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犹太人的家教智慧
3197100000025

第25章 善待他人其实就是善待自己(1)

犹太人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感世界,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宽容,也希望理解别人,如果你能真诚地理解别人,你会意外地发现你得到的理解要比别人多的多,而只希望别人能够理解自己,而不会去理解别人的人,永远不会如愿以偿。因为理解是爱,爱是真诚而且是相互的。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最不容易善待的人往往是最需要善待的人,本章内容就是围绕善待他人而展开,教导孩子们善待他人,与人为善、成人之美。人生在世,总要与人打交道,实际上就是怎样对待别人和别人怎样对待自己的问题。这件事每个人天天在做,但做的情况并不一样。

体谅和理解他人是人生快乐的催化剂

犹太人说,理解和宽恕别人是一个人人际关系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要使自己与周围人的关系协调和融洽,理解他人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人际交往中,理解显得尤为重要。犹太人告诫我们:能做到很好地理解他人,是赢得好的人缘,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的一个很重要的前提。而要做到理解和宽恕他人,就要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多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样,自己的人际交往就会向着一个良好的方向发展,相互很好地去沟通!在犹太人中,有这样一个“黑色幽默”:

“儿子在十二三岁时,与自己的父亲亲密无间,认为自己的父亲很伟大;十七八岁时,便与父亲有了别扭,总认为父亲是顽固;三四十岁时,遇到了问题便想,是否与那个老家伙商量;五六十岁时,终于发现父亲的一生很有价值,他是自己的榜样;父亲临死前,儿子感叹,父亲是天底下最有学识、有远见,最可尊敬的人!”说明什么?理解的重要性,理解了就能消除掉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消除掉代与代之间的沟渠,就能和谐一致进步和发展!

英俊勇敢的格温拉是古代希伯来伟大的君主亚瑟王旗下的一位骑士。一次战役中,为了能帮助亚瑟王获胜,格温拉答应了一个面目难看、外形极丑陋的女巫的要求,就是娶她为妻。在女巫的帮助下,亚瑟王很快赢取了战役,而骑士格温也履行了他对女巫的诺言。新婚之夜,当格温拉把女巫抱回家后惊奇的发现,丑陋的女巫竟然变成了一个美少女。但是随后女巫也给格温拉提出要求:我一天只有一半时间可以变成美女,所以你是希望我在白天呢还是晚上变成美女?格温拉的确很难抉择,但是格温最终决定,将选择权让给妻子,他对妻子说:亲爱的,能够娶到你对我来说已很幸福了。这个选择对你来说要远比对我的影响大的多,无论你选择白天还是夜晚,我都将为我能拥有你而感到骄傲和幸福。结果,格温拉的肺腑之言让女巫的魔咒解除了,之后,她彻底地恢复了美貌!

在交往中,如果缺乏理解或理解偏差,就会制造一些交往障碍。所以在生活中,要学会站在对方的位置上思考,换位思考,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别人考虑,遵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之所欲,勿强加于人”的原则,互相给予理解和宽容,也许世界就会变得美丽和太平,一个人若自私自利只顾考虑自己,而不去考虑别人的需要和感受,是非常可怕的。想想要成为一个有仁爱的人,就一定要学会理解和尊重别人,关心别人的需要和感情。生活中,只有给人以尊重,才是获得别人的尊重,得不到别人尊重的人,很可能也不会尊重别人,相反,一个受到别人尊重和关心的人,他就会以同样方式去对待别人。人都渴望被理解,当你希望得到别人理解时,不知你自己有没想到:我会理解人吗?我能理解人吗?犹太人告诫我们:只有那些理解他人处境的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为了未来的美好,我们要设身处地地理解别人的处境,多观察,多从一些弦外之音中理解他人,从而获得他人的尊重和欢迎。

父母教育:

要试着理解每一个人,哪怕是一个偏执狂,一个曾侮辱过自己的人,一个伤害过自己的人,都要学会理解他。因为任何一种结果,任何一种行为,任何一种境界和心态,都是有其事理,要学会以理所当然来理解。当认识到理所当然时,就理解他人了。同情心,宽容心,自然而然地就流露了出来,哪怕是自己的冤家,也是要理解的合乎道理,这样,内心就能充满欢喜地思维,然后做到对所有的人事,都能那么耳顺。其实,要体谅别人理解别人并不难,只要你站在对方的位置上看待问题,就能够理解对方,就会给别人带来快乐。因此,体谅理解别人是人生快乐的催化剂,是美好生活的润滑剂。在这种快乐而美好的生活中,我们要多多体谅和理解他人,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会赢得他人的爱和尊重!

