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国学名句一本通(超值金版)
3190000000029

第29章 集学名句——醒世物语(1)

《楚辞》简介

《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由于诗歌的形式是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加工形成,篇中又大量引用楚地的风土物产和方言词汇,所以叫“楚辞”。《楚辞》主要是屈原的作品,其代表作是《离骚》,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为“骚体”。西汉末年,,刘向搜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辑录成集。《楚辞》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不仅开启了后来的赋体,而且影响历代散文创作,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

楚辞的特征,宋代黄伯思在《校定楚辞序》中概括说:“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顾可谓之‘楚辞’。”这一说法是正确的。除此而外,《楚辞》中屈、宋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传说、神话故事、风俗习尚以及所使用的艺术手段和抒情风格,无不带有鲜明楚文化色彩。这是楚辞的基本特征,它们是与中原文化交相辉映的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出自《楚辞·离骚》)

【译文】想到草木的凋零陨落,我惟恐美人霜染两鬓。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出自《楚辞·离骚》)

【译文】我长叹一声啊,止不住那眼泪流了下来,我是在哀叹那人民的生活是多么的艰难!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出自《楚辞·离骚》)

【译文】只要合乎我心中美好的理想,纵然死掉九回我也不会懊丧。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出自《楚辞·离骚》)

【译文】老百姓过日子乐趣各样,我独自爱修养习以为常。即使我被肢解也不变我的思想,又怎能挫败我远大志向。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楚辞·离骚》)

【译文】前面的路程遥远而又漫长,我要上天下地到处去寻觅(心中的太阳)。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出自《楚辞·国殇》)

【译文】身已死亡啊精神永不死,您的魂魄啊为鬼中英雄!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出自《楚辞·哀郢》)

【译文】鸟飞千里最终回到自己的老窝,狐狸死的时候,据说它的头总是朝着它的出生地。

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出自《楚辞·抽思》)

【译文】美的德行不是从外面敷上的,好的名声更不能靠虚扬。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出自《楚辞·湘夫人》)

【译文】公主降临到北滩上,我望眼欲穿,满腹惆怅。秋风阵阵,遍体生凉,洞庭扬波啊落叶儿黄。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出自《楚辞·湘夫人》)

【译文】沅水有白芷啊,澧水有香兰,看到兰芷啊,就把你暗暗思念。恍恍惚惚啊,我向远方张望,但见流水潺潺,流得那么慢。

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出自《楚辞·湘夫人》)

【译文】我要采摘江中小岛上的杜若,把它赠给你啊,我远方的亲人。美好的时光实在难以骤然得到,姑且玩玩吧,消散一下我郁闷的心。

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驾云旗。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出自《楚辞·少司命》)

【译文】你来无言啊,去又不语,你驾着旋风,漫卷云旗。悲伤的事,莫过于生生地别离,快乐的事,是与你刚刚定情。

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出自《楚辞·卜居》)

【译文】(现实)世界浑浊不清:蝉翼被认为重,千钧被认为轻;黄钟被毁坏丢弃,瓦锅被认为可以发出雷鸣(般的声音);谗言献媚的人位高名显,贤能的人士默默无闻。

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龟策诚不能知事。(出自《楚辞·卜居》)

【译文】所谓尺有它不足的地方,寸有它的长处;物有它不足的地方,智慧有它不能明白的问题;卦有它算不到的事,神有它显不了灵的地方。您(还是)按照您自己的心,决定您自己的行为(吧)。龟壳蓍草实在无法知道这些事啊!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出自《楚辞·渔父》)

【译文】世人都被污染,惟独我一人清净。众人都已醉倒,惟独我一人清醒。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出自《楚辞·渔父》)

【译文】沧浪的水清,可以洗我的帽缨;沧浪的水浊,可以洗我的脚。

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出自《楚辞·涉江》)

【译文】我不能改变志向,去顺从世俗啊,当然难免愁苦终身不得志。

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出自《楚辞·涉江》)

【译文】我要与天地比寿,我将如日月星辰一样将万物照耀。

朝发枉陼兮,夕宿辰阳。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出自《楚辞·涉江》)

【译文】清晨时我从枉陼出发,傍晚时我落宿于辰阳。只要我的心端正坦荡,再偏远些又有何妨?

