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犹太人的家教智慧
3197100000004

第4章 接纳之道: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3)

爱因斯坦在校时,并不聪明也不可爱,相反,别人家孩子已经会说话的时候,三岁他才开始“牙牙”学语。当小他两岁的妹妹西亚都会和邻居交谈的时候,他说起话来还咬字不清、支支吾吾前言不搭后语,当时,邻居认为他是白痴。他父亲是一名工程师,父亲没有对儿子失去信心,反倒想法方设法去帮助他开发智力,父亲给儿子买回了积木,教他搭建房子。小爱因斯坦每搭了一层,父亲很高兴便鼓励和表扬一次。父亲常常这样激励儿子,在这种激励下,有一次他一直搭到了十四层。到五六岁的时候,说话能力还是不太好,语言能力仍然很差。一天到晚也不能说上几句话,七岁的时候,父亲才把他送到学到,学校的课程很死板,让他提不起精神,他常常写不完作业,所有的教他的老师们都认为这个学生是个傻瓜。但是,父亲却鼓励爱因斯坦:“我觉得我儿子并不笨,别人会做的你也会做,虽然做的一般,但是并不比他们差多少,但是你会做的,他们却一点也做不来。你表现的没有他们表现的好是因为你的思维独特,和他们不一样,我相信你一定会在某些方面比任何人做得好。”父亲的鼓励,使爱因斯坦振作起来。他的母亲文化修养极高、贤惠能干,她对自己的儿子更是百般的鼓励和爱。因为爱因斯坦小时候常常爱提出一些奇怪的问题。例如:玻璃为什么是透明的?时间是什么?什么是空间?别人都认为他是个傻孩子,可是爱因斯坦的母亲却特别欣赏爱因斯坦这种发问的思维,十分自信地认为:“我的小爱因斯坦并不笨也不傻,他将来肯定能成为一位了不起的科学家!就这样,父母总是鼓励,总是给他肯定的暗示,后来爱因斯坦的智力得到迅速的发展,后来也对科学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爱好,走向科学研究的巅峰!

从爱因斯坦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恒古不变的真理:家长对孩子热切的期望、坚定的信心和无私的帮助,是孩子成功的重要基础和保证。常有些家长因为自己的孩子不够聪明而对孩子感到失望,甚至把这种情绪“传染”给孩子,使孩子对自己也变得没有信心。殊不知,这种行为只会让孩子的感到更加消极,长期下去,就会思维僵化、反应迟钝。实际上,人类实在无所谓天才。一个天才儿童的智力水平与平常儿童的智力数在多数情况下相差无几。爱迪生曾说天才是努力勤奋加上尝试。做父母的应当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并支持和鼓励孩子完善他的长处和优点,对于孩子喜欢某件事应当设法帮助他。孩子爱听音乐,说不定就是莫扎特;要培养自己的孩子努力发展他自己的长处。重要的是,为人父母者,在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对孩子的希望和信心,尤其是在孩子们最困难的时候。

父母教育:

如果父母对孩子过度的干涉,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这种父母的内心往往怀有太多的恐惧症和不安全感,他们害怕未来、不相信自己、不信任这个世界,因而对孩子也不信任。因此要相信孩子的兴趣能力,并且鼓励孩子们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因此,其实,人类实在无所谓天才。一个天才儿童的智力数与平常儿童的智力数在多数情况下相差无几。爱迪生曾说天才是勤奋努力加上尝试,并且作为父母应该常常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思想和概念,就是孩子到了某个年龄该做什么事就让他做什么事,顺其天性发展,不要觉得孩子年龄小就说不适合做,事实上,那个时刻是可以做得很好的,但是很多父母却人为地推迟了孩子学会本领的时间。而且最关键的是父母的这种做法,会使孩子失去自信,怀疑自己的能力,减弱他们的进取心。这种消极影响将会对孩子的一生都有作用。

