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特工心理学
3192400000009

第9章 尼克松时代:联邦调查局陷入信任危机(1)

“水门事件”,导致美国总统尼克松黯然离开总统宝座。事后,尼克松的支持者和一些民众依然将尼克松下台的责任归咎于“水门事件”之前已经离世的埃德加·胡佛身上。这其中的原因是尼克松上任之后就向联邦调查局伸出了友好之手,并在日后的工作中,对联邦调查局窃听等一些手段表示支持。为了顺应民意以及解救当时国家陷入越战的困境,尼克松决定尽快结束战争。为此,他密令西哈努克亲王轰炸北越军队,却没料到这件事被人泄密。为了解除政敌带给自己的麻烦,尼克松命令联邦调查局对13名可疑的美国高层官员及4名新闻记者安装了窃听装置,实施窃听。尼克松的疯狂窃听行动,让胡佛看到这场斗争可能会给总统和自己带来政治上的危险,因此,他的调查局并没有为此项工作太卖力。于是,尼克松自己在窃听行动中做了大量工作,并在日后衍生出“水门事件”的丑闻。尼克松时代,联邦调查局对美国着名的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也一直纠缠不放。胡佛的这一卑劣行径令越来越多的人认出了他的真面目。

1.FBI的监视无孔不入,

马丁·路德·金与肯尼迪兄弟渐行渐远

1955年12月5日,在美国,一位黑人妇女因没给白人让座被判入狱两年,此后,黑人居民发起了对公共汽车的抵制运动,并选举马丁·路德·金为新形势下蒙哥马利权利促进协会的领头人。整整一年,蒙哥马利市的黑人坚决抵制乘坐公共汽车,最后美国的最高法院不得不宣布阿拉巴马州的种族隔离制度违反了宪法。马丁·路德·金也因为领导这一运动而声名鹊起。

在这次胜利的鼓舞下,马丁·路德·金和一些黑人牧师于1957年1月11日在亚特兰大成立了南方基督教领袖会议,马丁·路德·金担任这个委员会的组织主席。

马丁·路德·金,1929年1月15日出生于佐治亚州的亚特兰大市奥本街501号,父亲是牧师,母亲是教师。15岁时,他以优异成绩进入摩尔豪斯学院攻读社会学,后获得文学学士学位。1951年他获得柯罗泽神学院学士学位,1955年又从波士顿获得神学博士学位。

因为政治运动需要代言人,而马丁·路德·金又有着卓越的演讲能力以及非暴力主张,这使他很快成为了新闻界瞩目的焦点。2月18日,他的照片被刊登在《时代》周刊的封面上。不久之后,在5月的华盛顿集会上,马丁·路德·金对35000名示威者发表了演讲,并高呼:“还我选举权!”至此,马丁·路德·金进入了当时的主要公众人物行列。

马丁·路德·金在华盛顿发表的演讲,引起了社会上的很大反响,这也让他进入了联邦调查局的视线。马丁·路德·金在华盛顿发表演讲不久之后,胡佛就为他建立了一个“种族问题”档案。而关于马丁·路德·金的情报,到了1959年就足以单列一个档案了,可见胡佛当初在马丁·路德·金的身上下了多大的工夫。

1960年总统大选期间,马丁·路德·金由于未经批准而上街游行被判处接受4个月的强制劳动。而当时有希望在大选中获胜的约翰·肯尼迪,在他的竞选顾问的建议下,给马丁·路德·金的妻子科里塔打了一个电话,对她丈夫的奋斗目标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虽然,有些专家认为,这次通话对肯尼迪在竞选中获胜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肯尼迪就任总统以及其弟罗伯特担任司法部部长之后,马丁·路德·金在白宫和司法部都很得势。

