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藏獒法则:强者的生存之道
3194200000020

第20章 英雄肩膀抵千斤

有战败的藏獒,但没有害怕战斗、逃避战斗的藏獒。藏獒的战斗意志是极为强烈的,它们就算死也要死在战场上,藏獒的生存法则就是:有所为而无所“畏”

孟子认为,仁义礼智的道德是人心所固有的,是人的“良知、良能”是人区别于禽兽的本质特征。他说:仁义礼智根于心”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其理由是人人都有“善端”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称为“四端”有的人能够扩充它,加强道德修养,有的人却自暴自弃,为环境所陷溺,这就造成了人品高下的不同。因此,孟子十分重视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孟子认为无论环境多么恶劣,也要奋发向上,把恶劣的环境当做磨炼自己的手段。应该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成为一个真正的大丈夫。如果遇到严峻的考验,应该“舍生而取义”宁可牺牲生命也不可放弃生存原则。

这样我们就可以培养出一种坚定的无所畏惧的心理状态,这就是所谓“浩然之气”这种气“至大至刚”能够主动扩张,充塞于天地之间。春秋时,齐国大夫崔杼杀死了齐庄公,太史毫不隐讳,据实在简策上直书“崔杼弑(杀)齐君。崔杼恼羞成怒,便把太史杀掉了。太史的弟弟接着仍这样写,又被杀掉。太史的另一个弟弟仍然坚持不改,崔杼无可奈何,只好听其所为。另一位史官南史氏听说太史兄弟相继被杀,毫不畏惧,操起竹简赶往朝廷,要继续如实记载这件事情。路上听说崔杼弑君之事已被如实记载,才返回家中。

说到不畏强权、敢于直言的典型,魏征也是一个代表。玄武门之变后,有人向秦王李世民告发,东宫有个官员,名叫魏征,曾经参加过李密和窦建德的起义军。李密和窦建德失败之后,魏征到了长安,在太子建成手下干过事,还曾经劝说建成杀害秦王。秦王听了,立刻派人把魏征找来。魏征见了秦王,秦王板起脸问他说:你为什么在我们兄弟中挑拨离间?”左右的大臣听秦王这样发问,以为是要算魏征的老账,都替魏征捏了一把汗。但是魏征却神态自若,不慌不忙地回答说:可惜那时候太子没听我的话。要不然,也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了。秦王听了,觉得魏征说话直爽,很有胆识,不但没责怪魏征,反而和颜悦色地说:这已经是过去的事,就不用再提了。

唐太宗即位以后,把魏征提拔为谏议大夫(官名),还选用了一批建成、元吉手下的人做官。原来秦王府的官员都不服气,背后嘀咕说:我们跟着皇上多少年。现在皇上封官拜爵,反而让东宫、齐王府的人先沾了光,这算什么规矩?”宰相房玄龄把这番话告诉了唐太宗。唐太宗笑着说:朝廷设置官员,为的是治理国家,应该选拔贤才,怎么能拿关系来做选人的标准呢。如果新来的人有才能,老的没有才能,就不能排斥新的,任用老的啊!”大家听了,才没有话说。魏征对朝廷大事,都想得很周到,有什么意见就在唐太宗面前直说。唐太宗也特别信任他,常常把他召进内宫,听取他的意见。由于魏征敢于直言,使得他名垂青史,为后人所称赞。人生就是一场无休无止的搏斗,为着理想,既要抗拒世俗的压力,又要克服自然的困难,一踏上人生征程,苦难、挫折、不幸兴许就要纷至沓来,生活重压下的苦闷、彷徨、挣扎、绝望也许就要时隐时现。让我们从藏獒那种无畏的精神中得到力的充实、意志的强化;让我们傍着英雄的肩膀,坚定、勇敢、自信地冲破一切世俗的、传统的羁绊,去开创一个崭新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