有苑囿,林麓薮泽连亘,缭以周垣四百余里,离宫别馆三百余所。”

乐游苑:建于汉宣帝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春,在杜陵西北的乐原上,“乐游苑自生玫瑰树,树下多苜蓿。苜蓿一名怀风,时人或谓之光风,风在其间常萧萧然。日照其花有光彩,故名苜蓿为怀风,茂陵人谓之连枝草。”

其例六:

据《太平寰字记》卷二十五中载:

宜春下苑,在京城东南隅,武帝时建,内有曲江池。其“曲江池,汉武帝所造,名为宜春苑。其水曲折有似广陵之江,故名之。”

汉代的皇家御园上林苑里的装景离不开水,例如:昆明池,它开凿于汉武帝元狩三年(公之前120年),在上林苑诸池中其规模最大,亦最著名。上林苑里,人为胜质的昆明池,其位置在长安西南,周围四十里。原系为练习水战而开凿的。对此《汉书·西南夷传》里,作了这样的记载:

“天子遣使求身毒国市竹,而为昆明所闭。天子欲伐之,越巂昆明国有滇池,方三百里,故作昆明池以象之,以习水战,因名曰昆明池。”

不仅如此,据《食货志》里也记载:

“时越欲与汉用船战逐,乃大修昆明池也。”

《汉书·武帝纪》里,亦云:

“元狩三年,减陇西,北地、上郡戊卒之半,发谪吏穿昆明池。”

汉代的皇家御苑——上林苑里,装景点缀性的昆明池,还与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有关,例如:

《三辅黄图》卷之四引《关辅古语》云:

“昆明池中有二石人,立牵女,织女于池之东西,以象天河。”

不仅如此,东汉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张衡在《西京赋》里亦云:“昆明灵池,黑水玄沚,牵牛立其右,织女居其左。”

那么,牛郎和织女这两尊石像,现在究竟在什么地方呢?据《中国园林史》一书中写到:

“现距西安城西约二十里斗门镇东南,有一所小庙,俗称石爷庙。庙之东三里在北常家附近田间另有一所小庙,欲称石婆庙。两庙中各有一尊石像,皆属汉代昆明池遗物。石爷即牵牛像,高约三点三米,石婆即织女像,高约一点九米。”

总而言之,自秦始皇始,历代帝王都非常重视和讲究造园装景,其事例就相当多了,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