当时,胡佛与司法部部长罗伯特矛盾重重,而马丁·路德·金又是他十分痛恨的人,这样的人竟然和自己可恶的上司保持着密切关系,这让他不能不想以此大做文章。于是,他在一份报告的空白处写下了“为什么不调查”这样的字。由此,胡佛与马丁·路德·金展开了一场长达7年的激烈冲突。

而马丁·路德·金也不是软弱之辈,1962年1月8日,他领导下的南方基督教领袖会发布了一份报告,对胡佛领导的联邦调查局进行了无情的抨击。胡佛也不甘示弱,当天就呈给了司法部部长罗伯特·肯尼迪一份报告,这是一份捕风捉影的诬陷报告。因为对马丁·路德·金研究过马克思主义的怀疑无法得到证实,胡佛便把目标转移到了其同事身上:白人社会主义者、民权活动家斯坦利·莱维逊。

罗伯特看过这份报告后同意了胡佛的意见。于是,1962年3月15日夜里,联邦特工潜入莱维逊在纽约的办公地点,并在那里安放了窃听器。通过窃听,联邦调查局获悉了和共产党有染的杰克·奥戴尔与马丁·路德·金和莱维逊的交往。

对胡佛而言,这已经足够了。马丁·路德·金的名字一下子成了联邦调查局的一级怀疑对象。同时,胡佛不断地对肯尼迪总统说:“马丁·路德·金和积极活动的共产党人来往甚密。”由于胡佛不断地在肯尼迪面前吹风,使得这位总统最后相信了“马丁·路德·金是一个危险分子”的说法。

经过很长时间的调查,联邦特工们并没有找到马丁·路德·金与美国共产党之间有什么联系的证据。但在调查过程中,他们却意外发现了一个线索:马丁·路德·金喜欢女人。于是,联邦调查局安放的窃听装置就录下了这些艳遇的细节。

不久后,联邦调查局又找到了更好的情报。1964年2月22日,在凯悦酒店汽车旅馆中休息的马丁·路德·金和几个同事说起了电视转播的约翰·肯尼迪的葬礼。在提到肯尼迪的妻子俯身在棺木中吻了一下肯尼迪的时候,马丁·路德·金笑着说了一句:“那才是她最想念的地方。”而这句话被一字不落地录了下来。胡佛把这份带着对“前总统和夫人的侮辱性言论”的文件摆在了罗伯特·肯尼迪的办公桌上。从那以后,不论是出于个人原因还是政治原因,罗伯特·肯尼迪与马丁·路德·金都越来越疏远了。

而胡佛对马丁·路德·金的调查却一直未停止。

2.马丁·路德·金之死

1964年10月,马丁·路德·金被授予了当年的诺贝尔和平奖。当这一消息从瑞典传回美国时,着实让胡佛吃了一惊。多少年来,胡佛一直希望能够获得这个奖项。为此,他还曾让一些有影响力的美国人给诺贝尔委员会写信,结果每次都遭到了冷遇。更让他不能接受的是,这份自己十分在意的荣誉竟然给了他的头号敌人!

一周后,一些联邦调查局的官员便开始向全国各主要报刊兜售有关马丁·路德·金的艳遇的磁带。那时,一个联邦特工被派到佛罗里达,并将一封恐吓信和一盘录有马丁·路德·金艳遇的磁带寄到了亚特兰大。虽然包裹上写的收件人是马丁·路德·金,但联邦特工知道当时马丁·路德·金正在参加全国各地游行的路上,所以,打开这个包裹的人一定会是他的妻子。联邦调查局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虽然不能把马丁·路德·金搞得身败名裂,但至少可以毁了他的家庭。

当马丁·路德·金飞往瑞典领奖的时候,心头还一直担忧着,胡佛会将那一盘录音带公之于众。所以,在他领奖的答辩词中透出了他的疲惫和焦虑:“那些为和平和自由而斗争的先驱们还将会受到猛烈的抨击和迫害,甚至会让他们觉得自己已经到了无法承受的地步。”

