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国学名句一本通(超值金版)
3190000000038

第38章 兵学名句——战争智慧(4)

兵者,以武为植,以文为种。武为表,文为里。能审此二者,知胜败矣。文所以视利害,辩安危。武所以犯强敌,力攻守也。(出自《尉缭子·兵令上》)

【译文】战争这个问题,军事是手段,政治是目的。军事是现象,政治是本质。能弄清这二者的关系,就懂得胜败的道理了。政治是用来明察利害,辨别安危的。军事是用来战胜强敌,保卫国家的。

卒畏将甚于敌者胜,卒畏敌甚于将者败。所以知胜败者,称将于敌也,敌与将犹权衡焉。(出自《尉缭子·兵令上》)

【译文】士卒畏惧将帅超过畏惧敌人的就能胜利,士卒畏惧敌人超过畏惧将帅的就会失败,所以要预知胜败,就可以比较士卒畏敌还是畏将,用这个比较来预见胜败,就像用秤称物一样准确。

矢射未交,长刃未接。前噪保者谓之虚,后噪者谓之实,不噪者谓之秘。虚实秘者,兵之体也。(出自《尉缭子·兵令上》)

【译文】在敌我双方还没有交锋的时候,如果敌人前军就呼噪是它兵力虚弱的表现,后军呼噪是它兵力充实的表现,前后都不呼噪的是有秘密的企图。虚、实、秘三者都是作战的形态。

《六韬》是一部集先秦军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对后代的军事思想有很大的影响,被誉为是兵家权谋类的始祖。司马迁《史记·齐太公世家》称:“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北宋神宗元丰年间,《六韬》被列为《武经七书》之一,为武学必读之书。《六韬》在16世纪传入日本,18世纪传入欧洲,现今已翻译成日、法、朝、越、英、俄等多种文字。

源深而水流,水流而鱼生之,情也;根深而木长,木长而实生之,情也;君子情同而亲合,亲合而事生之,情也。言语应对者,情之饰也;言至情者,事之极也。(出自《六韬·文师》)

【译文】水的源流深,水流就不息,水流不息,鱼类就能生存,这是自然的道理;树的根须深,枝叶就茂盛,枝叶茂盛,果实就能结成,这也是自然的道理;君子情投意合,就能亲密合作,亲密合作,事业就能成功,这也是自然的道理;言语应对,是用来掩饰真情的,能说真情实话,才是最好的事情。

缗微饵明,小鱼食之;缗调饵香,中鱼食之;缗隆饵丰,大鱼食之。夫鱼食其饵,乃牵于缗;人食其禄,乃服于君。故以饵取鱼,鱼可杀;以禄取人,人可竭;以家取国,国可拔;以国取天下,天下可毕。(出自《六韬·文师》)

【译文】钓丝细微,鱼饵可见,小鱼就会上钩;钓丝适中,鱼饵味香,中等大小的鱼就会上钩;钓丝粗长,鱼饵丰盛,大鱼就会上钩。鱼要贪吃香饵,就会被钓丝牵住;人要得到君主俸禄,就会服从君主任使。所以用香饵钓鱼,鱼便可供烹食;用爵禄网罗人才,人才就能尽为所用;以家为基础取国,国就能被据为己有;以国为基础取天下,天下就可全部征服。

圣人之虑,各归其次,而树敛焉。(出自《六韬·文师》)

【译文】圣人所思虑的事情,就是使天下人人各得其所,而建立起各种争取人心的办法。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出自《六韬·文师》)

【译文】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而是天下所有人共有的天下。能同天下所有人共同分享天下利益的,就可以取得天下;独占天下利益的,就会失掉天下。

天有时,地有财,能与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归之。免人之死,解人之难,救人之患,济人之急者,德也。德之所在,天下归之。与人同忧同乐,同好同恶者,义也。义之所在,天下赴之。凡人恶死而乐生,好德而归利,能生利者,道也。道之所在,天下归之。(出自《六韬·文师》)

【译文】天有四时,地有财富,能和人们共同享用的,就是仁爱。仁爱所在,天下之人就会归附。免除人们的死亡,解决人们的苦难,消除人们的祸患,解救人们的危急,就是恩德。恩德所在,天下之人就会归附。和人们同忧同乐,同好同恶的,就是道义。道义所在,天下之人就会争相归附。人们无不厌恶死亡而乐于生存,欢迎恩德而追求利益,能为天下人谋求利益的,就是王道。王道所在,天下之人就会归附。

