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经济学常识1000问
3202800000035

第35章 企业(4)

把整个市场想象成海洋,这个海洋由红色海洋和蓝色海洋组成,红海代表现今存在的所有产业,这是我们已知的市场空间;蓝海则代表当今还不存在的产业,这就是未知的市场空间。

在红海中,产业边界是明晰和确定的,游戏的竞争规则是已知的。身处红海的企业试图表现得超过竞争对手,以攫取已知需求下的更大市场份额。

蓝海与红海对应,指的是未知的市场空间。企业要启动和保持获利性增长,就必须超越产业竞争,开创全新市场,这其中包括一块是突破性增长业务(旧市场新产品或新模式),一块是战略性新业务开发(创造新市场、新细分行业甚至全新行业)。

蓝海战略是指什么?

“蓝海战略”最早是由W。钱·金(W. Chan Kim)和勒妮·莫博涅于2005年2月在二人合著的《蓝海战略》一书中提出的。

蓝海战略认为,聚焦于红海等于接受了商战的限制性因素,即在有限的土地上求胜,却否认了商业世界开创新市场的可能。运用蓝海战略,视线将超越竞争对手移向买方需求,跨越现有竞争边界,将不同市场的买方价值元素筛选并重新排序,从给定结构下的定位选择向改变市场结构本身转变。

蓝海战略其实就是企业超越传统产业竞争、开创全新的市场的企业战略。如今这个新的经济理念,正得到全球工商企业界的关注,有人甚至说,接下来的几年注定会成为“蓝海战略”年。

蓝海战略的核心,在于价值创新。价值创新不是技术创新。从历史来看,那些新产品的发明者,并不是最大的受益者。个人电脑和录像机这两种如此重要的产品,人们记不得最初的发明者,但却记得靠这些产品赚钱的公司。因此,价值创新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可以借用技术创新实现,也可以通过现有技术完成。“蓝海”并不都是新兴的产业,“蓝海”常常从“红海”中诞生。

何谓产权?

产权是经济所有制关系的法律表现形式。它包括财产的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以法权形式体现所有制关系的科学合理的产权制度,是用来巩固和规范商品经济中财产关系,约束人的经济行为,维护商品经济秩序,保证商品经济顺利运行的法权工具。

由于财产的概念是人们对经济资源的使用进行控制而由法律界定,并以货币来衡量的人与人之间的基本关系,因此,产权实际上是对经济活动中人与人之间利益边界的一种界定。在这一界定中,拥有或享有财产所有权或其权能的人、组织称为产权主体,产权主体作用的对象是产权客体。产权客体是指可以被产权主体控制支配或享用的、具有文化科学和经济价值的物质资料以及各类无形资产,如设备、原材料、知识产权、发明权、商标权等。

产权具有排他性吗?

产权具有四个方面的属性,即排他性、可分离性、可分割性和不完备性。

产权的排他性是指某一产权主体,在行使对某一特定资源的一组权利时,排斥了任何其他产权主体对同一资源行使相同的权利。

产权的可分离性是指特定财产的各项权利可以分属于不同的主体,如企业投资者享有企业财产的收益权、而企业的经营者可行使企业财产的使用权。正是由于产权的可分离性,使得产权是可以交易(转让)的。

产权的可分割性有两层含义:一层是上面所讲到的可分离性;另一层是各项权利分离后还可进一步细分,如股份有限公司投资者选择管理者的权利可进一步分为一股一权。

产权的不完备性是产权中的权利是受限制的。产权是通过法律界定或由习俗和道德来表达的,这就意味着产权中的任何权利都是受限制的,即不完备性。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直接干预企业的经营活动,是导致企业经营权不完的重要原因。

何谓撇脂定价?

它原意是指取牛奶上的那层奶油,含有捞取精华的意思。百货商场可对新上市的新产品实行高价,大规模上市后放弃经营或实行低价。这种策略要求新产品品质和价位相符,顾客愿意接受,竞争者短期内不易打入该产品市场。

从根本上看,撇脂定价是一种追求短期利润最大化的定价策略,若处理不当,则会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因此,在实践中,特别是在消费者日益成熟、购买行为日趋理性的今天,采用这一定价策略必须谨慎。

决策者需要关注边际量吗?

“边际量”是指某个经济变量在一定的影响因素下发生的变动量。经济学家用“边际变运”(marginal change)这个术语来描述对现有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边际变运是围绕你所做的事的边缘的调整。

前文提到,“边际成本”是指每增加一个单位的产品所引起的成本增量,而“边际收益”即每增加一个单位的产品所带来的收益增量。理智地说,企业在判断一项经济活动对企业的利弊时,不是依据它的全部成本,而是依据它所引起的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的比较。若前者大于后者,这项活动就对企业有利,反之则不利。

边际成本递增的原因是什么?