而胡佛领导下的联邦调查局继续进行着搞垮马丁·路德·金的阴谋活动,他们准备找一个比较温和的人来夺取马丁·路德·金的黑人领袖地位。曼哈顿的保守派律师塞缪尔·皮尔斯,成了调查局眼中合适的人选。

这一次胡佛动用并联合了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美国国家税务局开始对马丁·路德·金的纳税情况进行突击调查,同时,在联邦调查局的强大压力下,马丁·路德·金被各地邀请演讲的次数也是越来越少了。无论走到哪里,他都能感受到政府对自己的压制。

20世纪60年代中期,马丁·路德·金的领袖人物的地位开始受到了威胁。一些更加年轻和好战的政治活动家所阐述的“黑人力量”与马丁·路德·金的非暴力的一贯主张背道而驰,这些年轻人逐渐赢得了各地民众的支持。

虽然当时马丁·路德·金在政治上深陷绝境,但他仍然坚持非暴力主张。而1965年2月21日,一位有好战倾向的黑人活动家马尔科姆·哈莱姆在一次集会上被枪杀,这一事件成了民权运动的转折点。人们压抑了几十年的痛苦和愤恨一下子全部爆发出来,而马丁·路德·金为民权运动苦心经营的防护堤很快被摧垮。同年8月,洛杉矶近郊的瓦茨镇发生了两起爆炸事件,第二年这里再次发生了爆炸。到了1967年的时候,美国的许多内陆大城市几乎都陷入了无政府状态。而在底特律和纽瓦克发生暴力起义后,时任总统的约翰逊发表了一个公开声明,指示联邦调查局可以采取一切必要手段镇压暴乱分子。

1967年8月25日,联邦调查局驻各地机构都收到了胡佛办公室签发的一份秘密会议纪要,这份纪要的标题是“为加强国内安全而制订的针对仇视态度的黑人民族主义团体的反谍报计划”。

联邦调查局对黑人民族运动采取了无情的打击策略,这种行径曾发展到非常残忍的地步,白人女演员吉恩·塞博格因为积极参加民权运动,怀孕后竟被联邦调查局大肆宣扬说让她怀孕的人是一名黑豹党党徒。塞博格由于无法承受这样的恶毒中伤,最终导致流产,并在之后自杀。

1967年美国各大城市暴乱过后,马丁·路德·金仍在努力维持自己的影响力,尤其是对自由派人士的影响力。1968年春,为了声援环卫工人的罢工,他专程赶到孟菲斯,并在4月3日的一次集会上发表演讲。可是,第二天傍晚,他便在旅馆阳台上被人枪杀,那时,马丁·路德·金年仅39岁。

即便马丁·路德·金已死去,可胡佛仍然没有放过他。一年之后,联邦调查局继续向保守派人士提供各种诽谤他的材料,企图阻止这位黑人领袖的任何纪念活动。为了让议员们相信马丁·路德·金就是一个“无赖分子”,胡佛曾专门批准了一个说服国会议员的计划,从而达到阻挠国会将马丁·路德·金的生日确定为全国性节日的目的。

而胡佛的卑劣行径,也被大家越来越清楚地认识。1971年,国会多数派领袖黑尔·博格斯在众议院提出:“现在已经到了司法部部长要求胡佛辞职的时候了。”他列举了胡佛的种种行径,如窃听、监视、破坏、骚扰、威胁、恐吓等等。一时间,胡佛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攻击,而他则于1972年5月2日死在了自己家中。

如今在美国,每年1月的第三个星期一已成为“马丁·路德·金日”。这位非凡的黑人领袖一直被人们怀念着。

3.尼克松不听胡佛意见,一意孤行

尼克松执政时期,政府中许多官员反对他的对外政策,而那时正在发生的越南战争,也遭到了国内普遍的抗议和反对。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尼克松将目光投向了联邦调查局。