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出自《楚辞·涉江》)

【译文】我要遵守正道毫不犹豫啊,当然难免终身处在黑暗之中。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出自《楚辞·九辩》)

【译文】秋天的气息是多么的让人感到悲戚啊!萧瑟的情景啊,草木荒的荒、落的落,一片衰败景象。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出自《楚辞·九辩》)

【译文】教人悲伤啊秋天的气氛,大地萧瑟啊草木衰黄凋零。凄凉啊好像要出远门,登山临水送别伤情。

却骐骥而不乘兮,策驽骀而取路。当世岂无骐骥兮?诚莫之能善御。(出自《楚辞·九辩》)

【译文】抛弃骏马不愿骑乘啊,鞭打劣马竟然就上路。世上难道缺乏骏马啊?实在是没人能好好驾驭。

处浊世而显荣兮,非余心之所乐。与其无义而有名兮,宁处穷而守高。(出自《楚辞·九辩》)

【译文】在污浊的世界得到显贵啊,不能让我心中快乐而欢笑。与其没有道义获取名誉啊,宁愿遭受穷困保持清高。

生天地之若过兮,功不成而无效。愿沈滞而不见兮,沿欲布名乎天下。(出自《楚辞·九辩》)

【译文】生在天地之间如同过客啊,功业未成总效验空空。愿埋没于人丛不现身影啊,难道还想在世上扬名取荣。

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出自《楚辞·宋玉对楚王问》)

【译文】他唱的歌曲愈高雅,能跟着唱的人就越少。

《吕氏春秋》简介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前后)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撰的杂家(儒、法、道等等)著作,又名《吕览》。此书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称“杂家”。吕不韦借门客之手撰写《吕氏春秋》,虽主要靠借他人之光提高其形象,但在文化事业上确实是作了件大好事,功不可没。

良马,期乎千里。(出自《吕氏春秋·察今》)

【译文】好马的志向在于千里之外。

病万变,药亦万变。(出自《吕氏春秋·察今》)

【译文】疾病千变万化,使用的药物也要千变万化。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出自《吕氏春秋·察今》)

【译文】明察自己就可以了解别人,明察现在则可以了解过去。

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无闻矣。(出自《吕氏春秋·察传》)

【译文】听到传闻能够加以考察,就会带来好处;听到传闻却不加以考察,倒不如不听。

种麦而得麦,种稷而得稷。(出自《吕氏春秋·用民》)

【译文】种麦子,收获的就是麦子;种谷子,收获的就是谷子。

以众者,此君人之大宝也。(出自《吕氏春秋·用众》)

【译文】依靠群众,这是君主治理好国家的最重要的方法。

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出自《吕氏春秋·用众》)

【译文】善于学习的人,能够学习他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

全则必缺,极则必反,盈则必亏。(出自《吕氏春秋·博志》)

【译文】太完全了就一定有缺失;事物发展到了顶点,就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事物太圆满了,必然走向缺损。

君子之学也,说义必称师以论道,听从必尽力以光明。(出自《吕氏春秋·尊师》)

【译文】品德高尚的人研究学问、说明道理时必称老师是如何教导的,并努力发扬光大。

东面望者,不见西墙;南乡视者,不睹北方,意有所在也。(出自《吕氏春秋·去尤》)

【译文】向东面看的见不到西面的墙,向南面看的望不见北方,这是因为心意有所集中啊。

不知理义,生于不学。(出自《吕氏春秋·劝学》)

【译文】不懂得义理,根源在于不学习。

天生人而使其耳可以闻,不学,其闻则不若聋;使其目可以见,不学,其见则不若盲;使其口可以言,不学,其言则不若暗;使其心可以智,不学,其智则不若狂。故凡学,非能益之也,达天性也,能全天之所生,而勿败之,可谓善学者矣。(出自《吕氏春秋·劝学》)