君不肖,则国危而民乱;君贤圣,则国安而民治。祸福在君,不在天时。(出自《六韬·盈虚》)

【译文】君主不贤,则国家危亡而民众变乱;君主贤明,则国家安定而民众顺服。所以,国家的祸福在于君主的贤与不贤,而不在天命的变化。

利而无害,成而勿败,生而勿杀,与而勿夺,乐而勿苦,喜而勿怒。(出自《六韬·国务》)

【译文】要给予民众利益而不损害他们的利益,使民众取得成功而不败坏他们的事情,保护民众生存而不无辜杀害,给予民众实惠而不掠夺侵占,使民众安乐而不要让他们蒙受痛苦,让民众喜悦而不要激起他们的愤怒。

善为国者,驭民如父母之爱子,如兄之爱弟,见其饥寒则为之忧,见其劳苦则为之悲,赏罚如加于身,赋敛如取己物。此爱民之道也。(出自《六韬·国务》)

【译文】善于治国的君主,统驭民众像父母爱护子女,兄长爱护弟妹那样,看到他们饥寒就为他们忧虑,看到他们劳苦就为他们悲痛,对他们施行赏罚就像自己身受赏罚,向他们征收赋税如同夺取自己的财物。这些就是爱民的方法。

为上惟临,为下惟沉。临而无远,沉而无隐。为上惟周,为下惟定。周则天也,定则地也。或天或地,大礼乃成。(出自《六韬·大礼》)

【译文】身为君主最重要的是洞察下情,作臣民的最重要的是驯服恭敬。洞察下情在于不疏远臣民,驯服恭敬应该不隐瞒私情。做君主的要遍施恩惠,作臣民的应安守职分。遍施恩惠,要像天空那样覆盖万物;安守职分,要像大地那样稳重厚实。君主效法上天,臣民效法大地,这样君臣之间的礼法就圆满构成。

勿妄而许,勿逆而拒。许之则失守,拒之则闭塞。高山仰止,不可极也;深渊度之,不可测也。(出自《六韬·大礼》)

【译文】不要轻率地接受,也不要粗暴地拒绝。轻率接受就容易丧失主见,粗暴拒绝就会闭塞言路。君主要像高山那样,使人仰慕不已;要像深渊那样,使人莫测其深。

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出自《六韬·大礼》)

【译文】眼睛贵在明察事物,耳朵贵在敏听意见,头脑贵在思虑周详。依靠天下人的眼睛去观察事物,就能无所不见;利用天下人的耳朵去倾听意见,就能无所不闻;凭借天下人的头脑去思考,就能无所不知。

见善而怠、时至而疑,知非而处,此三者道之所止也。柔而静,恭而敬,强而弱,忍而刚,此四者道之所起也。(出自《六韬·明传》)

【译文】见到善事却懈怠不做,时机来临却迟疑不决,知道错误却泰然处之,这三种情况就是先圣治国之道所应废止的。柔和而清静,谦恭而敬谨,强大而自居弱小,隐忍而实刚强,这四种情况是先圣治国之道所应推行的。

义胜欲则昌,欲胜义则亡;敬胜怠则吉,怠胜敬则灭。(出自《六韬·明传》)

【译文】正义胜过私欲,国家就能昌盛;私欲胜过正义,国家就会衰亡;敬谨胜过懈怠,国家就能吉祥;懈怠胜过敬谨,国家就会灭亡。

富之而观其无犯,贵之而观其无骄,付之而观其无转,使之而观其无隐,危之而观其无恐,事之而观其无穷。富之而不犯者仁也,贵之而不骄者义也,付之而不转者忠也,使之而不隐者信也,危之而不恐者勇也,事之而不穷者谋也。(出自《六韬·六守》)

【译文】使他富裕,以考验他是否逾越礼法;使他尊贵,以考验他是否骄横不驯;委以重任,以考验他是否坚定不移地去完成;命令他处理问题,以考验他是否隐瞒欺骗;让他身临危难,以考验他是否临危不惧;让他处理突发事变,以考验他是否应付自如。富裕而不逾礼法的,是仁爱之人;尊贵而不骄横的,是正义之人;身负重任而能坚定不移去完成的,是忠诚之人;处理问题而不隐瞒欺骗的,是信用之人;身处危难而无所畏惧的,是勇敢之人;面对突发事变而应付自如的,是有智谋的人。