尼克松和联邦调查局可以说是老搭档了,让尼克松扬名的“阿尔杰·希斯”一案正是联邦调查局一手导演的。而尼克松就任总统后,依然少不了联邦调查局的辅佐。尼克松的顾问埃利西曼曾说过:“对于尼克松来说,胡佛不仅是他的情报源泉,还是他的政治顾问。”尼克松认为,他可以通过与胡佛的密切交往,获得政治上的利益,从而使他的右翼免受保守派势力的攻击。

1969年9月,尼克松拜访了胡佛局长,并与他共进午餐。进餐期间,胡佛跟尼克松谈起了想派人渗透到修建俄大使馆的建筑工地中去,却遭遇了一些麻烦。尼克松说,他将会予以考虑,调查并提防国务院内的“小人”。胡佛表示,联邦调查局正在使用技侦手段,进行冒险活动。其实,胡佛这样说的目的是想看看总统对自己的那些非法活动有什么反应。尼克松对此却是态度热情明朗。

尼克松拜访胡佛是为了表现一种姿态,这种姿态就是承认胡佛的德高望重,甚至表达出总统与他交往会对总统有利的信息。而尼克松的内阁成员对此却无动于衷。胡佛对尼克松一向是言听计从,但他不得不一次次地避开白宫提出的那些他认为是鲁莽且危险的要求。很快,他便意识到,尼克松已经被内阁孤立起来了。所以,胡佛不得不采取小心谨慎的态度对待来自白宫的任何命令。也因此,在他拒绝了来自政府的一些关于国家安全紧急指示时,遭到这些人的攻击。

防止泄密,是联邦调查局和总统都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任何一位领袖都不会在做好准备之前,把自己的计划泄露给对手或公布于众。

为了尽快结束对越战争,1969年3月17日,尼克松下令柬埔寨轰炸北越军队。为了避免该国抗议,这次行动必须要严守秘密。柬埔寨的西哈努克亲王同意这次轰炸,但由于他的国家处于中立立场,消息一旦走漏,他将不得不公开指责此次轰炸。1969年5月9日,《纽约时报》第一版刊登了这次轰炸和西哈努克没有抗议的报道。尼克松和基辛格认为,他们的战略计划遭到了政府中持不同政见者的破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尼克松把希望寄托在了联邦调查局身上。

根据尼克松的授权,胡佛对白宫、国务院、国防部的13名官员和4名新闻记者进行了窃听。而这次窃听计划,胡佛还取得了国会的授权。后来胡佛却越来越不想卷入这场国会授权窃听的“危险游戏”中,他觉得白宫的做法很鲁莽。所以,胡佛曾经找到司法部部长米切尔,请求他与白宫交涉,拆除那17个窃听器。米切尔在白宫与黑格、基辛格进行了讨论,他们也认为窃听器是具有爆炸性的“危险游戏”,但窃听器仍原封未动。胡佛清楚在这样动乱的环境下,在记者和政敌身上使用窃听器,一旦被发现,将会很危险,他不明白尼克松到底是没看到这个危险性还是对此毫不在乎。而胡佛小心谨慎的态度却激怒了白宫的助手们,他们在尼克松的驱使下积极调查泄密问题,对合法性无所顾忌,甚至不惜冒着败露的危险。

1972年6月17日发生盗窃文件案,尽管发生在胡佛去世的6周后,但尼克松的官员还是把“水门事件”和尼克松辞职的责任归咎于胡佛。他们认为,由于胡佛的工作不得力,尼克松和他的助手才不得不在1971年建立白宫“管子工小组”,以防止新的泄密发生。而这个调查组的成立,给戈登·利迪提供了任职的机会,而戈登·利迪却一直在出卖米切尔和总统连任委员会关于在民主党的国家委员会办公室内安装窃听器的计划。他们认为,如果胡佛配合得好,尼克松政府也不会给戈登·利迪任职的机会,那么戈登·利迪就更不会了解和出卖关于窃听的计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