培养孩子学会给予更多和尊重更多

在犹太人看来,一个人的一生不可以没有友谊,其实,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爱,就看你怎么去感受。也许有时候别人对你的关心,会被你的多疑和猜忌变成是恶意。所以,以后别人都不敢再对你献爱心了,犹太人经常这样一句话:“得不到友谊的人,将是终生可怜的孤独者,没有友谊的世界是一片繁华冰冷的沙漠。”这一句话就可以证明友谊的重要性。犹太人可以为了朋友放弃所有的一切,哪怕是代价非常大甚至是生命!友谊是非常的宝贵,你要想得到它,就得付出,是不可能不去付出,因此,友谊是需要更多的给予!

曾有两个朋友,他们的感情很要好,但由于战争的原因,他俩被迫离散,两个人分别生活在不同的国度。他们其中的一个要去看另一个,但因为两国之间是敌国,所以,其中一个被当作间谍囚禁了起来,并且被判了死罪。可是,不管他怎样的去乞求都没有丝毫的用处,最后他只能恳求国王发发善心。他说:“陛下”,“我不可以就这样就死去,请求你让我回自己的国待一个月料理好后事,再回来受死不迟!”国王听了他的话之后说:“我凭什么能够相信你的话?你拿什么可以给我作保证?”这个人说:“在你的国,我的朋友他能够做保证,假如我在约定的时间内没有赶回来,他可以替我去死。”于是,国王便叫来了他的朋友,令国王吃惊的是,他的朋友愿意为他去死,对这个人提出的意见完全表示同意,于是,到了月底的最后一天,太阳就要落下山了,可是,敌国的那个人依旧没有赶回来。于是,国王便下了命令要将他的朋友处死。就在马上要执行命令的时候,敌国的那个人飞快地赶了回来。恳切地要求换下自己的朋友,要处死自己!出乎意料的是,他的朋友即刻阻止了他,他请求道:“让我替你去死吧!”国王被他的朋友深深感动了,于是,就下令赦免了他们的死。国王说:“你们既然有这么深的友谊和爱,”“我请求你们同意我的加盟。”从那一天起,他们两个便成了国王最要好的朋友。

人与人交往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互相给予的过程。犹太人对友谊的看法并不像大多数民族所认为的那样,犹太人认为:真正的友谊并不只是在一起吃吃喝喝,打打闹闹,需要的是双方的彼此的相互真诚相待,最为纯洁的感情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大家在一起相互的依赖互相的付出,一起成长。在友谊中,学会了如何付出而不是一味索取,懂得了怎样真诚,而不是互相猜疑,也学会了怎样分享,而不是独自一个人分享,最重要的是要我们学会了怎样去爱。马克思曾说过:“人的生活离不开友谊,但要得到真正的友谊并不容易,友谊需要忠诚去播种,用热情去灌溉,用原则去培养,用谅解去护理。”莎士比亚也曾说过:“患难相济的朋友,才能说得上是真正的朋友。”事实上就是这样,真正纯洁的友谊就是在困难时相互扶持,不离不弃。在朋友之间当然也要无私,对待对方一定要像对待自己一样实在,不要一味的计较自己的得和失,因为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在得到的同时也在失去着,在付出的同时也在收获着!

父母教育:

犹太教导孩子:友谊需要给予尊重,两人之间能够建立起心与心的桥梁,尊重是必不可少的前提,你结识的朋友也许来自不同的地区,来自不同的家庭,甚至来自不同的国度,在这种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交流,首先你就必须尊重别人,尊重别人的人格,尊重别人的文化和信仰,尊重……只有做到尊重,你与别人的交往才能是一个坚实的基础。每个人都能做到奉献爱心去爱每一个人,有时候,只需要一句话、一个微笑就够了,这对我们来说并没有什么损失,有可能因此帮助别人走出了困境,同时也美丽了的人生,因此在生活中,要教导孩子在与人交往时要多付出多给予别人帮助,这样对方也能感受到你对他的爱和理解,事后,对方也会感激你而后帮助你,人生就是这样,很多时候不要吝啬自己的一句温暖的祝福,一句安慰的话语,这就是要我们大家自己去体验,去实践。只要你学会了给予,你便会拥有更多的朋友!

对朋友不愠不火,和而不疏

古语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之交淡如水”。在人生中,朋友也好,爱情也好,多是一种互利互惠的组合。朋友之交贵在保留彼此空间淡如水,唯有淡泊,互不相扰,才可以长久的表示好意,收放间挥洒自如。在人生的旅途中,任何一个人都希望在拥有亲情的同时,能获得纯洁绚烂的友情。在犹太人的心目中,真正的朋友,不仅在顺境时是朋友,更在逆境时是朋友;不仅在身前是朋友,在你身后更是朋友;在言语上能相互安慰鼓励,更在你困难时能给予实际的帮助。犹太人在长期实践中所形成的务实思维模式,在交朋友中同样映现出来。犹太人告诉我们,交朋友时要保持一定的空间和距离,不可太过于亲密,如果过于亲密一定会产生很多矛盾,要做到君子之交淡如水、和而不疏远。

