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风水好名字好前程大全集(超值金版)
3208000000015

第15章 好名标准,什么样的名字才是好名字(2)

在给人起名时,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名字是让别人叫的,这就得考虑别人是否认识的问题。有些人的名字特难认,连学校的老师都得查字典。记得有个叫张蠡的朋友,初次见面时他告诉我,“蠡”字音“梨”,可第二天我又忘了这字该念什么。现在有些人觉得给孩子取名越深奥越好,越生僻的字越高深,其实不然,生僻的字不一定有深刻的含义,而生僻的字最大的缺点就是不好认,有时还不好写。有些人给孩子取名时翻“康熙字典”,拣难认的字用,以追求名字的深刻含义,却没想到好认和好写的问题。名字过于生僻,会带来不少麻烦,首先就是别人不认识,念错了就可能闹出笑话。而且如果一个小孩儿的名字笔画太多,孩子写名字的时候就费劲了。给孩子取名字要用规范字,不能用自造的字,过去有人用自造字取名字,在铅字时代影响还不大,可如今是计算机时代,计算机里没有自造字,会带来不少麻烦。办个公证,护照,身份证什么的,会遇到很大的麻烦。名字要有一定的内含,这是中国人取名的传统。你要是希望孩子成为音乐家,就不妨让他叫韵生,意为他是在乐声中孕育的。如果您想让孩子长大当海军可以叫他龙海,希望他像龙一样在海上驰骋。给女孩子起名,最常见的是以美为内涵的名字。现在女孩子靠本事成名成家的大有人在,应变把女孩子摆在与男孩子平等的位置上,在起名时开拓新的思路。

好名字要字形赏心悦目

名字是人们相互交往的一个重要工具,而且在很多场合,往往影响人的第一印象。有的字眼给人很庸俗,浮浅直露的感觉,比如“财旺”,“大富”,“双喜”,“柱子”,“富贵”,“翠姑”等,很容易让人误解,显得有些粗俗,土里土气。名字不同于乳名,是要在孩子出生15天内报请户籍机关登记的法定本名,要用一辈子,以后除非符合更改本名条例规定,名字一般是不准随意改动的。因此,给孩子起名选字一定要慎重,以免将来改名麻烦。人们不大容易把”大妞”与时髦,聪慧的现代知识女性连在一起,也不会把“慧智”与一个目不识丁的文盲视为一体。太土的名字,在文学的意义上却有大俗即是大雅的表现,譬如我国青年诗人王小妮,有俗中见雅的效果。还有“珍妮”来自美国的著名小说家,它对于我们现代的女性都是十分适宜的。这种对起名文化的高层次的把握,需要深厚的知识底蕴。它多来源于文化阶层。

在起名时,字形要注意选择,姓于名的字形要配合适当,笔画不要差距过多,不要选择笔画繁重难于书写的字。还要尽量避免相同的偏旁、部首,以免给人有重复单调感。有的人愿意用与自己姓氏相同的部首偏旁的字起名,如江海洋、王玉全等,这种名字就存在这个问题。

字的长短肥瘦,强弱虚实也是个需要考虑的内容,命弱性柔之人要采用阳刚之字为名,命强身旺的人影选择阴柔之字为名。

好名字要读音铿锵洪亮

每个人的姓名虽然只是几个文字的组合体,但由于中国文字的繁多绮丽,所以好的名字就带有一种悦耳醉心的旋律美,具有曲线叠合的音响效果。利用读音优势起一个好听响亮的名字,成了一种技巧,名字要富有乐感,叫得上口,听得清楚,否则名字就不能很好地体现出交往功能。因此,在起名时,名字除了要好认外,还要符合中国汉字的发音规律,也就是要读起来上口,不能跟绕口令似的。一般来说,两个字的名字,如果前面的字是上声或去声,后面的字就应该是平声。三个字的名字对语音的要求就更高一点,如果四声安排得不好,读起来就不顺。比如三个字都用上声,如沈海埂,读起来就别扭,好像不能一口气读完似的。三个字都用去声也不好,如宋兆盛,读音不好听,不如叫宋兆年好听,因为年是平声。

