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多情爱因斯坦
3187300000038

第38章 为爱冒险

向情人说明真相。

1945年7月16日,美国人成功地试爆了第一枚原子弹,莫斯科方面早在此前两周就掌握了爆炸参数及具体日期。所以,当杜鲁门总统向斯大林炫耀说美国已经研制出-种“具有超常杀伤力”的新式武器时,斯大林并未感到吃惊。

面对敌对大国的威胁,苏联也开始加紧研发原子弹,以遏制美帝国,便极为需要这方面的情报。就在此时,玛加丽塔利用她和爱因斯坦的特殊关系,成了苏联情报机构联系美国科学家的中间人。

苏联要研发原子弹,除了通过参与“曼哈顿”计划的科学家获取情报外,从爱因斯坦这个世界上最智慧的大脑知晓开发原子弹的原理也是路径之一。

玛加丽塔担负的重要使命,就是通过与爱因斯坦的特殊关系,窃取美国研制原子弹和发展高能物理的绝密情报。而将玛加丽塔吸收成为间谍的耶丽扎维塔,则通过一个名叫“棋手”的间谍接近了科学家奥本海默的妻子,进而接近了奥本海默,套取关于原子弹的情报。

1945年8月18日,苏联国防委员会成立专门委员会,负责原子弹的研发。但是对“曼哈顿”计划中的科学家旁敲侧击得到的美国原子弹情报,不足以指导苏联在短期内成功研发出原子弹。于是,苏联国防委员会决定铤而走险,动用玛加丽塔这颗“棋子”。斯大林十分期待他们的“燕子天后”能用甜蜜持久的爱情,换取足以影响战争胜负的战略武器。

玛加丽塔于是加紧了“攻势”,越来越放肆地勾搭爱因斯坦。他们经常驾车去远方小镇旅馆共度良宵,在床上枕边进一步施展“迷魂术”。

此时,玛加丽塔正与爱因斯坦在最后一次外出度假。面对萨拉纳克莱克的湖光山色,风景如画,玛加丽塔却无心欣赏。上级指派给她的任务,来源于最高统帅斯大林,并事关国家大局,关系到她和她的丈夫,还有俄罗斯亲人的安全;如果稍有闪失,即便自己和丈夫可以在美国政府庇护下度日,但是在苏联的亲人实在难说。克格勃对间谍控制之严厉,她心里非常清楚。

二战刚一结束,玛加丽塔就接到莫斯科总部的密令:想尽一切办法,让爱因斯坦与身在纽约的苏联间谍头目、苏联驻纽约总领馆副领事尤里·米哈依洛夫接头,并建立正常联系。已经身处“准夫人”地位的玛加丽塔,经过一段感人肺腑的情感说教,利用爱翁对自己的极度迷恋和依傍,终于使科学家就范。但她显然得到了莫斯科方面的授意。

在呵护备至的老情人面前,玛加丽塔失声痛哭,终于向爱翁吐露了心中的秘密,请求他与自己的直接上司米哈依洛夫见面。爱因斯坦对此惊讶万分,语气焦躁不安。但是他十分清楚玛加丽塔的处境,知道她如果完不成任务,就会面临很多麻烦。为换取情人的笑容,他也实在拗不过这个身边与床头尤物的软磨苦求,原本并不情愿与苏联情报机关打交道的老科学家决定冒险一试。

另一方面,无孔不入的美国中央情报局,早就因为爱翁具有同情共产党的倾向,并多次公然宣传社会主义思想而对他不满,并秘密监视他。在中情局的调查档案里,有着厚厚一叠关于他的记录。爱因斯坦并不知道美国政府对他的怀疑和监视,但是他深知与苏联的接触必将给自己带来莫大的麻烦。

同时,也好在中情局并不知道,以著名雕塑家配偶身份出现的玛加丽塔,竟就是潜伏在爱翁身边的苏联危险分子!

曾以世界谍战枭雄著称的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胡佛错误判断,最有可能担任共产党间谍的,是爱因斯坦的私人女秘书、另一情妇杜卡斯及其侄子,便把所有临近力量死死地放在了那两人身上,使绝色绝技的俄罗斯“燕子天后”,一想起那些南辕北辙的跟踪好戏,就暗自发笑。

原子弹在日本爆炸之后,爱翁和“曼哈顿”计划的大多数科学家一样,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之中。自己曾力推的为了人类和平着想的伟大计划,最终却带来了莫大的灾难。通过玛加丽塔向苏联透露原子弹的制造秘密,除了使情人脱离困境,爱因斯坦也有关于人类和平的考虑。他不愿让美国独家垄断杀伤性极大的原子弹,成为足以威胁世界的核大国。只有力量均衡的核对抗,才能阻止可怕的核战争。