无疏其亲,无怠其众,抚其左右,御其四旁。(出自《六韬·守土》)

【译文】不可疏远宗族,不可怠慢民众,安抚左右近邻,控制天下四方。

无借人国柄,借人国柄,则失其权。(出自《六韬·守土》)

【译文】不要把治国大权委托别人,把治国大权委托别人,君主就会失去自己的权威。

无借人利器,借人利器则为人所害,而不终其正也。(出自《六韬·守土》)

【译文】不要把统御国家的权力交给别人,统治权交给别人,就会被人所害而不得善终。

敬其众,合其亲。敬其众则和,合其亲则喜,是谓仁义之纪。(出自《六韬·守土》)

【译文】尊重自己的民众,团结自己的宗亲。尊重民众就会和睦,团结宗亲就会欢喜。这就是行仁义的准则。

天下治,仁圣藏;天下乱,仁圣昌,至道其然也。(出自《六韬·守国》)

【译文】天下大治时,仁人圣君就隐而不露;天下动乱之时,仁人圣君就奋起拨乱反正,建功立业。这是必然的规律。

发之以其阴,会之以其阳。(出自《六韬·守国》)

【译文】这时圣人就秘密地发展自己的力量,待到时机成熟就公开进行讨伐。

王人者上贤,下不肖,取诚信,去诈伪,禁暴乱,止奢侈。(出自《六韬·上贤》)

【译文】作为君主,应该尊崇德才兼备之人,抑制无德无才之辈,任用忠诚信实之人,除去奸诈虚伪之徒。严禁暴乱行为,制止奢侈风气。

无智略权谋,而以重赏尊爵之故,强勇轻战,侥幸于外,王者慎勿使为将。(出自《六韬·上贤》)

【译文】没有智略权谋,为了获得重赏高官,而恃勇强横,轻率赴战,企求侥幸之功的,君主切勿让这种人担任将帅。

有名无实,出入异言,掩善扬恶,进退为巧,王者慎勿与谋。(出自《六韬·上贤》)

【译文】徒有虚名而无实才,言语不一,掩人之善,扬人之恶,到处钻营取巧的,君主必须慎重,切勿同这种人共谋大事。

朴其身躬,恶其衣服,语无为以求名,言无欲以求利。此伪人也,王者慎勿近。(出自《六韬·上贤》)

【译文】外表朴实,穿着粗劣,自称无为,实是沽名,自称无欲,实是图利。这是虚伪之人,君主切勿同他亲近。

其失在君好用世俗之所誉,而不得真贤也。(出自《六韬·举贤》)

【译文】导致这一过失的原因在于君主喜欢任用世俗所称赞的人,因而就不能得到真正的贤人了。

君以世俗之所誉者为贤,以世俗之所毁者为不肖,则多党者进,少党者退。若是则群邪比周而蔽贤,忠臣死于无罪,奸臣以虚誉取爵位,是以世乱愈甚,则国不免于危亡。(出自《六韬·举贤》)

【译文】君主以世俗所称赞的人为贤能,以世俗所诋毁的人为不肖之徒,那么党羽多的人就会被进用,党羽少的人就会被排斥。这样邪恶之人就会结党营私而埋没贤能,忠臣无罪而被置于死地,奸臣凭借虚名骗取爵位,所以社会越来越混乱,国家也就不能避免危亡了。

将相分职,而各以官名举人,按名督实,选才考能,令实当其名,名当其实。则得举贤之道也。(出自《六韬·举贤》)

【译文】将相分工,根据各级官吏应具备的条件选拔贤能,根据官吏的职责考核其工作实绩,选拔各类人才,考查其能力强弱,使其德才与官位相称、官位同德才相称。这样就掌握了举贤的原则和方法了。

赏所以存劝,罚所以示惩。(出自《六韬·赏罚》)

【译文】奖赏是用来鼓励人的,惩罚是用来警戒人的。

凡用赏者贵信,用罚者贵必。(出自《六韬·赏罚》)

【译文】奖赏贵在守信,惩罚贵在必行。

凡兵之道,莫过乎一。一者能独往独来。(出自《六韬·兵道》)

【译文】一般用兵的原则,没有比指挥上的高度统一更重要的了。指挥统一,军队就能独往独来,所向无敌。

夫存者非存,在于虑亡,乐者非乐,在于虑殃。(出自《六韬·兵道》)