【译文】天造就人而让人的耳朵可以听,不学习,听力就不如聋子;让人的眼睛可以看见东西,不学习,视力就不如瞎子;让人的嘴可以讲话,不学习,讲话的能力就不如哑巴;让人的心可以思考,不学习,智力就不如疯子、傻子。所以学习的功用归结起来,并非能使人的天赋增加,却可以使人的天赋充分发挥作用。能全面地发挥天生潜能,而不荒废的人,就可以称作是善于学习了。

不知而自以为知,百祸之宗也。(出自《吕氏春秋·谨听》)

【译文】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这是各种祸患的根源。

败莫大于愚,愚之患,必在自用。(出自《吕氏春秋·士容》)

【译文】没有什么失败比因为愚蠢造成的失败更厉害的,因为愚蠢引致的灾祸,一定是因为自以为是。

辨而不当理则伪,知而不当理则诈。(出自《吕氏春秋·离谓》)

【译文】明察而不在理就近乎取巧,聪明而不在理就近乎骗人。

得十良马,不若得一伯乐;得十良剑,不若得一欧冶。(出自《吕氏春秋·赞能》)

【译文】得到十匹良马,也不如得到一个懂得相马之术的伯乐;得到十把良剑,也不如得到一位精通铸剑之术的欧冶子。

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出自《吕氏春秋·先己》)

【译文】想战胜别人必须首先战胜自己,想评论别人必须先评论自己,想了解别人必须先了解自己。

苟虑害人,人亦必虑害之;苟虑危人,人亦必虑危之。(出自《吕氏春秋·顺说》)

【译文】如果谋算着伤害别人,别人也一定会谋算着伤害你;如果想着危害别人,那么别人也一定想着危害你。

良工之与马也,相得则然后成。(出自《吕氏春秋·知士》)

【译文】善于赶马驾车的人和好马是相辅相成的。赶车的人技艺再高,如果没有好马,车也不会跑得快;即使有好马奔跑在前,但如果赶马人技艺不高,它也无法发挥能力。

人之情,不能乐其所不安,不能得其所不乐。(出自《吕氏春秋·诬徒》)

【译文】人之常情,不能乐意于他们所不安心的,不能满足于他们所不乐意的。

任人者,故逸。(出自《吕氏春秋·察贤》)

【译文】把事情交给贤能的人去做,就能事半功倍。

水出于山而走于海,水非恶山而欲海也,高下使之然也。(出自《吕氏春秋·审己》)

【译文】水从山里流出并注入大海,并不是水爱海不爱山,而是地势高低不同形成的。这是一个自然规律。

上为天子而不骄,下为匹夫而不惛,此之谓全德之人。(出自《吕氏春秋·本生》)

【译文】地位高至皇帝也不骄傲,低至百姓也不烦闷,这才是道德完备之人。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出自《淮南子·原道训》)

【译文】圣明的人不以盈尺的璧玉为珍贵,而是珍爱寸长的光阴。说明时间之宝贵,劝人们应当珍惜。

是故达于道者,反于清净;究于物者,终于无为。以恬养性,以漠处神,则入于天门。(出自《淮南子·原道训》)

【译文】所以通达“道”的人必返于清净的天性,探究事物本性的人必归顺自然无为。以恬静养性,用淡漠修神,就能进入天然的境界。

所谓乐者,岂必处京台章华,游云梦沙丘,耳听《九韶》《六莹》,口味煎熬芬芳,驰骋夷道,钓射鹔鹴之谓乐乎?吾所谓乐者,人得其得者也。夫得其得者,不以奢为乐,不以廉为悲,与阴俱闭,与阳俱开。(出自《淮南子·原道训》)