所以,据说当玛加丽塔在施展浑身解数诱惑爱因斯坦期间,被他的人格魅力和至真爱情所感动,终于在一个小镇激情幽会时,向爱翁主动坦白了自己的“燕子”身份,乃至痛哭失声,请求爱因斯坦原谅。

谁知,爱翁非但没有责备玛加丽塔,反而满脸微笑,大度地说:“我早就想和我的爱侣--一个有知识的俄罗斯女性,谈谈有关原子弹的问题了。原子弹的杀伤力将改变人类的正常思维,也将葬送人类。我和你一起来想个办法吧!”

厌恶战争却建议制造原子弹。

爱因斯坦一生都没有掩饰过对战争的厌恶。

一战爆发的第二个月,他参与发起了反战团体“新祖国同盟”。在这个组织被宣布为非法,其成员大批被捕并遭到迫害、被迫转入地下的情况下,他仍坚决参加这个组织的秘密活动。

1914年10月,德国科学界和文化界在军国主义分子的操纵和煽动下,发表了所谓的《文明世界宣言》,为德国发动的侵略战争辩护。在《宣言》上签名的有93人,许多享有世界声望的德国名人,包括伦琴、普朗克、能斯脱等都在上面签了名。但爱因斯坦却坚决予以拒绝。

在拒绝的同时,爱因斯坦却在反战的《告欧洲人书》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成为《告欧洲人书》仅有的4位国际知名签名人士之一。

1931年爱因斯坦在牛津大学短期任教时,他参加的争取和平活动甚至多于科学会议。

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爱因斯坦还是成功地来到了美国的普林斯顿研究所。

由于德国法西斯的疯狂种族主义迫害,一批科学家离开欧洲来到了美国。奥本海默、玻尔等就是在20世纪30年代来到美国,并带来了原子弹研究的原理和基本材料。

这个时候,德国的科学家海森堡已经在组织科学家加紧对原子弹这一新式武器的开发了。一旦德国制造出了足以毁灭世界的原子弹,后果将不堪设想。基于这种考虑,1939年夏,匈牙利科学家西拉德向美国政府提出应抢先研制原子弹,几乎没有这类知识的官员却将此建议视为天方夜谭。

沮丧的西拉德只好找到爱因斯坦,说服他直接致信总统罗斯福,说明核裂变可制造出威力巨大的新型炸弹,爱因斯坦在西拉德拟定的信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这位爱好和平的科学家并没有想到,自己为了阻止战争的行动,也将酿成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悲剧之一。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此后不久,美国正式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参战国。美国国家科学院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递交的研制核武器申请,很快得到了批准。

1942年夏,面对纳粹德国氘及氚产量令人担心的增长,美国秘密拨款25亿美元,加紧开发核武器,这就是秘密开发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该计划在美国物理学家J·罗伯特·奥本海默领导下,有大批物理学家和技术人员参加,高峰时期参加者人数逾10万人。

爱因斯坦虽然并没有直接参加原子弹的研发,但是研发原子弹的原理正是由他提出的。他提出了公式E=MC2,其中E代表能量,M代表质量,C代表光速,如果C是个很大的数字,那么C2就是一个更为巨大的数字。很小质量的物体在高速撞击下将产生巨大的能量,而且这种反应还是连锁的,集中所产生的巨大能量足以毁灭世界。

通过这个古里古怪的公式,全世界的军事科学家这才知道,质量与能量有如此密不可分的关系;这才明白,极轻的质量只要在撞击中剧烈裂变,就能产生极其惊人的爆炸力!

为德国法西斯研制原子弹的大科学家海森堡,和为美国军方研制原子弹的大科学家奥本海默,都是爱因斯坦的密友,并曾向爱因斯坦请教。就连美国总统罗斯福投入巨资建立原子弹研制工程,也是接受了爱因斯坦的建议。

为了美人竟豁出去了。

1945年8月30日,爱翁与苏联副领事米哈依洛夫秘密见了面。他们的会面,原定被安排在纽约市区,但考虑到安全因素,后来便改在在普林斯顿郊外的一个小湖边。当日,玛加丽塔托辞离开了美国,称到苏联探亲。

据说,这样的秘密会谈还举行过不止一次。在米哈依洛夫的建议下,爱因斯坦给苏联科学院写了一份电报,在电文中他主要强调了原子武器给世界带来的新危险,并简单介绍了有关知识。玛加丽塔成功地做通了爱因斯坦的工作,使其定期与米哈依洛夫会面,其功劳是巨大的。

