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流传千年的儒家佛家道家故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3203300000035

第35章 不计较,包容可得一切(2)

同时,月船禅师之所以这样,也是想完成师父的遗愿——建造一座寺院,但他又不愿一味等待他人的布施,只好以作画筹集资金。此愿望完成之后,他便退隐山林,不再作画。

故事中的月船禅师,明确地知道自己是为什么而作画,知道自己的行为对别人的意义。因而,即使那位请他作画的女子当众侮辱他,他依然不为所动,只是坚持着自己的理想。

对于世人来说,只要已经树立起远大的理想,就要坚持不懈、不畏艰难地坚持下去。辱骂也罢,羞辱也罢,就当做为你喝彩加油的精神食粮,拿来当饭吞下。这样,你才能在经历痛苦之后破茧而出,获得成就。

送人明月,手有余光

有一位修行的禅师住在山中茅屋,散步归来,眼见自己的茅屋遭到小偷光顾。找不到任何财物的小偷要离开时在门口遇见了禅师,原来,禅师怕惊动了小偷,一直站在门口等待,且早把自己的外衣脱掉拿在手中。

小偷遇见禅师,正感到惊愕之时,禅师说:“你走老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归呀!夜深了,带上这件衣服走吧!”

说着,就把衣服披在了小偷身上,小偷不知所措,低着头溜走了。

禅师看着小偷的背影消失在山林之中,不禁感慨地说:“可怜的人!但愿我能送一轮明月给他,照亮他下山的路。”

第二天,禅师在温暖阳光的抚摸下睁开眼睛。看到他披在小偷身上的外衣被整齐地叠好,放在门口,禅师高兴地说:“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

禅师送了小偷一轮明月,这轮明月照进了小偷黑暗的心房。

“以恨对恨,恨永远存在;以爱对恨,恨自然消失。”

人有时候如果能宽容一点,甚至一笑泯千仇,将干戈化为玉帛,不但能为自己免去毁灭性的灾难,还可以放下心灵的包袱,让自己变得轻松,而生活也能变得更加幸福和祥和。

万事莫强求

有一位僧人向从谂禅师询问真道是什么。

从谂禅师答道:“院墙外面的道路就是。”

僧人说:“我不是问这个。”

禅师反问:“你问的是哪个?”

僧人说:“大道。”

从谂禅师回答说:“大道通长安。”

条条大路通罗马。道路有四面八方,各不相同,但最终还是共同通向一个中心。这就叫真理合一,殊途同归。

一位年轻的大学生在拜访峨山禅师的时候问道:“你读过基督教的圣经吗?”

“没有,试读给我听听。”峨山禅师答道。

学生打开圣经,翻到“马太福音”,挑了数节读道:“何必为衣裳忧虑呢?你想田野里的百合花怎么长起来?它也不劳苦,也不纺织,然而我告诉你们,就是所罗门极荣华的时候,他所穿所戴的,还不如这一朵花哩!……所以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

峨山禅师听了,说道:“说这话的人,不论他是谁,我认为他是个已有所悟的人。”

学生继续读道:“求则得之,寻则见之,叩则开之。因为,不论何人,皆可求得,寻见,叩开。”

峨山禅师听了说道:“很好。说这话的人,不论是谁,我认为他是一个已距成佛不远的人。”

距佛不远,这是峨山禅师站在佛的立场上来理解基督信仰的,他认为耶稣也是菩萨了。

其实,不管是耶稣的道、佛陀的道、孔子的道、老子的道,它们揭示的都是宇宙间的大智慧,他们都是伟大的播种者,像蒲公英一样,逢秋风一起,就四处飘落。

它们的根都在大地深处,播撒的是一颗颗有生命力的种子。这本是同根生的种子,就是亘古以来,让人离开黑暗,进入光明世界的信仰世界。

这就是真信仰应秉持的正确态度。信仰也需要包容,毕竟不能强迫他人接受你的信仰,不管你信仰的是不是终极的真理。

体谅最是难得

唐玄宗开元年间有位梦窗禅师,他德高望重,既是有名的禅师,也是当朝国师。

有一次他搭船渡河,渡船刚要离岸,这时从远处来了一位骑马佩刀的大将军,大声喊道:“等一等,等一等,载我过去!”他一边说一边把马拴在岸边,拿了鞭子朝水边走来。

船上的人纷纷说道:“船已开行,不能回头了,干脆让他等下一班吧!”船夫也大声回答他:“请等下一班吧!”将军非常失望,急得在水边团团转。

这时坐在船头的梦窗国师对船夫说道:“船家,这船离岸还没有多远,你就行个方便,掉过船头载他过河吧!”船夫看到是一位气度不凡的出家师父开口求情,只好把船撑了回去,让那位将军上了船。