边际成本递增的根本原因是边际产品的递减原则( Diminishing Marginal Product)。

边际成本是指在一定产量水平下,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产量所引起成本总额的变动数。通常只按变动成本计算。边际成本用以判断增减产量在经济上是否合算。它是在管理会计和经营决策中常用的名词。

例如,生产某种产品 100个单位时,总成本为5 000元,单位产品成本为 50元。若生产 101个时,其总成本5 040元,则所增加一个产品的成本为 40元,即边际成本为40元。当实际产量未达到一定限度时,边际成本随产量的扩大而递减;当产量超过一定限度时,边际成本随产量的扩大而递增。因为,当产量超过一定限度时,总固定成本就会递增。由此可见影响边际成本的重要因素就是产量超过一定限度(生产能力)后的不断扩大所导致的总固定费用的阶段性增加。

当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收入(单位产量售价)高于边际成本时,是合算的;反之,就是不合算的。所以,任何增加一个单位产量的收入不能低于边际成本,否则必然会出现亏损;只要增加一个产量的收入能高于边际成本,即使低于总的平均单位成本,也会增加利润或减少亏损。因此计算边际成本对制订产品决策具有重要的作用。微观经济学理论认为,当产量增至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入时,为企业获得其最大利润的产量。

你了解边际成本的变化规律吗?

边际成本的作用是研究成本变化规律,配合边际收入,计算边际利润。

当边际收入—边际成本=边际利润>0时,方案可行。

当边际收入—边际成本=边际利润<0时,方案不可行。

边际成本的变动规律与平均成本的变动规律相似,也先随产量增加而降低,达到一定规模后开始增加。只不过它达到最低时的产量比平均总成本及平均变动成本的较小,在平均总成本与平均变动成本达到最低点时,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

激励机制有多重要?

经济学的基本前提是承认人的本性是利己的,所以,一个好的激励制度可以有效满足个人利益的需求,激发团体组织成员的无限工作动力。在能力一定的情况下,激励水平的高低将决定其工作成绩的大小。激励主要包括如下几种:

物质激励。只对成绩突出者予以奖赏,通过满足个人利益的需求来激发人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精神激励。通过满足个人的自尊、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在较高层次上调动个人的工作积极性。

任务激励。让个人肩负起与其才能相适应的重任,由社会提供个人获得成就和发展的机会,满足其事业心与成就感。

数据激励。把各人的行为结果用数字对比的形式反映出来,以激励上进,鞭策后进。

强化激励。对良好行为给予肯定,对不良行为给予否定与惩罚。

在一个组织中,引入激励机制是必不可少的。激励机制一方面可以调动大家工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控制“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行为出现。有句名言说得好“人们只有在被追赶和被督促中才能进步”,也正是说的激励机制的重要性。

激励制度的作用有多大?

对一个企业来说,科学的激励制度至少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吸引优秀的人才到企业来

在发达国家的许多企业中,特别是那些竞争力强、实力雄厚的企业,通过各种优惠政策、丰厚的福利待遇、快捷的晋升途径来吸引企业需要的人才。

2.开发员工的潜在能力,促进在职员工充分的发挥其才能和智慧

管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员工的工作绩效是员工能力和受激励程度的函数,即绩效=F(能力*激励)。

3.留住优秀人才

德鲁克(P.Druker)认为,每一个组织都需要三个方面的绩效:直接的成果、价值的实现和未来的人力发展。对“未来的人力发展”的贡献就是来自激励工作。

4.造就良性的竞争环境

科学的激励制度保含有一种竞争精神,它的运行能够创造出一种良性的竞争环境,进而形成良性的竞争机制。在具有竞争性的环境中,组织成员就会收到环境的压力,这种压力将转变为员工努力工作的动力。

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吗?

激励是人力资源的重要内容,是指激发人的行为的心理过程。激励这个概念用于管理,是指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也就是说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员工努力去完成组织的任务,实现组织的目标。有效的激励会点燃员工的激情,促使他们的工作动机更加强烈,让他们产生超越自我和他人的欲望,并将潜在的巨大的内驱力释放出来,为企业的远景目标奉献自己的热情。

为何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呢?这是由于人们通过比较成本与利益做出决策,当成本或利益变动时,人们的行为也会改变。就出台新政策为例,有时政策的影响在事先并不明显,但在分析任何一种政策时,我们不仅应该考虑直接影响,而且还应该考虑通过激励发生的间接影响。如果政策改变了激励,那就会使人们改变自己的行为。

激励要遵循哪些原则?

1.目标结合原则

在激励机制中,设置目标是一个关键环节。目标设置必须同时体现组织目标和员工需要的要求。

2.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物质激励是基础,精神激励是根本。在两者结合的基础上,逐步过渡到以精神激励为主。

3.引导性原则

外激励措施只有转化为被激励者的自觉意愿,才能取得激励效果。

4.合理性原则

激励的合理性原则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措施要适度;其二,奖惩要公平。

5.明确性原则

激励的明确性原则包括三层含义:其一,明确。激励的目的是需要做什么和必须怎么做;其二,公开。特别是分配奖金等大量员工关注的问题时,更为重要。其三,直观。实施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时都需要直观地表达它们的指标,总结和授予奖励和惩罚的方式。直观性与激励影响的心理效应成正比。

6.时效性原则

要把握激励的时机。激励越及时,越有利于将人们的激情、创造力连续有效地发挥出来。

7.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所谓正激励就是对员工的符合组织目标的期望行为进行奖励;所谓负激励就是对员工违背组织目的的非期望行为进行惩罚。正负激励都是必要而有效的,不仅作用于当事人,而且会间接地影响周围其他人。

8.按需激励原则

激励的起点是满足员工的需要,但员工的需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并且只有满足最迫切需要(主导需要)的措施,其效价才高,其激励强度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