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读了伊犁日报周末版的《别把媚俗当文化》一文,不禁为这样的文章叫好。作为读者,我认为报刊杂志应刊发一些这样的文章,同时也希望我们的作家也多写一些类似这样的文章,再多一些 批评。
有一低级趣味的作者,为挣钱、为迎合出版商和低档次的读者,专写离奇古怪的爱情纠葛和两性生活的场景来吸引读者;有的作者在经过任何精神痛苦、或者艰难的生活磨炼之前,在没有从具体的生活实践中取得深刻感受,或者强烈的震撼之前,就迫不及待地炮制一些力不从心的长篇大作,结果空洞平庸的著作纷纷出笼,其惨遭失败的结局是显而易见的。
还有的作者想尽一切办法,在自己伪劣的作品前,加上一篇某某名作家、或者政府官员写的序,就好像可以横行文坛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却没有人站出来说话,结果文坛上出现了一批江湖骗子、沽名钓誉之辈、假冒伪劣作品到处可见。
最近我在报纸上看到一个文坛怪事:某作者续作《红楼梦》,竟然把自己的名字与曹老先生的名一并印在书上,即变成"曹雪芹、xx"合蓍。这真让人大吃一惊,啼笑皆非……
而我们的批评家到哪里去了?我想奉劝那些大作家、大评论家,不要染上铜臭就放弃了原则,应该立即停止制造那些违心的赞美之辞,那是一堆 毫无意义的文字垃圾。
我曾读过一篇路遥给谷溪诗集的序文,一看就让人拍案叫绝,长处短处都实事求是、评人评诗都入木三分,文章 写得真切扎实。由此可见,文论者必须要说真话,否则就最好改行。
年初在报上看到一篇题为《三个半作家》的文论,光说这题目就十分精彩,看后更让人深思,看来作者是一位有胆识的批评家,他也许会遭到一些人的反对,但他对众多的作家的取舍本身就是一种能力。
评论家重在批评、批评更需要有勇气,没有好的批评就没有好作家,就不会有健康的文坛。一个真正的艺术大师,就是在不断地批评中成长起来的。
文艺批评能够不断除那些浅薄、庸俗的不良倾向,批评本身就立了一个标准。批评是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它能够医活那些患有某种疾病的作家,以及文坛和评论界自身的不足和缺陷。所以,我们呼唤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