在很久以前,有两个商人,都很年轻,这俩人分别住在埃及和巴比伦。可从没见过面,只是从旅行者的口中听说过彼此,也曾通过信互送礼品。一年,埃及商人变得一贫如洗。所有的财产都失去了,在绝望中他想起了自己的朋友,说:“我要去巴比伦去找我的朋友,他肯定会帮助我的。”埃及商人经历了漫长的跋涉之后,终于到了巴比伦。他衣衫褴褛,靴子也破破烂烂,双脚又酸又痛。他一想朋友可能认不出他来,而佣人们也许会把他当成一个可怜的乞丐赶走时,他不禁害怕得发抖埃及商人在市郊一个废弃的破房子里,过了第一个夜晚。他向街上望去,忽然,看见两人在争吵,其中一个抽出刀子,将另一个杀死后立即逃跑了。附近很快就围来了一大群人,他们开始追查凶手。当他们追到这破房子里时,发现了埃及商人。于是,就问“是谁杀死了那个人,你知道吗?”

他本来已经对生活绝望了,相比之下,死好像更为甜蜜一些。于是,他叫道:“我就是凶手。”于是,他们就带走了可怜的埃及商人,将他囚禁。第二天法官判了他绞刑。城里所有的人都来围观。他的朋友巴比伦也来了,就在人群当中,竟然认出了他。“你们要处死的是一个无辜的人!”他喊道,“他不是凶手,我才是!”于是,法官命令放了异乡人,而把这个巴比伦商人吊上了绞架。真凶也站在人群中,他被这对朋友的真情深深打动了。他想:“如果让一个无辜的人为了我所犯的罪行而死,我一定会在地狱中受到可怕的惩罚。”于是,他就喊道:“放了他,他和他的朋友都没杀人。第一个人认罪是因为不想活了,第二个则是因为真正的友谊才把罪名揽到自己头上。其实,我才是真正的凶手。绞死我吧,这才是声张正义。”

在现实生活当中,朋友并不需要对方为自己去“送死”,真正的友情在表达时会把真实的内心展示出来。朋友在犹太人眼里被看成是财富。因为朋友能分担自己忧愁,能慰藉你的感情,能拓展你的知识,能解除你的困境,能抚慰你的心灵。朋友给人们的益处和作用是无法用金钱来判断衡量的。得到朋友,特别是得到知心的朋友,标志着一个人能够准确地理解生活,更深刻地把握生活,成熟地看待生活。在我们的人生中,金钱易得,朋友难求,难就难在心世界的一致,涵养气质的互补,目标趋向的相同,言语行动的和谐,学习工作的促进。朋友的作用在鼓励,朋友的效能在激励,朋友的价值在和谐。其实朋友,就是我们人一生中的财富。

父母教育:

要对朋友不愠不火,不近不远,和而不疏,其实,人与人之间没有痛彻心扉的爱与恨,也没有休戚相关的得与失。在犹太人在的朋友交往中,他们始终崇尚保持一种“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交往方式。从相识到相知,互相欣赏,平凡而不庸俗,从容而不急趋。正如品尝一杯清新淡雅的绿茶,不见浓烈,却见悠长;没有华艳矫饰,唯有朴实和隽永,愈久愈知其甘甜的味道。我们都知道,事物的发展往往不会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我们是没有办法回避的,更没有办法更改。因此,在教导孩子时,让孩子去了解它和认识与朋友相处之间的度,把这一点做好了,才能与朋友相处的游刃有余。犹太人对这个度就把握得很好,因此,要去学习他们,让朋友之交淡如水、和而不疏。

学会使用幽默,幽默是生活中的润滑剂

犹太人认为,在人际交往中,幽默可以避免交际中的摩擦。幽默是心灵与心灵之间快乐的天使,拥有幽默就拥有爱和友谊,凡具有幽默感的人,所到之处,都是一片融洽和欢乐的气氛。在无法避免的矛盾和冲突中,没有幽默感的人就面临着考验,是拍案而起横眉怒目,还是大智若愚,悲天悯人?幽默家的高明在于即使到了针锋相对之时,也不像常人那样让心灵被怒火烧得扭曲起来,而是仍然保持着相当的平静。在对方已经感到别无选择时,幽默家仍然还会有多种选择的余地。一个具有幽默感的人,十分会懂得用幽默来化解自己的尴尬境地。

一位演讲的犹太教授,也是一个秃头,他在自我介绍时说:“一个朋友称我聪明透顶,我含笑回答说:“你小看我了,我早就聪明绝顶了”,然后他指了指自己的头说:“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外表美是心灵美的外在表现和反映。”教授就这样开始了自己的演讲,整个会场充满了活跃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