接纳也不要过度,过度就会变成溺爱

犹太父母说:过度的对孩子接纳就变成了溺爱孩子,所以接纳孩子也是有原则的,不要溺爱孩子,例如:孩子长时间在舒适的环境中,某些技能就会逐步退化。因为他们生活的需要太容易就能得到满足,几乎不用付出和不用克服什么困难,这样也就没有什么发展。孩子成长过程中,很多时候由于父母对孩子的什么要求和缺点都接纳,造成过多的溺爱,导致许多发展孩子能力和机会被剥夺。目前很多孩子成了家庭的中心,“捧在手里怕飞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呵护有加,爱护过渡成了家庭教育的主流。呵护有加,爱护过渡的家庭教育就是溺爱型教育。溺爱就是非理性的过度宠爱、迁就、姑息孩子。具体表现为让孩子在家庭中处于特殊的地位,过度保护,视为家庭的中心人物;对孩子的任性、骄横采取百依百顺的态度;生活上让孩子吃独食,包办代替;对孩子的缺点错误“护短”等。

惠施和庄子都是魏王的好朋友。一天,魏王分别送给他俩一些大葫芦的种子,对他俩说:“你们把这些种子拿去种在地里,会结出很大的葫芦。比比看,你俩究竟谁种的葫芦大,到时候我还有奖赏。”惠施和庄子都高兴地领受了,并去种在地里,惠施为了能种出比庄子更大的葫芦,非常用心,且每天都施肥、除草。庄子的葫芦就种在不远的地方,但他从不施肥、除草,只是到关键的时候来看看,若没什么异常,就顾自去做别的事去了。没过不多久惠施的葫芦苗一棵一棵地相继死去,到最后,一棵也没活。而庄子的葫芦苗却长得格外好,慢慢地,开花结了果,正如魏王所说,长出的葫芦都很大。惠施觉得奇怪,就跑来请教庄子:“先生,为什么我那么用心地栽培,所有的苗都死光了,而您从来都不曾好好地管理,反而长得那么好呢?”庄子笑着答道:“你错了,其实我也是在用心管理的,只不过与你的方法不同罢了。”“那你用的是什么方法呢?”“自然之法呀!你没见我到时候也要去地里转转嘛!我是去看看葫芦苗在地里是不是快乐,如果它们都很快乐,我当然就不用去管它们啦。而你却不管它们的感受,拼命地施肥,哪有不死的道理呢?”“这么说,那我是害了它们那”“是啊!你用心是好的,但你不用自然之法,怎么可能得到自然规律的拥戴呢?”惠施才恍然大悟!

犹太父母说,溺爱孩子又会像缺乏必要的管制而一样容易导致不幸。溺爱孩子的父母是可怜的父母,表面上看他们是在迁就孩子,其实本质上是在迁就自己。犹太人说:过度的溺爱体现了父母的奴性和自私。他们是爱孩子的奴隶,他们需要孩子的爱胜过孩子需要他们的爱,孩子的痛苦和委屈在他们那里会翻倍。为了确保孩子暂时的“爱”,这些父母们常常会“不择手段”地溺爱孩子。孩子在他们的眼里不是一个独立的人,而是属于他们快乐的来源、精神的支柱,父母不惜代价让孩子开心,是因为那样做父母会更开心,这不能说不是自私;父母明知道这样做不好,却又忍不住总是这样去做,为了施爱而被孩子讨厌,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奴性,而且那些能够克制自己对孩子爱的人,绝对是个性刚强的人。总之,父母对孩子的接纳和适当的爱,才是孩子身心健康的必要条件。

父母教育:

孩子小的时候,也许会觉得父母对他很好,但当他长大有了自己独立的思想后,会觉得父母过度的接纳和爱是对他的一种禁锢和干涉,他想冲破这道禁锢,于是矛盾就不可避免的产生了。溺爱孩子在两个阶段是危害最大的:一是孩子性格的形成时期,二是孩子渐渐独立的时期。尤其是前者,对孩子的一生影响都很大。想要改变这种状况,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改变生活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坚强的性格,让孩子自己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小挫折,自己去解决,才可能更好的面对今后的大困难。否则就很容易被困难击垮。因此,爱孩子为孩子好是好事,但过度的好和过度的接纳,反而起了坏的作用,所以,爱要以对孩子的成长有利为标准,切不可使“爱孩子”成为“溺爱孩子”,不可由父母包办代替,否则,不但孩子难以承受,同时,也让孩子在独立面对社会时,不知所措。不能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被社会淘汰。

