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南明烽烟
3202700000003

第3章 勤王之师

柳岳正不知所措之际,突然发现身后的八旗追兵突然全部勒马返回了,好像看到什么恐怖的事情是的。

此时前面的百余骑兵也来到跟前,柳岳仔细一瞧发现他们的衣着和八旗骑兵不同,看样子好像是明朝官军。八旗兵应该自知不敌,所以退去了。

这时骑兵中走出一骑,对着柳岳喊道:“你们是何人?速上前来!”

说话的是一个穿着山文甲的将军,面皮白皙下颏有点尖,显得清瘦,一对剑眉和高耸的颧骨,却带着沉着而刚毅的神气。

柳岳身后的章慧儿探头看了看道:“柳岳哥哥这些官兵也不是好东西,曾经我老家就被官兵洗劫过!”

柳岳不知道章慧儿说的是真是假,就算是真的,此时明军也比后面的八旗兵可靠,于是也不多想,纵马来到明军面前。

中年将军打量了一下柳岳问道:“为何你的发式如此奇特?”

柳岳用手一摸,发现裹头的衣布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掉了,正准备辩解。那位将军身后的一位副将道:“卢尚书,这家伙一定是鞑子的奸细!”

章慧儿插嘴道:“我柳岳哥哥才不是鞑子,他是从天上掉下来保护我的神仙!”

见章慧儿又说他是神仙,柳岳汗颜道:“神仙当然不是了,但绝对不是鞑子,我是纯正的汉族!”

副将道:“汉族?你是说汉人吧,何以证明!”

柳岳心道,这还要证明,早知道穿越时我随身带着户口本了,上面可是白纸黑字写着民族:汉,还盖着大红印章!就是不知道你们认不认。

见柳岳没吭声,那位卢尚书道:“虽不知道这位小兄弟是不是汉人,但应该不是鞑子的人,要不然也不会被鞑子追杀!”

柳岳正准备称赞卢尚书见解不错,却突然听到背后一阵喊杀声传来。

回头一望发现身后不知道何时已经出现了上百的八旗骑兵,此时正凶猛的朝这边扑来,看来刚才那几十名八旗骑兵不是撤退,而是搬救兵去了!

见此情形卢尚书抽出佩剑道:“大明江山,京畿重地,区区百十号鞑虏就想肆意纵横,实在嚣张!”随即对身后的将士吼道:“众将士随我一起杀尽鞑子,杀啊!”

“杀、杀、杀”百十名官兵一起怒吼着朝八旗骑兵冲去。

“我们快走吧!”章慧儿说道。

此时两军正在厮杀,的却是溜走的好时机,但是柳岳见到两军人数虽然相当,但是明军战斗力明显处于下风。虽然新社会的汉族和明朝的汉人明显不是一回事,但怎么着也是有点关系吧,柳岳像看祖先般的看着这些明军,下定决心要留下帮一下他们。

柳岳对章慧儿道:“毕竟他们救了咱们一命,我看这满鞑子的骑兵甚厉害,我要帮帮卢尚书!”于是把章慧儿放到一处草丛中,纵马向人群冲去。

柳岳挥动着马刀和八旗骑兵互相劈砍,但是骑马作战的功夫显然比不上这些身经百战的八旗骑兵,不一会儿就落了下风,身上又多了几处伤口。

卢尚书见柳岳危险,立即纵马过来,帮他抵挡住两名八旗兵的攻击。

柳岳抽出身来,发现一具兵卒尸体旁散落着弓箭,立即骑马过去,一个弯腰捡起弓和箭筒,搭箭射去百发百中。这时一名八旗骑兵正欲从背后偷袭卢尚书,柳岳望见立即搭箭射去,骑兵应弦而倒,卢尚书见后大声赞道:“好箭法!

八旗兵见不时有人中箭落马,顿时军心大乱,战斗又继续了一阵,柳岳用最后一支箭射中了一名带队的参领,剩余的几十名八旗兵见参领落马,顿时人心涣散纷纷骑马逃散。

卢尚书吩咐手下莫追以免陷入埋伏,随即来到柳岳面前道:“后生可畏啊,没想到你竟有百步穿杨之才,方才救我一命不谈,又射杀佐领,当记大功!可否告知姓名!”

柳岳道:“我叫柳岳,记不记功的无所谓,只要别把我当成鞑子奸细就行!”

卢尚书笑道:“刚才一战,足以证明柳壮士是我大明忠良子弟,不知你可愿随我卢象升进京勤王!”

“卢象升!”听到这三个字,一旁的柳岳脑袋顿时嗡的一下,这名字好像在哪听过,仔细一想才想起来,自己小时候看过一本小人书《卢象升抗清》,从小柳岳就对为国捐躯的卢象升十分崇敬,没想到心中英雄就在眼前,柳岳顿时有想上前膜拜的冲动!

“勤王?”柳岳突然想到那本小人书里记载卢象升就是进京勤王,结果无粮草、无援军,最后全军覆没壮烈殉国。要是自己跟着卢象升混下去,肯定也会死在那场战役中的,

可是眼下有没有什么好去处,不如先跟卢象升混着,最起码有口饭吃,到时有机会了再开溜。

想到这柳岳说道:“愿意追随大人!”