1945年10月,玛加丽塔回国后收到的第一封信,就是爱因斯坦从美国寄来的。信中除必定的绵绵情话外,还简单地提到了他与米哈依洛夫的会面:

“……我已经与领事见过面了,完成了艰难的任务。……米哈依洛夫向我转达了你从莫斯科发来的问候,彼此彼此,希望一切顺利……”

爱翁还在信中说:“我在纽约收到了这封急电。我时常想念你。我全心希望你能够快乐、勇敢地开始新的生活。”

以后,还有一封提到与米哈依洛夫接触的事:

“……与我会面后,米哈依洛夫就会去领事那里汇报……”

在有些信件中,科学家还特意提到了米哈依洛夫给他的一些忠告。看来,爱因斯坦还是很信任这位总领馆副职官员的。

谈到会面地点的改变,即由纽约市转到普林斯顿的郊外,科学家还联想到了远在莫斯科的玛加丽塔:

“……每次都是晚间从纽约起身的。这种疲惫的操作方式若是落到你身上,肯定是吃不消的……当然,需要奔忙的不是你。我衷心希望,你在祖国休假期间能心情愉快,身心安康。”

玛加丽塔到底是否从爱因斯坦那里搞到了有价值的情报?历史烟尘淡去了记忆,守口如瓶的当事人也已经去世,留下了众多历史谜团。

直到若干年后,当年负责与玛加丽塔单线联络、并具体指导其工作的苏联安全部门负责人(曾任国家安全委员部第四处主任)巴维尔·苏多普拉托夫中将评价她道:

“玛加丽塔是一名出色的女特工。她能在周围环境极为复杂艰险的曼哈顿大街立住脚,并成功地诱惑住诸如爱因斯坦这样声名显赫的科学家,实属间谍奇才。要知道,每次与尤里·米哈依洛夫会面时,爱因斯坦向我方提供的都是最新的、我们苏联尚未开发出来的导弹、核武器的尖端技术资料。单从这一点看,玛加丽塔就是盖世无双的谍海英雄。”

1995年,苏多普拉托夫在《情报机关与克里姆林宫》一书中再次声称,玛加丽塔从爱因斯坦那里得到了大量导弹、核武器的尖端技术资料。

但是,美国专家并不愿意承认。他们认为,爱因斯坦从事的大多是理论研究,与美国原子弹的发明并没有直接联系,他本人也没有参加“曼哈顿”计划的研发。苏联间谍之所以对他感兴趣,很可能是为了意识形态上的原因,“很显然,如果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肯为苏联说话,支持苏联开发原子弹,那么苏联的原子弹开发就更加名正言顺了”。

所以,美国中央情报局至今只肯承认,玛加丽塔曾成功地安排爱因斯坦与苏联副领事见面,却不承认玛加丽塔真正策反了爱因斯坦,危害了美国利益。

苏联原子弹的幕后英雄。

苏多普拉托夫中将的这一评价是与史实相吻合的。

二战尚未结束,斯大林就做出了必须在苏联优先快速地制造核武器的决定。而核武器尖端资料的获取任务,就由莫斯科总部指派给了伴随在爱因斯坦身边的玛加丽塔。

1945年8月20日,斯大林又专门召见苏联国防委员会的主要领导人,指示他们尽快拿出有价值的制造核武器的技术资料。显而易见,这一艰巨使命的执行者又将是玛加丽塔。

可喜的是,就在斯大林召见总局领导的当天,玛加丽塔在美国的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她巧妙地利用爱因斯坦反对美国单独控制核武器制造技术,也反对美国政府拿着原子弹四处威胁人的抵触情绪,成功地说服3名重要人物向进步社会提供有关资料。这3名重要人物为首的就是爱翁本人,第二名为核武器专家尼尔托·勃伦,第三名是最为重要的,即在曼哈顿大街负责研制核武器工作的奥别盖米尔。

当然,后两位也是爱因斯坦家的常客。爱屋及乌,由于他们十分崇拜自己心目中的科学偶像,所以对偶像的妩媚情妇也尊敬有加。

不过,为了长期吸引爱因斯坦,玛加丽塔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为了保持自己窈窕、轻盈的身材,她甚至终生未育。所有“燕子”都稔熟各种不同的避孕技巧。

仅仅4年后,苏联上空出现蘑菇云,原子弹试验成功。对此,美国政界一片哗然。因为苏联的研制速度大大地超过了他们的预期。世人不能不联想,斯大林确实获取了制造原子弹的某些技术捷径。

那么,这幕后的英雄是谁呢?

历史的车轮驶入21世纪时,真正的谜底才被揭开。