将军上船以后就四处寻找座位,无奈座位已满,这时他看见坐在船头的梦窗国师,于是拿起鞭子就打,嘴里还粗野地骂道:“老和尚!走开点,快把座位让给我!难道你没看见本大爷上船?”没想到这一鞭子正好打在梦窗国师头上,鲜血顺着他的脸颊汩汩地流了下来,国师一言不发地把座位让给了那位蛮横的将军。

这一切,大家都看在眼里,心里是既害怕将军的蛮横,又为国师的遭遇感到不平,纷纷窃窃私语:将军真是忘恩负义,禅师请求船夫回去载他,他还抢禅师的位子,并且打了他。将军从大家的议论中,似乎明白了什么。他心里非常惭愧,不免心生悔意,但身为将军却拉不下脸面,不好意思认错。

不一会儿,船到了对岸,大家都下了船。梦窗国师默默地走到水边,慢慢地洗掉了脸上的血污。那位将军再也忍受不住良心的谴责,上前跪在国师面前忏悔道:“禅师,我……真对不起!”梦窗国师心平气和地对他说:“不要紧,出门在外难免心情不好。”

出门在外难免心情不好!可是生活如此复杂,有几个人能真正地去体谅别人?又有几个人来体谅你?但是,如果互不体谅,生活将会痛苦不堪,也就失去了生活的乐趣。生命因体谅而变得和谐,通晓这个道理,幸福才能不请自来。

良心的惩罚是最痛苦的煎熬,是人生痛苦的根源之一。背负着良心的惩罚会让你苦恼得寝食不安。要做到坦荡荡,唯有让自己的心充满正直、诚实。当正直和诚实的阳光普照着你的心灵时,阴霾就会远离你的世界。

天是心中那片天,神是心中那尊神。心中有原则,做事就不会为得失所迷,心情就不会为得失所累。为人处世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忍辱能消解万般烦恼

有位青年脾气很暴躁,经常和别人打架,大家都不喜欢他。

有一天,这位青年无意中游荡到了大德寺,碰巧听到一位禅师在说法。他听完后发誓痛改前非,于是对禅师说:“师父,我以后再也不跟人家打架了,免得人见人烦,就算是别人朝我脸上吐口水,我也只是忍耐着擦去,默默地承受!”

禅师听了青年的话,笑着说:“哎,何必呢?就让口水自己干了吧,何必擦掉呢?”

青年听后,有些惊讶,于是问禅师:“那怎么可能呢?为什么要这样忍受呢?”

禅师说:“这没有什么能不能忍受的,你就把它当做蚊虫之类的停在脸上,不值得与它打架。虽然被吐了口水,但并不是什么侮辱,就微笑着接受吧!”

青年又问:“如果对方不是吐口水,而是用拳头打过来,那可怎么办呢?”

禅师回答:“这不一样吗!不要太在意!这只不过一拳而已。”

青年听了,认为禅师实在是岂有此理,终于忍耐不住,忽然举起拳头,向禅师的头上打去,并问:“和尚,现在怎么办?”

禅师非常关切地说:“我的头硬得像石头,并没有什么感觉,但是你的手大概打痛了吧?”

青年愣在那里,实在无话可说,火气消了,心有大悟。

《金刚经》让我们忍辱时要离四相:“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是名忍辱波罗蜜。何以故。须菩提。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这就是说:忍辱也是多余的,根本就没有辱,你忍的是什么?行菩萨道,就要觉悟、平等、慈悲。受辱生嗔,斤斤计较,那有什么慈悲可言?

但说归说,现实中一旦遇到挫折和打击,人们还是嗔念顿起,怒火中烧,这个时候,想想佛祖的忍辱告诫吧。

忍辱不是叫你做缩头乌龟,而是学习乌龟的精神。忍辱不一定能成佛,但忍辱一定能消解你许多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