卢象升赞许道:“国难当头,壮士能挺身而出,果然真豪杰。我身边暂缺一名亲兵,你先屈就一下,等他日再立军工,我定当委以重任。”

听到柳岳要从军,一旁的章慧儿委屈道:“柳岳哥哥你走了,谁保护我?”

柳岳见道章慧儿的可怜样心有不忍,这里兵荒马乱的,她一个小女孩确实危险,于是对卢象升说道:“恳请大人把她也带上吧!”

卢象升迟疑了一下说道:“军队本不允许携带女眷,不过念在你救我一命的份上,可以暂时带上上她,等日后再把她安排到我在京师的公馆。”

柳岳拱手称谢。然后带上章慧儿,骑马跟着卢尚书向昌平奔驰而去。

昌平城经过几次恶战,早已经十分颓败,城中有钱的人家早已迁走,只剩下一些穷苦的百姓,他们听说卢象升要率兵和清兵打仗,全都跪在路两旁迎接,卢象升见到他们大多是年过半百的老年人,心有不忍,慌忙下马请大家起来。

一位须发皆白的老人磕头道:“大人希望你门多杀些鞑子,我们这些人老了,也帮不上什么忙,只能向上天祈求保佑大人能多打胜仗!”

卢象升扶起老人问道:“老丈,你们这年轻人呢?”

“都死啦,鞑子来时,见到年轻的男子就杀,女娃娃们也都给掳了去!”老人哭着说。

卢象升眼角也已经湿润,只能安慰大家说,此战必能驱除鞑子,还大家安宁!

柳岳在一旁见到如此情景,想到在新社会已经满汉一家亲了,早已把几百年前的仇恨抛到脑后,看来时间的力量真是强大,强大到可以磨灭一个民族最沉痛的记忆。

卢象升告别这些老人,率部向城北的行辕走去。柳岳望着卢象升的背影想到用不了多久他就会死去,心中不免有些伤感。

到达行辕时天色已晚,卢象升吩咐众人吃饭休息。

章慧儿饿了许久,听到有吃的立即跟着兵丁去了。

卢象却不做停留,骑着骏马去视察城防去了,柳岳作为亲兵只能跟上!

昌平北门城楼上,卢象升看着破败的城墙叹道:“城垣破败,此地已无险可守,东虏此次绕道待到援军集结完毕,需移军他处!”

一旁的幕僚道:“此次东虏绕道蒙古,突破长城,沿着运河直逼济南,我军最好移师巨鹿,阻止他们继续北上!”

卢象升点头称是。

这时一名兵丁跑来报信说,几路援兵除了状况暂时无法达到了。

听到后,卢象升一脸的失落。如果没有援兵仅凭他手下的万余兵马,根本抵挡不了东虏大军。

柳岳早就料到不会有援军,更知道眼前这位英雄不就就会成为一具冰冷的尸体,想到这他心中很是纠结,他觉得有必要说出来。

“大人,如今援兵无望,我们不如屯兵此地,暂避敌锋,广招义军,在这打算。”柳岳见到卢象升很得民心,料想他应该能招来许多民间忠义之士。

“放肆,!国家大事,岂能由你一个小卒擅自谈论!”幕僚训斥道。

卢象升道是没生气,他饶有兴致的看着柳岳道:“无妨,谈谈你的见解!”

柳岳虽然没什么军事才能,但好歹作为新社会的青年,战争片是看了不少,于是说道:“打仗打的就是民心,我见到此地的百姓对大人十分尊敬,料想其他地方也当如此,既然没有援兵大人何不召集民间义师!”

卢象升摇摇头苦笑道:“圣上命我督军抵抗东虏,我若避敌不出,朝廷必加以临敌畏怯之罪,至于召集义师,战场杀敌是我将士该做之事,岂能连累百姓?”

柳岳见卢象升反对,心里无奈的叹道:“难道历史就是注定的宿命,真的无法改变了吗!”

虽然没有同意柳岳的意见,但是卢象升对柳岳的见识还是十分的钦佩:“你小小年纪就有如此见解,前途不可限量!”说完拍了拍柳岳的肩膀,走下城楼。

自从那一次谈话,卢象升好像很赏识柳岳,接下来的几日每天都会找他论及天下大事,柳岳的看法虽然并不能都得到卢象升的赞许,但是这些新世纪的见解和观点还是让卢象升十分佩服!

卢象升在昌平呆了几日最终还是没有等到援兵,他召集自己所部来到校场,准备孤军进入巨鹿。

面对着校场万余兵士,卢象升慷慨激昂的说道:“如今京畿危急,援军不至,只能仰仗诸位随我一起奋战,不灭鞑子,决不罢休!”

“不灭鞑子,觉不罢休!”下面万名将士一起呐喊,声震天地!柳岳顿时被感染了,也跟着呐喊起来。

“圣上手谕,速传卢象升进京面圣!”这时一句尖利的太监声音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