【译文】国家能否长存,不在于眼下是否存在,而在于能否做到居安思危;君主能否享乐,不在于眼前是否享乐,而在于能否做到乐不忘忧。

外乱而内整,示饥而实饱,内精而外钝。一合一离,一聚一散。阴其谋,密其机,高其垒,伏其锐士,寂若无声,敌不知我所备,欲其西,袭其东。(出自《六韬·兵道》)

【译文】要外表佯装混乱,而内部实际严整;外表伪装缺粮,而实际储备充足;实际战斗力强大,而装做战斗力衰弱。使军队或合或离,或聚或散,装作没有节制纪律以迷惑敌人。隐匿自己的计谋,保守自己的意图,加高巩固壁垒。埋伏精锐,隐蔽肃静,无形无声,使敌人无从知道我方的兵力部署。想要从西边发起攻击,则先从东边进行佯攻。

兵胜之术,密察敌人之机,而速乘其利,复疾击其不意。(出自《六韬·兵道》)

【译文】作战取胜的方法,在于周密地察明敌情,抓住有利的战机,在出其不意的情况下,给予迅猛的打击。

王其修德以下贤,惠民以观天道。天道无殃,不可先倡;人道无灾,不可先谋。(出自《六韬·发启》)

【译文】君主应修养德性,礼贤下士,施恩惠于民众,以观察天道的吉凶。当天道还没有灾害征兆时,不可先倡导征讨。当人道没有出现祸乱时,不可先谋划兴师。

鸷鸟将击,卑飞敛翼。(出自《六韬·发启》)

【译文】鸷鸟将要搏击的时候,一定是先将翅膀收敛起来,低低地飞行。比喻高明的将领在行动之前会先麻痹敌人,然后,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

与人同病相救,同情相成,同恶相助,同好相趋。故无甲兵而胜,无冲机而攻,无沟堑而守。(出自《六韬·发启》)

【译文】能与人同疾苦而相互救援,同情感而相互保全,同憎恶而相互帮助,同爱好而有共同追求。这样,就是没有军队也能取胜,没有冲车机弩也能进攻,没有沟垒也能防守。

大智不智,大谋不谋,大勇不勇,大利不利;利天下者,天下启之;害天下者,天下闭之。(出自《六韬·发启》)

【译文】真正的智慧不显现出智慧,真正的谋略不显现出谋略,真正的勇敢不显现出勇敢;真正的利益不显现出利益。为天下人谋利益的,天下人就欢迎他;使天下人受祸害的,天下人就反对他。

然则皆有启之,无有闭之也。无取于民者,取民者也;无取于国者,取国者也;无取于天下者,取天下者也。无取民者,民利之;无取国者,国利之;无取天下者,天下利之,故道在不可见,事在不可闻,胜在不可知。(出自《六韬·发启》)

【译文】这样做,天下人就都欢迎他,而不会反对他了:不从民众那里掠取利益,却能够从民众那里得到利益;不从别国那里掠夺利益,却能够从别国那里获得利益;不掠夺天下利益,却能够从天下获取利益。不掠取民众利益,民众拥护他,这是民众给予他利益;不掠取别国利益,别国归附他,这是别国给予他利益;不掠夺天下利益,天下拥护他,这是天下给予他利益。

何忧何啬,万物皆得;何啬何忧,万物皆遒。政之所施,莫知其化;时之所在,莫知其移。(出自《六韬·文启》)

【译文】无需忧虑什么,也无需制止什么,天下万物就能各得其所;不去制止什么,也不去忧虑什么,天下万物就会繁荣滋长。政令的推行,要使民众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化,就像时间在不知不觉中自然推移那样。

夫天地不自明,故能长生;圣人不自明,故能名彰。(出自《六韬·文启》)

【译文】天地不宣告自己的规律,而万物自会按其规律生长;圣人不炫耀自己的英明,而自能成就辉煌的功业。

圣人务静之,贤人务正之。(出自《六韬·文启》)

【译文】圣人致力于清静无为,贤君致力于端正身心。

天下之人如流水,障之则止,启之则行,静之则清。(出自《六韬·文启》)

【译文】天下人心的向背如同流水,阻塞它就停止,开放它就流动,安静它就清澈。

天有常形,民有常生。与天下共其生,而天下静矣。太上因之,其次化之。夫民化而从政,是以天无为而成事,民无与而自富,此圣人之德也。(出自《六韬·文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