【译文】所谓快乐,难道一定是住京台、章华,游玩云梦、沙丘,耳听《九韶》、《六莹》这些古乐,口尝美味食品,奔驰在平坦大道上,或者钓射奇异鸟禽那种快乐吗?我说的“快乐”,是指每个人能够获得他所应获得的东西。但这里所说的“能够获得他所应获得的东西”,是不以奢侈为快乐,不以清廉为清苦;身处阴暗逆境能忍让避开,身处光明顺境能开放顺应。

是故欲刚者,必以柔守之;欲强者,必以弱保之;积于柔则刚,积于弱则强;观其所积,以知祸福之乡。(出自《淮南子·原道训》)

【译文】所以,要想刚强有力,必须保守柔弱。积聚柔弱就会刚强,观察这种积聚的过程、状况,就可以预知祸福之所在。以强力取胜,只能胜过力量不如自己的,碰到和自己一样刚强的就只能势均力敌了。而用柔术胜过力量大于自己的人,这种“柔力”才是无法计量的。

兵强则灭,木强则折,革固则裂,齿坚于舌而先之敝。(出自《淮南子·原道训》)

【译文】逞强军队一定会遭灭亡,如同坚硬的木材容易折断,坚固的皮革容易开裂一样,坚实的牙齿就比柔软的舌头先坏落。

柔弱者,生之干也;而坚强者,死之徒也;先唱者,穷之路也;后动者,达之原也。(出自《淮南子·原道训》)

【译文】“柔弱”才是生存的支柱,而“坚强”是“死亡”的同义语;首先倡导,容易导致穷途末路,随后而动,才是通达的源泉。

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备以其所好,反自为祸。(出自《淮南子·原道训》)

【译文】善于游泳的人容易淹死,善于骑马的人常会落马摔伤,他们各因自己的爱好特长而招致灾祸。

圣人内修其本,而不外饰其末;保其精神,偃其智故,漠然无为而无不为也,澹然无治也而无不治也。(出自《淮南子·原道训》)

【译文】圣人注重内在本性的修养,而不修饰外表的枝节,保全精神,偃息奸巧,静漠无为按自然本性去办事,因而没有什么事办不成,坦然地不去刻意有为地去治理什么,反而什么都能治理好。

道至高无上,至深无下,平乎准,直乎绳,圆乎规,方乎矩,包裹宇宙而无表里,洞同覆载而无所碍。是故体道者,不哀不乐,不喜不怒,其坐无虑,其寝无梦,物来而名,事来而应。(出自《淮南子·缪称训》)

【译文】道高到没有顶点,深到没有底部;它比水准平,比墨绳直,比规圆,比矩方;它包容宇宙天地无内外之分,混沌覆载万物没有阻碍。所以领悟“道”体的人能不哀不乐、不喜不怒,坐时无思虑、睡时不做梦,物体来到能叫得出名称,事物发生能应对自如。

君子能为善,而不能必得其福;不忍为非,而未能必免其祸。(出自《淮南子·缪称训》)

【译文】君子虽然能够做善事,但却未必能因此而得到福运;虽然不忍心做坏事,但却未必一定能因此而避免灾祸。

心哀而歌不乐,心乐而哭不哀。(出自《淮南子·缪称训》)

【译文】如果心里哀伤,就是唱歌也表现不出欢乐的样子;如果心里高兴,就是哭泣也表现不出哀伤的样子。

物莫无所不用。天雄乌椽,药之凶毒也,良医以活人。侏儒替师,人之困慰者也,人主以备乐。是故圣人制其剟材,无所不用矣。(出自《淮南子·缪称训》)

【译文】物没有什么是无用的,天雄和乌头尽管是草药中的剧毒药,但良医却能用这种剧毒药来救治人的性命。侏儒和盲人,是人中间最困窘愁郁的人,但君主却用他们作乐官和乐师。所以圣人对待人、物如同巧匠裁取砍削木材一样,没有什么可以被弃舍不用的。

说之所不至者,容貌至焉。容貌之所不至者,感忽至焉,感乎心,明乎智,发而成形,精之至也。可以形势接,而不可以照誋。(出自《淮南子·缪称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