父母要与老师联合培养

犹太父母说教导孩子:要积极配合老师、学校和社会对子女进行教育。父母要主动和老师交流孩子的发展情况。对孩子的发展情况,父母和老师双方要经常进行交流非常重要。一个孩子,每天来到学校,他带来的是在家庭和社会得到的各式各样的信息。今天孩子非常痛苦,那可能是因为父母吵架了,但是他不知道怎么调节心情,也不愿意说出来;孩子每天回到家中,他带回的是全天在学校得到的各种感受。也许,他突然变了样,回家就主动复习功课,也不说什么原因。很多时候只有父母和老师只有等到孩子出现问题了,才知道去沟通,所以及时跟老师配合很重要,把教育抓在点子上,劲使在刀刃上。而做到这些双方必须经常沟通情况。

有个男孩,现在是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的教授,在他四岁的时候,父亲就开始陪他练习学习钢琴了,当时他是去上海学,去上海是要坐轮船才能去,并且是晚上去,然后,第二天早上才能到达。于是,父亲就每天陪着他,带着自己的孩子踏上了学琴之路。老师上课的时候,父亲就和儿子一起去听课,因为孩子还认识不了几个字,所以父亲就帮着孩子记录老师讲的重点,每一个表情记号几乎都不漏掉,上完课后,父亲就在回家的路上开始一遍又一遍的叮嘱孩子,练琴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和不足。回到家,孩子练琴的时候父亲又待在一旁听着,还一边拿着记录的笔记校对着,检查看孩子有没有一点点改正过来,碰到错的时候父亲就会指出来,给儿子说要改正,哪里感情弹错了,弹的不对老师是怎么弹的,并且孩子还有什么问题不明白或者需要纠正等,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父亲一天天变老了,儿子也一天天的长大了,但是父亲还是像年轻的时候望着孩子,就像望着幼小的孩子那样陪着他练琴,一天天看着他成长,看着他登上舞台,看着他赢得奖杯获得荣誉!

看到这里很多父母可能就感到自愧不如了,家长们也不要找什么理由,说什么不是学音乐的,不懂音符,不懂音乐知识,也不知道怎么陪孩子练习,这样的借口了,上面的父亲也是一个不懂,没有音乐基础的家长,他没有选择请一个陪练,去陪孩子练琴,而是选择了自己陪亲力亲为,和孩子一起学,一起努力,我这位同学最后能有这样的成就除了老师的悉心教导外,归功于父亲的鼓励与陪伴,此外,孩子是需要夸的,当孩子有进步时父母不要吝啬一句夸奖的话,孩子有父母的鼓励会越学越起劲,父母是孩子的一任老师,在孩子大些后去了学校,一样要和老师进行交流,再和老师交流前,最好预先征求下老师的意见。因为,父母不太熟悉老师的工作规律,当发现有时候老师不接手机,有时候好容易打通了电话,听到的是老师急匆匆地说:“对不起!我马上要上课生”,于是产生了误会:以为老师太忙,整天都在上课,甚至以为老师根本不愿意和家长交谈。其实正好相反,老师为了培养学生,十分需要家长的合作。只不过有的学校规定了教师不能在教室用手机,使家长产生了误会。老师也不是整天在上课,上课之外,有学习、备课、批改作业、做学生工作的时间。现在大家工作节奏都很快,所以不到十分必要的时候,不一定面谈,至于什么时候和老师在电话中交流,最好预先征求老师意见,老师会告诉您他有几个时间比较方便交谈,然后双方协商确定一个时间。这样能够谈得比较从容,取得更高的实效。

父母教育: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三大组成部分,缺一不可。一个人不能够一部分一部分的来接受教育,而是由人所经受的种种影响的全部总和综合的教育出来的,这就要求对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有着统一的认识、统一的步调、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如果不加配合各吹各的调,相互矛盾,教育力量就会抵消,甚至造成学生的思想混乱,无所适从。因此,要主动配合学校社会进行教育,以保证教育的一致性。因此,作为家长一定要全面的学习家教理论,总结经验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优秀的家长更要做好这些,才能培养出新世界合格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