1.避免姓和名声母和韵母相同

例如:“汪”(wang)是由“乌”(W)昂(ang)所拼写成的,取名时不宜为“汪文威”(wangwenwei)三个的字母相同,读起来很不顺口。“包波帮”也犯了同样的毛病。如果将两个名字互换一字,改成“汪伯威”和“包文帮”或“汪文威”和“包伯威”,便动听得多了,相邻两字的声母尽量避免相同,读起来才上口。同样的,韵母也要注意这个问题。

韵母是指一个汉字的音节除声母外其余的音素。在起名时,如果名字的韵母相同,读起来也不会响亮。如“张广旺”(韵母都是ang),因此这个名字叫起来就不太好听,又如“于玉秋”等也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声母相同,韵母再相近,那么这个名字读起来会更费劲,比如:南尼兰、孙存春这样的名字会很拗口,要想名字响亮,选择韵母很关键,选择后鼻音的韵母读起来会很响亮,如良、昂、光、鹏、东之类的含后鼻音韵母的字尤其响亮。只有这样的名字读起来才顺口。听起来也更悦耳。

2.避免姓名的字音与不雅之词句音

名字读起来要清晰、明亮、顺口,不要读起来死气沉沉,甚至拗口。尤其不要起谐音不雅的名字,有些人的名字,表面上看非常高雅,但由于读起来会与另外一些不雅的词句声音相同或相似,便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嘲弄和戏谑,成为人们开玩笑的谈资,产生某种喜剧效果。这种词语可分为两类:

(1)生活中某些熟语

例如:卢辉、何商、朱石、陶华韵等名,看字义都很文雅,但容易在口语里读成炉灰、和尚、猪屎、桃花运等。

(2)贬义词

例如:李思,韩渊,史诗,杜子达等名,看字义都很文雅,但容易在口语里读成你死,喊冤,死尸,肚子大等。

《清稗类钞》中就曾记录了“慈禧恶王国钧之名”一段典故:说的是江苏才子王国钧,清同治戊辰年进士,殿试已列入进呈御览的前十本卷子。等到送呈时,慈禧因王国钧三字之音与“亡国君”相同,触痛了自己的心事而非常恼火,于是将其扔在一边,不予理睬。后来随便给了他一个闲差,在山阳县当了教育工作者二十多年。后因才能卓异,被选为云南某县令,可未到任就死掉了。

3.避免姓名的平仄声相同

尽管名字只有几个字,但声调的作用却不容忽视,也就是说平仄声不能相同,平仄声是一个音节的拍子,是音波的音高范围内的一种属性。现代汉语不讲平仄,以四声论之。所谓四声是指平、上、去、入。

一般来说,两个字的名字,如果前面的字是上声或去声,后面的字就应该是平声。三个字的名字对语音的要求就更高一点,如果四声安排得不好,读起来就不顺。比如三个字都用上声,如沈海埂,读起来就别扭,好像不能一口气读完似的。三个字都用去声也不好,如宋兆盛,读音不好听,不如叫宋兆年好听,因为年是上声。所谓四声是指平、上、去、入。

例如:柳景选三个字全是上声,读起来很绕口,便不如柳敬官好听。张书襄都是平声,便不如柳敬官好听。张书襄都是平声,便不如张叔向好听。纪仲宪都是去声,不如纪忠贤好听。

好名字要蕴意明朗典雅

名字要有意义,表达思想。

起名字之前,先要确定准备在名字中寄寓什么意思。在一般情况下,有些人往往把这个问题考虑得过于简单,无论雅俗,总在康、福、仁、显、智的概念下徘徊,然后选定一个符合该意思的词而名之。

其实,命名之前的立意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在实际起名的时候,往往有几种立意在脑中盘旋,还会互相交叉缠绕,令人拿不定主意。

把什么意思寄寓到名字之中,往往因人而异,但也有相同的。如果不假思索,贪图省事,从现成的字、词中拾捡,不是言不达意就是平淡无奇。

立意就是构思,要把灵感汇成语言,并非一件易事。不同的社会地位,不同的思想观点,不同的文化程度,不同的生活经历,不同的经济条件,不同的家庭成员和社会关系等等,都会造成不同的立意。

