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京城有私车的人渐渐多起来,因而,有人把拥有私车者称之为“私车族”。
没有车的人们,看着那些“私车族”,心里总不免有些不平衡,有人甚至溢于言表:“哼,能买这么贵的车,钱说不定怎么来的呢。”
当然,也有不少人用羡慕的眼光投向那些私车拥有者:“自己有车就方便,想上哪儿,一踩油门儿,忽悠悠地就到了,那多来劲!”
不平衡也好,羡慕也罢,却很少有人了解到这些私车族的烦恼。
大李很坦诚地谈起他对自己那辆私车的无奈:
“现在有车的,有几个会修的?有一回我的车在路上坏了,上不着村,下不着店,天又黑了,别说是车,连个人影都没有,这儿又是条土路,特偏僻。最后急得没了辙,只好把车往那儿一放,黑灯瞎火地一个人走了二里多路,到公路上去拦车。一直等到后半夜,才碰上一位司机同意帮忙,但他一看我那辆车,张口就是五百,好不容易拖到一个修理的地方,还不能当进取车。折腾了一天一夜,第二天去取车又两千多块。一进了修理站,伸长了脖子等着挨宰吧,反正哪个修理站的刀子都不钝,不宰你宰谁啊。”
小陈好不容易才攒够了买车的钱。刚买上车的那阵子,他足足兴奋了一个来月。那时,他几乎就没让那四个轮子停过,一会儿大姨家,一会儿二舅家,老同学、老同事、老朋友,全都来凑热闹。那时,每个星期天都去远郊,把塑料布铺在小山坡上,仰望着蓝蓝的天上白云飘,哥儿几个又吃又喝,又说又笑,那叫个放松,绝没有集体春游或乘旅游车时的忙碌,总得不时地看看表,怕耽误了时间。自己有了车是没这个烦恼了,可一个月算下来,光这几次远游,各种费用加起来就七八百块,还是赶紧打住吧。
想想今天交这个费,明天交那个费,一年下来交一万多,平均每月的消耗就是千八百块,这些钱要是用来“打的”,天天打,玩儿命地打,也花不完啊,小两口越合计,越觉得这车买亏了,悔恨当初不该不听父母的话,工薪阶层,这么多的交通费,哪里承担得起。
小赵买的是辆富康车。他可是爱车如命的主儿,再亲近的朋友,再忙再急的事,说什么都行,用车免谈,说邪乎点儿,他宁肯背着你跑着去,也休想用他的车。一有工夫,他就去保养他那车,小儿擦得倍儿亮,老跟新买得似的,小赵把车放在楼下院里的一个小角落。夏天,楼里的人们都要到院里乘凉,孩子们还喜欢在路灯下打扑克,有时追逐玩耍。小赵那辆车的防盗器也倍儿灵敏,只要稍稍一碰它,甚至有时还未碰上,那报警器便“哇哇”地大声叫唤,闹得小赵有时几次从屋楼上上下下地猛跑一气。跑得再累那是为了自己的车,而搅得四邻不安,人家可不客气,闹得周围的邻居们纷纷向居委会提意见。
这天早晨,小赵刚从家里出来,打老远就觉得那辆车不对劲,紧跑几步一看,差点儿没憋过去气去,机盖板、车门上,不知让谁划了好几打大道子,又粗又深,一看就是成心划的。看着这几条道子,真比刀子划在自己身上还疼。跑到派出所,值勤民警听完了,只说了一句:“噢,我还当是车丢了呢。回头派人去调查……”说是回头就来人,可都过去两个多月了,这个头也没回过来。
接触过不少有私车的朋友,问他们有车的感受,问他们买车到底值不值,有一个朋友回答得含糊,但似乎又很有道理:
“如果你买车是为了方便舒适,你有了这种感觉就值,否则就不值。”
还是那个常理,世界上万事万物都具有多重性,没有绝对,不会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