书香人家,多望子女学业成就,命名为“冠柔”、“文良”、“明睿”之类;风云人物,多望子女胸怀大志,故名为“枕毅”、“尧中”、“宏远”之类;治业经商之家,多望子女一帆风顺,名作“吉昌”、“惠昌”、“化善”、“曲成”之类……各人观点不同,对子女的期许也不同,立意也迥然各异。

这里谈“立意”,并非欲代人立意,而是从实用角度谈谈立意应注意的问题。

立意,就是把想使子女的名字表达什么思想,含有什么意义确定下来。万物之爱,莫过于母爱。这并不是说父亲不爱子女。父亲和母亲所不同的是:父亲常具有男性的冷静,属理智型;母亲常具有女性的热诚,属感情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期望或许有些不同。但对子女的爱心却是相同的。

近年来,人们给子女命名多重意而不重字,“涛”、“丽”、“大伟”、“小敏”、“小华”等名比比皆是,甚至一些俚俗的乳名也作“正名”使用。

乳名、亦称小名,父母为称呼方便而起,多含亲昵之情(如芳芳、小妮等);有的父母爱之过度,亲呢之词不尽表达爱意,或因文化低而讨吉利的,竟以反词呼之,如狗剩、肥仔、小蛋等,甚至还有近似绰号之更粗俗者。乳名一般使用时间较短,成年以后多不再用,即使仍呼之,也局限在一定范围以内。

然而,学名一确定下来,多需使用一生。或许死后仍需使用,所以应当庄重。用太傻俗的字词,如“富”、“财”、“有顺”、“永贵”等,容易使人产生此名者没有知识修养的第一印象,即使成为学者硕士,或者上司领导,也难免遭人嘲谑;倘若考学或就业,起码在名单上给主考的印象分会大打折扣。文革间“蒯大富”,“张铁生”等名,便是一例。

正因如此,父母在给子女起名时,决不能只顾含意而忽视措词用字,激情的表达需要知识、修养和一定的方式。

好的表达方式并非直来直去,而要深挚、委婉,让人觉得像诗句那样值得回味。“文革”期间武汉“新野”派头头李某得一千金,正值《毛主席诗词》发表,于是为女儿起名“红武”,合“不爱红装爱武装”之意,又暗喻生于武汉。这“红武”之名叫了三年,老父从福建来楚,为孙女名字大怒,以为女妖精之称,但又拗不过其子,乃苦思数日,将“红武”改为为“丹戎”,名为女性,又未篡原意。这里且不论李某立意如何,用后者的确令人感到诗意盎然。再如“神章”二字,意虽好,但叫起来不免滑稽,而改为“少惠”则意不变,名生华彩。可见,虽同样的立意,如何表达也至关重要。

在用字措词方面,既可用粗犷、豪放、刚健、质朴之词,也可选择优雅清新,缠绵、精巧之字。字和词本身是死的,如何使用这些字和词却在人为,所以在立意之后,选择字词也是命名是否成功的关键。

有的人给孩子取名字,不讲究含义,这无可厚非;可有时因为不讲究,造成名字的含义不妥。比如有个人姓段,他的爱人姓薪,他就给孩子取名段薪。段薪就容易让人误解为断了薪水或柴草。这可不好,薪奉和柴草是万万断不得的。再比如,我有个小时候的朋友,叫殷坚,我们就说他又阴又奸。他的名字易派生音同字不同的歧意。有位民警给我讲了个笑话,说是有个老太太来到派出所,给新出生的孙子上户口。老太太说给孙子取的名字叫杨伟,杨伟和阳痿同音。不但在字意上不能有歧意,语音上也不能有歧意。

1.不可用太俗的

名与乳名不同,乳名使用时间短,为了称呼方便,为了讨个吉利,勿须顾虑太多。本名字要用一辈子,选字不能不慎重。如果选用太俚俗的字,很容易使人第一印象就认为是一个没有学问的人。像什么“李老二”,“张阿大”,“吴阿飞”等名字就应该尽量避免。

2.不要取太洋化的名字

因为这不符合中国人的心理习惯。例如:马可、麦克、亨利、约翰、玛利等等这种名字可能使与之交往的人产生不愉快的心理。

3.不要用太冷僻的字

例如:不常见的不好认的字,当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的名字读不出来时,首先可能产生不愉快的心理。

为了不给人一个不好的印象,还是选择用字为好依据姓氏特点起名法在我国的姓氏中,存在明显的意义,所以在起名时应回避内容所引起的反面意思。

1.意义明确型

如:王,陈,周,徐,孙,高,何,郭,罗,谢,萧,程,傅,丁,余,戴,夏,姜,范,方,陆,孔,崔,康,史,顾,万,段,汤,黎,易,常,武,乔,贺,赖,文共37姓。其中王,孙,罗,郭,谢,萧,傅,姜,段,易,赖等姓起名时通常代借用姓氏的语义。

2.语意不具体,不明确,不易把握类型

如:胡,唐,曹,袁,邓,许,曾,彭,吕,苏,卢,蒋,魏,阎,杜,行,寥,邹,邱,侯,郡,尹等。

3.形象具体,鲜明型

如:李,张,杨,黄,朱,林,马,叶,钟,海,汪,田,牛,石,熊,金,钮,粟,白,毛,江,龙,雷,钱等姓。其中的“毛”,“熊”等姓,通常不按其形象起名字。

4.起名时通常可以用谐音转化意义的形式出现的类型

如:刘—留,流,宋—送,颂,赵—照,兆,罩,吴—无,毋,梧,梁—粱,良,凉,冯—逢,于—鱼,余,娱,沈—沉,贾—甲,价,假,潘—盼,攀,姚—遥,摇,谭—谈,弹,郝—好,秦—勤,擒,孟—梦,薛—雪,学,郑—正,诤,韩—寒,含,龚—共等19姓。

这些姓氏的谐音,转化意义往往灵活多变,丰富多彩,我们可以根据需要,兴趣进行选择。谐音型姓氏的构词能力显然不比以上两类姓氏,而且它们的实际使用意义,转化意义往往具有不稳定性。有时用谐音转化意义,有时又用本义或另一种谐音转化意义。使用时应该把握姓氏特点,不要太死板。如:梁丰,显然是取谐音“粱”或“粮”,有粮食丰收之意,而“梁之栋”的“梁”,是取其本义,是“栋梁”之“梁”。梁家民,则显然是取“梁”的另一个谐音:“良”,有“良家百姓”之意。再如吴垠,是以“吴”为“无”,取“一望无垠”之意。再如吴忘,是以吴为“毋”,意为“毋忘我”。这类姓氏在起名字时有很强的随意性,所以要立求表意明确,容易出现歧义的字最好不用,以免带来混乱。语意不明晰型的姓氏,一般只用一个音节与后面的名字相配合,三个字的姓名实际上只有两个字的意义,内容显然简单,起名字时的构思也相对容易些。不过,这类姓氏中的一些姓氏,有时候也会显示出一定的语意,可以充分加以利用。如:胡,董,彭,杜,贾等姓氏。“胡风”的“胡”姓就有一定的构词能力,“胡”指塞外,边疆一带古时的少数民族,后泛指北方,因而“胡风”一名就有了北风,朔风之意,又因“胡马衣北风”之典而意丰。“董民声”中的“董”氏,则取“懂”之义。

好名字要考虑好记好用

一个人的名字是经常被人叫、被人看的,能做到使自己的名字让人听着、看着易记、好记是很重要的,甚至能做到让人过目不忘,过耳不忘那就是理想的效果了。当然,你的名字如果让人产生歧义,当做笑话而记住,而过目不忘,出现这种适得其反的结果是我们要防止的。好名字,往往是那些比较文雅、富有意义的名字。注意起这样的名字要使人过目不忘、过耳不忘,往往是姓名搭配合谐,并表达了某种积极意义的名字,是善于借用典故成语,表达了人名的某种意味的名字,或者是借用名人、古人名字改造得宜的一些富有意义的名字。如“刘畅”的名字,谐“流畅”音而表意;如“唐前燕”的名字取“旧时王榭堂前燕”的诗句谐音表意;如“华而实”的名字改“华而不实”的成语表其反意;如“李如白”的名字借大诗人李白的名字表“如李白”之意,这些名字就达到既有雅意又好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